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传统文化谱写中华民族精神
——访著名女性作曲家陈怡

2022-05-12 05:54孙晓烨王文涛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作曲乐章音乐

文/孙晓烨 王文涛

陈怡迄今为止创作了百余部优秀的音乐作品,斩获“艾夫斯作曲大奖”“古根汉纪念基金会作曲研究奖”“美国作曲作词出版家协会杰出作曲家奖”等诸多重要的作曲奖项,也是目前唯一入选美国文理科学学院(2015年)和美国艺术文学院(2019年)终身院士的华裔作曲家。陈怡现任美国密苏里堪萨斯城校区音乐学院(UMKC)杰出讲座教授,在教学之余还受到美国圣保罗室内管弦乐团、美国新泽西交响乐团和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等音乐机构和演奏团体的委约,并先后担任美国艺术与文学院年度作曲家奖和哈佛大学弗朗姆音乐基金会年度作曲委约奖评委会主席以及美国作曲作词出版家协会全国青年作曲奖等十五个国际作曲奖项的评委。近年来,重要的管弦乐新作首演于纽约卡内基音乐厅、英国普罗姆音乐节及瑞士卢塞恩音乐节等。

“用母语谱写我的三类风格”

中央音乐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和博士毕业后成为了陈怡创作历程中最重要的三个阶段,从这段国内到国外的求学经历之中能窥探出她创作风格的演变过程。然而,她个人更习惯将自己的作品归纳为三种音乐风格,即第一类民歌曲调改编、第二类民族化创作和第三类抽象化创作。音乐风格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陈怡通过长期的学习、实践和研究逐渐吸纳了母语文化的精华,无论何种音乐风格都是从母语中孕育而出,且无法割裂又互相关联。

陈怡有相当一部分的合唱作品和个别室内乐作品属于第一类音乐风格,采用曲调改编的方式完全保留了民间音乐的原貌,就连和声编配也是顺应民族调式发展而来,这类音乐作品通过多声性展现了中国民间音调的原汁原味。如混声合唱《中国民歌合唱十首》(1994)、室内乐改编曲《喜相逢》(2001)、女声合唱《中国山歌合唱五首》(2001)以及为新加坡青年合唱团编写的混声合唱《中国民歌两首》(2008)等。陈怡的第二类音乐风格是中国民族化语言的原创性表达,她通过对无调性探索的启发,引申出对中国民族音乐的深层理解,这是从原生态音乐中提炼特性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而外化出质变的情感表达,这类音乐作品精准地拿捏了中国民间音乐的精髓,以此来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如长笛和钢琴二重奏《西南小曲三首》(2006),将长笛用非常规技法来模仿少数民族山歌喊唱及勒绒等吹管乐器的演奏;萨克斯管四重奏与弦乐队《八音》(2001)则使用了陕西吹打乐“水龙吟”中的变速处理、音乐结构和支声复调等元素;胡琴协奏曲《胡琴组曲》(1997)的第一乐章“唱”是具有中国民歌特点的原创曲调,第二乐章“吟”则使用二胡来“吟唱”苏轼的诗词,第三乐章“舞”将古曲“夜深沉”的动机进行调性模糊的处理;以及童声合唱《中国古诗五首》(1999)等。陈怡的第三类音乐风格提炼了书法、绘画、诗歌等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将之转化为音乐语言来表现中国特有的民族气质与精神,这类作品的音乐语言更为隐晦而不外露,富有哲理性和审美内涵。如管乐队作品《龙韵》(2010)借用管弦乐的配器手法和色彩来制造管乐队音响,通过两个乐章“神秘而和谐”与“积极而生动”从不同侧面来表现中国的龙文化精神;钢琴独奏《咏竹》(2019)是赞赏文人气质的作品,其中隐藏了民间音乐老八板的音调素材和丝竹乐的演奏特点;小提琴与乐队协奏曲《德累斯顿之春》(2005)中的独奏小提琴通过使用二胡指法拉奏吟诵腔调的方式来代替五声性和无调性的旋律。

在陈怡的众多作品中,双钢琴《中国西部组曲》(2007)是她用母语谱写现代音乐的优秀典范。该作品共四个乐章,采用了中国西部多个民族的民间音调以及歌舞音乐素材进行陈述音乐风格的创新和探索,将现代化音响与中华民族的音乐语言完美结合。

