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小反刍兽疫的临床变化、诊断及防控

2022-05-05 08:28马玉星
中国动物保健 2022年2期
关键词:诊断防控

马玉星

摘要:羊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发病突然、稽留高热、口腔糜烂、结膜炎、胃肠炎和肺炎等为特征的急性接触性小反刍动物传染病。羊小反刍兽疫被我国列为一类重大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羊群的生命健康,降低养羊业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針对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特点、临床变化、诊断及防控等方面进行简要阐明,为广大基层养羊业提供防控参考。

关键词:羊小反刍兽疫;临床变化;诊断;防控

羊小反刍兽疫也称羊瘟,呈世界性分布,已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的 A 类传染病,对羊群的健康危害极大。近些 年,随着养羊业的饲养规模扩大,饲养密度也有所加大,该病的暴 发及流行呈上升趋势,防控难度也加大。因此,在日常饲养过程中, 充分掌握当地疫病的流行特点,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并加强日常 的饲养管理,提高疫病防控意识,有效防治疫病的发生。

1 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

1.1 病原体

小反刍兽疫病毒是羊小反刍兽疫的致病病原,呈多形性,但多 为直径在 130~390 nm 之间的圆形或椭圆形,外层有附着纤突的 囊膜,厚为 8.5~14.5 nm,属于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该病毒对 外界环境较为敏感,对温度抵抗力极弱,56℃条件下 2 min,37℃ 条件下 2 h 即可被灭活。2%氢氧化钠及酚类等消毒剂处理 24 h 后 即可失活,乙醚和氯仿作用后即可使其失去感染性。

1.2 传染源

羊小反刍兽疫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或隐性感染的羊等小反刍动物和野生动物。其排出的粪便、尿液,分泌的眼泪、口水、鼻涕、精 液、乳汁等均含有大量的小反刍兽疫病毒,这些是最直接的传染源。而其接触的饲料、饮水、饲槽、运输车辆及饲养工具等也很有可 能携带该病毒,而成为间接的传染源。

1.3 易感动物

羊小反刍兽疫主要感染绵羊、山羊等小反刍兽,绵羊和山羊是 该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且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羊感染性有明显区 别[1]。山羊较绵羊更易感染,幼龄羊较哺乳期羊更易感染,而且幼龄 羊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此外,猪、牛、水牛及骆驼也可感染,但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野骆驼、羚羊、白尾鹿、瞪羚等野生动物也可感染。

1.4 传播途径

羊小反刍兽疫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眼部、口部和鼻部 的分泌物或经由呼吸道吸入感染动物咳嗽、打喷嚏的飞沫传播。另外,该病还可经由精液或胚胎通过授精或胚胎移植进行传播。

1.5 流行特点

羊小反刍兽疫多呈周期性流行,全年均可发生,常发生于寒冷、 多雨的季节。新疫区一旦感染该病,发病率可达 100%,死亡率在 50%以上。老疫区多呈零星发病,且感染小反刍兽疫病毒痊愈后的动物可获得终身免疫。

2 羊小反刍兽疫的临床变化

2.1 临床症状

羊小反刍兽疫一般可潜伏 3~21d,最少可潜伏 4~6 d,根据 其临诊症状可将其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具体如下:

1)最急性型 最急性型常发生于幼龄羊,潜伏期最短,仅有 2 d。 病羊表现为被毛竖立,精神沉郁,食欲饮欲减退或废绝,体温明显升高,可达 41~42℃。病羊病发第 1 天表现为便秘,随后腹泻。眼部和 口腔流出黏液性分泌物,随后有炎症和坏死斑出现在口腔、唇部和鼻 腔等部位。最急性型死亡率极高,可达 100%,且病死速度快,从出现体温升高到病羊死亡全程不超过 6 d。

2)急性型 急性型一般可潜伏 3~4 d,病羊表现为精神沉郁, 被毛逆立、凌乱,反应迟缓,食欲减退。眼结膜潮红,鼻镜干燥,分泌 大量唾液,随后眼部、鼻部和口腔有大量纤维素性黏性分泌物流出。 病羊发生眼炎,严重者失明。部分病羊眼部分泌物增多、结痂,造成 眼睑粘连,严重时造成继发感染。鼻部分泌大量黄色脓液,使鼻孔 堵塞,造成呼吸困难。齿龈、上腭、舌部和唇部黏膜坏死,出现弥散 性针尖样大小的病灶,多呈灰色或黑色[2]。且病羊嘴唇破裂、坏死, 黏膜出血,从而出现大面积的坏死,病情后期发生口腔黏膜溃疡, 口腔黏膜附着干酪样物质,可以持续多天。病程后期病羊常出现腹 泻,初期排出稀软粪便,后期发展为水样腹泻,有时混有血液和肠黏 膜碎片,并伴有恶臭气味。病羊出现呼吸系统症状,表现为咳嗽,鼻 孔开张,舌伸出,呼吸困难,听诊胸部有啰音,部分病羊呈腹式呼吸。 濒死期的病羊体温下降,一般发病 5~10 d 后脱水死亡。

3)慢性型 该类型多发生于老疫区,病程在 10d 左右,病羊主 要表现为轻微症状,食欲不佳,采食量降低,眼部和鼻腔分泌大量 的分泌物,并在鼻孔周围结痂,眼结膜潮红,伴有咳嗽增。病羊体温 超过 40℃,但时间较短,呼吸急促,心跳稍有加快,偶有病羊发生腹 泻,机体日渐消瘦,一般不会发生死亡,但康复后的病羊长时间不 易上膘,生产性能有所降低。

