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江苏孵化载体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2-05-10 05:51
江苏科技信息 2022年11期
关键词:众创双碳孵化器

李 庚

(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8)

1 “双碳”背景下孵化载体发展方向

1.1 “双碳”背景

随着人类向大气排放的温室气体增多,全球气候发生变化,对人类社会构成重大威胁。2016 年联合国大会上签署的《巴黎协定》,对2020 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做出统一安排,要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178个缔约方,立即明确国家自主贡献减缓气候变化,碳排放尽早达到峰值,在21 世纪中叶,碳排放净增量归零。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在实现碳排放达峰后,明确了碳中和的时间表。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加速发展,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绿色经济技术的领导者,全球影响力不断扩大。2020年,我国基于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宣布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第一阶段,在2030 年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第二阶段,努力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

1.2 “双碳”目标对孵化载体的要求

孵化载体是企业培育、成长的重要基地,在“双碳”目标要求下,孵化载体也面临着迅速推进能源低碳化转型和工业绿色发展的双重压力,孵化载体承担了大量的工业生产活动,也将成为落实我国“双碳”目标的关键落脚点。2013 年印发的《关于组织开展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拉开了创建低碳工业园区的序幕。2016年发布的《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 年)》中提出,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全面发展,正式启动了国家绿色园区的创建。2021年科技部印发《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在国家高新区率先实现工业废水近零排放、碳达峰、园区绿色发展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目标。

在“双碳”背景下,孵化载体需要开展如下重点工作。第一,大力推进孵化载体低碳生产。加强低碳生产设计,围绕工业生产源头、过程和产品3个重点,把低碳发展理念和方法落实到企业生产全过程。第二,积极开展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建立低碳技术创新研发,孵化和推广公共综合服务平台,推动企业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和产业化发展。第三,创新低碳管理。建立健全孵化载体碳管理制度,建设碳排放信息管理平台,强化碳排放源头管理。第四,加强低碳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孵化载体低碳发展规划,对孵化载体内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或改造实行低碳化、智能化[1]。

2 江苏孵化载体发展现状

江苏十分重视创新创业工作,以孵化载体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全省科技创新创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省级层面出台一系列支持孵化载体建设发展的政策,各设区市出台政策进一步细化落实对孵化载体的支持,在全省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全省孵化载体数量、质量在全国均位居前列。

2.1 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完备

江苏致力于打造“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的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在全省积极推进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社区、大学科技园、科技产业园、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等各类孵化载体建设。截至2021 年年底,江苏各类孵化载体数量,如表1所示。

表1 江苏各类孵化载体数量

截至2021 年年底,江苏省建有省级以上众创空间1 075家,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217家,国家级专业化众创空间8家;全省纳入统计序列的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超1 000家,其中省级433家、国家级239家;全省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加速器85 家,省级科技创业孵化链条试点50 家;全省省级备案众创社区103 家,实现设区市和国家高新区全覆盖;全省建有135家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和7 家火炬软件产业基地。江苏孵化载体凭借良好的孵化服务和优越创业环境,日益成为各地吸引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孵化高科技企业、孕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基地[2]。

2.2 孵化载体总体质量较高

江苏孵化载体数量多质量高,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国家级专业化众创空间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国家级众创空间数量位居全国第三;国家级孵化器数量、面积及在孵企业数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2021 年新获批国家级孵化器、国家大学科技园数量均为全国第一;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数量约占全国1/3,位居全国第一。在2020 年度江苏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中,参评合格率达99%。在2020 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中,江苏65 家单位获评优秀,占全省国家级孵化器总数的近1/3,占全国优秀国家级孵化器总数的1/4,国家级孵化器优秀数量、优秀率及占全国优秀的比例均居全国第一,创历史新高[3]。

2.3 孵化载体建设宏观环境好

江苏非常重视和支持科技创业载体建设的发展,省级及各设区市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为科技创业载体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在省级层面印发了《江苏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江苏省众创空间备案办法(试行)》《江苏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指标体系》《江苏省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引导全省各类孵化载体持续健康发展。江苏各设区市也纷纷出台了细化的扶持政策,如:南京市2020 年制定了《南京市关于支持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和双创示范基地高质量发展实施细则(修订)》;徐州市2019年制订了《徐州市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试行)》;苏州市2020 年制定了《苏州市科技创业孵化载体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盐城市2019年制订了《全市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与发展的意见》等,在全省形成了有利于孵化载体建设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3 江苏孵化载体发展不足之处

