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高质量发展 保障竹产业行稳致远

2022-05-07 03:43张宏亮
世界竹藤通讯 2022年2期
关键词:安吉竹林加工

张宏亮

(1 浙江省安吉县林业局 浙江安吉 313300;2 浙江大学安吉竹产业研究院 浙江安吉 313300)

2017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 重大论断,基本特征就是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发展,“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不断增强我国在世界大变局中的影响力、竞争力。” 中央政府在2022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中再次部署加强科技创新,提出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新形势下,中国竹产业发展迎来了历史最好机遇[1-2]。2021 年11 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10 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标志着竹产业发展进入创新发展阶段。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的关键[3]。创新不但能够提高笋竹产品的附加值,还能驱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产品性能的提升,促进新科技、新模式、新产品、新业态的出现,不断推动竹产业向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4-5]。

中国竹产业发展至今,通过引进技术并消化吸收,现代工业体系基本建立,并初具产业规模。但在品种、储运、加工及新业态等方面与农业等相关行业比较差距还很大。如今正处于以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为主要特征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然而,通过在全国各地竹产区的调研中发现,行业内对高质量发展竹产业认识不清,对行业创新能力认识不足,高估当前竹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有些做法甚至违背市场规律,没有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些倾向不利于竹产业的转型升级,更不利于竹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结合浙江安吉竹产业发展实践,分析了当前竹产业发展中的一些倾向,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竹产业的建议,以期为中国竹产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当前竹产业发展中的一些倾向

1.1 政府全面主导竹产业发展使得市场驱动力丧失

近年来,竹资源丰富的区域地方政府对发展竹产业高度重视,把竹经济作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希冀当地丰富的竹资源尽快转化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优势[6-7]。竹产业产业链长,涉及面广,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必不可少的,但绝非全面主导。政府最核心要务是服务企业。无论是用地、用工、人才培养还是科研,都要全面梳理企业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有效服务。目前我们看到的很多竹区政府制定产业规划、发展政策,举办展销会、产业论坛鲜有企业参与,产业发展目标也和当地的产业发展水平脱节,贪大求洋。比如一个连规模以上笋竹加工企业都很少的地区,竟然出台了企业上市的奖励政策。冠名“国际” 的竹产品展销会上,很多产品是当地政府花钱买来的,参展的企业也是政府高额补贴请来的,而展会的主角——采购商则屈指可数!很多类似活动都是由政府在主导,看不到市场推动竹产业发展的驱动力。

1.2 产品与技术的开发应用研究同市场脱节,产业转型升级疲乏无力

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与竹材有关的国家级奖项有16 项,但市场应用却不尽人意。很多新产品只能在实验室里造出样品,即使能在工厂里大规模生产出来,也很难被市场所接受。在政府强力禁塑的背景下,“以竹代塑” 是推动竹产品创新的一个很好契机。但在目前市场上能代替塑料制品的竹产品寥寥无几,且在成本、用户体验上没有优势可言。据中央电视台二套的调查报道,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里目前有3 种吸管:塑料吸管0.06 元/支、市场份额在60%左右,纸吸管0.08 元/支,聚乳酸(PLA) 可降解吸管0.12 元/支、市场份额30%左右;而销售价格0.30 元/支左右的普通竹吸管,在市场上全无身影。与此相反,浙江、江苏的多家竹地板生产厂家反而实现了产品的“以塑代竹”。如浙江安吉天振公司曾是国内竹地板行业的龙头企业,从2013 年开始放弃竹地板转产木塑复合材料(WPC) 和石塑复合材料(SPC) 地板地板,如今销售收入已达20 多亿,2022 年3 月IPO 过会,即将在创业板上市。2021 年上市的浙江“双枪科技” 是国内顶尖的竹筷生产企业,2020 年公布的财报显示竹筷只占公司营业收入的7.7%,而合金筷和不锈钢筷则占公司营业收入的20.7%。

