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2022-05-12 23:27顾云
天津教育·上 2022年4期
关键词:练习册数学教师双减

顾云

“双减”政策的提出,要求各个教育部门对学生的作业数量和做作业的时长进行全方位的压减。教育工作者要根据教学课程标准,进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作业的评价,让学生能将自己的个性进行充分发展,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这就要求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对自身的教学管理进行进一步的加强,更新和创造出新的教学方法,精简学生的作业数量,进行个性化、差异化的高质量教学。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主要是由课堂上的教学和课后的作业练习组成。根据教学的标准,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设计一个自主、合作的教学空间,让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提出、探究、解决所遇到的数学问题。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教师不要只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要建立和课堂教学理念的一致性。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多数教师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上还是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后作业设计主要以配套练习册为主

首先,对数学练习册的使用是具有一定的优点的,部分练习册在编写时也是主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和课本的主要知识设计的题目,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但是,一些数学教师过度依赖于练习册的使用,将练习册作为学生的主要课后作业,长此以往学生会将数学作业与练习册直接化为等号,这样的做法只是减轻了教师的压力,加强了学生的束缚。练习册中的作业内容和形式还是比较单一的,一味地依靠练习册进行作业练习,学生也会逐渐失去对数学作业的兴趣,会让学生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完成作业成为课堂教学的其中一环节

在“双减”政策逐步实施的环境下,各个教育工作者为了减轻学生的作业数量,降低作业的难度,选择了利用课上时间,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基础性的数学作业,并且代替了一些必要性的课堂作业练习。此外,一些数学教师将教学的主要目标转化成了让学生能学会作业中的数学知识,教师会在课堂上讲述作业中所设计的数学知识,以便于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更快、更高效地完成作业。长此以往地进行这样的作业练习,将会从本质上违背了教学的标准,让课后作业变成了对“双减”政策实施的“应付”形式,违背了“双减”政策颁布的主要目的,导致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更加低下。

(三)课后作业设计形式、时间、内容统一

为了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部分学校对同一年级的学生,进行相同作业的布置,作业的形式、内容和做作业的时长规定一致。并且,根据中等学习能力的学生,制定一个统一的做作业的时长,以每20分钟完成两张作业数量的要求,平均作业时长不超过一个小时。但是,对一些学困生来说,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还是比较困难的,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对一些优等生可能十分钟左右就能完成作业,这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目标分析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将进一步有效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教师制定科学的教学作业,一年之内有效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成为我国义务教育的主要目标。“双减”政策下小学作业设计的目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带领学生快乐学习

小学阶段,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具有比较清晰的框架的,知识的抽象程度不是特别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应减少一些作业的数量和难度系数,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课堂教学的标准为学生制定合理的数学作业,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有效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打消学生对传统的、追求数量的作业的恐惧心理,点燃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重新激发学生对数學知识的学习乐趣,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数学学习体验。

(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双减”政策的要求是让学生在减轻学生作业的前提下,不会减少学生的学习质量。有质量的数学作业设计,不仅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以及学生的价值观等,让学生可以从繁重的数学作业题海中脱离出来,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亲近自然,进行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余的时间内发现自己的优势,培养学生的爱好和特长,促进学生多方面、全方位的发展。

(三)形成良性教育环境

在“双减”政策的大环境下,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对传统的作业理念也应摒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发挥到最大化,学生的数学思维也会得到有效的培养和优化,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性的数学学习习惯,让数学教学发挥真正的作用。并且,在小学阶段,数学作为一项最基础的学习科目,以数学作业设计为基础的变革,能有效推动学校和家庭对教学评价的向导,逐步建立一个具有良性循环的教育环境,保证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双减”政策下减轻小学数学作业负担的内涵

《意见》主要指出了要减轻学生作业的数量和做作业的时长,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本次《意见》主要提出五点重要指标:1.健全作业的监管机制。2.确定好作业的总量。3.提升作业以及作业设计的质量。4.对作业的指导要加强,科学的利用课外的时间。5.让学校、家长、教师真正理解学生作业“减负”的目的。

以数学学科为例,沉重的作业负担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是数学学科是一个作业比较多的学科,大部分教师都会采用题海战术的形式,让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大量的练习,通过机械化的练习达到良好的巩固和练习效果。第二是对数学学科来讲,作业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在这个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部分教师受一些新思潮的影响,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过度拔高作业的难度,要求全班同学能共同发展,导致一些学困生跟不上学习的节奏,学生的压力逐步增大。

