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泛娱乐化到主旋律化

2022-05-06 23:24吴芳容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2年4期
关键词:泛娱乐化主旋律叙事

【摘要】电视真人秀的话语创新从未停止。如何让真人秀节目兼顾有意思和有意义,用大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每一个节目创作者都在不断地尝试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奔跑吧·黄河篇》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走出一条新路,尤其是近期播出的第二季节目,为观众展现出了品牌综艺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气质和风格,摒弃了泛娱乐化的倾向,主动靠近主旋律化创作,用创新的视听叙事语言和传播策略,以主流价值观为核心搭载时代议题,获得了更深刻意义上的成功。

【关键词】真人秀;《奔跑吧》;泛娱乐化;主旋律;叙事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04.078

1.引论

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曾在其著作《娱乐至死》中提出“娱乐至死”的警告。当一切话语都丧失了自己的风格,成为了“娱乐”的附庸,那时候的人们,将会变成作者笔下“娱乐至死”的悲哀物种。这一警告也成为了悬在所有电视节目创作者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毕竟电视节目作为一种流行的大众传播产品,除了娱乐大众的功能之外,还肩负着社会遺产传承功能。在娱乐和文化之间的权衡和取舍,是每一位节目创作者必然面对的命题。

并不是每一次权衡的结果都令人满意。从12年开始逐渐兴起、丰富最终呈现泛滥之势的娱乐真人秀节目,将中国电视市场推向了“泛娱乐化”的大潮。在电视上风靡的各种“秀”,以博观众一笑为最高追求,以实现商业利益为最终目的。在这样的模式下,“艺术成了杂耍,文学成了调侃,无厘头大行其道。”娱乐全方位扩张的过程中,真人秀节目成为了它的主要突围点,尤其是明星云集的真人秀,综N代一浪接一浪,其中浙江卫视《奔跑吧》系列节目就在当时创造了收视奇迹。所幸,乱象并没有一直持续。2015年,监管机构出台《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防止真人秀节目中娱乐属性进一步压倒文化属性。通知强调,对真人秀节目,进行必要的引导、调控,倡导有意思,但更要有意义,抵制电视节目继续往过度娱乐化的方向发展。自此风向开始扭转,娱乐从真人秀节目的“流量密码”变成了局限节目发展的桎梏。在新的政策要求下,很多节目就此销声匿迹,但也有一部分品牌节目,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走出一条新路,主动靠近主旋律化创作,用创新的视听叙事语言和传播策略,以主流价值观为核心搭载时代议题,兼顾“有意思”又“有意义”,获得了更深刻意义上的成功。《奔跑吧·黄河篇》就是一例成功的典型。对于该案例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管窥真人秀经过近几年的改革之后的新容新貌,同时也能代表行业未来继续创新前行的方向。

2.《奔跑吧·黄河篇》与节目原型简介

《奔跑吧·黄河篇》这一节目,是浙江卫视近两年来,在广电总局宣传司的指导下,以其多年流行的标杆节目——《奔跑吧》系列为模式基础,融入全新理念创作的特别篇。

与我国很多早期电视真人秀一样,《奔跑吧》的节目原型最初是引进韩国版权。其雏形脱胎于韩国SBS电视台的老牌综艺节目《Running Man》。2014年,由浙江卫视节目中心和韩国SBS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中国版《奔跑吧兄弟》上线。作为一档户外竞技类真人秀,早期节目最大的记忆点还是从韩国版节目中移植过来的各种游戏环节,例如指压板、撕名牌等,虽然户外取景地经常改变,但是观众印象深刻的还是几位明星嘉宾在镜头前参与游戏的种种表现。由于节目的热播,“撕名牌”这一游戏也被大众熟知,并且在现实中各种聚会场合移植上演,这一娱乐方式从线上席卷到了线下,一度形成全民“撕名牌”的景观。

尽管节目上线之后赚够了热度,但是随着新鲜感慢慢过去,观众冷静下来之后,也从娱乐的背后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2016年,《奔跑吧兄弟》第四季播出了第一期在博物馆录制的节目。该期节目中几位明星嘉宾在杭州博物馆内玩起经典的“撕名牌”,馆藏的许多珍贵文物在节目中变成了游戏的背景板,不仅没有得到充分地展示机会,还暴露在嘉宾们互相追逐的环境中,令许多观众揪心,生怕文物受到损坏。类似这样的争议时常出现,由此也可看出观众对于娱乐化过度泛滥趋势的担心和抵抗。

