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氨基苯甲酸的芦丁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2022-05-11 15:38孟戎茜王文盛
山西化工 2022年2期
关键词:芦丁印迹电化学

王 曼,孟戎茜,王文盛

(太原工业学院化学与化工系,山西 太原 030008)

引言

芦丁(rutin,RT)作为黄酮类化合物的一种,多种植物的叶和根中都能将其提取出来,作为维生素的一种(维生素P),其治疗毛细血管疾病具有显著功效,常用于防治脑出血、抗炎症、抗氧化、治疗高血压[1]。目前测定芦丁的分析检测方法主要有毛细管电脉法(CE)[2-3]、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4-5]、分光光度法(UV)[6]、流动注射分析法[7]和电化学分析法等。每种检测方法都有其利弊。本文探究一种更快速,准确的电化学分析法检测芦丁。对氨基苯甲酸(p-aminobenzoic acid,p-ABA)在电化学检测方面得到应用,由于其极易发生电化学聚合反应,可以附着在电极材料上形成化学性能良好的膜,因此大多被用于修饰电极以制备传感器,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molecularly imprinted electrochemical sensors)是基于分子印迹技术和电化学检测技术[8],利用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MIP)作为电极的敏感材料[9],用来构建电化学传感器,其对模板分子具有高选择性的特异性识别性能,具备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制备简单和检测成本低等优点。本文通过构建一种基于对氨基苯甲酸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来实现对芦丁高选择性高灵敏性检测。

1 实验部分

1.1 GCE 预处理

将电极分别用0.3、0.05 mm 的氧化铝浆对玻碳电极进行打磨。用去离子水洗净。在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溶液中,采用CV 法对电极进行校正检测,最后观察峰电位,要求氧化还原峰差在80 mV 以内,再得以进行后续的操作。

1.2 MIP/GCE 的制备

精密称取0.017 3 g 的p-ABA,用5 mL 高氯酸锂超声溶解,再加入1 mL 芦丁储备液,最后用去离子水定容至25 mL,制得分子印迹聚合液。以p-ABA为功能单体,芦丁为模板分子,将电极GCE 浸入分子印迹聚合液,在0.05 V/s 扫速,-0.5 V~1.0 V 电位范围,聚合圈数为10 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洗脱30 min,制备得到MIP/GCE,随后将MIP/GCE 在10 μmol/L的芦丁醋酸缓冲液(pH=4.2)中富集10 min,采用DPV 法,扫描范围为0 V~0.7 V,对其进行检测。

1.3 MIP/GCE 制备条件的考察

在循环伏安法(CV)下,分别考察聚合圈数(6、10、14、20 圈),印迹浓度(8∶1、10∶1、12∶1、14∶1),洗脱时间(15、20、30、40 min)对MIP/GCE 的电催化性能的影响。

1.4 实际样品的检测

取芦丁片5 片,研碎,乙醇溶解,过滤,精密吸取滤液1 mL,用乙醇定容至25 mL 中,得到芦丁样品液,计算含量,随后吸取一定量的样品液,按照样品液80%、100%、120%体积分数吸取一定体积的芦丁对照液,制备得到样品待测液,计算加样回收率。

2 结果与讨论

2.1 确定最佳的MIP/GCE 制备条件

由图1 可以看出,当沉积圈数为10 圈时,检测出对芦丁溶液的响应峰电流最高,因此确定制备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最佳沉积圈数为10 圈。

图1 不同沉积圈数对芦丁的检测

由图2 可以看出,当分子印迹聚合物溶液中对氨基苯甲酸与芦丁的比例为10∶1 时对芦丁溶液的响应峰电流最高,因此确定分子印迹聚合物最佳比例为10∶1 时,检测出对芦丁溶液的响应峰电流最高,因此确定分子印迹聚合物最佳比例为10∶1。

图2 不同聚合物比例对芦丁检测

由图3 可以看出,电极沉积后洗脱30 min 时,检测出对芦丁溶液的响应峰电流最高,因此确定最佳洗脱时间为30 min。

图3 不同洗脱时间对芦丁进行检测

2.2 富集时间的确定

分别用6 种不同富集时间对洗脱后的电极在芦丁溶液中进行富集,采用循环伏安法,用修饰好的电极在pH=4.24,浓度为10 μmol/L 的芦丁溶液中富集不同时间,然后对其进行了检测,记录并对比不同富集时间下各电极的CV 曲线。不同富集时间后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对芦丁的电响应如图4 所示。