江苏虽然是科技创业载体大省,数量和质量均在全国前列,但是与孵化载体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3.1 全国知名孵化载体数量偏少

随着孵化载体的建设发展,挂牌上市也逐渐成为趋势:2003年,合肥高创成为全国首家新三板挂牌的国有孵化器;2015年,上海莘泽创业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成为国内首家新三板挂牌众创空间;2013年,宏福孵化成为国内首家以孵化+众创为主营业务的新三板挂牌孵化器。据不完全统计,新三板现有9 家孵化载体,按挂牌先后分别为:上海激创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河汇”)、湖南正润创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润创服”)、深圳市创富港商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富港”)、广东新基地产业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基地”)、北京宏福科技孵化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福孵化”)、北京赢家伟业科技孵化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赢家伟业”)、科技众创(北京)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技众创”)、合肥高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高创”)、上海麦腾永联众创空间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腾股份”)。其中,赢家伟业、苏河汇、宏福孵化、合肥高创、正润创服为孵化器,创富港、科技众创、麦腾股份为众创空间,新基地为科技园[4]。在2018 年发布的首份中国孵化器50 强名单中,北京、上海、广州位列前3 强,江苏仅有2 家孵化器上榜,各地区数量,如表2所示。

表2 中国孵化器50强分布

综上可见,江苏孵化载体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和全国知名孵化载体评选中,数量较少,与北京、上海、广州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与江苏科技强省、孵化载体大省的地位不匹配。

3.2 孵化载体专业化程度不高

国家层面积极推动众创空间、孵化器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在2020 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通知中明确要求“各地推荐上报的机构中专业孵化器占比不低于50%,东北和中西部地区可适当放宽”。可见,专业化的孵化载体在未来才能更好地发展,这既是政策驱动,也是现实需要。在2020年,江苏省新认定的孵化器中,专业孵化器占比20.5%。截至2020 年年底,江苏省建有各类专业孵化器221家,孵化面积538万m2,约占全省孵化器总量的25%;2020 年新备案3个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目前,国家级专业化众创空间8 家,不到全省众创空间总量的1%;众创社区、科技产业园、特色产业基地等孵化载体的专业化程度也较低。近年来,虽然江苏也从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面积极引导专业孵化载体建设,但专业化载体数量总体占比仍然较低,与江苏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及国家对江苏孵化载体发展期望相比,仍有一些差距。

3.3 孵化载体国际化程度较低

在江苏高质量发展要求下,科技创业载体也将迎来转型发展,走向国际化是必然趋势。国家和省级层面也加大对科技创业孵化载体国际化的考核力度,在国家和省级孵化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都把“孵化器开展国际合作和引进国际创新资源方面的工作和成效”列为一项考核指标,来推动孵化器的国际化发展。近年来,国内创业孵化机构正逐步加大与俄、韩、日、新加坡、东欧和中亚部分国家在华企业或机构合办孵化器的力度;一些国外知名的孵化器来华独办或合办孵化器,如美国Plug&Play、欧洲SBC、亚马逊、芬兰Slush等。跨国公司和外企在华企业独办或合办孵化器正在增多,如微软、英特尔在全国加速建设孵化载体,北京中德法合建高创天城国际企业孵化器、上海跨国公司在张江成立跨国企业联合孵化器等[5]。江苏也一直在积极探索推动孵化载体国际化发展,如建有中以常州高新园、中德江苏太仓先进制造国际创新园、中德专利技术(宜兴)产业园等孵化载体,但是与国内其他区域及江苏孵化载体总体量相比,江苏孵化载体的国际化发展程度还较低。

4 江苏孵化载体高质量发展路径

在“双碳”背景下,既要按照绿色、技能、环保的要求建设孵化载体,加大对低碳技术创新研发平台的建设,提升孵化载体自身发展的短板,也要发挥孵化载体孵育企业培育产业的作用,加大对符合“双碳”要求的绿色产业的培育力度,引导入驻企业降低能耗发展绿色经济,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培育后备力量。

