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经济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消费支出结构的研究
——基于对杭州下沙高校学生的调研分析

2022-05-11 03:05童晨峰王冠桥
活力 2022年4期
关键词:生活费饮食结构

任 强 童 馨 童晨峰 王冠桥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杭州 310018)

引 言

互联网经济发展迅速且与各行各业高度融合,在丰富大学生精神物质需求的同时,还增添了许多消费隐患。现阶段,互联网经济所产生的活动对大学生的消费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直观表现在大学生的消费支出结构上。

现有文献集中研究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大学生消费观念的转变、非理性消费的影响、超前消费习惯等,很少有学者关注互联网经济对高校大学生消费支出结构的影响,其结构的分布及合理性是本文研究的方向。

笔者希望通过研究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消费支出结构,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改善对互联网消费的认知,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从前景来看,该研究成果可以维护大学生的消费权益,强化消费意识,优化消费支出结构,促使大学生真正运用互联网经济实现有价值、有意义的消费,为进入社会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未来的消费结构情况,不容小觑。

一、大学生消费支出结构实证分析

本文以杭州下沙地区在读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发放线上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并使用SPSSAU 软件对统计的样本数据进行客观分析,使研究过程形成闭环。研究对象覆盖各个年级、各个专业,统计量结果与预期相符。

本文研究的消费支出结构指各类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此次研究共发放线上调查问卷844 份,其中有效问卷728 份,问卷有效率达86.26 %。

(一)研究对象的经济来源和每月可用金额

1.经济来源

由样本数据可知,没有经济能力的大学生占大多数。经济来源全部来自父母生活费的有576 人,占比79.12 %;经济来源全部靠自己赚取的有22 人,占比3.02 %;经济来源一部分来自父母的经济支持,另一部分来自自身的兼职收入的有130 人,占比17.86 %。

2.每月可用金额

由样本数据可知,调查问卷最高值为每月4000 元以上,最低值为每月1000 元以下。其中比例最高、人数最多的区间为2000 ~3000 元。1000 元以下和4000 元以上的人数及比例较少。分别为6.32 %和16.62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知,1000 ~2000 元区间和2000 ~3000 元区间的数据值较为相似,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直接反映出现阶段大学生每月经济来源主要集中在1000 ~3000 元,以此为基础进行物质消费。

(二)研究对象的透支消费

通过多选题的形式来统计大学生的透支消费数据。由样本数据可知,使用花呗和借呗进行透支消费的响应率和普及率明显较高。

从不进行透支消费的响应率仅有5.67 %。绝大部分大学生都在使用花呗、借呗及其他互联网金融借贷产品进行提前消费、透支消费。这与互联网经济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推广和发展不无关系。

(三)研究对象的消费支出和消费结构

1.研究对象的消费支出

由样本数据可知,有398 人每月平均消费1000 ~2000元,占比超过一半,达54.67 %,反映出主流学生消费群体的购买力和消费能力。少数大学生的月消费值在1000 元以下及3000 元以上。

2.研究对象的消费结构

通过多选题的形式来统计大学生的消费支出结构数据。线上调查问卷(多选题)通过对日常饮食、服装、护肤品及化妆品、电子游戏、学习资料、交通、娱乐社交、恋爱花费、奢侈品、电子产品等方面来统计大学生的消费支出情况(表1)。

表1 大学生消费结构响应率和普及率汇总表

从表1 可知,拟合优度检验呈现出显著性(chi=528.587,p=0.000 <0.050),意味着各项的选择比例具有明显差异性。

日常饮食的响应率和普及率最高,为21.84 % 和60.30 %。直观看出大学生的消费支出集中在日常饮食方面,同时日常饮食也是“生活费”所消费的主要内容。相反,电子游戏的响应率和普及率最低,为3.28 %和9.07 %。二者在消费支出结构中的占比份额差异明显。

除日常饮食外,交通消费方面的响应率和普及率较其他方面也具有明显差异。大学生寒暑假的回家车程费及节假日的旅游行程费都使得交通费用在支出结构上的占比得到增加。交通费用也随之受到影响。

服装、护肤品及化妆品消费是大学生形象消费的承担者,个性化、年轻化的大学生消费群体越来越热衷于形象消费。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9 大学生消费理财观数据》显示,中国在校大学生形象消费所占比重最高,达62 %。因为大学生的消费倾向正在向形象消费所靠拢,所以带动服装、护肤品及化妆品等消费内容的消费比重升高。

目前,精神层面的娱乐性消费正在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消费支出结构。娱乐社交、恋爱花费、奢侈品、电子产品等消费内容是除形象消费外另一项需要重视的消费板块。这4 项消费内容的响应率依次为9.85 %、5.62 %、4.88 %、7.51 %。普及率依次为27.20 %、15.52 %、13.46 %、20.74 %。精神层面的物质满足正在悄然侵袭着大学生的消费理念,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消费观,优化消费支出结构,避免发生负面的消费事件。

不难看出,娱乐性消费及形象消费的响应率之和约50 %。将近一半的大学生将消费支出花在了与学习无关的消费内容上。娱乐性支出的结构比重超过了学习资料的结构比重,学校及家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惕。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现阶段的消费支出结构将更趋多元化,并将进一步刺激大学生消费支出结构的总和。

每月日常饮食消费支出:近些年来,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借助互联网经济的风口加速扩张,对大学生的日常饮食消费造成了冲击,各大高校的宿舍区也都设立了外卖取餐点。每月日常饮食消费数额主要集中在600 ~1000 元。

