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荚兰扦插繁育技术

2022-05-09 14:54邓杰玲黄昌艳崔学强陶大燕闫海霞张自斌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22年1期
关键词:扦插

邓杰玲 黄昌艳 崔学强 陶大燕 闫海霞 张自斌

摘 要:充足的种苗供应是作物大规模生产的关键。本文综合香荚兰的引种栽培、田间实践与当地的环境条件等情况,总结了香荚兰扦插繁育过程中在场地、基质、苗床、插条的选择以及药剂处理、扦插方法、扦插后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要点,为香荚兰在广西的种苗繁育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香荚兰;扦插;繁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S615                      文献标志码:A

Cutting Propagation Technique of Vanilla planifolia

DENG Jieling,HUANG Changyan,CUI Xueqiang,TAO Dayan,YAN Haixia,ZHANG Zibin*

(Flower Research Institute,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ning,Guangxi 530007,China)

Abstract:The adequate supply of seedlings is the key to large-scale crop production.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the situation of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field practice and loc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Vanilla planifolia,summarizes the technical points of the selection of sites,substrates,seedbeds and cuttings,as well as pesticide treatment,cutting methods,post-cutting management,pest control and so on,providing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the breeding of Vanilla planifolia in Guangxi.

Key words:Vanilla planifolia;cuttings;propagation technique

香莢兰(Vanilla planifolia Andrews)又名香草兰、香果兰、香子兰,是著名的热带兰科香荚兰属香料植物。香荚兰最早种植于墨西哥,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引种,目前海南和云南的西双版纳为主要种植区[1-2];且海南地区的香荚兰产业发展尤为迅速,现已进入产业化阶段[3],给当地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经加工处理的香荚兰豆荚,含有浓郁的、独特的芳香气味,是高档食品、烟草、化妆品中最重要和最受欢迎的芳香物质之一,享有“天然食品香料之王”的美誉[4]。近年来,香荚兰因具有补肾、清肝毒等方面的药用价值,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与重视[5],经济附加值逐年攀升,使香荚兰产品在国际上供不应求[6],产业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香荚兰耐热,喜温暖、湿润、略荫蔽的环境。在温度为21~32 ℃、遮荫度为60%~70%(营养生长期)、空气相对湿度为75%~90%的环境下生长良好,在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较低或较大时,生长受阻[7]。其怕旱忌涝,喜湿润、疏松、腐殖质丰富、排水良好、pH值在6.0~6.5之间的微酸性土壤[8]。由于用种子和组培培育种苗的时间比较长,故目前生产上主要以插条繁殖获得香荚兰种苗[9]。广西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从2017年开始收集香荚兰种质资源并进行了相关的扦插繁育试验,现结合引种栽培、田间实践与当地的环境条件等,总结出香荚兰扦插繁育技术,以供生产育苗者参考。

1 育苗场地

育苗场地宜选择在温室或避雨棚内进行,室内环境温度控制在21~32 ℃,苗床上方覆盖70%左右的遮阳网。

2 基质准备

利用园土、泥炭、废弃蘑菇棒、发酵完全的有机肥,按1:1:2:0.5的比例配制并调节pH值至6.0~6.5之间,经消毒后,再加入钙镁磷肥(0.2 kg/m3~0.5 kg/m3)、15-15-15复合肥(0.2 kg/m3~0.5 kg/m3)搅拌均匀,备用。

3 苗床要求

棚内起畦扦插时,可设置畦面宽40~120 cm,畦高15~20 cm;或用砖砌成畦面宽40~120 cm、深25~30 cm的育苗床,基质填入深度15~20 cm。育苗畦(或苗床)的长宽度因地制宜,苗床间隔(或畦沟宽)50~60 cm,以便于日常操作。

4 育苗时间

香荚兰在广西南宁地区可周年生长,但在冬春季生长较慢。因而育苗时间以5-9月为宜。

5 插条的选择

选择蔓龄1~3 a尚未开花结荚的、茎粗0.6 cm以上的健康茎蔓,用干净的剪刀剪去茎顶端的2个节,再以长度约为3~8个节(叶)作为一段剪下,且要求茎蔓表皮与叶片完整、无机械损伤。

6 消毒处理

将插条两端切口浸入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倍液+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倍液或其他消毒药液中约3 s,即可取出;插条浸泡长度≥2 cm。

7 激素处理

用手持式小喷壶对着插条上的叶腋对侧,喷施20 mg/L萘乙酸+30 mg/L吲哚乙酸溶液,使其湿润。待消毒药液与激素药液干后即可进行扦插。

8 扦插方法

在育苗土(基质)上,用手指划一条深2~3 cm的浅沟,将插条平放于浅沟内,用干净的椰糠、木糠或植物碎秸秆等物覆盖;覆盖厚度3 cm左右,且使叶片与插条两端切口露出地面;两插条之间距离15~25 cm为宜。