图4 不同富集时间对芦丁进行检测

由图4 可以看出,电极洗脱后富集10 min 时,检测出对芦丁溶液的响应峰电流最高,因此确定最佳富集时间为10 min。

2.3 对扫速的考察

分别用5 种不同扫速来检测芦丁,用循环伏安法,在-0.5 V~1 V 的扫描范围,0.05 V/s 的扫速下,在电极上进行10 圈沉积,然后洗脱30 min。将洗脱后的电极在0 V~0.7 V 的扫描范围内,在不同的扫速下采用循环伏安法,在pH=4.24,浓度为10 μmol/L的芦丁溶液中富集10 min,然后对其进行检测,记录并对比不同扫速下各电极的CV 曲线。不同扫速下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对芦丁的电响应如图5 所示。

图5 不同扫速对芦丁的检测

2.4 最佳缓冲液pH 的确定

检测了6 种pH 的芦丁溶液,将修饰好的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分别在不同pH,浓度为10 μmol/L的芦丁溶液中富集10 min,然后对其进行了检测,记录并对比不同pH 的芦丁溶液中各电极的CV 曲线。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对不同pH 的芦丁的电响应如第3 页图6 所示。

由图6 可以看出,在对pH=4.24 的芦丁溶液进行检测时,其峰电流最高,因此确定最佳缓冲溶液的pH 为4.24。

图6 对不同pH 的芦丁溶液的检测

2.5 线性关系及线性

检测10 种不同浓度的芦丁溶液,在-0.5 V~1.0 V 的扫描范围,0.05 V/s 的扫速下,用CV 法,在GCE 上用10∶1 的聚合物溶液沉积10 圈,然后洗脱30 min。将修饰好的电极在0 V~0.7 V 的扫描范围内,以0.05 V/s 的扫速的参数下采用循环伏安法,在pH=4.24,在不同浓度的芦丁溶液中富集10 min,然后对其进行了检测,记录并对比不同浓度的芦丁溶液中各电极的CV 曲线,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对不同浓度的芦丁的电响应如表1、图7 和表2、图8。

表1 小浓度线性关系

图7 芦丁浓度在0.15μmol/L~0.6 μmol/L 与峰电流线性关系

表2 大浓度线性关系

图8 芦丁浓度在2.5 μmol/L~15 μmol/L 与峰电流线性关系

由图7 得到,峰电流与芦丁浓度有一定的关系,芦丁浓度增大后峰电流值也变大了,芦丁浓度在0.15 μmol/L~0.6 μmol/L 之间时,峰电流与芦丁浓度的线性方程为I=1.726 6c-0.052 6,线性相关系数为R2=0.974 8。

由图8 得到,峰电流与芦丁浓度有一定的关系,芦丁浓度增大后峰电流值也变大了,浓度在2.5 μmol/L~15 μmol/L 之间时,峰电流与芦丁浓度的线性方程为I=0.111 7c+1.345 7,线性相关系数为R2=0.990 1。

2.6 芦丁片成品检测

带入线性方程计算得出各自对应的实物样品液浓度,计算回收率,进而得出平均回收率为98.8%(RSD=7.2%),芦丁片的质量分数为66.3%。3 组不同芦丁成品富集液的本底量、加入量、理论量、测得量及回收率记录在表3 中。

表3 芦丁成品检测

3 结论

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对氨基苯甲酸的芦丁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高灵敏性,宽线性范围等优点,确定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最佳制备条件,最优检测条件

对实际样品芦丁片检测,质量分数为66.3%,平均回收率为98.8%(RSD=7.2%),说明该方法准确性较高,可实现对实际样品的检测。

猜你喜欢
芦丁印迹电化学
芦丁的生物活性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国服的梅花印迹
走进大美滇西·探寻红色印迹
电化学中的防护墙——离子交换膜
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
电化学基础测试题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工艺优化及检识
关于量子电化学
成长印迹
芦丁-二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物理化学表征及体外溶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