籽粒机收玉米新品种郑单326的选育

2022-05-09 00:42黄璐朱卫红郭国俊宇婷乔江方刘京宝
种子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玉米

黄璐 朱卫红 郭国俊 宇婷 乔江方 刘京宝

摘    要:目前生产上使用的玉米品种普遍具有生育期偏长、抗倒伏能力偏弱、机收籽粒含水量偏高、不易机械化收获等缺点。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经过多年创新、改良,选育出高产、多抗、适宜机械化粒收的玉米新品种郑单326。郑单326于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200269,适宜黄淮海夏玉米类型区的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中南部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以及京津唐地区种植。

关键词:玉米;郑单326;机械化粒收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5-0010-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近年来,黄淮海夏玉米区机播率已达93%,机收率约为67%,且主要为机收果穗。机收果穗不能一次性剥除苞叶,容易因烘干不及时造成霉菌侵害从而降低玉米的品质[1]。据统计,目前我国直接机械化粒收的比例不足5%[2-3],而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田间直接机械化粒收[4]。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至城镇,土地流转规模日益加大,规模化种植程度不断提高,但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仍然较低,尤其是籽粒机收水平低,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采用籽粒机收,可以减少劳动力投入,比人工收获节省200~250元/667 m2,省工省时,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同时,采用籽粒机收可以有效减少因脱粒晾晒过程中造成的损失,减少存储过程中引起的霉变,提高商品品质。因此,提升籽粒机收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生产上影响籽粒机收质量的限制因素有很多,包括不同的品种类型、种植模式的多样性、收割机械类型[5-7]等。目前河南省种植的玉米品种仍以中低密度、大穗为主,这些品种的主要杂优模式决定其普遍具有生育期偏长、抗倒伏能力偏弱、机收籽粒含水量偏高等缺点[8],不能满足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的要求。培育适宜机械化籽粒收获的玉米品种,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为此,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针对以上问题,从玉米的生物学特征特性为切入点,经过多年创新、改良,选育出高产、多抗、适宜机械化粒收的玉米新品种郑单326。

1 品种选育过程

郑单326是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2016年以郑6016为母本、郑3012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单交种。母本郑6016生育期适中,穗位低,抗性好,一般配合力高。父本郑3012是以先玉335为选系材料,田间选择多抗、抗倒折、花粉旺等优异植株,连续自交8代,结合配合力测定选育而成。该自交系叶片上冲,抗倒伏能力强,雄穗分枝多,花粉旺盛,结实性好,品质优良。

两者优势互补,组配出的杂交种郑单326株型紧凑,叶片上冲,茎秆坚硬,抗病性强,抗倒折能力突出,丰产性好,适宜种植密度弹性大,活秆成熟,苞叶疏松,后期籽粒脱水快,易脱粒,适合机械化收获。该品种于2017年参加国家玉米良种攻关黄淮海夏玉米机收组品比试验表现优异,推荐至2018年区域试验,2019年续试并同步生产试验,2020年10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200269。该品种世代系谱如图1所示。

2 产量及机收指标

郑单326于2015—2016年参加玉米新品种鉴定试验,两年平均产量11 385.0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5%。该品种于2017年参加国家玉米良种联合攻关黄淮海夏玉米机收组品比试验,表现优异,推荐参加2018—2019年区域试验,20点汇总,16点增产,增产点次比例为78.9%,两年平均产量8 931.0 kg/hm2,比對照郑单958增产9.52%,差异达到极显著,适收期籽粒含水量27.7%。

2019年郑单326生产试验产量及机收指标,见表1。2019年生产试验,22点汇总,21点增产,增产点率达到95.4%,平均产量9 672.0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14%,差异显著[9]。机械收获时籽粒含水量24.8%,较对照的含水量(28.9%)平均降低14.2%;籽粒杂质率1.1%,籽粒破碎率2.9%,均低于对照郑单958的1.6%和4.0%;抗倒性(倒伏倒折率之和≤5.0%)达标点比例为100%。郑单326籽粒机收指标全部合格,表现突出。

