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再生铅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思路讨论

2022-05-08 09:45杨晓坤
电池工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蓄电池企业

杨晓坤

(1.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2;2.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00)

1 再生铅产业发展概况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新形势下,我国再生铅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再生铅已成为我国铅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1]。世界

上发达国家的再生铅产量约占铅总产量的80%,日本和西方国家二十世纪已进入了铅回收时代。美国2013年底关闭了最后一家原生矿铅冶炼企业,铅需求全部来源于再生铅。新形势下科学发展再生铅产业,实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符合国家循环经济绿色发展趋势。

1.1 全球及中国铅产品产量

据国际铅锌研究组(the international lead and zinc study group,ILZSG)和安泰科数据,2021年全球精炼铅产量约为1 228万吨,其中再生精炼铅793万吨,再生铅占比64.57%。2021年中国精炼铅产量约为520万吨,其中再生精炼铅245万吨,再生铅占比47.11%。全球精铅增量主要来自中国再生铅,较2019年提高2.3%。

近十年是再生铅产业调结构、促转型的关键时期,再生铅在我国铅工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0—2021年我国再生铅产量累计达到2 192万吨,在铅产量中的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

图1 2010—2021年中国再生铅产量Fig.1 Secondary lead production in China from 2010 to 2021.

精炼铅消费主要集中在铅蓄电池、铅材、颜料、铅弹等领域,其中铅蓄电池是铅消费的最主要领域,其消费量约占总量的82%。与铅蓄电池消费领域一致,目前再生铅原料85%以上为废铅蓄电池。中国是《巴赛尔公约》签约国,禁止废铅蓄电池进口,因此再生铅原料全部来自国内。

根据铅蓄电池的报废周期测算,我国每年废铅蓄电池含铅理论报废量约300万吨,“十四五”期间再生铅将成为我国铅资源的重要来源。铅蓄电池新增需求依然旺盛,再生铅产业潜在市场依然十分庞大。

1.2 我国再生铅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再生铅工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再生铅工业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产业发展水平仍显著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根据安泰科统计,2021年中国再生铅产能776万吨/年,再生铅产量245.2万吨/年,产能严重过剩,产能利用率不足32%。再生铅产能分布区域集中,已形成了江苏省、安徽省、河南省、江西省、河北省、山东省和湖北省七大产区。同时再生铅产能有向环境容量大区域转移的趋势,贵州成为重要再生铅生产区域。目前再生铅和原生铅相比,铅冶炼过程中废铅蓄电池回收再生铅能耗低,污染物排放少,符合节能减排环保要求,我国再生铅产量仍有提升空间。

1.3 市场消费情况

2020年中国精炼铅消费量为497万吨,同比增长0.6%。精炼铅的初级消费主要是铅蓄电池,其次是铅合金和铅材,其他用途还包括氧化铅、铅盐等。根据中国电池工业协会数据,我国铅蓄电池企业约450家,其中140—144家已通过铅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审核,全国总产能约36 000万kVA/h,2021年产量约为25 200万kVA/h。自2018年以来,在终端领域面临行业饱和、锂离子电池替代等问题,但铅蓄电池依靠终端领域市场规模扩大、出口消费回暖等因素带动,产量依然保持增长,并且2021年增幅进一步扩大,预计2021年中国铅蓄电池产量同比增长10%以上,2019—2021年年均增长率约为8%。在现有主流市场,铅蓄电池的需求可能难以持续增长,但在未来具有不确定性,这要看铅蓄电池技术的进步,与锂离子电池相比是否具备一定优势。

1.4 回收与加工利用

废铅蓄电池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为危险废物,废铅蓄电池收集须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3-5]。目前国内具备相关资质的企业一是持有危险废物综合经营许可证的再生铅企业;二是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收集企业。根据再生金属分会统计,截止2020年底,全国持证废铅蓄电池收集企业共计599家,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批准收集规模合计1 404万吨。特别是铅蓄电池生产企业积极践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6],与销售企业、专业回收企业、再生铅企业加强合作,共建废铅蓄电池回收网络。

废铅蓄电池主要组成可分为电解液、铅膏、板栅合金、隔板和塑料外壳五部分,再生铅主要生产工艺包括废电池预处理(拆解分选)、预脱硫或后脱硫、熔炼、精炼等[7-8]。随着环境安全要求日益严格,企业节能减排的切实需求,产学研的深入推进,产业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以攻克绿色、低能耗、环保的再生熔炼技术为发展方向,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有效推进了产业优化升级。

2 再生铅产业竞争力分析

2.1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机遇。一是为提高国内资源需求和利用水平,应对全球绿色发展趋势和气候变化,我国须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每年产生废旧铅蓄电池约500万t,提高铅资源循环利用需求十分迫切,且市场空间巨大。二是再生铅原料来源于废铅蓄电池与含铅废料,可反复循环利用。三是原料的高含铅量使得再生铅冶炼流程较短,设备投入、能源消耗等方面成本远低于原生铅冶炼。四是再生铅较原生铅销售价平均价约低150元/吨,具有一定的市场优势。五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关于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政策的公告》(财税〔2021〕40号)中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2022年版)将于2022-03-01执行,再生资源行业将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从源头建立起行业增值税抵扣链条体系。

