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2-05-13 20:13张金琳王张迪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4期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

张金琳 王张迪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不同等速肌力训练对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研究样本选取为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利用整群随机化分组法将其等分为离心组、向心组,其中向心组20例患者实施等速向心肌力训练,离心组20例患者开展等速离心肌力训练。对比分析两组FMA评分、BBS评分、MAS评分、PT水平、步态情况、关节障碍情况、CTSIB动静态平衡评分、膝痛程度。结果:两组治疗前60°/s膝关节屈肌和伸肌PT值、FMA、BBS、MAS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离心组患者治疗后60°/s屈肌和伸肌PT值均高于向心组(P<0.05);治疗后离心组FMA、BBS评分均高于向心组,MAS评分低于向心组(P<0.05);离心组患者干预后步频、步速、患侧步长、下肢改良CTSIB动静态平衡评分均高于向心组(P<0.05);离心组治疗后Lequesne指数各项评分及患者治疗3周后、6周后VAS膝痛评分均低于向心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等速离心肌力训练相比等速向心肌力训练效果更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屈伸肌群运动功能,增加膝关节稳定性,改善平衡情况,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等速向心肌力训练;等速离心肌力训练;下肢功能

【中图分类号】R743.9;R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04-0094-04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疾病类型,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脑卒中每年新发患者约200万人,是成年人致残、致死的首位病因。腦卒中患者中约70-80%的患者由于残疾无法独立生活,大部分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1]。脑卒中患者接受康复训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肢体活动能力,但疗效不显著。等速肌力训练现阶段已经被证实是最佳的肌肉力学训练方式,在肌力训练和肌肉功能评价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客观性、可重复性以及高效性。等速肌力训练可分为离心性训练和向心性训练。以往研究主要以向心性训练为主,对离心力量训练的涉及较少。近年来,伴随对等速肌力训练研究的不断深入,离心力量在训练过程中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康复训练中具有无法取代的作用。本研究旨在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不同等速肌力训练对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阐述如下。

1    基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样本选取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纳入标准:纳入研究案例均接受MRI或头颅CT确诊,均符合中华医学脑血管学术会议相关脑出血或脑梗死的诊断标准[2];年龄18~80岁;生命体征平稳、情绪稳定、意识清楚患者;患者了解本研究全过程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排除标准: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或合并失语患者;严重发烧或感染患者;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心肺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腰椎关节疼痛或活动范围受限患者;严重听力或视力障碍患者。

本次实验研究通过整群随机化分组法将40例患者分为离心组(n=20)与向心组(n=20)。向心组女性患者9例、男性患者11例;年龄上限79周岁,下限38周岁,均值(60.12±3.57)周岁;脑卒中类型:10例脑梗死、10例脑出血。离心组女性患者8例、男性患者12例;年龄上限78周岁,下限36周岁,均值(60.28±3.61)周岁;脑卒中类型:13例脑梗死、7例脑出血。入组患者基线资料(年龄、性别、脑卒中类型)经统计学检验呈现均衡(P>0.05),提示可比性显著,具有分组研究意义。

