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清经导滞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2-05-08 13:07王艳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盆腔炎证候疗效

王艳义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中医医院中医妇科,天津 300327)

慢性盆腔炎是孕龄期妇女的常见多发疾病,患者盆腔腹膜发生炎症反应,临床表现为腰痛、白带异常等,可导致患者不孕、月经失调等多种并发症[1]。西医治疗方法主要以控制炎症反应为主,但易复发,部分患者疗效欠佳。慢性盆腔炎在中医领域属于“妇人带下”,“妇人腹痛”的范畴,主要病机为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和气滞血瘀等,常予以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的药物治疗。近年来研究表明[2],但其治疗效果尚需更多的临床数据支撑。因此,本研究观察了清经导滞汤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准确的支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确诊的88例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

纳入标准:符合《中医妇科学》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诊断[3];主症经期腹痛难忍,月经量少,色暗,腰部与小腹冷痛坠胀,舌质暗红,苔腻白,脉沉迟;患者及家属了解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有活动性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和血液病者;对实验药物过敏者.

采用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

观察组婚姻状况;已婚20例,未婚24例;年龄31~53岁,平均(42.15±5.43)岁;病程1~3年,平均(1.33±0.15)年;对照组婚姻状况:已婚25例,未婚19例;年龄30~52岁,平均(40.94±4.42)岁;病程1~3年,平均(1.53±0.21)年。两组患者年龄、婚姻状况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硝唑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 024120;规格:0.2g*100片]每次3片,每天3次;联合左氧氟沙星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 040091;规格:0.5g*4片] 每次1片,每天1次,持续治疗30 d。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清经导滞汤加减治疗,具体药方为:生地黄12g、麦冬15g、柴胡9g、白芍15g、红藤30g、忍冬藤30g、川楝子15g、延胡索12g、川续断15g、杜仲15g、肉桂6g、甘草6g、炒当归12g、独活12g和威灵仙12g;对于带下量多,有臭味者,加鱼腥草30g,土茯苓30g;对于腹部有炎症者加三棱12g,莪术12g;腹部剧痛者加乳香9g,没药9g。使用剂量为一日一剂,一剂两次,早晚各一次,采取煎服的方式使用。持续用药30 d。

1.3 临床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评估

治疗后,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中医症状量化积分,主证记为0、2、4、6,次症记为0、1、2、3。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心律恢复正常,证候积分下降≥75%;有效:以患者临床症状基本缓解,30%≤证候积分下降≤75%;无效:以患者临床症状未得到缓解为无效,证候积分下降率≤30%。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 中医症候积分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评估患者主证(疼痛、腹胀、腰酸、白带)的症候积分变化。

1.3.3 免疫功能评估

于治疗前后,采取两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3ml,使用多色流式细胞分析仪分析白细胞分化抗原(CD8+)和免疫细胞(CD4+)。

1.3.4 不良反应

记录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腹泻、胃痛、恶心呕吐、嗜睡和眩晕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满足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D)表示,采用两样本独立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的治疗有效为75.00%,两组χ2有明显差异(χ2=3.938,P=0.047)。

2.2 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后证候评分比较

治疗后,慢性盆腔炎患者疼痛、腹胀、腰酸和白带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腹胀、腰酸和白带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慢性盆腔炎患者各项评分治疗前后变化(n=44,D)

表1 两组慢性盆腔炎患者各项评分治疗前后变化(n=44,D)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 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后免疫功能评估

治疗后,慢性盆腔炎患者CD4+和CD8+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和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慢性盆腔炎患者各项评分治疗前后变化(n=44,D)

表2 慢性盆腔炎患者各项评分治疗前后变化(n=44,D)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4 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的总不良反应率为18.18%较对照组的不良发生率29.54%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3 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常见的孕龄期妇科疾病,病因为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发生变化或者衣原体感染等,导致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产生慢性炎症;发病机制多与经脉阻滞,气机不畅,或湿邪流注有关,属于实证,其中以气滞血瘀型为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有云:“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又云:“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着死”;所以治疗慢性盆腔炎因注重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方法。

因此,本次研究探讨了清经导滞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发现观察组治疗的疗效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清经导滞汤组方由:生地黄、麦冬、柴胡、白芍、红藤、忍冬藤、川楝子、延胡索、川续断、杜仲、肉桂、甘草、炒当归、独活和威灵仙组成。其中柴胡疏肝解郁,调经散结;当归白芍疏肝理气,养血行滞;川楝子、延胡索理气止痛;独活、威灵仙通经络,通痹止痛;杜仲、续断强筋骨,补肝肾;甘草调和药性。纵观全方可理气止痛,化瘀行气活血,切合慢性盆腔炎的中医病机特点。既往研究显示[4-5],以清经导滞汤治疗慢性盆腔炎能提高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提示临床医师可使用清经导滞汤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免疫功能CD8+和CD4+改善明显。现代药理学证明,地黄对多种真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干地黄水提取物能显著增加外周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达到抗炎抗过敏的的效果;柴胡可以抗炎镇痛,促进免疫功能;忍冬藤、川楝子可以抑制真菌生长;独活可抗菌解痉;杜仲可以抗菌抗病毒,加强免疫功能。既往研究表明[6-7],清经导滞汤可以改善患者体内免疫功能,本研究结果与其一致,提示临床可用清经导滞汤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综上所述,清经导滞汤治疗慢性盆腔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不良反应未见升高。

猜你喜欢
盆腔炎证候疗效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针灸配合易罐运动对慢性盆腔炎疗效及预后观察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盆腔炎非小事! 详解4个常见的盆腔炎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