每月水、电、通信消费支出:日常水、电、通信等消费数额往往占总支出的比重不大,消费金额较少。由频数分布可知,累积93.27 %的大学生每月水、电、通信消费在200 元以下。

每月交通消费支出:随着消费需求的日益强烈和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课余时间外,大学生的活动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大。有9.20 %的大学生月交通费用在200 元以上,交通费用正在成为大学生不可忽视的一项消费支出。

每月学习资料消费支出:由频数分布可知,无消费的有267 人,占比36.68 %,超过三分之一的大学生不会在学习资料上进行消费。虽然减少了消费支出总额,却忽视了学业上的消费投入。每月学习资料消费数额集中在50 元以下。仅有19.92 %的大学生在学习资料上的消费每月超过了50 元。

每月高档饮食消费支出:除了日常饮食消费,大学生的饮食消费还会涉及消费较高的社交性饮食消费,如朋友聚会、社团团建等。每月高档饮食消费数额集中在300 ~600 元,占比62.77 %。600 元以上占比较少,为10.16 %,属于高消费区间。1000 元以上则属于奢侈消费区间,占比仅有3.30 %。

每月服装消费支出:大学同中学在服装要求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导致了大学生在服装消费上有了更大的需求和支出。500 元以下396 人,占比54.40 %;500 ~1000元203 人,占比27.88 %;1000 ~2000 元109 人,占比14.97 %;2000 元以上20 人,占比2.75 %。由消费金额可知,服装消费远远高于其他消费。

每月电子游戏消费支出: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有时会被电子游戏所消耗,在电子游戏上的消费支出不可忽视。由频数分布可知,超一半的大学生在电子游戏上每月均有消费。100 元以下214 人,占比29.40 %;100 ~300 元113 人,占比15.52 %;300 元以上40 人,占比5.49 %。无消费361人,占比49.59 %。

每月护肤品及化妆品消费支出:每月护肤品及化妆品分消费支出是形象消费里的隐性支出。由样本数据可知,在护肤品及化妆品消费领域,高消费区间女同学的消费能力高于男同学,无消费区间男同学的人数及所占比例高于女同学。

每月恋爱消费支出:由调查问卷数据可知,有486 人非单身,占比66.76 %;有242 人单身,占比33.24 %。40.74 %的大学生每月支出900 ~1500 元,集中度高。从月平均花费数据可知,恋爱消费数额偏高,应当引起重视。

(三)生活费剩余时的使用途径(表2)

表2 大学生剩余生活费使用途径响应率汇总表

妥善处理每月生活费的结余也可以优化消费支出结构。从响应率数据可知,储蓄频数为463 人,响应率为29.79 %,为生活费剩余时的使用途径中响应率最高的一项。要彻底解决现阶段大学生存在的消费结构问题,就要将该比例提升到合理科学的区间范围并倡导大学生减少娱乐及物质消费支出,养成良好的储蓄意识。

生活费剩余时的使用途径响应率大小依次为储蓄、旅游、餐饮、购买书籍、添置衣物、其他。

二、研究结论及优化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建议

(一)研究结论

现阶段,完全没有经济能力的大学生占大多数,占比达79.12 %。每月的经济来源主要集中为1000 ~3000 元,此为基础进行物质消费.日常饮食消费仍然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板块,这也是“生活费”所消费的主要内容。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网购变得越来越便捷,琳琅满目的商品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大学生很容易被外界因素影响,最终对消费支出结构产生结构性破坏。

大学生消费支出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形象消费支出频繁,过度追求外在包装;娱乐及物质消费占据主流,挤压日常刚需消费的结构空间;消费欲望强烈,大学生群体尚未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导致超前消费、透支消费、盲目消费;学习资料消费比重较低,交通消费过高,“生活费”分配不合理;恋爱消费数额偏高,严重影响消费结构的合理性;生活费剩余使用途径不佳,理财观念意识淡薄。

(二)优化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建议

影响月平均花费的消费内容均为娱乐性消费,不影响月平均花费的消费内容均为非娱乐性消费,减少生活领域及社会交往领域的消费支出是优化消费支出结构的核心解决办法。还能从根本上改善消费问题,将生活费的使用效能发挥到最大。

1.学生自身方面

由于在日常消费中,部分大学生对消费明细不够了解,在消费过程中有极强的随意性、盲目性,导致超前消费、透支消费等消费行为。应养成有计划的消费方式,避免非理性消费,将“钱花在刀刃上”。对于高消费的消费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整体的生活费使用要合理有规划。

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鼓励大学生去做一些兼职工作。不仅能缓解一定的经济压力,还能锻炼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为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同学间应避免攀比消费、超前消费、从众消费等现象,健康的消费观对消费支出结构有很深的影响,因此要改掉上述消费心理,优化消费支出结构。

2.学校方面

大学课堂要设立专业理财课来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理财观念,合理分配消费支出,并将每月剩余的生活费科学地进行理财投资及分配;学校应主动联合家庭引导大学生将正常的消费类型比例扩大到80 %及以上,缓解大学校园内消费支出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大学校园要积极调研学生的消费情况,对存在的异常情况及时排查处理,做到日常管理常态化。

3.家庭方面

家庭需教育大学生养成正确的消费观,避免大学生养成不良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规避消费风险;要及时了解大学生在校的消费情况,避免使用互联网金融借贷产品透支消费、超前消费,并给予正确的消费引导。

猜你喜欢
生活费饮食结构
某SUV前碰结构优化分析
老人饮食应如“羊啃草”
发愁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大学生每月需要多少生活费?
实话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健康饮食
别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