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创伤性颈髓损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分析

2022-05-08 13:07李鹤李洪伟王凤英张宇飞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血氧创伤性呼吸衰竭

李鹤 李洪伟 王凤英 张宇飞

(1.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重症医学科,河南 洛阳 471000;2.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脊柱外科,河南 洛阳 471000)

创伤性颈髓损伤属于脊柱外科常见的严重损伤性疾病之一,由于发病位置在颈部所以称为颈髓损伤。该疾病多因外力作用所造成,颈髓受创后患者容易出现呼吸肌麻痹、呼吸乏力等情况,此时患者由于气管中分泌物排出困难,从而导致感染或呼吸衰竭,甚至残疾或死亡[1]。

创伤性颈髓损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作为临床上常见的危急重症,最常用的救治方式就是气管插管,但气管插管有严格禁忌症且易受痰液及出血影响,所以在患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最常采取的治疗方式就是无创氧疗,如面罩或鼻导管吸氧,但无创氧疗的供氧量有限制,吸入气体干燥并且吸氧体积分数不稳定,患者容易产生不耐受,影响了临床疗效[2]。因此,寻找简便易行且效果好的治疗方法极为重要。

经相关研究发现[3],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作为一种新型氧疗方法,具有氧体积分数精确、可温湿化等优点,其供氧量最高可达60 L∙min-1,逐渐推广应用于改善呼吸衰竭等疾病中。此治疗方法是否能够提高创伤性颈髓损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目前尚未见相关研究。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创伤性颈髓损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旨在为创伤性颈髓损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数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8年4月~至2020年9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106例创伤性颈髓损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列分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3例。其中对照组男女比例为30/23;平均年龄为47.36±5.52岁。发病原因:颈骨折脱位3例,压砸伤5例,摔伤8例,高处坠落18例,交通事故19例。研究组男女比例为32/21;平均年龄为46.64±5.21岁。发病原因:颈骨折脱位3例,压砸伤6例,摔伤9例,高处坠落17例,交通事故18例。

纳入标准:(1)均符合创伤性颈髓损伤诊断标准[4],并经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2)均符合急性呼吸衰竭诊断标准[5];(3)常规吸氧后呼吸评率>35次/min;(4)患者及家属知晓同意并签字。

剔除标准:(1)入院时血流动力学检查异常者;(2)需要紧急气管插管者;(3)存有严重意识障碍者;(4)合并精神疾患或不能进行配合研究者;(5)临床资料缺失者。两组基本资料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颈托固定、吸痰、营养神经、脱水、抗感染等常规救治。

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中央吸氧装置面罩给氧治疗,中央吸氧装置经湿化瓶湿化后面罩给氧,选择大小合适的面罩,覆盖患者口鼻。给予患者持续性高浓度、高流量的吸氧,氧流量:5~12 L∙min-1,氧气浓度:>35%。

研究组患者采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准备好空氧混合仪、湿化器、呼吸管路等专用设备,放入大小合适的鼻导管,将氧流量控制在60 L∙min-1以下,给氧浓度维持在40% 左右,将患者所需吸入气体加温湿化至35℃~37℃,氧疗期间注意观察患者各指标变化情况,并根据病情需要调整呼吸机参数,注意将动脉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6%~94%、PaCO2为38~55 mm Hg、PaO2为52~82 mm Hg,pH值维持在7.1~7.5之间。

在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时,均需严密观测其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情况,患者如果出现病情变化,需立即对治疗方法作出调整。

1.3 评价指标

1.3.1 临床疗效判定[6]

显效:治疗7 d后患者实验室检查各个指标均为正常水平,临床症状基本痊愈;有效:治疗7 d后患者实验室检查各个指标有明显改善,且临床症状较前缓解;无效:治疗7 d后患者实验室检查各个指标未见明显变化,各临床症状未见好转甚至加重。(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总疗效。

1.3.2 血氧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及通气后48 h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arterial blood carbon dioxide,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血氧饱和度(Spot oxygen saturation,SpO2)变化。

1.3.3 并发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中有无口干腹胀、排痰障碍、鼻粘膜受损、气胸等并发症发生。

1.4 统计方法

本文中数据均采用SPSS22.0软件统计分析,血氧指标采用(D)描述,t检验;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通过n(%)描述,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6.23%)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83.02%)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n(%),n=53)

2.2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SpO2、PaO2、PaCO2

治疗后48 h,研究组 SpO2、PaO2高于对照组(P<0.05),PaCO2低于对照组(P<0.05)(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pO2、PaO2、PaCO2对比(D,n=5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pO2、PaO2、PaCO2对比(D,n=53)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2.3 并发症

研究组并发症患者3列(5.66%),对照组并发症患者10列(18.87%),研究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创伤性颈髓损伤容易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是高位截瘫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传统的氧疗方式例如中央吸氧装置面罩给氧,医疗费用低,对患者的损害少,目前已经在非创伤性呼吸衰竭患者中使用较为广泛,但对于创伤性呼吸衰竭中,存在一些耐受性差的患者,坚持氧疗的时间短,容易出现排痰障碍、气胸等并发症,以至于最终不得不进行气管插管[7]。据报道,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是一种新型氧疗方法,将此氧疗方式应用在呼吸衰竭或低氧血症的患者中疗效显著,能够促进患者血氧指标的恢复[8]。

本文结果显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给氧方式的疗效显著,且对患者SpO2、PaO2、PaCO2改善效果更佳,这个与既往研究报道结果相一致[9]。考虑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通过高流量氧气形成一种单向呼吸能够保持气道正压,清除了患者呼吸道内潴留的二氧化碳,使得每分钟的通气量增加,从而提升了气体交换概率。且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的并发症率低于传统中央吸氧装置面罩给氧,考虑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具有加温加湿系统,保证了气道黏膜的正常功能,从而减少了口感腹胀、排痰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创伤性颈髓损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的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的血氧指标,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血氧创伤性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分析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延续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出院后应用探讨
膝关节创伤性多发韧带损伤中后外复合体重建的临床疗效
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Pathological abnormalities in splenic vasculature in 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 Its relevance in the management of portal hypertension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胸外科中的应用
基于无线技术的医用血氧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