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研究

2022-05-14 16:22韩雪军张如意
职业教育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

韩雪军 张如意

摘要:进入新时代以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政策领域的高频词、实践领域的主旋律。从发展性质上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以强化类型特色为根本前提;从发展阶段上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在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发展形态;从发展方式上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关键词: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类型特色;高速发展;全要素生产率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2)04-0053-06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因地制宜地为区域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撑,在中学后教育公平、精准扶贫脱贫、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主体作用。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区位特征等因素的影响,职业教育还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进入新时代,人们将目光聚焦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期待通过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在实践中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首先从理论上阐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鉴于此,我们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从发展性质、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式三个方面探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

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强化类型特色为根本前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发展的过程是质变和量变的相互转化过程。“量变就是事物量的规定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事物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排列组合上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质变主要表现为根本性的、显著的突变,是对原来事物度的突破,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渐进性和连续性的终端。”在事物发展的每一个周期里,都包含着量变和质变两种发展形态。其中,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事物质变之后,将会进入新的发展周期,开始新的量变,从而为新的质变奠定基础。质变和量变如此往复,构成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过程。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是在质变和量变的相互转化中完成的。如果将建国70年看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完整周期,我国职业教育在这个周期里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接下来,我们将职业教育置于建国70年来的历史周期中,分析其量变和质变的过程及其表现形态。

(一)职业教育的量变

194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召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规划和部署。会议指出,当前的职业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恢复,也无法满足今后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在中等教育中重点发展职业教育,以大量培养中级建设干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为建国后职业教育的发展确立了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直接影响着我国20世纪职业教育的发展。按照会议精神,开始整顿和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职业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兴办中等专业学校,同时,通过对失业人员进行就业培训创办了一批技工学校。除此之外,还根据农业发展的需要创办了大量的农业中学。截止到1957年,全国共有中等专业学校728所,在校学生48.2万人;技工学校144所,在校学生6.7万人。1964年5月,中央工作會议提出,要实行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在会议精神的指导下,半工(农)半读中学和城市职业中学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所有这些举措和成效都意味着我国职业教育开始进入稳步发展的状态,并逐渐成为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中学几乎全部停办,职业教育遭到严重破坏,中等教育结构开始单一化。197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在国务院有关部委和省市代表的强烈要求下,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地方纷纷着手恢复举办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但职业教育仍然处于羸弱状态。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在校生仅占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1.16%。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衡。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应该考虑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比例,特别是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据统计,1978年有中等职业学校4 700多所,招生70.4万人,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6.1%。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在教育结构中的比例也得到大幅度提升。到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增加到810万人,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49.1%。截止到2020年7月,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达到644.66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42.38%,在校生1 663.37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39.96%;高等职业教育招生524.33万人,占高等教育招生总数的54.20%,在校生1 459.55万人,占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4.43%。

通过数据的对比发现,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无论是在招生规模,还是在校生总数上,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已经占据了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马克思主义理论者认为,“在自然界中,质的变化——在每一个别场合都是按照各自的严格确定的方式进行的——只有通过物质或运动(所谓能)的量的增加或减少才能发生”。对我国职业教育来说,随着其入学规模的扩大、在读学生数量的增加和教育层次的多样化,必然会在量变的基础上超出度的范畴,引起职业教育性质的变化,形成职业教育的质变。

(二)职业教育的质变

在我们看来,职业教育质变的主要表现是职业教育类型的确立。众所周知,职业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隶属于普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开宗明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亦言之,职业教育已经由普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为与普通教育并列的教育类型。这不仅仅意味着职业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地位得到提升,还表明职业教育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即由从属于普通教育转变为与普通教育并列。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将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作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就是说,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或者说在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需要将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作为前提和基础。无论是《方案》的规定,还是《意见》的部署,都意味着我国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已经确立并得到了强化。需要明确的是,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确立和强化作为我国职业教育质变的主要表现,不是人为强加的,而是以职业教育的量变为基础的,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根据《意见》的部署,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需要做到纵向贯通和横向融通。在纵向贯通上,“职业教育要形成独立完备的层次结构,在现有中职、专科职业教育基础上,还要有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以及专业型研究生层次的人才培养,满足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在横向融通上,以大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在小学阶段开展职业认知教育,在初中阶段开展职业尝试教育,在高中阶段开展职业准备教育,在大学阶段开展职业安置教育,构建职普全程融通格局。

从总体上看,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职业教育的入学规模在不断扩大、在读学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其量变的程度已经超出度的范畴,在根本性质上发生了改变,即由普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为与普通教育并列。在质变的基础上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强化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凸显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

