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反刍性沉思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2022-05-08 13:08王蕊蕊李靖张媛媛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基线胆囊条目

王蕊蕊 李靖 张媛媛

(河南省人民医院肝胆胰腺外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常因疼痛、活动受限、术后并发症等产生负性情绪,导致自我效能感处于较低水平,不利于术后恢复。自我效能感为个体对自身完成某一行为的主观评估,提升自我效能感可增加个体完成某一行为的信心,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1]。反刍性沉思是个体经历负性事件后使其进行被动、重复思考的过程,可分为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和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前者为消极的思考过程,后者为积极的思考过程。研究指出,反刍性沉思可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理调适与疾病康复产生直接影响[2]。由此,推测反刍性沉思水平可能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反刍性沉思与自我效能感现状,旨在探讨反刍性沉思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方案经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选取2019年8月-2021年7月期间河南省人民医院医院收治的71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1)纳入标准:①有症状的、符合手术指征的胆囊疾病;②经治疗病情趋于稳定;③认知功能正常,愿意配合完成问卷填写。(2)排除标准:①合并急性胆囊炎;②伴有严重出血性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③胆囊、胆管存在恶性病变;④处于妊娠期。7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年龄31-74岁,平均年龄(52.41±3.39)岁;男31例,女40例;疾病类型:胆囊结石33例,慢性胆囊炎22例,胆囊息肉16例。

1.2 方法

1.2.1 基线资料收集方法

研究者自制基线资料调查问卷,将所有患者基线资料进行详细统计,包括:性别(男、女)、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居住地(农村、城市)、居住状况(独居、与家人同住)、婚姻状况(未婚、已婚、丧偶、离婚)、疾病类型(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

1.2.2 反刍性沉思评估方法

反刍性沉思水平于患者术后1 d,应用简体中文版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 (Chinese Event Related Rumination Inventory,C-ERRI)[3]评估,问卷Cronbach’s α为0.92,包含侵入性反刍性沉思(10个条目)与目的性反刍性沉思(10个条目)2个分量表,共计20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各条目计0-3分,总分0-60分,评分越高,则反刍性沉思水平越高。

1.2.3 自我效能感评估方法

自我效能感于患者术后 1d,应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4]评估,量表涉及个体遇到困难时的自信心,如“有麻烦时,我通常能找到几个解决方法”,共计10个条目,各条目计1-4分,总分10-40分,评分越高,则自我效能感越好。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处理并分析,计量资料均经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D表示,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数据,用单因素方差检验多组间数据,两两比较用LSD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反刍性沉思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感影响;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反刍性沉思与自我效能感状况

7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GSES评分平均为(27.36±3.21)分,处于中等偏低水平;C-ERRI总评分平均为(25.90±2.62)分,其中侵入性反刍性沉思评分平均为(13.19±1.45)分,目的性反刍性沉思评分平均为(12.71±1.22)分。

2.2 不同基线资料特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感比较

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GSES评分低于高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居住地、居住状况、婚姻状况、疾病类型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GSES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基线资料特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GSES评分比较(D,分)

表1 不同基线资料特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GSES评分比较(D,分)

注:与高中或中专受教育程度比,aP<0.05;与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比,bP<0.05

2.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反刍性沉思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GSES评分作为因变量,并将C-ERRI侵入性反刍性沉思评分、目的性反刍性沉思评分作为自变量,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可正向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感,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可负向预测其自我效能感(P<0.05;F值为8.960,R2为0.209,调整后R2为0.185)见表2。

表2 反刍性沉思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感影响的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中7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GSES评分平均为(27.36±3.21)分,处于中等偏低水平,需引起临床重视。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可正向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感,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可负向预测其自我效能感。分析原因在于,目的性反刍性沉思的患者面对疾病时会主动进行思考,积极了解疾病知识并接受治疗,心理调适能力较强。而侵入性反刍性沉思的患者面对疾病时易陷入消沉的状态,反复地、被动地关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所带来的创伤,引起持续的心理痛苦,降低患者自我效能感[5]。对此,建议临床医务工作者应重点关注患者的反刍性沉思水平及自我效能感情况,对侵入性反刍性沉思的患者通过疾病健康知识的宣教、成功病例暗示等方式,为患者树立坚定地治愈信念,以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

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受教育程度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GSES评分存在差异性,提示受教育程度可能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有影响。但本研究并未做进一步探讨,这为本研究的局限性,未来仍需要开展研究做探讨、分析。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偏低水平,目的性反刍性沉思与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可预测自我效能感。

猜你喜欢
基线胆囊条目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儿童双胆囊畸形伴胆结石一例
GNSS 静态相对定位精度分析与比较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基于虚拟基线的相位干涉仪阵列优化设计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哪些胆囊“要不得”
一种改进的干涉仪测向基线设计方法
胆囊底缝线牵引两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体会
什么是“领海基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