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根菇优良菌株评价与筛选*

2022-05-11 08:13任梓铭于延申
中国食用菌 2022年4期
关键词:农艺菌丝供试

王 月,任梓铭,于延申

(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00)

长根菇[Hymenopellis raphanipes(Berk.)R.H.Petersen]隶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 伞菌纲(Agaricomycetes) 伞菌目 (Agaricales) 膨瑚菌科(Physalacriaceae) 小奥德蘑属 (Hymenopellis)[1],又名长根小奥德蘑、露水鸡地从[2]等,俗称“黑皮鸡地从菌”,是新近商业化栽培的热点食用菌[3]。该菌曾被误认作长根奥德蘑(Oudemansiella radicata)、鳞柄小奥德蘑 (Oudemansiella furfuracea) 及鸡地从菌(Termitomyces albuminosus),Hao等[4]2016年将该菌认定为卵孢小奥德蘑(Oudemansiella raphanipes),分类学研究中将其归为小奥德蘑属(Hymenopellis)[5]。

长根菇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具有预防种瘤、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等作用[6],子实体中含有的长根菇素(Oudenone)具有一定的降血压作用[7],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对长根菇优良菌株筛选的报道较少,因此,从全国范围内收集了8个长根菇栽培菌株,对菌株进行ITS序列测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明确其种源信息,排除同物异名现象。通过考察记录子实体形态和农艺性状,对长根菇菌株进行评价,同时筛选出适合吉林省栽培、具有品种改良价值的优质菌株,为长根菇育种提供资源储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菌株

8个供试长根菇菌株分别命名为HYA、HYB、HYC、HYE、HYF、HYG、HYH、HYI,其来源详见表1。

表1 供试菌株来源Tab.1 The source of the tested strains

1.1.2 培养基

母种培养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KH2PO43 g、MgSO4·7H2O 1.5 g,加蒸馏水至1 000 mL,pH自然。液体菌种培养基:1 L液体培养基加豆柏粉 7 g、葡萄糖 20 g、KH2PO41.0 g、MgSO4·7H2O 1.0 g、维生素B112 mg、消泡剂(C2H6OSi乳液)0.2 mL~0.4 mL、轻质碳酸钙适量,pH调整至约6.5,加水至1 L。栽培种培养基:棉籽壳20%、木屑44%、玉米芯20%、麦麸15%、石灰1%。

1.2 试验方法

1.2.1 分子生物学鉴定

1) 基因组DNA提取

无菌条件下,刮取PDA平板上的新鲜菌丝作为试验材料,以DNA提取试剂盒(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提取基因组DNA。

式中,yi为实验结果;n为实验次数;m为目标值。在某些特例下,钛合金介观尺度铣削表面粗糙度倾向于望目特性或望大特性。例如,生物医用材料表面粗糙度影响细胞黏附,各局部区域表面粗糙度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非越小越好。除此之外,对于零件表面粗糙度期望往往倾向于更小,符合望小特性。本文的优化目标是使各区域铣削表面粗糙度趋向于更小,各铣削区域表面粗糙度测量结果和信噪比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

2) ITS序列扩增

引物选择真菌ITS通用引物ITS1和ITS4,PCR反应体系50 μL:2×PCR反应混合物25 μL,引物(0.2 μmol·L-1)各1.5 μL,模板DNA 1 μL,ddH2O 21 μL。在PCR仪上扩增,程序设定为:94℃预变性3 min;94℃变性1 min,54℃退火1 min,72℃延伸2 min,共30个循环;循环结束后72℃延伸8 min。

3)ITS序列测定、比对及系统发育树构建

纯化后的PCR扩增产物和引物,由吉林省库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利用BLAST在线比对工具进行比对,使用MEGA 6.0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采用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系统发育树。

1.2.2 拮抗试验

在灭菌的超净工作台上,用母种培养基倒平板,至培养基完全铺满整个培养皿,厚度不宜过大,以方便后期试验观察。将制备好的培养基平板底部划分为2块区域,并随机组合2个不同编号的菌株,用无菌操作接种技术,将对应编号的菌株接种于相应区域中央,使其相距2 cm~3 cm,做好标记并封口,后将平板置于25℃恒温培养箱中避光培养,待平板长满菌丝后,观察菌株间的拮抗情况。

1.2.3 菌丝生长情况比较

在灭好菌的超净工作台中,使用母种培养基倒平板,采用无菌操作打孔接种技术,用7 mm的灭菌打孔器取相同菌龄的供试菌株,接种于培养基平板中央,每组3个重复,做好标记并封口。将接种好的平板置于25℃恒温培养箱中避光培养,采用“十”字交叉法,每24小时测定菌丝生长速度,观察菌丝生长情况。菌丝平均生长速度(V,mm·d-1)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D表示菌落直径(mm);d表示培养天数(d)。

按照配方备料,原材料用清水预湿处理12 h~24 h后,将各种原料加水充分搅拌均匀,培养料含水量60%~65%,pH 6.0~7.0。菌袋用17 cm×33 cm×0.03 cm的高密度低压聚乙烯塑料袋,装料松紧适度、均匀一致(每袋湿料1.2 kg)。常压灭菌4 h,当料内温度达100℃后,保持恒温15 h~20 h。灭菌后的料袋放入事先用气雾消毒剂熏蒸好的接种室,待料温降至30℃以下后,在超净台内接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菌株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设长3 m、宽1 m、深20 cm的畦床,畦间留50 cm~60 cm的操作道。将菌袋脱去塑料袋,直立排放在畦内,细土粒填满空隙,上面覆盖4 cm~5 cm的土壤。出菇管理参照参考文献[8]。

