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风口:技术狂欢盛宴下的谨慎思考

2022-05-01 13:06陈薇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工业革命媒介信息

摘要:文章系统梳理了世界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希望通过文本分析法观照当下基于5G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新的传播范式。大众传播进入5G时代,呈现出沉浸传播的新样态,以人为中心,万物皆为媒介。在此新的传播语境下探讨狂热的5G技术背后个人、社会乃至国家在科研伦理规范等价值意义上的回归。进一步从互联网技术发展与变革的视角探究5G技术对新闻传播结构的改变、对传媒行业生产流程的影响以及对人们生活方式的重塑。最终发现,5G技术突破了信息传输的空间限制,创设多个应用场景。然而从科技创新维度来看,技术虽然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以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但具体到每个人,这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关键词:5G技术;技术革命;新闻传播;媒介;虚拟现实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4-0011-03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5G建设和应用已经居于全球领先水平,且已进入应用规模化发展阶段。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142.5万个,数量占全球60%以上,5G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地市一级和所有县城城区,87%的乡镇镇区。随着5G发展提速,三大运营商在5G商用的布局也进一步细化。5G发展形势大好。基于此,笔者试图从发展与变革的视角探析5G技术对新闻传播结构的改变、对传媒行业生产流程的影响以及对人们生活方式的重塑,并对其中可能导致的问题提出反思。

一、技术革命的前世今生

大众媒介的出现与发展,与之前发生的三次工业革命关系非常紧密。第一次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人类简单乏味的生产生活方式,奠定了当今时代经济社会的基础,随着机械力代替了人力,劳动生产率也大幅提高。19世纪末以来,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力发展和深入推进,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从而形成了世界市场。两次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的巨大成就,在进一步满足人类社会生产生活需要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也被进一步证实。大约自19世纪末以来,第三次工业革命诞生并很快进入萌芽阶段。发生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现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最大的影响就是,促进电子技术的进步,人们的工作不再仅仅是制造机器、组装机器,而转变成为机器编制软件,并赋予机器智能化的特征。如今,随着电子产品的广泛运用,人类社会和人类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计算机的发明带来的影响最为广泛。它不仅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全新的产业,也让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成为可能,各种电子产品与网络信息传播渠道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丰富了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让人们领略了更广阔的天地。

可以说,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历程,也是人类的信息传播与交流越来越密切并实现网络全球化的过程。从媒介技术的2G更迭并过渡到4G,人类社会对媒介的需求日益紧迫,以至于现在各个领域都能发现传播媒介的影子,其也成功吸引了全球的关注。然而,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逐步推进和5G时代的到来,这种情况发生了重大逆转[1]。

第四次工业革命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德国,也被称为工业4.0,引领了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也就是智能化时代。基于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不断发展,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开创人类发展空前繁荣的时代。与此同时,巨大的能源、资源消耗等成为人类亟待解决的问题,生态环境的破坏具有“不可逆性”,居高不下的生态环境成本也成为人类身上的巨大负担,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迫在眉睫。因此,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全球能源与资源危机、全球生态与环境危机、全球气候变化危机等多方面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绿色工业革命进入人们的视野,其也可以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来袭,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科学技术应运而生,蓬勃发展的5G技术也为这些新兴技术保驾护航,为其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人类先后经历的四次工业革命对于信息传播媒介和人们的信息接收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阶段,人体感官的加强主要是通过媒介技术实现的;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主要是人体的感官发生变化;第四次工业革命,人们进入5G时代,与前三次工业革命最大的不同是,如今人们正在经历媒介消亡的历史性进程。

二、5G技术对人与社会联系方式的重塑

对于5G技术的优势,可能很多的人还停留在它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网速快,并在这一明显的特征上,承载着更多的正在改变生活和社会的图景[2]。5G技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与之前有很大区别的新型媒介方式,也渐渐发展出一种新的社会关系。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提出了一个概念,“媒介即人的延伸”。他认为,任何媒介都可以说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而当5G时代来临,人类迈入数字圈,这是一种即时全息的方式,在这个网络时空中的每个人其实也实际参与了网络世界的联系,成为其中的一分子,人人都可以掌握信息传播媒介,当人们逐渐开始思考媒介是否存在时,每个人已成为媒介的一部分。在这种环境下,5G技术本质上天然存在两种特性——天眼与连接。

