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的实践探讨

2022-05-09 11:27王兰
学周刊 2022年13期
关键词:美育教育初中音乐教学策略

王兰

摘 要:新时期的初中音乐教学目标逐渐发生改变,由培养学生学唱能力向美育教育过渡,新课标更是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方针。由此可见,初中音乐教师应当将促进学生五育并行发展为己任,高度重视并贯彻落实美育教育,多角度、全方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完美融入美育教育活动,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美。基于初中音乐教学,本文探讨了美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细致分析在音乐教学中融入美育的实践策略,意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和人生态度。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策略;美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3-0164-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3.055

美育是一种传递美学观念的教育活动,旨在从意识形态领域对人进行正向的影响,有助于培养人们积极健康的思想价值观念。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美育,不仅高度契合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可以提高初中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初中生处于思想观念发展的关键时期,其丰富的情感和思维为美育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音乐教师要在把握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融合基础知识教学和美育教育,在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优秀的审美素养,如此不仅符合新课标要求,而且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一、初中美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音乐新课标施行以后,初中美育教育有了明确的方向。因此,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实践能力,能够极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五育并行发展,间接反映新时代社会进步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1]。美育教育与初中音乐教学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但受到学生青春期、教师传统教学观念、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美育教育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初中生的身心素质在“矛盾和不平衡”中逐渐发展,较明显的反叛性和闭锁性心理特征为美育教育带来了较大的阻碍,一些教师在教学中难以顺利实施审美素质培养,基础知识教学也收效甚微。第二,部分音乐教师的传统观念较深刻,片面认为帮助初中生掌握基本学唱技能便是完成了教学目标,不重视美育教育,导致课堂教学依旧是“老旧”内容,初中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受到一定的影响,不利于未来可持续发展。第三,受到现阶段升学压力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音乐教师在短时间内讲解完理论内容后,便鼓励学生自行学习其他学科知识,为文化学习抢占更多时间,完全没有认识到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学生无法获得良好的音乐学习体验,也难以成长为新时代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精心设计课程,优化美育教育

精心设计的课程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初中阶段学生的音乐欣赏与感悟能力,而且有助于优化美育教育,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应将基础音乐知识作为教学起点,在教学中融入不同的听学训练内容,对学生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审美培养,使其在接受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增强自我艺术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长此以往学生的审美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2]。但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深远,部分音乐教师并不重视课程设计环节,长时间沿用传统的课程目标和设计模板,导致美育教育难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初中生日益变化的学习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反而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消退。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在课程设计时适当增设趣味美育教育环节,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突出课程特色,通过灵活的教学语言,借助生动的形象、生活化案例、肢体语言、游戏活动等引导和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夠明白各项学习要素以及艺术作品的本质特点,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并在兴趣的驱使下深入理解所学音乐知识,在深远持久的美育教育影响下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教师也需要注意不同课程环节之间的衔接,设计形式新颖的美育互动内容,鼓励学生配合教师完成各类活动,确保课程环节顺畅衔接的同时扩大美育教育实效。基于此,学生在灵活多变、形式多样的音乐课堂氛围下,能够更好地接受情的感染、爱的激励和美的享受,在欣赏、感悟音乐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保证美育教育顺利推广和落实。

(二)引入课外资料,开阔学生眼界

课外资料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关键的补充和完善作用,可以升华教学境界,达到开阔学生眼界的教学目的。课外资料蕴含美育元素,合理运用课外资料有助于在音乐教学中更好地融入美育教育。教师向学生提供种类齐全、内容丰富的学习资料,配以清晰的解释和专业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提炼理论知识和关键文化内容,有助于拓宽其知识视野。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引入恰当的课外资料更容易让学生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也能够使音乐教学与美育教育的融合更加顺畅,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打造优质的音乐课堂。而正值“青春期”的初中生自我意识较强,很容易出现“极端”的思想,由于其心智和思维尚未成熟,时常会萌生不切实际的想法,想要脱离教师和家长的管制,独立自主地学习和生活。但在遇到难题或困难时他们又渴望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援手,这使其在音乐学习中出现了心理和行为上的偏差,存在心口不一的现象,容易给教师带来不同的教学阻碍,甚至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3]。初中音乐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入学生易于接受的趣味课外资料,以利用资料创设教学情境、多媒体直观化展示资料、借助资料设计实践活动等方式,合理对学生展开引导,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保持高涨的热情配合教师完成教学活动。由此可见,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真实想法,针对性地提供课外资料能够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引入不同的美育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掌握音乐知识,进一步开阔其眼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多种感官参与,激发审美意识

审美是美育教育的内核,也在新课程标准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逐渐成了现代初中音乐的重点教学目标,具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优势,也能够为美育教育创造良好的契机。新时期的教师角色已经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引导者,要在音乐教学中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引领学生利用多重感官参与审美活动,提高音乐教学的互动性及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度,使学生能够在完成不同学习任务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进而促进自我综合素质发展。但在应试教育和升学压力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目标由综合发展变成单纯提高学习成绩,教师的主观教学行为也向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看齐,课堂教学重视讲解知识,忽略了对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这种行为不仅有悖于新课标对于审美素养培养的要求,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初中音乐教师应以欣赏教学为蓝本,辩证思考学生的应试成绩与综合能力之间的关系,从而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使其能够利用多重感官参与审美活动。教师要丰富教学形式,加强课堂互动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引导学生在艺术鉴赏环节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感受音乐之美;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展示音乐MV或歌词,让学生利用视觉直观感受音乐的深刻内涵;还可以在乐器教学中组织学生真实感受乐器的操作方法和音色,使其在求知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审美情趣,能够在意识中对艺术产生强烈的感情,切实扩大美育教育成果。基于此,学生会先对音乐产生感性认识,在教师的引导和分析下理性认识音乐中的真、善、美,进而对音乐产生深入理解,从而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这既能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能力,又能保证美育教育顺利落实。

