十四年坚守只为栽好一片“黄金茶”

2022-05-01 15:58李琼皓赵小晴
农家致富顾问·上半月 2022年4期
关键词:制茶茶农湘西

李琼皓 赵小晴

又逢一年春茶采摘时。3月16日,湘西州吉首市马颈坳镇隘口村,一片绿意盎然。“以前种田,吃了上顿没下顿。现在种了10多亩黄金茶,一年纯收入七八万元。”茶农张秋菊笑着说。

在张秋菊不远处,王润龙满足地看着这一切。14年前,制茶专家王润龙以省科技特派员身份来到当地,从零开始,用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茶是绿的,心是热的,用热血換来这片绿色,值得!”

找来村民搭桥,开办种茶培训班

故事要从2008年说起。当时,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选派3位专家,前往湘西贫困地区,以种植黄金茶为技能,带领当地脱贫致富。王润龙被挑选为其中一员。

扶贫所在地首站,湘西州保靖县葫芦镇黄金村,这是黄金茶的原产地。当时村民过着紧巴巴的日子,茶农的人均收入不到千元。

拎包落地,王润龙就傻眼了,这里基础设施差,一些木质空房摇摇坠坠。近半年时间,他没有床,只能在地上打地铺睡觉。“生活的苦永远是暂时的。”

“黄金村茶叶的资源和育种、技术推广等都急需研究和实践。”王润龙发现,黄金村古茶树有2057株,黄金茶的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均为同期一般绿茶的2倍。但由于育种种植技术落后等原因,长久以来只能在山窝窝里孤芳自赏。

然而,推广种黄金茶、教种茶技术从第一步就遇到了阻碍。“以前这里并不是以种茶为主业,只有个别农户种传统茶品。唯独黄金茶品种,种植上还属于稀缺区域。”同时,因语言不通,王润龙甚至与当地农民交流困难,双方难以建立信任。

如何跟乡亲们沟通,王润龙找来保靖黄金茶2号茶树发现者向天颂,担当自己和村民沟通的桥梁,还开设了种黄金茶培训班。从农民培训班到茶园,王润龙和村民讲解种植原理,手把手地教村民剪枝、扦插,育苗新技术受到茶农好评。

好茶需要好苗子。王润龙将村里的优质老茶树的枝条剪下来反复试验,研究出了“稻田无心土扦插育苗技术”,让黄金茶育苗摆脱了土壤限制,并从几百个黄金茶单株品系中,精选出黄金茶1号、2号和168号进行推广。

新技术难推广,他建基地让茶农信服

2014年,王润龙带茶苗培育新技术来到吉首市马颈坳镇隘口村,该村曾经是吉首市74个贫困村之一,95%以上的村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而此时,王润龙已胸有成竹。有了大量好茶苗,加上政府对退耕种茶给予补贴,从隘口村到吉首市,再到整个湘西州,黄金茶的种植逐渐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在种茶培训班上,洪丹是当时受益的一员。2015年,年轻人洪丹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工作,选择回乡创业。一开始由于不懂技术、没有销路,第一年的茶叶销售吃了“零蛋”。

“王润龙成了我的老师。”2016年洪丹迎来转机,她学习育苗、采茶、制茶、泡茶技术,跑茶叶博览会打开销路。

和洪丹一样,成千上万的茶农选择在家门口致富。比如向天颂,最开始家里连收入都缺乏保障,后来通过种黄金茶,收入高了,日子越过越滋润。

然而,王润龙觉得还不够。他又把技术提升,希望带领更多村民致富。就拿栽培育苗来说,王润龙极力推荐穴盘育苗铺膜移栽技术,育苗周期短,移栽成活率高。“茶农们却不接受。因穴盘育苗植株矮小,比起常规苗,显得羸弱,而且铺膜成本又增加,老百姓一时难以接受。”

王润龙就建基地做对比示范,对比发现茶苗成活率更高、除草成本显著降低,让不少农民节约了成本,后来就彻底信服他了。

和茶的缘分更多在和茶农的真挚情谊

深耕湘西州黄金茶产业14年,王润龙是湘西黄金茶发展的见证者,也是亲历者。

14年来,王润龙已然成为半个“湘西人”。他和当地茶农打成一片,经常早出晚归,在制茶阶段,还会熬通宵指导茶企进行加工。

王润龙分享了一个故事。有一次突降大雨,教茶农扦插育苗的工作不得不暂缓,但茶农却执意要过河继续扦插。为了保护乡亲们的安全,他冲到河里阻拦,河里的玻璃碎片穿破鞋子,脚被刺伤。之后,茶农们自发去山上采药,给他治疗。“我和茶的缘分,更多在于和茶农之间的真挚情谊。”

现在,隘口村房屋前后布满绿荫,乡居整洁,高铁公路都通了。隘口村享有“湘西黄金茶第一村”的美誉,还是国内知名茶旅小镇,以茶为“媒”,景点众多。

走在村子里,不少村民迎面和他打招呼,还有人喊他中午去家里吃饭。王润龙笑着用几句方言回复:“早上出门,兜里放好午餐啦。”

王润龙站在高处远眺,万亩黄金茶园尽收眼底,他已经进入一片新天地。(据《潇湘晨报》)

猜你喜欢
制茶茶农湘西
老党员“卖”茶忙
举办镇巴手工制茶比赛刍议
一桥飞架
基于ADAMS的制茶三自由度振动筛设计
“早春茶”开采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茶乡人家
小天使研学旅行之湘西助学夏令营(下)
武夷山茶农采茶忙
谈谈茶树引种与适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