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弱证胃溃疡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效果探析

2022-05-08 13:08汪顶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嗳气泻心汤半夏

汪顶安

(湖北省鹤峰县中心医院,湖北 鹤峰 445800)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疾病,也是现代社会下发病率比较高的疾病之一。该病存在病程漫长、疾病容易反复发作以及疾病迁延不愈等多种特点,需在发病后第一时间进行对症治疗,否则会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幽门梗阻以及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最终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临床尚未明确胃溃疡形成原因,但大量研究学者指出,饮食不规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现今临床多采用西药治疗疾病,具有用药简单明了的优点。但是,长期应用西药治疗,存在药物不良反应以及药物依赖性等多种问题,会对远期治疗效果与预后情况造成不良影响。中医学在治疗胃溃疡方面有丰厚的经验,用于胃溃疡治疗的经典处方较多,且多在中医辨证基础上用药,用药有效性与安全性明显更高。半夏泻心汤是临床常用中医处方,具有和胃降逆、养胃补气等功效,在胃溃疡治疗中广泛应用。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26例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不同用药方法治疗疾病的效果,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抽取126例脾胃虚弱证胃溃疡患者展开研究分析,基于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63例患者。

对照组中,男40例,女23例;年龄最小20岁,年龄最大68岁,平均(44.38±8.76)岁;病程最短3月,病程最长6年,平均(3.17±1.68)年;溃疡直径最短4 cm,溃疡直径最长13 cm,平均(8.69±2.15)cm。

观察组中,男37例,女26例;年龄最小20岁,年龄最大69岁,平均(44.56±8.88)岁;病程最短5月,病程最长6年,平均(3.28±1.63)年;溃疡直径最短4 cm,溃疡直径最长12 cm,平均(8.45±2.12)cm。两组基线资料统计学对比结果提示其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1)患者均满足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的胃溃疡诊断标准[2];(2)中医辨证显示胃溃疡患者属于脾胃虚弱证;(3)呼气试验显示患者为HP阳性;(4)患者可全面依从本次研究,遵医嘱用药,完成治疗疗程。

排除标准:(1)存在胃溃疡穿孔及出血症状;(2)存在胃癌、结直肠癌等消化道系统恶性肿瘤;(3)存在心肝肺肾功能衰竭;(4)处于妊娠以及哺乳期。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给予奥美拉唑(用药方法,一次10 mg,一天2次)、阿莫西林(用药方法,一次0.5 g,一天3次)、克拉霉素(用药方法,一次0.5 g,一天1次)口服,持续用药4周后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基本处方由法半夏(12g)、党参(9g)、干姜(9g)、黄芩(9g)、黄连(6g)、炙甘草(6g)、大枣(5枚)组成。基于中医辨证结果加减,腹痛则添加郁金(8g)、木香(8g)、白芍(6g)、延胡索(6g),气虚则添加白术(8g)、黄芪(7g),反酸则添加栀子(6g)、瓦楞子(6g),嗳气则添加枳壳(8g)、赭石(7g)、佛手(6g)。获取相应中药材后,添加一定量冷水,煎煮后获取药汁200ml,分早晚用药,持续用药4周后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疗效评定标准[3]如下,显效,患者用药后的溃疡出血与糜烂现象改善90%以上,腹部疼痛、嗳气以及反酸等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患者用药后的溃疡出血与糜烂现象改善50%-90%,腹部疼痛、嗳气以及反酸等症状明显缓解。无效:患者用药后的溃疡出血与糜烂现象改善50%以下,腹部疼痛、嗳气以及反酸等症状无明显变化。

1.3.2 中医症状积分

在用药治疗前后分别评估患者的上腹部疼痛、腹胀、烧灼以及嗳气四项症状,单项总分0-3分,分数越高中医症状越严重。

1.3.3 不良反应

统计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包含头晕、乏力、过敏三项。

1.4 统计学方法

在统计学软件SPSS 20.0 数据包中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应用 n(%)和(D)表示,组间差异通过χ2和t检验,在 P<0.05 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有效及无效各有38例、24例、1例,对照组显效、有效及无效各有27例、25例、11例,两组临床疗效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治疗总有效率(例(%),n=63)

2.2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对上腹部疼痛、腹胀、烧灼以及嗳气症状进行评估,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D,n=63)

表2 治疗前、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D,n=63)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率(头晕、乏力、过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不良反应率(例(%),n=63)

3.讨论

西医学认为,胃溃疡是一种因神经递质、炎症因子以及外部刺激因子等多种因素导致的胃酸过度分泌以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肠粘膜损伤导致的疾病[4]。所以临床治疗多采用抑制胃酸药物和抗菌药物的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清除幽门螺旋杆菌,抑制胃酸分泌,促使溃疡创面愈合,但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无法保障用药依从性。

中医治疗胃溃疡具有丰富的经验,其中《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中记载了半夏泻心汤治疗疾病的效果[5]。

中医学认为胃溃疡是一种病位在胃,主证心下痞与呕而肠鸣的疾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肝脾不和与脾失运化现象,所以出现烧心反酸、呃逆味臭以及痞满饱胀等症状,临床治疗应从和胃降逆与消痞满散痈结着手。

半夏泻心汤中的法半夏具有散结除痞和辛散温阳功效,黄连与黄芩具有清热降泻功效,大枣具有补虚补气功效,数味中药材联合应用具有理想的升降调节与补泻兼顾的功效[6]。而现代药理学则认为,半夏泻心汤具有较好的抑制胃酸分泌功效,并且可有效抑制清除油门螺旋杆菌,可调节人体血液循环与细胞代谢,继而缓解人体胃黏膜炎症,提升疾病治疗效果。

由上可知,胃溃疡在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嗳气泻心汤半夏
不同温度对半夏倒苗的影响
连朴饮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
平胃散合半夏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对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半夏泻心汤干预“菌-炎-癌”致病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半夏入药多炮制
花开半夏 Let the flower blooming anywhere
半夏入药多炮制
总是打嗝,是不是胃肠有问题?
饱嗝不断,喝荸荠鸡金饮
嗳气饱胀,可能是肠胃“发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