第一乐章《引子》使用了藏族歌舞旋律“度母”和云南彝族民歌“阿诗玛”作为素材;引子部分,“度母”主题首先在钢琴高音区进入,用缓慢进入B 段和C 段后,两个主题以卡农模仿的复调织体在不同的调式调性上交相辉映,表现了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热烈场面;D 段用卡农模仿技巧陈述“阿诗玛”主题,并逐渐推向音乐高潮;尾声部分,“度母”主题回归和发展,同时将戏曲音乐的旋律唱腔和个性化的现代音乐融合其中,既表现了西部地区热情、粗犷、奔放的神韵气质,又显示出作曲家对传统民族自由的速度描绘了山脉连绵、巍峨挺立的自然景象;A 乐段引入灵巧跳跃的“阿诗玛”主题,以环绕回旋式的旋律形态表现了生动活泼的音乐形象;单声织体,以神圣壮丽的音乐形象结束全曲。

表1 第一乐章《引子》结构图示

第二乐章《蒙族民歌》以蒙古族传统民歌“嘎达梅林”和“牧歌”为音乐主题进行交替陈述。首先,“嘎达梅林”旋律以柱式和弦织体在中低音区作缓慢且庄重地序进,用沉稳、肃穆的音响来歌颂蒙族人民的民族英雄气概;随后“牧歌”旋律在高音区陈述,以灵动透亮的音响来描绘草原上辽阔静远的自然风光。两个主题通过音区、调性、织体甚至黑白琴键的对比来塑造不同音乐形象的差异性,又通过双钢琴淡入淡出的力度变化将两种不同情绪的音乐主题连接在一起,充分体现了蒙古族的民族气质和地域风格。

表2 第二乐章《蒙族民歌》结构图示

表3 第三乐章《藏族民歌》结构图示

表4 第四乐章《苗族舞曲》结构图示

第三乐章《藏族民歌》以藏族民间歌舞“堆谐”和“阿玛列霍”作为音乐主题,前者诙谐活泼,后者悠长歌唱。引子部分先陈述“堆谐”主题;进入A 段后,该主题退居伴奏声部成为活泼生动的音响背景,而“阿玛列霍”主题则以长线条、歌唱性的音乐形象跃然于前景之中;A1 段“阿玛列霍”主题以支声复调的形式出现,伴随着调性对置的方式来丰富其音响效果;进入B 段后,加入了简短、快速的音阶和琶音等装饰性材料的“阿玛列霍”主题显得更为生动,该段落也成为了全曲的对称中心点,随后的段落则以倒装再现的方式陈述。该乐章采用性格迥异的两种主题材料,描绘了藏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民族特质。

第四乐章《苗族舞曲》以芦笙合奏和民歌“兜朵”旋律作为主题材料。乐曲一开始,钢琴中音区就以快速交替的不协和音型营造了苗族芦笙舞热烈欢畅的场景;A 段的芦笙合奏成为伴奏声部,此时活泼清亮的“兜朵”旋律脱颖而出;B 段的芦笙合奏进入到极低音区,以极强的力度奏出了宏大且粗犷的音响效果;尾声部分,音高材料通过纵向织体的逐渐增厚,在持续向高音区攀升时积聚了巨大能量后戛然而止,为整部组曲带来了激扬震撼的收尾。

“传统文化是我创作的源泉”

在音乐创作中,任何一位作曲家的创作语言必然与其文化背景和民族身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陈怡的生平经历几乎伴随着新中国的时代车轮共同前行,其中包含的艰辛、汗水、收获与喜悦,都化作其独有的经验与记忆流淌在她的音乐作品之中!

陈怡出生于广州一个温暖幸福的医生家庭,父母都是资深的古典音乐爱好者,浓厚的音乐氛围让陈怡从小受到了良好的西方古典音乐教育并逐渐展现出了不凡的音乐天赋。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陈怡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期曾到广州的农村地区劳作,这段艰辛困苦的时光给年少的陈怡带来了日后创作上的无尽源泉,正是这段特殊经历让她听到了与贝多芬、莫扎特完全不同的音乐语言,淳朴自然的原生态音乐在陈怡的内心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她初次感受到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魅力。1970年,陈怡以精湛的小提琴演奏技术得以进入广州京剧团担任演奏员,带着心中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她开始潜心研究和探索属于本民族所特有的音乐文化。在广州京剧团的八年时光对陈怡的影响是巨大的,她不仅熟悉了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方式和声音特点,还广泛地将戏曲音乐中的“吟诵”“吟唱”“拖腔”“行弦”等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如室内乐作品《如梦令二首》(1988/1994)将京剧中的念白、曲艺中的说唱与十二音技法相结合,使中国戏曲与曲艺中独特的表现形式与诗词吟诵及西方现代作曲技术相得益彰。