(2)挑战。一是国内再生铅产能已严重过剩,且仍将进一步加剧,废铅蓄电池原料供应不足的情况日益加剧,再生精铅冶炼利润下降。二是“十四五”期间“铅退锂进”趋势明显,铅消费受到替代影响,消费领域应用市场萎缩。三是国内再生铅产能布局已基本形成,废旧铅蓄电池回收较为困难。四是产能空间布局不科学,废旧铅蓄电池跨区域转移量大、批次多、办理审批手续时间过长。

2.2 骨干企业竞争力分析

选取安徽华铂、湖北金洋、豫光金铅等再生行业骨干企业从产业链、供应链、税收优惠政策、企业规模和工艺技术路线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2020年国内再生铅部分企业基本情况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some domestic Secondary lead enterprises in 2020.

从产业链与供应链上看,安徽华铂、湖北金洋、豫光金铅、河南金利和江苏新春兴均位于废铅蓄电池原料主产区,生产和环保工艺领先,具有初具完善的废铅蓄电池回收网络,建立了良好的供应链关系。从税收优惠政策上看,行业骨干企业能享受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关于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政策的公告》(财税〔2021〕40号)中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2022年版)对废旧电池及其拆解物原料利用率达95%以上的,享受即征即退50%的退税比例,并当地政府还给予税收扶持优惠。从企业产能规模看,行业骨干企业均是专业从事电池行业、再生金属或者以再生铅为主业之一,再生铅业务经营规模一般达到了营收20亿元、利润1.5亿元、产能产量20万吨以上,产能利用率较高。

从技术路线上看,骨干企业均采用国际先进水平、自有知识产权、环保效益十分突出的先进技术及生产设备,例如自动拆解线、富氧侧吹炉、液态铅渣侧吹炉、铅合金、塑料深加工、电解铅和贵金属冶炼生产线等。骨干企业积极建立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已逐步形成回收—生产—合金—塑料深加工等再生铅产业循环闭合产业链,形成具有区域辐射能力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中心。同时部分自有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及生产设备制造能力的企业,积极布局向海外市场,成为国际化大型再生铅生产企业。

通过上述分析,我国再生铅骨干企业产业均布局在优惠扶持政策力度较大的地区,同时重视建立废铅蓄电池回收体系,在产业基础和产业链水平、市场竞争力、影响力以及综合实力等方面优势明显。在综合回收、原料市场、技术、人才和成本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骨干企业更加重视落实国家政策,提升绿色化、智能化水平。

3 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

当前,中国再生铅产业处在升级发展关键期,再生铅产能严重过剩,且仍将进一步加剧。国内再生铅产能布局已基本形成,产业布局待统筹优化。废旧铅蓄电池回收体系虽然逐步改善,但废电池规范回收率仍偏低,环保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铅退锂进”消费替代趋势明显,铅蓄电池与再生铅市场面临挑战[9-10]。“十四五”期间再生铅企业应该抓住国家建设一批大型一体化废铅绿色分拣加工配送中心为契机,加强企业合作,推广“互联网+回收”等新型商业模式,提升技术装备水平,促进再生铅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1)抓住政策机遇,规范发展。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推进再生资源高值化循环利用的精神,再生铅企业应实施国家建设一批大型一体化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等绿色分拣加工配送中心的要求,积极规范再生铅行业发展。

深入贯彻《关于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22〕109号)和《关于组织开展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示范城市建设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22〕35号)文件精神,再生铅企业应抓住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示范城市建设契机,积极把废铅蓄电池与再生铅企业台账与物流数据纳入生态环境部有关固废管理平台,规范废铅蓄电池回收体系。

(2)推广“互联网+回收”等新型商业模式。根据不断完善的铅蓄电池回收利用法规制度,积极推广“互联网+回收”等新型商业模式,落实危废溯源管理要求,在再生铅产业链上下游共建共用回收网络,建设一批集中型回收服务网点。[2]

(3)加强绿色供应链建设,探索废铅蓄电池定价体系。实施固废法,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加强与铅蓄电池生产商和废电池收集商合作,形成铅产业链闭环管理,建立规范废铅蓄电池回收体系,稳定废电池原料采购渠道,保障再生铅产业稳定、平价的原料供应。探索购废旧铅蓄电池定价体系,提高规范回收量和回收比例。

(4)提升技术装备水平,促进再生铅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通过不断推进现有破碎分选和熔炼技术升级,配合污染物治理技术提升,从源头、过程和末端综合提高废铅蓄电池等含铅废料回收再利用的安全性和污染控制水平。随着各地环保政策及监察力度从严,富氧熔池熔炼技术+烟气制酸等先进技术在行业的推广和应用,预期再生铅产业含铅污染物排放水平将进一步降低。

杨晓坤,1981年6月。工学博士学位,高级工程师。现在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工作。现从事矿产资源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蓄电池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聊聊蓄电池的那点事儿小小信号线也能让蓄电池亏电
聊聊蓄电池的那点事儿(1) 汽车蓄电池的前世
蓄电池去哪儿了
蓄电池去哪儿了?VOL12.雷克萨斯RX450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