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对于提高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性验证*
——以上海市某中学为例

2022-05-06 04:54桂花莹卢晓旭
地理教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研学古镇苏州

桂花莹 卢晓旭

(华东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 上海 200062)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实践活动在学生综合评价中的比例逐渐增大。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将发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活动目标,可在提高中学生地理实践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以上海市某中学初一年级学生为样本,在设计并实施研学活动的同时,借助地理实践力量表测量研学旅行前后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水平,验证研学旅行对于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是否有效。

一、地理实践力的相关理论基础

吴志华提出,地理实践能力只有在有关地理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形成和发展。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需要教师设计在学生最近发展区水平内的实践问题,而且需要学生亲身解决问题。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可以构建包括学生外显行为、学生内在分析、教师的知识讲授以及教师的行为演示四个部分的初中生实践活动模式,在不同难度的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行为所占比例不同。[1]即在组织研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研学环境真实而复杂的特点,设置综合的实践活动,同时将其拆解为多个问题元素。学生内在分析是实践活动模式的核心要素,学生在研学活动中表现出的查阅资料、主动观察、思考等行为是提高地理实践力的关键,因此在设计研学活动时不能仅仅考虑研学活动的内容,还要考虑研学活动开展的方式方法,即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完成研学实践活动。

翟绪芹将地理实践力解构为地理图表能力、地理观察观测能力和地理操作能力三个一级维度。其中地理操作能力又可分为地理考察、实验和信息技术三方面能力。[2]在设计研学活动的目标时,只需要考虑具体的研学路线和活动情况,不必对每个维度的能力面面俱到。

二、指向地理实践力的研学旅行活动设计思路

研学旅行活动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最好是选择学生有一定的期望值、教材上曾提到过的地点,学生熟悉的地点更利于活动的开展。如本次活动选择苏州作为研学地,学生对于苏州比较熟悉,具有一定的知识背景,有能力完成考察任务。

在整个苏州研学旅行中,以“走进木渎”活动作为主要的地理实践活动,主题为“探究木渎古镇旅游资源开发情况”。根据问题式教学的要求,将探究木渎古镇旅游资源开发情况细化为木渎古镇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五个部分。

研学旅行属于综合实践活动,除了“解决问题”之外,还有其他的实践行为。为了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可依据整个研学路线设计其他的活动目标。根据翟绪芹等人的地理实践力划分维度,参考《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再结合此次研学旅行主题,设置的研学旅行活动具体目标如表1所示,设计的两个学习任务单如表2、表3所示。

表1 研学旅行活动具体目标

表2 木渎古镇旅游资源开发学习任务单

表3 苏州地理小报制作学习任务单

三、研学活动的完成情况与结果分析

1.研学活动完成情况

学生的“探究木渎古镇旅游资源开发”活动单完成情况较好,预设目标达成。学生不仅能通过读课内的地图册获取苏州的位置,还能通过电子地图找到木渎古镇在苏州的位置,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地理信息技术使用能力都得到了锻炼。由于在地理课堂中讲过了沪宁杭地区的发展,学生对苏州比较了解,能够通过已学知识和实地观察顺利得出木渎古镇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如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水平高、消费市场广阔等。部分学生通过记录导游讲解内容和收集旅游宣传册,提高了提取地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学生将历史教师补充的“吴越文化”加入到“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中,说明了学生有能力将所学内容灵活运用,具有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能将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如部分学生记录木渎古镇河水有发臭现象,可能和当地人口密度高、附近有工业有关。在木渎古镇的问题解决策略方面,学生能根据已有经验和查找资料解决发现的问题,从国家、当地政府、旅游局、当地人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创新性地提出优化木渎古镇旅游业的措施,且提出的措施合理可行,如景区要对人流量进行调控、设置更多年轻人喜欢的项目等。回校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充分讨论记录的内容,观察、分析、质疑能力都得到提高。

地理小报的完成情况一般。考虑到地理小报需要绘制景观图、降水柱状图、气温折线图等内容,对学生能力及作业时长要求比较高。大部分学生能在地理小报中表现出苏州“屋檐倾斜”“小桥”“河流”“植被茂盛”等特征,也能找到苏州所属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但图表的绘制能力不足,表明学生对于图表的运用还存在问题。

从研学活动完成情况看,本次活动开展比较成功,学生通过使用工具、实地观察、深入分析、查找资料、提出措施、整理报告等过程,地理考察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2.地理实践力的测量与结果分析