◎ 陈怡和周龙与他们的恩师哥伦比亚大学周文中教授2007年1月摄于纽约周教授家中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陈怡以极为优异的成绩被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和管弦系同时录取,回想起父亲的期望,陈怡决定选择就读作曲系。在导师吴祖强的指导下,陈怡不仅打下了扎实的作曲功底,学校对民族音乐实践课程的重视,也让她熟知并掌握了全国各地的民歌和多种不同类别的民间音乐曲调风格。陈怡参加全国音乐作品评奖并获一等奖的钢琴作品《多耶》(1984)便起源于学院所组织的一次采风活动,她在作品中以西方奏鸣曲式作为乐曲的结构思维,同时将侗族民间歌舞与南方锣鼓打击乐中“鱼合八”的节奏原则融入其中,是其首部将东西方音乐元素相结合的现代音乐作品。

陈怡硕士毕业后顺利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作曲博士学位,其导师周文中先生对陈怡音乐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她曾回忆道:“周文中先生对中国音乐的理解,不仅仅是哪一种音乐,还有很多层面是来自人文视角,如书法、戏剧、文学、绘画、民俗、歌舞等这些中华文化的实体,甚至包括哲学观念与美学思想等。”因此,她在创作实践中也开始跨越某种民族音乐素材的局限,以更加宏观、深刻的视角去看待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并最终成为了她创作大量优秀音乐作品的根基。如获艾夫斯作曲大奖的管弦乐作品《动势》(1998),其创作灵感便来自于大自然中泥石流排山倒海的动势及中国书法和古代舞蹈的流动线条,以音响化的方式进行描绘与模仿;琵琶独奏曲《点》(1991)的整体构思和技法运用则受楷书 “永字八法”书写原则的启发,陈怡正是通过琵琶棱角分明、虚实相间的演奏技法勾勒出中国书法龙飞凤舞、行云流水的气势;在混合室内乐作品《气》(1997)中,陈怡在大提琴声部中用了大量的滑音和泛音、长笛以极端音区的对置融入到钢琴与打击乐的整体组合中,以剧烈的节奏与速度变化和丰富的织体与力度层次来描绘“气”在道家思想中虚幻飘渺、不可捉摸的特性,表达了作曲家对传统意象的感受与印象。此外,还有许多以中国古诗词为题材的合唱作品也反映出传统文化对陈怡音乐创作的巨大影响,它如同象征作曲家身份与文化背景的烙印与标识,已将“传统文化”四个大字深深地镌刻在其乐谱之上!

“向世界分享中国传统文化是我的理想”

在当今多元文化的思潮之下,陈怡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仍是无比诚挚且充满使命感。当陈怡在用她最熟悉、最自然的音乐语言进行创作时,就已经使音乐饱含了厚重且深沉的民族气质和人文精神。在她谈到个人的创作理想时,曾说:“我的音乐不只是为某一个地区或某一类人群创作的,而是要为全人类创作出真正富有艺术价值的音乐作品。我的语言和我的文化根是中国的,如果我能用音乐把中国文化更多地介绍到全世界,那应该是我的荣幸!”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精粹已经深深融入陈怡的血液,并且她本人也渴望将这种优秀的音乐文化分享给世界。如两首小提琴协奏曲《中国民族舞组曲》(2001)和《曲艺印象》(2013)以及大提琴五重奏《琴箫钟鼓笙》(1998)惟妙惟肖地再现了民间歌舞、民族器乐音乐与曲艺的风采;胡琴与弦乐队曲《胡琴组曲》(1997)、打击乐独奏《京调马林巴》(2017)和羽管琴笛筝三重奏《咏松筠》(1993)深受京剧音乐语言的影响;吉他二重奏《年画》(2017)、大提琴独奏《津沽组曲》(2018)、长笛琵琶双协奏曲《南国风情》(2017)与室内乐《华南民间舞三首》(2014)是对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人文风情的描绘;《中国神话大合唱》(1996)用多媒体制作在西方管弦乐队与合唱里加入四位民乐的演奏家戏剧性地讲述了三个中国古老的神话故事;管弦乐曲《歌墟》和管风琴协奏曲《敦煌幻想曲》呈现了中国西南和西北音乐极富色彩的鲜明对比;无伴奏合唱《唐诗四首》(1995)、室内乐《静夜思》(2004)和《春夜喜雨》(2004)展现了音乐与古诗词艺术之间的结合;琵琶三重奏《宁》(2001)和交响曲《虎门1839》(2009与周龙合作)诉说着中国在近代史上所经历的沉重苦难;以及管弦乐曲《火韵》(2008)和《珠江序曲》(2018)有感于当代重大的历史性事件等等。陈怡就是这样将中国的音乐、人文、历史与精神一点一滴地浸透在她内心,让世界通过她的音乐作品来感受中国的声音和故事!

