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课程改革 变革育人方式

2022-05-05 22:29丁征
关键词:玄武区普通高中新教材

丁征

摘    要:作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校)建设的典型区域,南京市玄武区以高中育人方式变革为核心,聚焦课程、教学、评价等关键领域,系统架构新课程改革行动方案,创新教研科研工作机制,推动新课程落地研究,突出价值引领、专业引领、实践引领,并以学科建设行动谋划学科课程改革路径,引导教师内化课程育人的观念,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提升育人的质量。

关键词:育人为本;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区域行动

课程,承载党的教育方针,是学校育人最重要的载体。课程改革的深化,其标志是课程方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实施。2018年1月,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秋季,江苏省全面使用新教材。自此,普通高中新课程从蓝图擘画进入智慧实施层面。南京市玄武区作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的典型区域,以南京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的通知》为指导,将区域新课程改革与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转型紧密结合,对区域教育内涵品质发展作出主动思考,突出价值引领、专业引领和实践引领,形成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区域经验。

一、突出价值引领,系统架构区域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

课程与教材,是落实国家意志、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玄武区探索新时代普通高中教育新样态,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加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的教研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与执行力。

(一)系统架构,设计区域新课程改革实施路径

区域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如图1所示,玄武区确立“整体架构、上下贯通、跨域联动、科研先行、研培一体、学科引领、学校主体”的工作推进机制,遵循“聚焦课堂教学改革→锚定关键环节→出台指导意见→制定实施方案→依托课题研究→开展学科建设行动→形成有效经验,辐射示范引领”的工作路径,并依托市、区、校教研/科研网络管理体系,形成区教育局—区教师发展中心—学科/学校三级管理模型,采取“学科+学校”区、校双线交织推进的策略,以提升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质量。

(二)整体规划,梯度推进区、校两级联动研训

教师群体的专业生活方式,决定着一个学科的整体水平,也最终决定一所学校、一个区域的教育高度。玄武区实施“以校为本、区校一体”的联动研训机制,在区域层面抓好“1+3”支队伍建设(“1”是指学科教研员队伍,“3”是指入职5年内的新教师队伍、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队伍、区域核心骨干队伍),以深化“学·研·培”研训工作路径,提升学科团队的专业化水平。

同时,玄武区扎实开展6项全域性工作:(1)以指向学科理解的主题研训,带领全体教师深研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2)以指向深度学习的课例研究,探索指向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新样态;(3)以全区解题命题评价能力调研,测查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和新高考题的研究;(4)以跨校联合备课,扩大校际合作研究,加强优势学科组引领教研的力度;(5)以“全科覆盖+分年段”的教学视导,调研学校新课程实施情况并开展针对性指导;(6)以新教材教学资源的建设,带动教、学、评一致性研究,让区内优质资源共享。这是通过边研究边实践、边实践边反思、边反思边改进等一系列措施,确保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质量。

此外,玄武区还加强对4所高中学校的分类指导,即聚焦主体生源,实施分层教研,以集体备课为切入点加强校本研修,弥补高中教研的差异化不足。依托学科课程基地、名师工作室、新课改示范校等项目建设,玄武区引领新课程新教材教学实践,为全区高中教师培训提供专业支持、教学指导,搭建高端学术展示平台。

(三)项目推进,深化新课改市级示范区建设

2020年11月,玄武区被确定为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此后,玄武区认真制定《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市级示范区工作方案》《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指导意见》《学校教学质量管理要求及评价办法》等区域性指导文件,并通过教育专业性和基本规约性的要求凝聚共识,保障示范区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以南京市两个重点委托项目研制为抓手,玄武区出台了14个学科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学科建设意见》和《普通高中新教材实施课堂教学指导意见》,以深入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变革。此外,玄武区还组建专家智库,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和区内特级教师、名教师等组建高端技术联合体,全面参与高中学校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指导、跟进与评估工作。例如,2021年10月,玄武区挂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实验基地,举办主题为“课程育人与教学实践”的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研讨会,高中6个学科以“区域学科建设行动汇报”“新教材研究课+名师点评”“人教社专题讲座+学术研讨”“现场提问+专家深度对话”等形式,分享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中的探索与实践经验,受到人民教育出版社专家的高度肯定。