1.3 劳动力成本与环保成本的提升非竹产业萎缩的理由

中国作为全球第2 大经济体、制造业大国,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增加,环境保护力度加大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所有制造业企业都必须面临的难题,以此来作为竹产业整体盈利水平下降的理由,要求政府给竹产业开小灶甚至放宽环保政策,这些都是不现实的。对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竹产业来说,唯有通过产品与技术创新增加产品附加值,通过“机器换人” 降低劳动成本,才能改变竹产业萎缩的现状,实现竹产业转型升级。

1.4 竹林规模经营并无优势,林下经济难成气候

近年来,很多竹区试图通过规模经营(成立各种形式的合作社),推广发展林下经济(所谓林药、林菌等模式),以解决因竹材价格连年下降、采运成本持续上涨导致的竹林经营利润下降甚至亏本的难题。事实是,竹林多生长在立地条件复杂的山区,可供林下种植的区域很少。据安吉林业技术推广中心统计,安吉毛竹林下套种面积不足270 hm2,仅占全县毛竹林面积的0.45%。而且适合竹林下种植的作物品种不多,市场单一,其规模效益难于成为竹林经营产业链延长的有效支撑。同时,中国竹林生产机械装备研究落后,适合山区的小型竹子采运机械几乎空白,无合适机器来换人,因此合作社形式的竹林规模经营与单一农户经营相比并无优势可言。很多地区成立竹林合作社就是为了争取政府的财政补贴。

2 浙江安吉竹产业发展实践的启示

2.1 坚持竹林经营承包权的稳定与笋竹加工企业的民营化

1981 年安吉在“林业三定” (稳定山权和林权、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 中将800 hm2的竹林规划为自留地,至1985 年有3.97 万hm2集体竹林承包到户(约5 万户) 经营,全县91.1%的竹林“包干到户”。20 世纪90 年代,为解决出生婚嫁人口变化引发的矛盾,创造性提出“动钱不动山、利润再分配” 的方式,保持了竹林权属的长期稳定。家庭承包为主的生产责任制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束缚,竹林经营出现了非常活跃的景象。20 世纪80 年代末至90 年代初,安吉引进台资竹材加工企业、日资笋加工企业,并将县内国有,二轻、乡镇集体性质企业180 余家全部改制为民营企业,逐步形成了民营、外资、中外合资企业为主体的现代笋竹加工体系。至2010 年安吉约有1 500 余家笋竹加工企业。实体企业大量收购笋竹原材料,林农由此获益巨大,加上林权的稳定,使林农的经营积极性得到空前释放,安吉竹林经营水平因此达到历史最高水平[8]。

2.2 坚持综合利用,走笋竹产品工业化加工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安吉凭借区域及体制优势,成为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竹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从日本引进清汁笋加工技术,从台湾地区引进机制竹凉席加工技术,大大拓展了笋竹加工产品范围(图1),涌现出了新的利用领域和新产品。经过消化吸收,不断创新,形成了以产品和效益为中心、加工和培育并举良好局面,逐步建立了笋竹现代加工综合利用体系,实现了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特色鲜明的安吉竹产业也有了“世界竹子看安吉” 的美誉。

图1 安吉笋竹加工产品Fig.1 The processing products of bamboo shoot and culm in Anji County

2.3 企业产品创新与技术创新能力弱,行业转型升级难

2015 年安吉笋竹加工企业2 162 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8 家,竹拉丝等初级加工110 家。2021 年全县笋竹加工企业926 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8 家、竹拉丝等初级加工厂58 家、笋加工企业仅剩3 家,实体企业大量减少。龙头企业“永裕股份” “天振竹木” 等竹地板厂家纷纷转产聚氯乙烯(PVC) 复合材料地板,“天振竹木”公司放弃竹地板生产后2022 年将在创业板上市。竹凉席企业关闭或转产的不在少数,“中源家居”和“居然雅竹” 转产沙发等家居产品产销两旺,“中源家居” 2018 年主板上市。以“峰辉竹木”为代表的竹质快消品生产虽异军突起,但竹材消耗量少难以支撑产业的下滑局面。笋加工企业“耕盛堂” 坚持产品研发,注重创新营销模式,企业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也只是一枝独秀! 竹纤维制品因疫情影响旅游市场销售受阻,虽在电商市场占一席之地但近期物流不畅影响很大。2012 年安吉毛竹下山平均价格为37 元/50 kg,2021年下山平均价格跌至19 元/50 kg,跌幅48%。据不完全统计全县荒芜毛竹林近1.4 万hm2。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安吉竹制品附加值低,新产品少,企业竞争力弱。竹产业的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远远落后其他行业,短时间内要实现转型升级困难重重。