9 扦插后管理

9.1 水分管理

扦插后,浇淋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之后定期检查表土的干湿情况,适时淋水,保持表土与覆盖物湿润。

9.2 环境条件管理

室内温度控制在21~32 ℃,光照强度5 000~8 000 Lx,保持室内通风透气。

9.3 追肥

扦插15 d后,叶面喷施花宝2号(N-P-K=20- 20-20)2 000~3 000倍液1次,20 d后叶面喷施1.8%复硝酚钠水剂6 000倍液+4%的赤霉酸乳油1 500倍药液。新芽长出地面时,淋施0.2%~0.5%的复合肥(N-P-K=15-15-15)。之后间隔5~7 d喷施叶面肥花宝5号(N-P-K=30-10-10)或花宝2号(N-P-K=20-20-20)2 000~3 000倍液1次,肥料交替使用。

10 病虫害防治

香荚兰苗期的病害主要有根(茎)腐病、细菌性软腐病、白绢病、炭疽病等,虫害发生较少。病虫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平时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透气,避免高温高湿环境;日常管理过程中,尽量避免机械损伤根系、茎蔓表皮和叶片,如损伤,可在伤口处涂抹杀菌药剂进行防护;发现病株、叶及时清除,并进行化学防治。防治根(茎)腐病可用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500~600倍液或90%三乙膦酸铝可溶粉剂300~400倍液,灌根或叶面喷雾。防治白绢病可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200~400倍液或45%敌磺钠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灌根或叶面喷雾。防治细菌性软腐病可用81.3%嘉赐铜可湿性粉剂750~1 000倍液或1%中生菌素水剂1 000~1 2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炭疽病可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000~3 000倍液或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葉面喷雾。

11 种苗出圃

插条具根节数≥2节,新芽粗度≥4 mm,新芽长≥30 cm,无病虫害的健康植株即可起苗出圃[10]。起苗时,尽量避免损伤根系。种苗出圃后需保持根系的湿度,并在2 d内完成定植,以提高种苗成活率。

参考文献

[1]     霍建文,张筠,徐飞,等.海南与国外香荚兰质构特性及挥发性成分差异性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2018,39(5):993-1000.

[2]     任洪涛,周斌. 云南香荚兰挥发性成分研究[J]. 热带农业科技,2007,30(1):25-26,30.

[3]     洪英华,蔡莹莹,谷风林,等.香草兰豆荚加工过程物性测定与风味电子感官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2018,39(3):559-564.

[4]     蔡莹莹,陈星星,谷风林,等.不同加工阶段香草兰豆荚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9,40(7):1325-1335.

[5]     董智哲,谷风林,徐飞,等.不同产地香草兰香气成分及抗氧化活性比较[J]. 中国食品学报,2015,15(1):242-249.

[6]     庄辉发,杨交,赵青云,等.槟榔/香草兰间作促进植株氮养分转化与利用[J].热带作物学报, 2021,42(10):2904-2908.

[7]     陈庆文, 郭运青.海南香草兰产业发展概况[J].热带农业科学, 2010,30(7): 61-64.

[8]     赵青云,王辉,庄辉发, 等. 海南香草兰园土壤酸化现状及酸化原因分析[J].热带农业科技,2014,37(1):12-13,21.

[9]     宋应辉,林丽云.香草兰扦插试验[J].云南热作科技,1998,21(2):28-30.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香荚兰  种苗: NY/T362-2016 [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17.

基金项目:广西重点研发计划(桂科AB21220056);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桂农科2020YM35,桂农科2020YM157,桂农科2021JM114,桂农科2021YT133);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先锋队专项行动项目(桂农科盟202112,桂农科JZ202013)。

作者简介:邓杰玲(1982-),硕士,高级农艺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兰科植物栽培与创新利用,E-mail:190675095@qq.com。

*通信作者:张自斌(1978-),博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珍稀兰科植物保育及创新利用,E-mail:candou154@126.com。

收稿日期:2022-01-04

猜你喜欢
扦插
热带地区珊瑚藤扦插快繁技术
洋紫荆的栽培技术研究
不同药物处理对桂花插条成活的影响
不同基质对软籽石榴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茵芋扦插不定根影响效应
影响美国红枫扦插成活的主要因素探析
紫叶矮樱的栽培与园林应用技术
哈茨木霉菌提高葡萄硬枝扦插生根成活率试验
垂盆草扦插繁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