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在高速发展基础上形成的发展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之所以说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的,是因为整个物质世界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是量变与质变循环往复的过程;之所以说事物的发展是阶段性的,是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相对独立的过程,即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来说,这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也就是说,“发展的连续性使客观的发展进程具有阶段性,具有不同阶段的区别。发展的阶段性决不是发展变化的停止,而是使旧事物终结新事物诞生,使客观的发展进程从这一阶段向另一阶段转化,即使不同的发展阶段之间又存在着连续性”。纵观历史,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也体现出了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接下来,我们将职业教育置于建国七十年来的历史脉络中,在认识职业教育发展连续性的同时分析其发展的阶段性。

(一)职业教育高速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全国只有3所技工学校和一些工业性质的初级职业学校。在党和政府关心支持下,通过整顿、改革、新建等一系列措施,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发展。截至1952年年底,全国中等技术学校数量恢复发展到794所,在校学生数达到了16.8万人,在校学生数是3年前的3.36倍。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末期,我国中等技术学校在校生已达到48.2万人。但是,受“大跃进”左倾思想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职业教育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发展过程。经过几轮的调整和恢复,到1978年,全国有中等职业学校4 700多所,招生数为70.4万人,在校生130万人。但那时高等职业教育还处于空白状态。直到1980年,原国家教委批准建立了我国首批13所职业大学,才出现了承担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学。此时,全国中专学校已经增长到3 069所,职业中学增加到3 314所,在校生共计169.7万人。经过十几年发展,到1997年,全国已有中专学校4 143所,职业中学10 047所,在校生共计977.3万人,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比重由1980年的14.9%上升至1997年的53.5%,中等教育发展逐步达到一个相对合理的结构。到2017年8月,全国共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09万所,招生593.34万人,在校生1 599.01万人。普通高等学校2 596所,其中高职(专科)院校1 359所,占比为52.35%。

从数据上的变化可以看出,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一直处于高速发展中。如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所言,“我国职业教育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快速发展、不断壮大,实现了历史性的新跨越,进入‘黄金时期’,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了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

通过高速发展,我国职业院校的数量、在读学生的数量、教师的数量等量化数据基本接近峰值,迫切需要在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型,即由注重数量转向注重质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开始谋划职业教育的转型发展。

(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速度的增加,并不意味着质量的提升,有时甚至是相悖的。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职业教育的规模已经接近峰值,继续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就需要将发展的重心转向质量。

梳理近年来发布的政策发现,《方案》第一次系统地部署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仅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纳入到总体要求与目标中,而且对如何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如何推动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做出了具体的规划。

在“十四五”规划中,以专章的形式从“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深化教育改革”五个方面对“十四五”期间直至2035年如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职业教育作为高质量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亦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于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主张通过“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中的灵活性。

《意见》的主题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仅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总体要求,明确了2025年和2035年的阶段性目标,还从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等维度规划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通过梳理发现,中共中央、国务院近年来连续发布了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文件。教育部分别与山东、广东、江苏和浙江等地围绕职业教育高质量联合发布了一系列的文件。除此之外,地方各级政府也开始根据自身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地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2019年12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上海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从着力落实和巩固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地位、优化职業院校和专业布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级、打造职业教育师资发展高地等方面部署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2021年11月,河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技能型人才强省的实施意见》,从构建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突出职业教育功能特点、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发展能力等方面部署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诸如此类,这一系列文件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开始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从前文的分析来看,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也体现出了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具体来看,我国职业教育经历了高速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两个前后相继的发展阶段。其中,建国七十年来的职业教育属于高速发展阶段,而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将处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阶段。综合起来看,高质量发展是在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职业教育发展形态,二者在发展性质、发展效果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具体看来,高速发展阶段的职业教育注重外延扩张,强调扩容增量,以量的增加作为重要的衡量指标;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职业教育注重内涵建设,强调提质培优,以质的提升作为重要的衡量指标。这就意味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强调发展的有效性,既注重发展的效率,又注重发展的效果,期待以更小的投入获得更大的产出。

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经济增长主要通过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两种方式来实现。其中,外延扩大再生产就是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來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增长;而内涵扩大再生产主要通过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来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使用效益以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当然,在经济发展实践中,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二者的比重会有所差别。在粗放式经济发展中,外延扩大再生产的比重要高于内涵扩大再生产;在集约式经济发展中,二者的比重恰恰相反。