1.2    方法

使用美国Biodex公司推出的System-IV多关节等速评估康复系统,根据患者肢体实际情况进行校准, 活动范围。0~90°,角速度分别为每秒30。、每秒60。、每秒120。。向心组接受受累侧伸展向心收缩等速向心肌力训练;离心组实施受累侧伸展离心收缩等速离心肌力训练,不同角度共训练三组,10个/组,训练完成一组后中间休息1 min再开展下一组训练。训练频率为1次/d, 5 d/周,连续训练6周后评价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FMA评分、BBS评分、MAS评分、PT水平、步态情况、关节障碍情况、CTSIB动静态平衡评分、膝痛程度。①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使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严评价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分值范围0~34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越好;使用Berg平衡量表(BBS严评价患者平衡能力,分值范围0~56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平衡能力越好;使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严评价患者肌痉挛程度,为便于比较,将其进行分级量化,0~4级分别记做1~5分,级别越高表示患者痉挛越严重。②使用Biodex多关节等速测试训练系统检测治疗前、治疗6周后60°/s患者膝关节屈肌和伸肌的肌肉收缩产生的最大力矩输出,力矩峰值(PT)主要代表肌肉收缩产生的最大肌力。③通过步态分析系统统计并记录两组患者步态情况,对步速、步频及患侧步长进行检测。④采用Lequesne指数国际骨关节评分对患者关节障碍情况进行评估,共包含六项指标(关节肿胀、关节压痛、行走能力、关节晨僵、休息痛、运动痛),各项指标评分0~3分, 各项得分越低表示患者关节功能障碍越严重。⑤用下肢改良CTSIB动静态平衡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改良感觉统合和站立平衡测试结果,包括静态(睁眼)、静态(闭眼)、动态(睁眼)、动态(闭眼)四项,得分越低表示功能越好。⑥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周、术后6周的膝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进行评价,分值0~10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组间患者60°/s膝关节屈肌和伸肌的PT分析

两组治疗前60°/s膝关节屈肌和伸肌PT值差异不显著(P>0.05);离心组患者治疗后60°/s屈肌和伸肌PT值均高于向心组(P<0.05)。详见表1。

2.2    两组间患者FMA评分、BBS评分、MAS评分分析

两组患者治疗前FMA、BBS、MAS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离心组FMA、BBS评分均高于向心组,MAS评分低于向心组(P<0.05)。详见表2。

2.3    组间患者步态比较

两组干预前步态比较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離心组患者干预后步频、步速、患侧步长均高于向心组(P<0.05)。详见表3。

2.4    组间患者下肢改良CTSIB动静态平衡评分

两组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离心组干预后下肢改良CTSIB动静态平衡评分均高于向心组(P<0.05)。详见表4。

2.5    组间患者功能障碍程度

两组治疗前功能障碍得分无统计分析意义(P>0.05);离心组治疗后Lequesne指数中关节压痛、关节肿胀、休息痛、运动痛、行走能力及关节晨僵评分均低于向心组(P<0.05)。详见表5。

2.6    组间患者膝痛程度

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无统计分析意义(P>0.05);离心组治疗3周后、6周后VAS膝痛评分均低于向心组(P<0.05)。详见表6。

3    讨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往往存在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情况,会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样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患者尽早恢复下肢功能是临床脑卒中偏瘫康复的主要问题之一。传统观念认为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的肌力降低是由于肌痉挛拮抗作用所致,认为开展肌力训练会增加运动异常模式以及肌肉痉挛情况,因此在较长时间段内,脑卒中偏瘫的训练重点均在如何减少运动异常模式、降低肌张力方面,而不是肌力训练[6]。运动模式异常、肌无力被认为是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限制因素。