2.2 病理变化

1)呼吸道病理变化 病羊剖检后,可在肺部和支气管发现出血 点以及干酪样病灶,肺脏尖叶和心叶触摸坚硬,呈支气管肺炎病 变,且常并发前腹侧肺膨胀不全。鼻甲骨、鼻腔黏膜、喉和气管等部 位可见点状的瘀血,齿龈、颊和舌表现为灶性坏死,胸腔积水造成 渗出性胸膜炎。

2)消化道病理变化 可见病羊口腔黏膜和胃肠道黏膜大面积 坏死,部分病羊可见瘤胃乳头坏死,但通常网胃、瘤胃、瓣胃损伤较 少。病羊皱胃常呈现规则的出血、坏死和糜烂,小肠多呈中度损伤, 出血,多呈条纹状,大肠皱褶处可见点状小出血点,部分病羊盲肠 和结肠交界处出现斑马纹样特征的线状出血条带。

3 羊小反刍兽疫的诊断

一般可根据羊小反刍兽疫的易感动物、临床症状、剖检后胃肠道出血性坏死性炎症,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坏死等病理变化,可进 行初步诊断,确诊的常用方法如下:

首先,采集发热期病羊的眼、鼻和口腔分泌物和全血,或病死动物的淋巴结、肠黏膜、肺脏和脾脏。随后,将病毒悬液接种至原代 羔羊肾细胞进行培养。最后,使用病毒中和试验、对流免疫电泳试 验、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ELISA 和间接荧光抗体等试验进行病毒鉴定。此外还可采用病毒中和试验、琼脂免疫扩散试验、荧光抗 体试验等血清学试验方法检测血清抗体。

4 羊小反刍兽疫的防控

4.1 加强检疫

①在引入种羊、冻精和胚胎时,应加强口岸检疫和运输检疫, 避免引入有该病的国家和地区的种羊、冻精和胚胎;②当我国周边 国家暴发该病疫情时,应及时加强养殖场疫情监测检疫,一旦发现 该病的发生,应立即对病羊及同群易感动物实施扑杀、销毁处理, 随后对整个养殖场进行严格消毒,避免因病羊分泌物污染环境而 再次发生疫情,进而彻底扑灭疫情。

4.2 免疫接种

疫苗接种能够有效防控该病的发生,目前在疫情流行地区一 般使用小反刍兽疫活疫苗(Clone9 株),或者小反刍兽疫、山羊痘 二联活疫苗(Clone9 株 +AV41 株)等进行免疫接种,能够有效地交叉保护小反刍兽疫病毒不同毒株的攻击和感染,达到很好的预 防效果。对于受威胁地区的羊群,还可采用牛瘟弱毒疫苗进行免疫 接种,其接种后产生的抗牛瘟病毒抗体可以抵御小反刍兽疫病毒 的攻击,进而建立免疫带,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但该疫苗接 种后不能产生抗小反刍兽疫病毒的中和抗体,仅可产生抗牛瘟病毒的中和抗体,进而导致牛瘟检测的困难。

4.3 加强饲养管理

①应制定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均衡羊群饲料的营养搭配,避 免羊群采食发霉变质或营养不均衡的饲料,保证洁净的饮水,降低 外界因素的影响,从根本上提高羊群的抗病能力[3];②应提高养殖 人员的疫病防控意识,明确羊小反刍兽疫的潜伏期状态,对于新引 入的种羊和状态不對的羊实施严格的隔离观察;③及时清理羊舍 内外的粪污和更换垫草,定期采用 10% ~20% 的漂白粉或 2%的 氢氧化钠对羊舍进行全面彻底地消毒,包括对羊群的活动场地和 使用工具全面消毒,可有效降低疫病发生的概率,控制该病的传 播;④定时检修羊舍水电等设备情况,控制饲养密度,保证良好的通风效果,注意防寒保暖,提供舒适、干燥、通风、洁净的饲养环境, 避免应激条件的出现;⑤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疫病防治能 力,特别是对于基层的兽医工作者及养殖人员等。

5 结语

综上所述,羊小反刍兽疫病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广,严重威胁着羊群的健康,制约着我国养羊业的快速发展。而且 由于目前针对羊小反刍兽疫也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和药物,因此 养殖场应当加强饲养管理,合理均衡饲养,提高羊群的免疫能力,同时要坚持自养自繁,全进全出的饲养方案,加强检疫工作,一旦 发生该病应使用药物防止病羊继发感染,降低病羊病死率,必要时 可及时进行扑杀。此外,根据当地该病的流行特点,制定预防免疫 接种方案,及时接种,有效防止该病的暴发,从而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孟凡曜. 羊小反刍兽疫鉴别诊断和防制措施 [J]. 中国畜牧业,2021(7):64-65.

[2] 吴洪岳.羊小反刍兽的综合防控措施[J].兽医导刊,2021(3):47.

[3] 李飞.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特点和防控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1(2):123.

猜你喜欢
诊断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扎实做好疫情防控档案工作强化疫情防控后勤保障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公众通用新冠肺炎防控指引
争分夺秒的防控导弹车组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