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议结合,如虎添翼

2022-05-06 01:14樊娟娟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2年13期
关键词:结合法老树百草园

樊娟娟

技法讲解

“叙议结合”指在写作的过程中,既叙述故事,又对此展开议论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用在议论文中,让文章既有事实论据,又有相应的分析说理,从而让论证更充分;也可以用在记叙文中,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深化文章的主题。

使用叙议结合法,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可供大家借鉴:

一、开宗明义,提携全篇

即在文章开头就针对某个人物或事物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评价,然后引出正文。如让·乔诺《植树的牧羊人》的开头一段:“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說,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开篇议论开宗明义、提携全篇,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

二、转换衔接,承上启下

一篇内容丰富的记叙文所叙的事例往往不止一件,将议论用于文中的转换衔接处,能使上下文过渡更自然。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叙述了百草园生活的无穷乐趣,后交代了在枯燥乏味的三味书屋中的生活,二者间巧妙地插进了这样一个过渡段:“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记叙文结尾的议论一般应做到总结全文、揭示主题,或意在言外,发人深省。如舒乙在《都市精灵》结尾这样写道:“这么看来,城市里无鸟无鱼未必是好事。换句话说,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倒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首先是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结尾的几句议论,既总结了全文,又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实属点睛之笔。

用叙议结合法写作时,要遵循以下原则:“叙”要详细、充分,“议”要精练、中肯。

牛刀小试

有种快乐叫“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有种怅惘叫“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流水般的时光究竟带走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

请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2)运用叙议结合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示例作文一

不要给成长留下遗憾

◎何嘉怡

你生活在怎样的家庭中?你干过家务吗?你会整理自己的房间吗?

自宋代以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就左右了人们的头脑,认为所有行业都是低贱的,只有读书入仕才是正道。虽然如今已是21世纪,奉行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现代教育理念,但读书考大学依然是孩子出人头地、光耀门楣的最佳选择。在父母眼里,“读书”几乎成为回避一切事务的正当理由。衣服不用自己洗,房间不用自己打扫,书包不用自己整理,甚至连饭都是爸爸妈妈端到桌子上……他们说的最多的就是“好好读书,这些事情不用你做”。

也许一次、两次这样说我们还会觉得不好意思,还想自己动手去做,但当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这样说,天天、月月、年年都这样说,我们还会介意吗?那点儿仅存的、想自己动手的想法还在吗?答案很明显,不在了。因为我们已经在这种所谓的“爱”中逐渐丧失了动手能力,变得心安理得,变得自私冷漠。

《湖南日报》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个大学生,高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一所知名大学录取。这本来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没想到上了大学以后,他很难适应独立的生活,万般无奈下,妈妈从千里之外来到北京陪读。原来他自上小学后,学习以外的所有事情都是他妈妈及家人帮忙打理的,以至于进入大学后不会洗衣服,不会叠被子,不会整理床铺,被学校通报批评。反观时下这种家庭教育方式,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良好习惯的养成与身边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可以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做好生活学习计划,可以锻炼我们对时间的规划能力……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不是白费力气,它们对我们的学习生活都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

作为孩子,要敢于对大人说“我自己来”,让自己独立起来;作为家长,不要因为望子成龙而剥夺孩子的锻炼机会,要善于对孩子说“你自己来”,从小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

最后,我想对所有家长说:“让我们自己来,不要给我们的成长留下遗憾”。

(陕西富平县华朱初级中学)点评

小作者从生活实际出发,叙议结合,写出了自己对当下家庭教育方式的思考,将一个有思想的中学生的形象呈现在读者眼前,令人耳目一新。

使用范例

求学生涯的第一个书包,是我看着它“出落”起来的。母亲打开炕头的包袱,里面都有碎布片。

“来,咱给你做个‘集花书包’。”

听听,把花儿集中起来的书包,想想都好看得要命。我趴在母亲盘着的腿上,看着她从碎布片里挑出颜色鲜艳的布片,拼成花朵样,一针一针缝起来。炕上多了五颜六色的布花朵,再拼起来,就成了“集花书包”。我背着可骄傲了,这个书包比起那些富贵家庭里母亲用一整块布做的书包好看多了。

将贫穷的日子变成花的盛宴,沉淀在记忆里,这就是贫困的岁月里母亲馈赠给我的礼物——开在心底永不凋零的花。

(节选自张亚凌《开在心底的花儿》)

示例作文二

成长路上

◎吕雨霏

成长路上的陪伴,有的短暂,有的久远,有的在你身边,有的溶入骨血。老树于我,就是深入心灵的陪伴。

老树长在我家对面的土坡上,打我记事起,它就已经树冠葳蕤、树干高耸了。它的树皮干枯粗糙,低低讲述着岁月在它身上留下的故事。

小时候,老树下是我最好的乐园。春天,我抬头看着老树上长出的嫩绿新芽;夏天,我蹲在树根处观察木耳、青苔;秋天,我踩着飘落的枯叶听它簌簌的响声;冬天,我收集起散落一地的洁白的雪堆成可爱的雪人。老树一直陪着我,给予我温暖厚重的力量。

每次放学回家,我必定会经过老树旁边,常常大老远就能看见它高耸的树冠。大人们逗我玩,问我一个人回家怕不怕迷路,我总是自信地说:“没事儿,我看见老树的树冠就找到家了。”每当我走到老树附近,它就轻轻晃动树枝,好像在欢迎我回家。

长大后,我开始有了压力和烦恼。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吵了一架,用力甩门后跑了出去,是老树“拦”住了我,我紧紧地抱住它,老树依然一言不发,只有叶片被风吹动的沙沙声仿佛在安慰我。我内心渐渐平静下来。

夕阳下,我和老树的影子被拉得很长,时间仿佛定格在了这一刻,我和老树如朋友般亲密无间,亦如亲人般不可分离。

后来,人们商量着推平土坡,于是,在电锯尖锐刺耳的轰鸣声中,老树倒了下来,在那扬起的漫天尘土中,我眼前一片模糊……突然,一片浓绿的树叶穿过层层尘雾飘到我眼前,我怔怔地接住它,感受到了那熟悉的触感,忽然觉得心中有什么东西正在破土而出。老树并没有倒下,而是长在了我心中。

老树的陪伴是无言的,却足以给我的心灵以滋润。

(陕西富平县华朱初级中学)

点评

小作者以时间为序,写出了老树在自己成长中所起的作用:是自己一位无言的朋友。叙议结合法的运用,写出了老树对“我”的影响,对习作主题进行了升华。

猜你喜欢
结合法老树百草园
学校里的“百草园”
绝对和相对小车结合法在长轨精调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数形结合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苍鹭与老树
老树当风叶有声
例谈数形结合法的广泛应用
老树的绿指甲
数形结合法的两个运用
以景写情——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感
试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几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