为了检测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水平是否提高,本文以翟绪芹研发的地理实践力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参考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原量表进行适当改动。更改后的量表与原量表得分不具有可比性,主要用来检测学生研学前后地理实践力的变化情况。

利用修订量表在研学前后两个星期对学生进行测试,得到有效数据147份。前测的地理实践力平均值如图1所示。从量表结果可总结初中生的地理实践力特点:学生对于课内常用的图表和生活接触到的信息技术比较熟悉,但亲身体验的观察、实验、考察能力水平较低。

图1 学生地理实践力各维度前测得分

本次研学活动目标涉及了图表、观察、考察、信息技术四个维度,预设从这四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对学生地理实践力总分和各维度数据分别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从数据情况看,研学活动对于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各维度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提高幅度最大的是观察与观测能力。结合研学中关于木渎古镇旅游资源开发的活动,可以推断学生能够主动观察周围环境,说明本次研学旅行活动的实施是十分有效的。由于本次研学并未设计实验活动,如图2所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变化最小。这也说明如果不设置目标明确的研学活动,地理实践能力并不会大幅提高。

表4 苏州研学旅行前后学生地理实践力水平数据变化表

图2 学校学生苏州研学旅行前后地理实践力水平数据变化图

另外,将学生的“木渎古镇旅游资源开发”活动单得分和地理小报得分,合计为研学作业得分。利用SPSS对学生的后测地理实践力总分和研学作业得分进行双变量分析,得到结果如表5所示,后测地理实践力总分与研学作业得分在0.01级别上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588。

表5 后测地理实践力总分与研学作业得分的相关性

再利用SPSS进行回归分析,将研学作业得分作为自变量,后测地理实践力总分为因变量,经曲线拟合使用线性函数拟合较为理想,回归方程为:Y=0.31*x+56.66。拟合曲线如图3所示。

图3 研学作业得分与后测地理实践力总分的拟合曲线

其中Y为后测地理实践力,x为研学作业得分。此模型R2为0.346,P值为0.000,即此模型极其显著,说明研学作业完成度高的学生,地理实践力水平高。可以解释为:研学活动设计合理且大多数学生参与到研学活动中,获得了实践能力的提高。R2小于0.6,说明地理实践力并不完全取决于研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可能是由于学生原本的地理实践力水平不同或学生在研学中受到其他活动的影响。

四、结论

科学设计的研学旅行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数据显示学生在苏州研学活动后,地理实践能力显著提升,其中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地理考察能力受研学旅行影响提升幅度最大。研学旅行作业得分与地理实践力水平相关系数较高,显示了研学旅行设计目标与地理实践力发展目标高度一致。经过本次研学活动的研究,提出如下开展研学旅行的建议。

1.选取合适的题材是保障研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

在研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选择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真实情境,且任务难度设计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学生能够理解自己的任务,研学活动才可能顺利开展。

学生在本次研学中不仅能联系教材中学过的内容,更能主动观察苏州实际景观和教材内容有哪些不同,引发更深入的思考。这是因为学生对于苏州的地理特征比较了解,且在研学旅行前学校统一布置了任务,学生已提前明确自己的研学任务。其次,研学任务的难度设计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学生能通过查找资料、相互讨论、向教师家长寻求指导等多种途径顺利完成任务。

2.设置合理明确的活动目标和内容是提高地理实践力的关键

苏州研学旅行之所以能获得理想效果,在于其设计理念基于实践力发展规律,符合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升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的目标,并由此设计了符合初中生地理实践力发展规律的活动内容。苏州研学设计了两个任务,并将任务拆解为多个问题元素,学生易于理解和完成。在设计研学旅行目标和具体活动内容时,必须依据相关理论基础,理解地理课程标准,将真实情境加以改造,合理利用,设计明确指向地理实践力的研学目标。在内容上,可通过设计研究性学习、构建问题链、引导认知冲突、手绘地图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研学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

3.学生积极完成研学活动任务是提高地理实践力的保证

研学作业和后测的地理实践力相关性为0.588,相关程度较高。因此在设计合理研学活动的基础上,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直接影响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分数高低。因此在实际的研学过程中,一方面需要调动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如通过“摄影大赛”“微信问答”“开发商角色扮演”或物质奖励等手段,促使学生主动完成任务单。另一方面,需要重视结果和评价,对每个学生严格要求,采取如计入综合评价等措施保证全体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积极性,按时、高质量地完成研学活动任务,确保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研学古镇苏州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古镇之旅
研学之旅
古镇——镇远古镇
同里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