二、突出专业引领,推进提升“课程领导力”的行动研究

课程品质提升的关键环节是提高“课程领导力”。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的变化,学校和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需要通过提升课程领导力来丰富专业发展内涵,促进学科团队开展有专业水准的研究。

(一)專题“学习+研训”,促进教师对学科本质的理解

教师对课程的“理解、重构、实施、评价与研发”决定了课程执行的水平。对此,玄武区将重心放在高中教师对学科本质的理解能力的提升上,开展对课程标准的深度研习活动,并通过“线上+线下”“集中+分散”的研修方式,引领高中教师研究学科课程性质、学科承载的育人价值、学科的核心观念与能力要求。同时组织全体教师研读新教材,帮助教师厘清学科核心概念、思维方法,领悟新课标、新教材的教学要求;比较新、旧课标及教材在内容表述、学业要求、实施建议、考试评价等方面的具体差异,促进教师理解学科本质,将学科育人理念从外部输入转向自主内化。例如,地理学科的研修(如图2所示)借鉴《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以及地理学家相关研究,指导教师进一步认识地理学科思想方法、地理学科基本问题和地理学科必备知识,进而引导教师在每节课中围绕学科思想方法、学科基本问题展开教学,并根据课程内容特征、难易程度等,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计划、有侧重地分模块和章节统筹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

(二)专业“工具+行动”,推进学校课程建设

玄武区以“学校课程规划”作为提升课程领导力的切入点。一方面用专业工具引领学校修订课程规划,形成包括思想基础、课程体系、实施指南三级方法体系的“学校课程规划”修订办法,并通过教师发展中心聘请课程专家以“科研调研”形式深入学校,指导4所高中学校将新课程新教材的时代要义融入学校“十四五”课程规划的修订中。另一方面用专业行动推进学校丰富的课程内涵,引领学校立足课程育人的价值导向,加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建设、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专题研究、生命健康教育课程的规划与实施,深入探索跨学科、超学科课程的研发与实施,不断丰富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时代内涵。玄武区积极拓展课程育人的校内外资源,以发挥好学科课程基地等物态课程的功能,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结盟签约,加强对教育空间、技术平台、资源体系的有机整合,不断提高课程育人的质量。

(三)课题“分层+分类”,提升课程实施品质

指向学科育人的新课程新教材区域实践要取得成果,离不开以科研理念落实育人指向的引领,通过理性思考、行动研究、反思改进和理性升华,推进新课程实施由工作思维转向科研思维。玄武区以课题为引领,落实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实践研究载体,从“区域—学科—学校”三个层面分别聚焦、分类研究、共进一体。

例如,区域层面有:玄武区作为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实验基地,申报并立项了人民教育出版社课题“区域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学科育人的实践研究”。课题立足于本区域,通过调查梳理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基础与生长空间,研究指向学科育人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政策、专业支持、平台建设和推进举措,挖掘学科本身的内在精神价值、育人价值,涵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以形成玄武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区域经验与智慧。学科层面有:学科教研员积极申报省市规划课题,做到学科全覆盖。通过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聚焦新教材实施重难点问题的研究,找到将理念转化为实践的操作路径,以提升教师的新课程理解力和执行力。学校层面有:4所高中学校依托省市规划课题,引领学校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并做到4个聚焦:聚焦新课程实施规划的研制,整体规划学校课程;聚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能力;聚焦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整合,加强课程资源建设;聚焦指向关键问题的校本教研,形成典型案例经验。