(一)以VR、AR为代表的天眼模式

在VR技术刚刚出现时,我国VR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发展主要依赖国外的技术,全规模产业链有待完善,前期投入太大,缺乏稳定的盈利模式。除此之外,阅读VR形式的内容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并不符合当时传播内容碎片化的大趋势和人们便捷快速获取信息的需求。总的来说,VR技术在成本、终端、技术标准等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VR技术和媒体融合能够使受众从与文字、图片、视频互动切换到在虚拟世界互动。在VR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其只能为戴上VR互动设备的受众营造一种360°临场感,这只是一个相对低级的VR场景,距离达到完全代入场景的“沉浸感”的要求還很遥远。然而,在5G技术的支持下,这些缺陷正在慢慢弥补。5G技术的快速发展,不管是对于传播者传播信息的方式,还是对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52CD1133-644B-4513-B0ED-64FF351DDC50

随着受众对信息的真实性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对媒体传播的信息不再全盘接受甚至开始质疑某些信息的真实性,那些经过拼接、剪辑的图片、视频等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他们希望获得没有经过编辑加工的最真实的信息,渴望媒介能够再现新闻现场,甚至能让他们身临其境,成为新闻事件的亲历者。VR技术的出现成功打破了虚拟和现实之间的界限,让受众亲历新闻事件成为可能。

新闻媒體应用VR技术优势明显。从时间维度上看,多点同时推进可以挖掘更多的文字与图片、视频等信息;从空间维度上看,多点同步启动可以极大地增强传播内容的全息感与虚拟现实感。VR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能让信息的传播者与接收者进行亲密的互动,带领受众“亲历”新闻事件,更好地引起受众的共鸣。基于这种信息传播方式,受众足不出户,只需通过虚拟显示设备便可以观看电视剧、综艺节目等,甚至可在线上游览某地区的景区或博物馆。

(二)万物互联、万物智联的全方位存在方式

在5G技术的支持下,只需借助一块小小的电子屏幕,便可以开启万物互联、万物智联的生活方式。在数字化时代,各种类型的电子显示屏已遍布全球各大购物广场、交通枢纽、高楼大厦等,显示屏无处不在。随着5G技术逐步完善成熟,同时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硬件设备将携手互联网彻底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车联网在全球兴起,汽车场景方面有待加大开发力度。对于如今的人与人互联、人与机器互联,最终走向万物互联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而人工智能是该技术生态里的最高级链条。未来人们会逐步从互联网居民转变为人工智能居民,每个人都是这个技术生态中的数据支配者与数据提供者,他们的自然属性以及社会属性均会在未来相继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存在于技术变革的挑战之下的社会存在方式的改变也需纳入未来的考量之中。

三、5G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变革及发展

5G是在3G技术、4G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相较于3G技术、4G技术,5G技术有更大的优势。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迭代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就以5G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例,它必然会对新闻媒介相关的产业和相关的人产生一系列影响。这要求新闻传播专业从业人员运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充分发挥将新技术应用到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优势,同时谨防新技术让新闻学科和新闻人陷入实践困境,守望好新闻传播的实践发展。

(一)新闻传播开启全新时代

随着5G技术的日趋成熟,新闻信息的传播突破了时空的限制,现实场景和虚拟场景的交互指日可待。5G技术携手所谓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所有与人类有关的连接方式便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同时还可以实现所有环节、所有过程、所有时空节点之间的连接。除此之外,全媒体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仅仅播放新闻节目、综艺节目、电影等的简单的业务功能型载体,而是基于传播数据,通过多方面连接提供服务等的融合服务型载体。

(二)新闻传播学科迎来“三新”——新问题、新范式、新理论

5G技术带来的“全”时代使新闻传播产业的发展形式和实践方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而全新的新闻传播实践带来的新问题值得新闻从业人员高度重视,面对新时代的新问题不能放松警惕。同时,原有的研究方法、理论等不再适用于新问题,为了更快地掌握新技术与新闻传播行业的结合方法,需要相关从业者进一步进行研究范式的创新性探索,如融入大数据技术、网络技术等研究方法的推广和应用。新问题的出现以及新范式的推进可从两方面加以考虑。一方面,这考验着新闻传播经典理论指导新闻实践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它也会产生一套针对新问题的新理论,如场景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三)新闻业态和传播模式发生重大变革