(四)重视美感训练,树立美学观念

纵观人类发展史,无一不体现了美、审美、创造美的重要论述和思想观念。由此可知,美学观念是一种独特的美学思想,音乐课堂教学既要让学生具有美的意识和观念,还要让其具备表现美的方法和技术。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开展美感训练,既能够促进学生形成优秀的价值观,又可以让学生树立良好的美学观念,使其在未来的发展中形成良好的人格,树立积极的心态,间接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4]。教师依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发展的差异性开展针对性或层次性的美感训练,致力于提升美感训练的目标性和乐趣性,使学生在心理层面产生优越感,有助于其树立良好的美学观念。初中音乐的美感训练活动在美育教育的范畴中,但受师生的主观行为影响,美感训练容易失去方向,甚至会偏离正确轨道,通常体现在学生的“精神溜号”、教师的选择性“管理忽视”等现象上。为了高质量融合音乐教学与美育教育,初中音乐教师不得不思考高效的美感训练方法,力求让美感训练贯穿音乐教学的每个环节,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想象力和音乐认知能力。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将理论知识与感受、判断、想象、理解训练有机融合,采用多媒体、书本、图片、讲解、模唱等多种手段将音乐与具体画面结合起来供学生欣赏,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提升其对音乐美的敏感度,使其充分理解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引起强烈共鸣,进而树立正确的美学观念。

(五)营造欣赏环境,引起情感共鸣

环境能够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并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性格和品质的形成产生作用。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营造欣赏环境,不仅可以为美育教育提供优质的平台,而且有利于构建高效的音乐课堂,引起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共鸣,适时传递正向的思想价值观念,促进其音乐素养的提升。教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不同的资源,运用信息技术、实物呈现等多种手段打造良好的欣赏环境,使学生能够重新燃起学习的信心,激起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教师再顺势融入美育教育,使学生在欣赏环境中揣摩不同的音乐艺术,在情感共鸣中加深情感体验,切实提高学习质量和审美能力。

而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部分教师并不注重打造客观环境,仅仅通过单一的教具呈现实际音乐内容,再重复带领学生学唱歌曲,这样既无法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又容易带来消极的影响,很容易消磨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不利于构建高效的音乐课堂。初中音乐教师需要以促进学生五育并行发展为己任,从客观环境和意识形态两个方面入手,以展示具体实物引导学生联想为手段,以班级氛围为载体,开辟全新的美育教育格局,充分利用不同的教学资源和用具营造欣赏教学环境,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提高美育教育效率,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其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完成欣赏活动,促进学习质量的提升。

(六)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聆听、演唱、演奏、创编和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归根结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可以深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能够使其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合作、互助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从基础音乐知识教学出发,鼓励学生以合作探究等形式攻克学习难关,在激发其创新思维意识的同时将美育教育细分为不同的环节并融入实践活动中,有助于升华音乐教学境界,既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习榜样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吸引其他学生向共同的目标前进,可见合理树立榜样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性。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在致力于研究实践活动方案的同时,可以在课堂上树立榜样,营造良好的实践学习、研究氛围,刺激学生的上进心和创新思维意识,有助于促进全体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提升[5]。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将美育教育融入基础音乐知识教学过程中,并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创设声势、语言节奏等音乐实践活动,以启发学生思维、借助肢体语言等形式有效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基于此,教师在设计音乐实践活动时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并遵循审美规律,让音乐实践活动能够真正为教学目标服务,从而成为切实有效的教学过程。同时,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良性競争的意识,使其高效完成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美育具有提高全民精神气质、增厚全民文化底蕴的突出作用。针对现阶段初中美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音乐教师要细致分析问题成因,探索多层次优化教学的方法,致力于全方位渗透美育教育,使课堂变为美育的摇篮,真正启迪学生,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师精心设计课程并引入课外资料,引导学生利用多重感官参与审美,使其在美感训练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在营造的欣赏环境中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切实提高美育教育成效,培养初中学生成为新时代的“四有青年”。

参考文献:

[1] 苏效平.关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问题的分析[J].科技资讯,2020(19):119.

[2] 赵喜利.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J].北方音乐,2019(23):157.

[3] 高洋,丁湲旖.初中音乐教学中美育的重要意义[J].当代音乐,2020(2):59.

[4] 张玉洁.新课改下初中音乐教学模式创新之我见[J].教育现代化,2018(33):377.

[5] 束佳蓓.初中音乐教育与德育的整合途径[J].戏剧之家,2018(28):211.

[责任编辑 康兰明]

猜你喜欢
美育教育初中音乐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美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潜化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探讨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开展创意、释放能量、汇聚智慧
情感教育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