三、突出实践引领,开展“走向学科深处”的课程实施

(一)落实指向学科育人的深度教学,夯实学科建设行动

学科建设是加强学科整体规划、树立学科课程育人观念、全面提升新课程新教材学科育人质量的重要举措。玄武区开展新一轮学科建设行动,各学科从“描画学科建设愿景、明确学科建设目标、制定学科建设任务”三个方面整体规划,形成区本化的学科建设方案。学科建设方案包括:分析学科现状,制定学科建设规划,确立学科建设的价值追求、明确目标指向;制定本学科近三年的发展目标,清晰绘就学科建设路线图;结合学科的发展要求和自身特点,围绕“学科课程理解”“学科教学实施”“学科质量评价”“学科资源建设”“学科团队研训”5个维度制定学科建设任务,谋划学科课程改革的新路径。例如,英语学科在“学科教学实施”中建构了文本深度解读的基本路径(筛选教学目标,定位阅读重心;梳理文本主线,厘清解读思路;整合文本内容,构建组织结构;设计阅读任务,引导文学品鉴;优化读写结合,提升解读效果),并建立了影视剧本、专题报道、新闻报道、诗歌等常见文体的文本深度解读范式,以探究不同文体的文本解读教学设计方法,探索实践思维能力的培养路径。

(二)开展“新三学”进阶提质行动,强化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路径。玄武区始终聚焦课堂教学关键环节,强化对课堂教学的正确价值引领和学理逻辑建构,提出区域“新三学”(理解学生、支持学习和提升学力)的课堂教学主张,其核心是“坚持学科育人”。同时,结合新课程实施倡导的大单元、大情境、大概念、大问题、大任务等多样化课堂教学改革趋势,进入“十四五”期间,玄武区全面深化“新三学”進阶研究,提出“五适五进”(适宜的学习目标进阶、适切的学习内容进益、适合的学习情境推进、适当的学习策略跟进、适时的学习评价递进)课堂教学要素内涵,努力将课程的高品质实施植根于课堂研究的深处。例如,数学学科以微专题的形式加强高三复习课教学的质效。微专题是大专题的拆分点,其主题突出,以核心问题为主线,辅以适当变式训练,变“碎片式学习”为“专项式训练”。教研员指导学校立足学情开展微专题课堂的建构研究,形成菜单式微专题教学资料编研流程:集体备课时确定主题—主备教师编写讲义—全组讨论最终定稿—实施教学时各班选择使用。因为学生反馈的问题不同,每个班级选择的微专题也就不尽相同。这有助于实现精准的复习教学。

(三)开展基于证据的质量评价研究,站位学科改革前沿

课程实施的质量评价一直是学科改革前沿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玄武区积极探索基于实证的质量评价研究,各学科针对听课调研和质量监测中的典型问题,面向教师和学生设计不同内容的问卷和观课量表,借此发现问题、诊断问题,选点突破,并通过序列化、专题化的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促进学科质量的提升。例如,语文学科立足语文核心素养,以“学”为中心,从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学习成果、学习组织等5个维度,用核心知识、关键能力、多元对话、思维训练等20个观察点,重建课堂教学的有效观察向量,制定《课堂教学评价维度与观察向量表》,并以描述为评价向量,以“学”为观察核心,以“教”为改进方向,开展教学反刍,以通过有效向量观察解决“问题课堂”,改进教学生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区域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这几年,玄武区在教育理想的天空、现实境遇的研究与实践之间,通过全区教育人的共同努力,逐步实现了校长从“行政领导”向“学术领导”、教研组工作从“学科管理”向“学科建设”、教师能力从“教学技能”向“课程能力”的转型。2022年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第三个十年的开局之年,未来的课程育人与教学实践,我们将继续开拓前行。

猜你喜欢
玄武区普通高中新教材
读迷作品
南京玄武区抓实隐患整治保安全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现状与其家庭教育关系的调查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红山外来工子弟学校为例
普通高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