5G技术不仅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也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同时让获得新闻信息变得越来越便捷。与此同时,快速发展的5G技术不仅缩短了信息接收者与信息的距离,也使信息变得触手可及,新闻的时效性更强、报道更深入,新闻报道维度从二维平面进一步拓展到多维度发展,5G技术将新闻制作和发行系统两者进行了重组。除此之外,5G技术不仅促进了沉浸式新闻和大量视频信息的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闻报道对信息接收者的文化水平和专业设备使用技术的要求,改变了传统乏味的二维平面信息传播模式,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信息的立体化传播,给人们带来了沉浸式体验[3]。

(四)传播主体多元化,智能设备和人共同成为传播主体

在大众传播的新时代,受众借助社会化媒体拥有了信息传播的权利,可以说人一直以来都是信息的掌控者,是传播信息的唯一主体。然而,当今社会,随着5G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协同发展和广泛应用,传播不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以及交往关系的构建,而是人与电子设施、智能设备所代表的所谓外部环境之间的直接信息交换。智能设备不再是简单的传播媒介,其可以针对信息传播者与接收者的需求和意图,最大限度地修改信息符号和内容,成为所谓的编码者。人在传播中的唯一主体的地位被打破。

四、5G技术狂热后的谨慎反思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孙玮指出,媒体融合正在迈向主体层面的融合——技术与人的融合,这造就了新型主体“赛博人”。作为交流系统的城市,正是赛博人的传播实践最活跃的场域。重构人与技术的双重逻辑,便渐渐作为后人类时代的元媒介,社会系统得以重塑,人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赛博人的崛起”这一对未来的眺望更应敦促我们立足于现在对5G技术、对未来社会变革进行反思[4]。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有利于人们加深对当下世界的认知,另一方面,它又会带来一些新的社会问题。这种看似“预言”的观点似乎和5G时代人的发展变化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也告诫我们,这种发展势必会给传播格局带来一些变化,甚至引发重大的社会变革。而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引发的伦理和道德问题又会引起激烈的讨论,虽然新技术有利于解决一些社会问题,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同时也会引发新的社会问题。在5G时代,智能化社会面临着伦理道德方面的考验、隐私泄露等重大问题,信息安全风险也进一步凸显,网络平台正是借助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高科技的力量,悄无声息地侵蚀“消费者剩余”等。要最大限度地规避这些问题从微观的角度来看,需要每个受众转变对新技术的认识,谨慎使用融入新技术的新兴媒体;从宏观方面来看,国家在科研伦理规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方面要发挥重要的作用。

五、结语

从表面上看,5G技术仅仅是通信技术的更新迭代,但是人们对它的期望却高于之前的任何一次技术更新,对于很早前的1G通电话、2G发送短信、3G听音乐、4G线上直播……每一代通信技术都是建立在上一代技术的基础上实现的更新。但5G并不是在4G基础上的简单改变,也不是对前几代技术的叠加,5G突破了信息传输的空间限制,能够创设多个应用场景。科技创新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助推器,以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但具体到每一个个体,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甚至有不少人认为5G技术带来的变革会对稳定的社会局面造成冲击,对每个人造成微妙而无声的伤害。在当前的技术和视野的制约下,我们对于5G的想象仍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我们能做的或许是怀着期待的心情来静观5G之下的新“视界”。

参考文献:

[1] 喻国明,曲慧.边界、要素与结构:论5G时代新闻传播学科的系统重构[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26(8):62-70,127.

[2] 郭全中. 5G时代传媒业的可能蓝图[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7):1-6.

[3] 段鹏,李芊芊.叙事·主体·空间:虚拟现实技术下沉浸媒介传播机制与效果探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4):89-95.

[4] 孙玮.赛博人:后人类时代的媒介融合[J].新闻记者,2018(6):4-11.

作者简介 陈薇,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52CD1133-644B-4513-B0ED-64FF351DDC50

猜你喜欢
工业革命媒介信息
抖音对戏曲艺术的再媒介化重塑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历史教学初探——以《面向未来的工业革命》一课为例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历史教学初探——以《面向未来的工业革命》一课为例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订阅信息
跟新工业革命赛跑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