4.1 提升孵化载体知名度

江苏孵化载体总体上呈现“有高原无高峰”的现象,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市相比,孵化载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逊色不少,提升江苏孵化载体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是势在必行。一是提升孵化载体综合能力,通过政策支持、绩效考核等手段,引导孵化载体在物理环境、硬件设施、软性服务等方面按照绿色、节能、高效的标准进行升级,提升载体的综合服务能力。加大与周边兄弟省份的孵化载体联谊活动,与北京、上海、广州等的知名孵化载体建立合作机制,推动省内孵化载体与外部知名孵化载体的沟通学习。引导和鼓励孵化载体制定降低能耗、绿色发展目标,对培育符合“双碳”要求的特色产业给予相应的奖励,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一定支持,鼓励特色载体积极筹备挂牌上市工作。二是强化孵化载体品牌的宣传活动。多渠道多途径举办孵化载体品牌打造活动,对江苏的孵化载体总体情况及举办的活动进行全面推介。可以通过孵化器协会等中介服务机构编制江苏孵化载体发展动态快报、江苏特色孵化载体等刊物,重点宣传报道江苏孵化载体的特色服务、典型孵化案例、节能环保产业培育等内容,加大对江苏优秀孵化载体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树立在全省、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2 推动孵化载体专业化发展

孵化载体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也是孵化载体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1)在政府层面,应加大对专业孵化载体发展的引导和支持,可以通过加大对高校院所、龙头骨干企业建设专业化孵化载体的支持力度,对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建设的专业孵化载体,提供专业化服务;对孵化节能环保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符合“双碳”要求的绿色经济相关产业的载体,给予税收、场地、专业设备等优惠支持和政策性奖励。(2)在孵化机构层面,应积极谋划专业化发展路径,可以通过购置专业设备、建设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培养专业服务人才,推进综合性载体向专业化方向发展。(3)在孵化载体建设方面,要加强低碳基础设施建设,采用低碳化、智能化对孵化载体内水、电、气等基础设施进行建设或改造。(4)严格控制入驻企业的质量,加大对符合“双碳”要求的企业培育力度,提升入驻企业的行业集中度。本来就是专业性的载体要进一步优化专业服务,为入驻企业多提供行业层面的培训、路演、资源对接等精准化服务。

4.3 引导孵化载体国际化发展

积极推进孵化载体的“迎进来”和“走出去”是实现孵化载体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江苏应加大在离岸孵化载体建设方面的工作,在“迎进来”方面,要鼓励各地结合实际与国外知名孵化载体进行积极对接,加大与国外知名孵化器、优质中介服务机构、外企等单位合办孵化载体的力度,充分利用国外优质资源,为孵化载体提供先进管理模式、运营经验等。鼓励和引导各地结合产业发展需要,建立留创园等孵化载体,吸引优秀的国外创业人才、留学人才到江苏创业。同时,做好国外创业人才、留学人才来江苏创业的配套服务保障工作。在“走出去”方面,借助全球化趋势,在创新活跃的国家和地区,对接国际技术、人才、资本和市场资源,为江苏孵化载体发展注入动力。通过鼓励大型民企、龙头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与资本相结合,合资建立孵化和风投基金,搭建与国外创业资源双向流动的桥梁,建设有特色的江苏科技创业孵化载体,使创新创业资源能够跨区域跨国际地流动、整合,用全球化的视野推动江苏科技创业载体的高质量发展[6]。

4.4 实施孵化载体提质增效行动

孵化载体的提质增效,需要政府部门、孵化载体运营主体和入驻企业三方面来协同完成。在“双碳”背景下,政府部门应制定孵化载体低碳发展规划,从政策层面引导孵化载体建设低碳化,对符合要求的新建孵化载体给予支持,对已经建好的孵化载体逐步实行低碳化改造。孵化载体运营主体要创新管理方式,建立健全孵化载体碳管理制度,探索低碳管理,建设碳排放信息管理平台,强化碳排放源头管理,从源头上防止高能耗、高碳化项目入驻孵化载体。入驻企业把低碳发展理念和方法落实到企业生产全过程,积极开展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加强低碳生产设计。同时在企业内开展绿色节能行动,在日常生产中注意节能减排。

猜你喜欢
众创双碳孵化器
“双碳”背景下循环经济园区的规划设计思考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重庆科技学院“众创之家”简介
联合办公:众创时代的共享与协同
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升级
倾力打造资本市场孵化器
成都值得推荐的20家大型孵化器与众创空间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