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护理对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及压力性损伤的影响

2022-05-08 13:08郑艳萍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神经外科神经功能疾病

郑艳萍

(河南省罗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南 信阳 464200)

神经外科主要包括脑血管疾病、肿瘤性疾病及功能性脑疾病,是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临床外科专科。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较多,不仅会加重脑损伤,增加脑水肿程度,还增加颅内压,对患者意识状态产生影响,最终对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造成不良影响。文献报道[1],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多存在错误认知及消极心理,使之出现消极应对行为,若不及时加以干预,会直接影响患者疾病恢复。

认知行为护理能够通过帮助患者矫正错误疾病认知,重建规范性行为的一种心理疗法,对促进患者疾病恢复有积极意义[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认知行为护理对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及压力性损伤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选取医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接受常规护理的51例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接受认知行为护理的52例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作为观察组。

对照组中男29例,女22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7.49±8.87岁;其中脑出血13例,颅脑损伤38例;文化水平:高中以上27例,高中及以下24例。观察组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44-72岁,平均年龄57.53±8.84岁;其中脑出血14例,颅脑损伤38例;文化水平:高中以上29例,高中及以下23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有可对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手术指征,并接受手术治疗;②家属及本人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无意识障碍。排除标准:①术后生命体征不稳定;②术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③合并严重器官功能衰竭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后予以常规对症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健康教育指导、基础护理、用药指导、肢体康复训练及出院指导等。

观察组采用认知行为护理:(1)组建认知小组:组内成员包括康复训练师、心理咨询师、专科医生、若干护士等,查阅相关文献,搜集对神经外科术后认知行为的影响因素,保障认知行为护理的科学性及客观性;(2)评估:对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神经缺损程度等进行评估,分析不同体征患者对护理的接受能力及需求制定干预措施;(3)实施:①认知教育:患者意识清醒后,由护士对患者行认知教育,包括手术治疗优势、疾病认知、康复训练等,鼓励患者敢于说出内心真实想法,提高患者核心信念;15 min·次-1,2次·d-1;②重建认知:采取集中宣教(60 min·次-1,每周1次)、同伴效应(30 min·次-1,1次·d-1)、微信支持(每日上午8:00,定时发送疾病相关知识)及个体指导(专科护士护理间隙解答患者疑虑)方式,改善患者悲观心理,树立合理、正性认知行为;③心理干预:通过心理咨询师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利用积极心理暗示及鼓励性语言,对患者积极应对行为予以肯定,以此消除患者消极情绪;同时与患者家属有效沟通,引导家属予以患者更多情感支持;④行为训练:功能训练:初期训练间断步行15 min,采取递增方式;1次·d-1,以目标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70%为目标;指导患者肌肉松弛训练,1次·d-1,20 min·次-1;同时利用音乐疗法(如轻音乐、民族歌曲等)松弛患者全身肌肉紧张感,1次·d-1,20 min·次-1;当患者对训练热情不高时,应及时加强心理干预,并要求已康复患者分享经验,提高患者依从性;⑤随访:利用微信(每日下午18:00-20:00)、电话(每周1次,约10 min)、门诊形式进行随访以了解患者目前状态,促进患者健康行为的养成。两组共干预3个月。

1.3 评价指标

1.3.1 神经功能

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3]对患者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分值范围为0-42分,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1.3.2 日常生活功能

应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4]评定患者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包括洗澡、进食、穿衣、平地行走、上下楼梯、修饰等十项内容,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强。

1.3.3 压力性损伤[5]

统计干预期间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1期:指压不变白的红斑,且皮肤完整;2期:暴露真皮,部分皮层出现缺失;3期:全皮层出现缺失;4期:组织及全层皮肤缺失,且皮肤呈深红色或紫色,持续指压不变白。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2 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NIHSS评分对比(D,分)

表1 两组NIHSS评分对比(D,分)

2.2 日常生活能力

干预后,两组BI指数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BI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BI指数评分对比(D,分)

表2 两组BI指数评分对比(D,分)

2.1 压力性损伤

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5.77%)较对照组(19.61%)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神经外科类疾病多具有难治性,使患者身心遭受极大打击,康复信念降低,无法积极进行功能训练,导致长期卧床,易引起压力性损伤发生,对术后恢复造成影响。故加强对神经外科术后患者有效护理干预。

本研究结果显示,认知行为护理用于神经外科术后患者,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其原因为,认知干预可通过心理及教育途径,使患者信念和行为发生改变,矫正其错误疾病认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技能、应对行为及疾病认知。通过对不同患者护理需求进行分析,能够掌握患者对疾病认知的偏差,进而制定针对性干预,促使患者正确认知的形成;通过认知教育,鼓励患者敢于说出内心真实想法,有利于患者核心信念提升,提高治疗依从性,进而促进神经功能得到恢复,减少压力性损伤的发生;通过集中宣教、同伴效应、微信支持及个体指导方式,有助于强化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减少因未知造成心理恐慌;且患者之间相互交流,可增加患者社会支持,缓解患者疾病不确定感;通过功能训练、音乐疗法方式,可帮助患者缓解内心焦躁情绪,早期自主进行功能训练,减少压力性损伤的发生[6]。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护理用于神经外科术后患者,能够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猜你喜欢
神经外科神经功能疾病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湿热烧伤膏对神经外科正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