3 高质量发展竹产业的建议

中国竹林资源丰富,150 个竹子重点县分布在27 个省、市、自治区[9]。东部沿海省份(如浙江、福建等) 竹产业相对发达但,也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困局。中西部省份虽然竹资源优势明显,但竹产业发展滞后。从全国范围看,区域竹产业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国家林业部公布的“中国十大竹乡” 及后来扩编的“中国三十大竹乡” 也是如此。全国大部分竹产区处于“一产为主、二产不发达、三产落后” 的局面。实践证明,先种竹再搞加工往往以失败而告终。当前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应是做大笋竹加工实体企业总量,做大二产加工的产业规模。靠二产的规模优势来带一产促三产,而不是目前各地千篇一律的“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 思路。试想二产的基本规模都没有,怎么能做强? 没有强大的二产做优一产也无从谈起。

3.1 加工第一

高质量发展竹产业要树立加工第一的工作思路。各级政府通过竹产业园区、笋竹初级产品加工园等平台的建设,全力培育全产业链的笋竹加工企业;创新国企与民企的合作模式特别是国企前期开发投资并适时退出的机制,利用国企的资金实力、民企对市场的把握,发挥各自的优势支持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开发;高校及科研单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支持企业进行产品及技术应用开发;企业要加大投入研究市场研究产品。产品有了市场,企业才会大量收购笋竹产品,林农获益,经营培育竹林的积极性就会被激发,竹林资源的发展培育才是可持续的。

3.2 小微企业优先

大量的笋竹加工小微企业的存在是衡量县域竹产业产业链完善的重要指标。一方面很多竹产品只适合中小企业加工生产,另一方面规模加工企业需要活跃在产业链上游的笋竹初级加工小微企业来提供大量的半成品,如同它的上游加工车间。比如调味笋加工企业需要大量的清汁笋罐头和笋干,凉席企业需要大量的拉丝厂和压布厂配套等。县域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可求大贪洋,必须发展小微企业优先。政府支持小微笋竹加工园的建设是破解小微企业“低小散” 的有效途径。因地制宜地在重点产竹区域规划建立污染可控的现代竹材、竹笋初级加工小微园,提供有效的环保、用地保障,切实解决本地区笋、竹等原料的出路,促进竹林的科学经营。坚持适度集中、固定选址、共享利用的原则,小微园用地按照农林设施用房政策办理,小微园平台及供热、供气和“三废” 处置等配套设施由地方政府投资建设,也可由工商资本参与合作共建、共享。

3.3 优化营商环境

竹产业链长,涉及面广,采运及初级加工的每一环节都可以使这个链条断裂乃至致企业于死地。从某种程度讲,这个产业更需要政府的服务。竹区政府要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着力打造审批项目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快、服务水平最优的营商环境。一个地区的营商环境品牌,犹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绝不是一纸文件、一项机制就能优化的,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才能锻造出“一花引来百花春” 的优质营商环境。特别要提出的是,县域竹产业的发展思路千万不能因为当地党委、政府主要官员的变动而随意变化,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一代接着一代干,竹产业才能久久为功。

猜你喜欢
安吉竹林加工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杂志订阅单
认识“超加工食品”
自由曲面加工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为什么大熊猫生活在竹林里
小丑拉绳
看到了什么
竹林野炊
安吉博物志最美不过长知识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
拾趣安吉,快乐“农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