◎ 2005年,陈怡的恩师中央音乐学院吴祖强教授应邀访问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城校区音乐学院在陈怡家中合影。

同时,陈怡还在世界各地开展中国传统音乐课程和讲座等教学及社会活动,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她是第一位在美国皮博迪音乐学院和密苏里大学开设介绍中国音乐和中西混合乐器编制作曲课程的教师,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中国乐器和传统曲目,再通过创作、分析新作品和表演等方式呈现教学成果,受到师生的广泛好评和一致认可;2011年,陈怡以中央音乐学院长江学者客座教授的身份与时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唐建平等人在院系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北京共同筹划了首届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该活动促进了我国作曲学科的新发展,还吸引了众多不同国籍的作曲家前来学习,同时产出了一批优秀的中西乐器混合编制的音乐作品;2018年,在天津音乐学院举办的首届“FUSION”中西混合乐器室内乐国际作曲比赛中,陈怡作为评委会主席再次倡导中西融通的创作理念,为中国音乐文化走向世界不遗余力地做推展工作,参与者积极热情的反馈也恰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声音在当今国际乐坛上的无穷魅力!

最近陈怡出席了中国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美国俄勒冈州尤金交响乐团、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室内管弦乐团、怀俄明州夏安交响乐团、美国作曲家管弦乐团、纽约青年交响乐团、新加坡鼎艺作弹会、世界合唱节、美国多所高校和作曲大师班举办的线上讲座,为国内外的音乐人士分享她个人的创作经验,同时继续构建东西方音乐文化交流的桥梁并向世界分享她的母语文化。陈怡从传统文化汲取灵感,用音符书写当代积极进取、锐意创新的中华民族精神,她的创作无疑是未来中国音乐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陈怡内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认同,使得她油然生出推崇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感与自豪感,让陈怡真正成为了一位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践行者!

◎ 陈怡创作管弦乐曲《四季》(2005年10月世界首演)

附:陈怡2021年新作及首演

民族弹拨乐《春》Spring(2021):为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少年弹拨乐团而作,于2022年春天在北京首演。

弦乐四重奏《春之歌》Spring Song(2021):由美国波士顿Rivers School 音乐学院委约,于2022年4月3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威斯顿首演。竖琴独奏《黑色的群山》Dark Mountains(2021):由Yolanda Kondonassis委约并于2022年4月在纽约和洛杉矶首演和录制唱片。弦乐四重奏《踏春》Tachun/Spring Outing(2021):由美国Del Sol 弦乐四重奏乐团委约,于2021年5月1日在加利福尼亚州奥尔巴尼市首演。

萨克斯练习曲《十二生肖》Chinese Zodiac-12 Saxophone Etudes(2021):由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附中委约。

双簧管独奏《山歌》Mountain Song(2020):由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委约,为庆祝其成立200 周年而作,于2021年3月8日在David Josefowitz 音乐厅首演。

双簧管独奏《悲歌》Elegy(2020):由美国圣保罗室内管弦乐团委约,于2021年4月10日由乐团双簧管首席卡西♩皮尔格林(Cassie Pilgrim)在美国明尼苏达州Ordway 音乐厅首演。

钢琴协奏曲《南风》Southern Wind(2020):两个乐章,由陈怡与周龙合作完成。

猜你喜欢
作曲乐章音乐
什么是“中华第一乐章”? 等
谱写肌肤新乐章
Task 1
AI作曲的诺亚方舟将去往何处?
伍光辉作曲三首
我的梦
音乐
思想的乐章
思想的乐章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