3 品种特征特性

郑单326出苗至成熟102 d左右,比对照郑单958早熟3 d。株型紧凑,叶片上冲,叶片绿色,成株叶片数19片。叶缘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花粉量大,散粉期长,可达5~6 d。株高246.5 cm,穗位高84.0 cm,穗位整齐一致,雄穗分枝7~10个。果穗长筒形,穗长20.5 cm,穗行数16~18行,穗粗5.0 cm,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质量31.5 g,出籽率88%左右。籽粒成熟时果穗上部叶片持绿性好,耐密性强,耐热性好,抗倒伏能力突出,收获期籽粒成熟度好,含水量小,破损率低,适宜机械籽粒收获。

4 抗病性鉴定及品质分析

2018年和2019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两点接种鉴定,结果显示:郑单326中抗茎腐病、弯孢叶斑病,感小斑病、穗腐病,高感瘤黑粉病。

2019年,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郑单326的籽粒容重为762 g/L,粗蛋白含量10.60%,粗脂肪含量3.23%,粗淀粉含量73.69%,赖氨酸含量0.35%。

5 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播期为6月5—15日,最迟不超过6月20日。播种深度3~5 cm为宜,如土质黏重可适当稍浅,最深不宜超过5 cm。75154E19-A425-4EEF-AB5B-78681ABF3EA6

种植密度控制在75 000株/hm2为宜,高产田块可适当增加至82 500株/hm2,以降低倒伏的风险。可采用60 cm等行距或40 cm+80 cm的宽窄行种植方式。

播前用玉米专用种衣剂包衣,既能防治蓟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又能防治因病菌引起的粗缩病、矮花叶病和茎基腐病,还可以防止缺失微量元素,促进生长发育。播种后及时浇“蒙头水”,确保苗全苗齐。

施肥按照前轻后重的原则,即苗期按总氮肥的30%~40%和全部磷钾肥施入,大喇叭口期按总氮肥的60%~70%施入,结合中耕除草以减少地力消耗、促进有机质分解。及时供应充足的水分,增强叶片功能,防止出现“卡脖旱”。同时,要及时采用辛硫磷颗粒杀虫剂丢芯,防治玉米螟。

玉米叶片变黄,苞叶质地松软、发散,籽粒乳腺消失、变硬,或尖端出现黑色糊粉层,达到生理成熟,此时收获为宜。可避免因过早收获引起较多的烂籽、霉籽,容重偏低、品质较差等问题,有利于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提高商品品质。

6 适宜种植区域

郑单326适宜黄淮海夏玉米类型區的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中南部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以及京津唐地区种植。

参考文献:

[1]李川,乔江方,谷利敏,等.影响玉米籽粒直接机械化收获质量的生物学性状分析[J].华北农学报,2015,30(6):164-169.

[2]李少昆.我国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影响因素及粒收技术的发展方向[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5(3):265-272.

[3]张顺风,张桂萍,MUKTI M,等.宜籽粒机收夏玉米品种性状筛选研究[C]//第十六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银川:全国玉米栽培学组,2019:96-97.

[4]李少昆,王克如,谢瑞芝,等.机械粒收推动玉米生产方式转型[J].中国农业科学,2018,51(10):1842-1844.

[5]李璐璐,雷晓鹏,谢瑞芝,等.夏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1):2044-2051.

[6]卫晓轶,魏锋,洪德峰,等.黄淮海不同生态区玉米机械化粒收初步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9,48(11):40-44.

[7]柴宗文,王克如,郭银巧,等.玉米机械粒收质量现状及其与含水率的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1):2036-2043.

[8]沈恩庭,房春兴,唐怀坡.适合玉米机收的含水量与产量关系试验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2,19(24):31-32,101.

[9]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EB/OL].[2020-05-20].http://202.127.42.47:6010/SDSite/Home/Index.75154E19-A425-4EEF-AB5B-78681ABF3EA6

猜你喜欢
玉米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为什么玉米长“胡须”
凶器是玉米
玉米的胡须
碾玉米
最饱满的玉米
3月16日各地玉米报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