2017年,原《奔跑吧兄弟》节目进行升级,之后更名为《奔跑吧》,此后又陆续推出了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由浙江卫视节目中心进行《奔跑吧》节目独立制作。政策的指导加上观众的反响,从这一系列的节目中我们已经能够明显看出节目在慢慢改变。尤其是节目在有意地加入中国文化元素、将中国特色融入户外竞技节目,呈现出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不再只是单纯制造笑点,更加注重在不同的取景地展示当地人文特色,而不仅仅是换一个地方“撕名牌”。

节目的改变契合了政策对于真人秀节目的引导要求,体现了节目主动遏制过度娱乐化,靠近主旋律化创作的态度。尤其是2020年12月推出特别节目——《奔跑吧·黄河篇》第一季,2021年10月播出《奔跑吧·黄河篇》第二季,更是将节目改革和创新推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将该系列节目原本娱乐性较强的底色做出了改变,用全新的视听叙事语言搭载时代议题,做出了“有意思”又“有意义”的节目新面貌。

3.《奔跑吧·黄河篇》的叙事创新

《奔跑吧·黄河篇》将主旋律意义与娱乐真人秀进行巧妙融合,尤其是在第二季节目中,将生态保护、乡村振兴这些看似不属于综艺真人秀内容语境的元素创新性地融入节目内容编排,用寓教于乐的综艺手法讲述了宏观的发展故事,赋予了时代议题全新的表达平台。同时也体现出浙江卫视主动担当主流媒体社会责任,在努力探索真人秀主旋律化创新模式上取得的成果。

3.1 母题创新——讲好黄河故事,记录时代发展

母题的概念最初源自民俗学。作为一种术语,母题这一概念揭示和描述了大多数的叙事作品中,共同存在的一种“类型化现象”。”在一个叙事作品中,母题会反复地出现,既能独立存在,又能与其他元素组合产生源源不断的新叙事内容。虽与民间叙事故事不同,但电视节目也是讲故事的一种方式,在电视语言叙事系统中,母题的取材范围更为广泛,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能成为叙事母题。

表2:《奔跑吧·黄河篇》第二季节目概况(截至2021年11月5日)

节目顺序 拍摄地点 主要内容

第一期 山东 来到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参观蔬菜博览馆,展示用蔬菜水果创作的各种景观;用传声游戏来与当地人民互动,了解山东方言;在三元朱村,通过答题闯关的游戏环节重走这里历史上的蔬菜种植技术改革之路;去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寿光地利农产品物流园,感受国际化的销售水平,嘉宾化身卖菜商家体验打包装箱等蔬菜销售环节。

第二期 山东 以“奔跑吧环球职业技能大赛”为主题,嘉宾在著名的山东蓝翔技师学院体验挖掘机驾驶训练,另一队嘉宾在山东新东方技工学校学习烹饪技术;在济南职业学院为职业教育学生做开学演讲,讲述职业技术培训为未来职业化建设所作的贡献。

第三期 甘肃 在甘肃兰州花样品尝当地特色牛肉面;参观有六百多年历史的什川古梨园,感受黄河灌溉给沿线带来的物产资源,展示民间特色梨树养护技艺——“天把式”,品尝特色冻梨。参观《读者》杂志博物馆;收集当地百姓以黄河铁桥——中山桥为背景的老照片,呈现兰州城市发展变化

《奔跑吧·黄河篇》开创性地以黄河这一重要意象作为两季节目编排共同母题。黄河既是一个重要地理坐标,也是烙印在中国人心中的一個文化意象。黄河,是中国人最重要的集体记忆之一。以黄河为母题,有效地扩展了节目内容取材的范围,也将节目立意和主旨放进了社会发展、民族振兴的大框架之内。同时,以黄河为母题进行的文艺创作,还能够激发观众深层情感体验,也更易产生有效的社会心理动员力量,唤起观众内心的认同感。尤其是在《奔跑吧·黄河篇》第二季,节目聚焦黄河生态经济带沿线的发展现状,分别以“科技兴农”“大河变迁”“大国重器”“能工巧匠”“全民健身”等主题切入,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呈现了整个黄河流域沿线城市,近年来的生态保护成果和高质量发展现状,回应了社会的关切,也获得了与观众的情感联结。

3.2 主体创新——以人民为中心,让群众当主角

主体的叙述活动让叙事成为可能。而对于真人秀节目来说,叙事的主体有很多种选择,有时是嘉宾自身,有时是主持人,有时是旁白字幕。得益于电视节目灵活地视听语言,在真人秀整个节目编排中,叙事主体和视角都可以随时变换。