(一)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研究世界经济发展史专家们发现,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问题,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在内的要素投入和技术进步等供给因素,但是经济增长并不是稳定且连续的。众所周知,随着要素投入递增,要素的边际收益将递减。面对这种情况,只能依靠生产率的增长来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看来,生产率是指生产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效率和比率,包括单要素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两种类型。“因为单要素生产率是在假定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前提下反映效率,因而很不可靠。而全要素生产率打破了这个限制,因此采用全要素生产率来反映要素投入综合效率更为科学。”全要素生产率,最基本的含义是从要素投入到最终产出的生产效率,不仅包括科技进步,还包括规模经济、组织创新、劳动力转移、人力资本提高、专业化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改善,体现了综合的要素投入与产出之比,代表的是实际产出增长率与实际要素投入增长率之差,反映着一个经济系统的综合经济效益。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政策话语,这是“高质量发展”一词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从这段简短的叙述来看,高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前后相继的两个阶段。如何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上推进高质量发展是政界、学界和实践领域共同关注的话题。有研究者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进行分析后旗帜鲜明地指出,“全要素生产率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有研究者在探讨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科技创新的基础上指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阶段,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发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质上就是通过内涵扩大再生产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具体来看,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既需要提高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释放经济整体发展的空间,还要以技术进步与创新创造赋能生产要素,提高生产要素的组合效能,更需要健全要素市场化运行机制,为生产要素与科技创新的协同奠定基础。

(二)全要素生产率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对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实践探索和理论探讨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经济和职业教育并不是同种类型的社会活动,但二者都涉及到“投入”和“产出”,都在追求“投入”与“产出”的比率。通过前文对建国七十年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当前职业教育的规模基本接近峰值,在人财物等要素的“投入”上也基本接近顶点。在这种情况下,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可以借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即提升职业教育的“全要素生产率”。当然,提升职业教育的全要素生产率,还要充分考量职业教育全要素生产率的实际情况。研究者们发现,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全要素生产率处于较低水平。其中,潘海生等人借助Malmquist指数方法对1998年至2012年期间中等职业教育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后发现,“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均值为1.001,处于较低水平”。宋建军等人综合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2006年至2015年我国31省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全要素生产率为 0.992,未达到效率前沿面”。从这些研究结论看,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阶段提高职业教育全要素生产率已是迫在眉睫。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职业教育作为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主要由学生、教师、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基本要素构成。这些基本要素都可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但要通过提升职业教育的全要素生产率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就需要运用科学技术为各个要素赋能,并在此基础上设计科学的制度体系来协调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而构建全要素协同驱动的发展格局。在借鉴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等教育全要素生产率的实际情况,我们从如下几方面设计了提升职业教育全要素生产率的策略:在学生招录和选拔上,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形成生源选拔新机制,为专科和本科层次的职业院校输送优质生源;在人才培养上,积极推进“三教”改革,以企业为主体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企校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以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航空航天、海洋装备和汽车制造等高端制造业为基础探索长学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模式。

四、结语

从发展性质上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强化类型特色为根本前提,通过高质量发展既要建立健全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又要同普通教育一道建立健全中国特色教育体系;从发展阶段上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在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发展形态,需要将高速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在稳定发展速度的同时提升发展质量;从发展方式上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既要提升职业教育构成要素的生产效率,还要提升发挥生产要素的协同效益和组合效应。

参考文献:

[1-2]刘培.唯物辩证法理论[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3.

[3]潘岳生.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定位和走向[M]. 北京:研究出版社,2009.

[4-5][11]黄尧.回顾与展望:中国职业教育30年[N].中国教育报,2008-12-12(08).

[6]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1-08-27].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108/ t20210827_555004.html.

[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王兴,陈长英.新时期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3):5-11.

[9]崔延强,肖世洪.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10]齐爱平.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

[12]孙诚.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12[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13]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2-01-10]. 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108/t20210827_555004.html.

[14]王继平.新时代 新目标 新作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4):5-7.

[15]杨万平.能源消费与污染排放约束下的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8.

[16]蔡昉.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18-11-09(07).

[17]舒少泽.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高质量发展[J].社会科学前沿,2020(9):1331-1337.

[18]潘海生,冉桃桃.1998—2012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析——基于Malmquist指数方法[J].职业技术教育,2015(7):55-60.

[19]宋建军,周洁.基于超效率DEA-Malmquist模型的中等职业教育全要素生产率演变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8(1):32-38.

(责任编辑:张宇平)

Research on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HAN Xue-jun1, ZHANG Ru-yi2

(1.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ianjin 300222, China;

2.Tianjin Light Industry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Tianjin 300350, China)

Abstract: Since entering the new era,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become a high-frequency word in the field of policy and the theme of practice. In terms of the development nature,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needs to strengthen the type characteristics as the basic premise; in terms of development stage,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he development form formed on the basis of rapid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velopment mode,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he improvement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Key words: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ype characteristics; high-speed development;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作者簡介:韩雪军(1981—),男,蒙古族,博士,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教师研究院教授,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与政策、教师教育;张如意(1988—),女,硕士,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就业与创业教育。

基金项目:2020年度全国职教创新团队建设体系化课题研究项目“新能源与环保技术专业领域团队共同体协同合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TX20200111)

猜你喜欢
全要素生产率
湖北省十二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分析
中国人口红利的国际比较与测算
河南省各地市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研究
河北省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证分析河北省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证分析
动漫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下的陕西经济增长分析
我国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实证分析
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中国生物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