1.2.5 测定指标

在长根菇整个生育期,调查菌丝至子实体阶段共15个农艺性状,性状指标及调查方法参照NY/T 3715-2020植物品种特异性(可区别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长根菇[9],详见表2。

表2 供试菌株农艺性状测定方法Tab.2 Assay methods of agronomic traits of tested strains

1.2.6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10做基本数据记录和处理,计算每个性状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根据所得结果分析各性状的遗传差异程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分子鉴定结果

测序结果使用BLAST在线比对工具进行序列分析,当与已知序列相似性≥99%时,即可判定为同一物种,8株长根菇的系统发育关系见图1。

图1 基于ITS rDNA序列的NJ系统发育树Fig.1 NJ phylogentic tree based on rDNA ITS sequence

由图1结果显示,所测8个样品均为长根菇。从GenBank数据库下载Hymenopellis属多个种的ITS序列,选择Psathyrella candolleana(Fr.)Maire作为外类群,使用MEGA 6.0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采用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供试的8个菌株与下载的Hymenopellis属序列聚成一类,黄白小脆柄菇(Psathyrella candolleana) 单独为一个分支,其中HYA、HYB、HYG、HYF、HYC、HYE 6株菌株亲缘关系相对较近,与HYH、HYI亲缘关系相对较远,HYA与HYI亲缘关系最远。

2.2 拮抗试验

将8个菌株两两随机组合,无菌操作打孔接种于平板中,25℃下恒温暗光培养,观察菌株拮抗反应,其结果见表3。

表3 供试长根菇菌株拮抗反应结果Tab.3 Antagonistic test results of Hymenopellis raphanipes

由表3结果显示,28个组合中有15组有拮抗反应,HYI与其余7个菌株均有拮抗反应,HYF、HYG和HYH均与HYC、HYE有拮抗反应,HYE与HYC有拮抗反应,HYC与HYB有拮抗反应。

2.3 菌丝生长情况比较

结合拮抗反应结果和系统发育分析,排除同物异名菌株,选择HYC、HYE、HYH、HYI进行菌丝生长情况比较和农艺性状比较试验,比较不同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及菌袋中菌丝生长速度,结果见表4。

表4 供试长根菇菌株菌丝生长情况Tab.4 Mycelial growth situation of Hymenopellis raphanipes

由表4可知,不同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不同,但在0.05和0.01水平上差异均不显著。菌丝的浓密程度有差异,其中HYE菌丝长势最好,且栽培种满袋时间最短,仅需30 d,HYH菌丝生长速度最慢,满袋时间需40 d。

2.4 子实体形态特征比较

按照1.2.5调查方法对4株长根菇菌株子实体阶段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对菌盖颜色、茸毛密度、菌盖直径和厚度、菌柄长度和直径等性状进行记录,结果见表5。

表5 供试长根菇菌株子实体形态特征比较Tab.5 Fruit body morphology of Hymenopellis raphanipes

由表5中数据可知,不同菌株菌柄形状及颜色差异不大,均为柱状,深褐色。菌株HYH菌盖呈中等褐色,HYC、HYE、HYI菌盖均为深褐色。菌盖直径、菌盖厚度、菌柄长度、菌柄直径性状内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变异,其中以菌盖直径的变异最为广泛,变异系数范围为0.08~0.16。

2.5 农艺性状分析

试验选择菌株的农艺性状分析结果见表6。

表6 供试长根菇菌株农艺性状比较Tab.6 Agronomic trait of Hymenopellis raphanipes

由表6可知,不同菌株原基出现的时间不同,HYE最早出现原基,为33 d;HYI原基分化最迟,为46 d。HYC、HYE子实体形成最快,仅需3 d,与最慢的HYH菌株相差2 d。HYE单位面积产量最高,HYC次之,HYI单位面积产量最低。HYI平均单菇重最高,HYE次之,HYC平均单菇重最低,由单位面积产量及平均单菇重数据比较可知,二者间无直接相关性。HYE生物学效率最高,可达63.6%,HYC次之,HYI生物学效率最低,仅为37.3%。在数据调查中发现,HYI第三潮菇产量约为第一潮的三分之一,出菇后期菌丝活力明显减弱。

3 讨论

菌丝生长阶段,各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但HYE菌丝长势最强,栽培种满袋时间最短。出菇阶段,供试的4株菌株子实体形态差异不大,HYI子实体平均单菇重最大,但出现原基时间最迟,生物学效率最低。HYE最早出现原基,且单位面积产量最高,菌盖及菌柄紧实度偏硬,易于存储和运输,筛选出HYE为优良菌株,可进一步在吉林省推广栽培。

HYI虽原基出现最迟,单位面积产量最低,但子实体平均单菇重最高,HYC在母种培养基上菌丝长速最快,子实体形成时间最短,但平均单菇重最低。结合系统发育结果,HYI与HYC亲缘关系最远,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可将HYC与HYI菌株作为品种改良的亲本,以培育出性状更加优良的长根菇菌株。

猜你喜欢
农艺菌丝供试
4 种牧草种子在不同逆境下的萌发特性
秀珍菇菌丝生物学特性研究
6个引进油棕品种农艺性状评价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小麦全程绿色防控用药试验分析
小麦全程绿色防控用药试验分析
小麦全程防控应用拜耳公司农药产品试验
基层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强化途径分析
基于农业生产中农艺技术的应用研究
菌丝发菌差咋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