秉持着国家提倡的“以人民为中心,让群众当主角”的文艺创作原则,《奔跑吧·黄河篇》第二季中叙事主体体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不再从头到尾都是明星嘉宾表现的舞台。例如第二季第一期节目,请来了三元朱村老党支部书记王乐义,亲自讲述他曾经派出一批又一批技术员,将村里的蔬菜大棚技术向全国进行推广,帮助其他地区共同富裕的难忘经历。老书记说:“光咱这一个村富了,不算富;咱这一个县富了也不算富,全国的农民兄弟,都富了,那才叫真正的富。”这样来自历史当事人的第一人称叙述让整个节目不再是处于虚构场景的游戏真人秀,而变成了生动可感的社会影像记录。第二期节目请来了山东蓝翔技师学校工程机械系主任王东峰,给嘉宾和观众讲解山东蓝翔技师学校建校37年来培训的50多万人相继走入各行各业,参与国家工程建设工作的故事。多元化的叙事主体也落实了监管部门对真人秀节目“星素结合”的政策要求,同时体现了勾连现实生活、贴近百姓情感的显著优势,增强了与观众的互动感和浸润感。

3.3 话语创新——挖掘黄河文化,弘扬时代精神

视听语言系统可以发挥动态影像优势,在记录时代面貌,表现社会发展特征方面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相比于一些棚内真人秀,《奔跑吧·黄河篇》更加强调纪实性,例如第二季第一期中,从航拍画面中星罗棋布的蔬菜大棚,到特写镜头里挂着新鲜露珠的南瓜和茄子,节目将这座城市鲜明的特征和色彩直接映射在观众的认知里,也将现代生态农业发展面貌和乡村振兴实实在在的成果展示给了所有观众。

但这种简单的场景构建并不是节目叙事的重点。为了记录时代,全方位地表达社会发展特征,构建黄河沿线不同城市、乡村独特的空间及文化意象,《奔跑吧·黄河篇》第二季没有止步于旁观角度的空间描绘,而是发挥节目深入体验生活、与当地群众互动的优势,注重对黄河沿线地区人民精神文化的挖掘和展现。这也是挖掘黄河文化,弘扬黄河精神的核心要求。例如《奔跑吧·黄河篇》第二季的第一期,故事场景设定地点在山东寿光。这里是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代表。节目从蔬菜之乡的表层空间向下继续挖掘,找到深入当地“毛细血管”的精神文化传承内容,不仅塑造了“寿光精神”,也为黄河生态经济带的发展烙印上了新的精神文化特征。

学者申丹曾根据观察者处于故事的内外将叙述视角分为内视角和外视角两大类在《奔跑吧·黄河篇》第二季,节目发挥真人秀特征为明星嘉宾设置了情景体验游戏,例如将三元朱村从1989年开始的蔬菜种植技术改革之路演绎成一道一道的选择题,让嘉宾们沉浸式再现历史;在亚洲最大的综合性农产品物流园,让嘉宾们与菜农共同售卖蔬菜,化身蔬菜打包工、推销员、装车工、搬运工。通过这样的情景体验游戏环节,将嘉宾从旁观者变成了当事人,叙事从外视角转换成内视角,如此,嘉宾的所见、所闻、所感才能在节目中自然流露,才能更加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4.《奔跑吧·黄河篇》的创新意义

从第一季到第二季,《奔跑吧·黄河篇》着眼黄河生态经济带沿线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搭载时代议题,实现了趣味性与公益性的持续进阶,为观众带来源源不断的触动与惊喜。

尤其是近期播出的第二季节目,为观众展现出了品牌综艺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气质和风格。摒弃了泛娱乐化的倾向,主动靠近主旋律化创作,用创新的视听叙事语言和传播策略,以主流价值观为核心,搭载时代议题,获得了更深刻意义上的成功。通过对黄河这一中华民族“幸福河”的正能量传递,节目也帮助浙江卫视更有效地提升了作为文艺战线中的主流媒体以及头部卫视,在助力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社会中心工作中取得的明显成效。

参考文献:

[1]孙文宪.作为结构形式的母题分析——语言批评方法论之二[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6):68-76.

[2]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吴芳容,中国台湾,硕士研究生学历,助教,研究方向为新媒体

猜你喜欢
泛娱乐化主旋律叙事
网络直播热发展中的冷思考
国内主旋律真实改编商业电影的艺术特征探究
《雨中的树》:一场突破“概念化”的主旋律洗礼
论晚清史词的“词史”特质
东方奇幻与眼球审美:对中国魔幻电影的解读
用现代舞表现“主旋律”的成功尝试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中的隐喻探究
厦门广电:如何将“主旋律”唱进百姓心坎
泛娱乐化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