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国际理解教育

2022-05-12 21:15杨丽
天津教育·上 2022年4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言

杨丽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突出英语教学的人文价值,体现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国际理解教育,在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核心素养培养上有独特的优势。英语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语言能力是关键,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言技能,而且通过创设语言情境、挖掘文化内涵,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感受、体验、理解异域文化,学会接纳、尊重和关心文化差异,使语言知识与文化意识融合,达到在英语教学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目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关于英语教师如何把握学科优势,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笔者提出几点拙见。

一、研究国际理解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策略探索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增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信仰和不同国家、地区的人们之间相互了解和宽容;加强相互合作,以便认识和处理全球重大共同问题;促使每个人能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他人,将相互依赖的事实变成有意识的团结互助。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突出体现了课程对国家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意义,进一步明确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英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语言知识积累,提高语言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国际理解。小学是学生学习第二语言最关键的阶段,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无论在知识、技能,还是在情感态度培养上都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及的优势。这既是落实《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又是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

二、提升教师语言能力,为国际理解教育提供保障

国际理解教育离不开地道的语言表达,教师的教育思想和对语言知识的驾驭与贯通能力直接影响到国际理解教育的水平。英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和文化修养,认知本民族文化,增强对其他不同文化的理解。语言能力和跨文化意识是相辅相成的,人们语言的表现形式受社会文化的制约和影响,文化意识是语言交际的思维基础。如果只注重语言形式,忽视其内涵,就不能真正掌握语言。

教师自身素质越高,语言能力越强,用英语组织教学时就越能挥洒自如,同时对学生也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多元化”角色,积极与学生互动,使他们有良好的学习情绪,充分调动习得语言的积极情感。这些都是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有力保障,但能否做到受教师自身修养和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的影响。

三、关注显性文化差异,为国际理解教育奠定基础

目前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虽然开展一些活动,但依然过分关注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忽视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影响国际理解教育的深入开展。有的教师认为,学生能理解并记住教师讲的语言点,对一些语言材料做到会认、能读、听懂,无须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还有的教师认为,课堂上给学生输入这些信息,会干扰学生语言学习的情绪,担心课堂纪律难以控制,影响知识落实。

教师要充分认识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语言是为了交际,语言教学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去自由交流。自由交流的前提是对文化差异的了解和尊重,如在公众场合,我们可能很少在乎说话声音的大小,而西方国家则将在公众场合大声说话的人视为不礼貌的表现。再如“13”这个数字被西方一些国家和民族视为不吉利的数字。而在我们国家,人们对“13”这个数字是没有恐惧感的。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文化以语言为载体,同时语言又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中,跨文化意识的盲点影响着学生自如地使用英语。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看到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发展的束缚,深入了解并传递语言文化背景知识产生“理解”,课堂教学也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前景。

四、创设真实语言情境,为国际理解教育搭设平台

小学生学习英语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影响语言的自然习得和实际运用。教师应利用课堂教学,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努力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为国际理解教育搭设平台。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是英语教学和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关键。课堂上,教师要加强听说能力训练,让学生有听说的机会。例如,教师用英语组织教学,同时用表情,手、臂、脚的动作,以及身边可用的事物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师所说的话和其中的意图。教师将学生以往学到的语言知识进行整合,使学生语言知识有所积累,为增强国际理解教育做好准备。如在学习《 UNIT 2 How much?》一单元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读11—20的数字,教师设计了“比目力”的游戏,课前制作一张仿真视力表,让学生运用所学英文数字来比试谁的视力好。这样的游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巩固运用了所学的内容。游戏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一方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实践运用英语。

另外,在呈现新知并对此进行练习时,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与认识环境,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活动,激励学生尝试体验语言也很重要。比如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要开动脑筋,通过与话题相关的教学活动机会,使学生参与进入新知领域,运用新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動。如在学习身体各部位名称的单词时,教师请几名学生做“Touching Game”游戏,规则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积分,动作既快又准确的,下面的学生拍手说“Yes”,该学生所在小组得2分;动作缓慢且有失误的,下面的学生耸肩说“Sorry”,该学生所在小组减2分。在游戏情境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被调动,容易掌握并巩固这些词汇。因此,各种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为开放、平等的国际理解教育搭设了平台。

五、探寻隐性文化内涵,为国际理解教育注入活力

世界上不同国家、民族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现在使用的英语教材往往缺乏文化背景知识的内容,一些教师在备课时恰恰也遗漏了这方面,致使学生学到的只是语言知识,文化理解与交融显得匮乏。

作为英语教师,要注重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从文化角度培养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教师要把握好教材,挖掘其文化内涵,结合教学内容,将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主要节日的庆祝方式等文化知识适时介绍给学生,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不同文化形态和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比如,教材中出现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像圣诞节、万圣节、复活节、感恩节等,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惯,以便不同场景下和人群的交际。当学习询问年龄的句型时,应将尊重西方个人隐私的意识传递给学生,追问英语国家女士们“How old are you”是非常不礼貌的。当学习就餐的话题时,要提醒学生:中国人素有热情、谦让、客气的美德。但与西方人共同进餐时,作为主人,在热情周到照顾客人之时,要注意对方的感受,当别人说“No,thanks”之后,不能再劝说对方,否则就显没有礼貌。当学生了解了这些文化内涵后,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增强了,就能够在各种场合中得体运用语言,国际理解教育也会因此而充满活力。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教会学生“入乡随俗”的要领,这也是培养跨文化意识,增强国际理解教育的关键。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使学生在认同本民族主体文化的基础上,了解并尊重其他国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不同国家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增进对不同风俗习惯、信仰的理解与宽容。了解文化内涵和语言现象的产生背景、运用条件,做到语言学习与运用的结合,情感、态度与文化的融合。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融合民族文化与世界文明,奠定文化创新基础。

(焦  佳)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语言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两块磁的交际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我有我语言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
Ways of Commun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