根据上文的描述,“双减”政策实施“减负”,不仅仅是减轻学生在生理方面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减轻学生心理上的负担。教育工作者应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模式,将学生从大量的题海作业中解救出来,让学生能拥有更多时间进行全方位的发展和锻炼。在“减负”的过程中,与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学习观念,让学生能主动进行学习,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在一个舒适、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以便于实现“双减”的最终目的,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四、“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方法

(一)立足“双减”政策,设计有趣味性的预习作业

在小学数学整体教学的过程中,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一些比较有趣味性的数学预习作业,让学生在预习作业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为数学课堂效率的提升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此外,设计具有趣味性的课前预习作业,有助于点燃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的学习能得到持续的发展,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充满乐趣,保证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这节课程教学时,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认识“亿以内的数”“如何正确读数、写数”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数学教师可以设计几个预习作业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练习:1.你知道我国的总人口数有多少吗?会正确地读写吗?2.收集三个在日常生活中比万大的数。3.你知道各大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吗?4.关于“数的产生”你还想知道一些什么?

通过设计这样和教学目标相贴合的预习作业,一方面可以点燃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在进行预习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亿以内的数的认识,在正式上课时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在课堂作业上的负担。

(二)立足“双减”政策,设计有文化性的课堂作业

对数学作业的设计不仅仅是对基础知识的训练,还要重视其中的文化教育的启蒙。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充分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挖掘其中的文化知识,为学生设计比较有数学文化的课堂作业,学生能在进行课堂练习时扩展一些数学文化知识。

例如,在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节课程时,除了认识小数,理解小數的意义和性质,这节课程中还隐藏着很多的数学文化。如我国是最早提出和使用小数的国家,圆周率也是由小数组成。关于“圆周率”的历史文化,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圆周率进行一次数学文化课,让学生能树立一个数学文化意识。课堂结束后,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有关数学文化的作业,让学生收集一些数学史上的案例或故事,如“曹冲称象”等,让学生在搜集、研究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有趣性和魅力所在。

当然,设计有文化性的数学作业,在评价上也应该有所改变,加强对学生数学文化的考查。在以往的数学作业评价中,数学教师只是指导学生对计算结果的对错进行评判。当教师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师对作业的评价也要根据作业要求进行适当的改变,融入生活,让学生能在进行作业练习时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充分感受到数学的文化内涵。

(三)立足“双减”政策,设计有针对性的分层作业

小学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作业设计。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是有差异的。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使用分层作业的设计模式,可以让学生由浅入深地进入数学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习到一定的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合理有效的分层作业设计,讲究的是让作业更加有梯度性,也落实了“双减”中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的原则。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分为A类基础型作业(必做),设计一些基础知识,比如,说出三角形的各部分的名称;根据角的大小给三角形进行分类;画出不同三角形的高等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题型。B类能力提升类作业,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生活应用到的三角形的案例,多设计几道题让学生进行选做,如设计三个作业学生选做两个,这类题型主要是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巩固。C类扩展延伸类作业,这类作业主要是设计一些让学生进行挑战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训练,教师可以设计两个让学生选做一个,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

(四)立足“双减”政策,设计有整体性的单元作业

单元整体作业设计有利于学生能整体把握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数学教师对本学科进行一个整体的筹划。高质量的单元作业设计,可以有效落实“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单元作业的设计,教师可以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进行综合性的研究,设计具有目标性和整体性的作业内容,有效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数学教师在设计单元整体作业时,必须统筹思考单元的整体和结构,将各个小节的知识串联起来,一方面可以提升数学作业的质量,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

例如,“四则运算”是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一单元的内容,数学教师在进行本单元的作业设计时,要依据课程教学的标准,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从知识掌握、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等多个维度进行整体的设计。比如,需要输送物资,安排24辆卡车,每个卡车可以运输12吨物资,结果还有4吨物资没有运完,这批物资共有多少吨?以这样形式的作业设计,注重整个单元的知识联系,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在计算过程中常出现的易错点,综合考查学生对整个单元知识的掌握。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双减”政策下对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数学教师需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结合教程教学的目标进行作业的设计。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转变传统的作业设计理念,对学生的作业设计要适度。根据课程教学的标准,立足“双减”政策,为学生设计有趣的课前预习作业;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设计有文化性的课堂作业;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分层作业;结合单元整体教学,为学生设计设计有整体性的单元作业,在减轻作业数量的同时保证学生作业的质量。因此,数学教师在数学作业的设计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制定合理有效的数学作业,让学生通过作业练习促进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将教学效率达到最优效果,实现“双减”政策的最终目的。

(吴淑媛)

猜你喜欢
练习册数学教师双减
练习册忘带了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练习册忘带了
练习册忘带了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神奇的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