目前研究证实,脑卒中后肌无力主要是由于神经失用导致的肌肉适应性改变,开展肌力训练能够增加肌肉力量,且不会加重肌肉痉挛,肌力的增加是脑卒中偏瘫下肢功能改善的重要因素。等速技术主要是指通过等速运动对肌肉生物力学参数进行测试和训练的技术,被称之为等速肌力测试和训练技术。近年来,大量学者尝试使用等速训练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踝关节、侧膝训练,结果证实能够整体性提高患者日常功能、步行能力以及平衡能力。以往研究主要以向心训练为主,涉及离心力量训练的研究较少。根据收缩过程中肌肉是缩短还是拉长,可见肌肉收缩活动分为离心(拉长)收缩和向心(缩短)收缩,而不同类型的肌力训练可能导致训练效果的差异。在离心收缩时,所产生的肌力相比向心收缩时更大,因此离心收缩在康复医学和运动医学领域中应用范围相对更广。由此可知,离心训练在改善肌力过程中有着潜在的能力。大强度离心收缩训练配合传统力量训练,能够进一步提高等长收缩力量,有利于推迟肌肉力量提高过程中的停滞现象。此外,短期的等速离心收缩训练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速和肌力水平,同时不会增加痉挛程度。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前FMA、BBS、MAS评分以及60°/s膝关节屈肌和伸肌PT值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离心组患者FMA、BBS评分以及60°/s屈肌和伸肌PT值均高于向心组,MAS评分低于向心组,两组数据经检验提示统计学对比价值显著(P<0.05)。说明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应用等速离心肌力训练比等速向心肌力训练效果更好,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可明显改善, 肌力水平显著提高。针对原因展开分析可知,根据在收缩过程中肌肉处于缩短还是拉长状态,可将肌肉收缩活动分为离心(拉长)和向心(缩短)两种,从临床角度和功能角度来看,离心收缩肌肉的选择性募集快收缩。这一重要的生物学特征能为临床医师对特定先萎缩的肌肉骨骼系统功能障碍进行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本次研究中离心训练开展过程中并未导致伸肌向心180°/s的峰力矩增长,主要是由于不同训练方法往往具备特异性训练效果而造成的结果。功能障碍和疼痛是脑卒中偏瘫患者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由于脑卒中偏瘫无法治愈,因此目前的治疗多以缓解症状,预防关节退变等为主。同时本次研究还针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步态情况、关节障碍情况、CTSIB动静态平衡评分、膝痛程度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离心组患者干预后步频、步速、患侧步长均高于向心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分析意义(P<0.05);离心组干预后下肢改良CTSIB动静态平衡评分均高于向心组,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离心组治疗后Lequesne指数中关节压痛、关节肿胀、休息痛、运动痛、行走能力及关节晨僵评分均低于向心组,差异显著(P<0.05);离心组治疗3周后、6周后VAS膝痛评分均低于向心组,差异有统计分析意义(P<0.05)。说明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应用等速离心肌力训练和等速向心肌力训练在改善患者步态、膝痛、功能障碍等方面均能取得一定效果。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等速离心肌力训练的应用优势更明显,对各项功能评分的改善效果也更显著,有必要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增加离心肌力训练。分析原因可知:离心收缩所产生的肌力较向心收缩时更大,开展等速离心肌力训练也能更好的改善肌肉力量,且大强度的离心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配合还能较好的提高等长收缩力量,对于推迟肌肉力量提升期间产生的停滞现象较为有利,且短期等速离心收缩训练还能有效改善患者步速和肌力水平,且不会增加患者痉挛程度,能较好的减轻膝痛、改善功能障碍等。但目前等速离心肌力训练开展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如需要患者的高度配合,肌力评定量化指标尚未统一,操作较为复杂,选择训练方法期间,在训练频率、角速度大小及训练模式选择期间尚缺乏统一标准,后续仍需开展更深入的研究,进一步证实结论。

综上所述,等速离心肌力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应用相比等速向心肌力训练效果更好,能够有效增加患者膝关节稳定性,改善平衡情况,增强患者屈伸肌群运动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段好阳,闫兆红,刘娜,等.等速肌力训练不同介入时机和治疗时程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 33(10): 1173-1177.

[2]张学慧,毕霞,孙丹,等.不同等速肌力训练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 33(5): 583-585.

[3]赵娟.等速肌力训练合并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20, 30(30): 82-83.

[4]毋楠楠.早期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力与平衡功能的影响[J].实用医药杂志,2020,37(11): 1001-1003.

[5]聂志强,张灵虎,门艳军,等.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20, 35(6): 299-302.

[6]马俊杰.三维步态分析训练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膝过伸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 20(7): 46-47, 127.

猜你喜欢
脑卒中偏瘫
中医护理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探讨
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在改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
胞磷胆碱注射液治疗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
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姿位摆放依从性中的应用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