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职业教育的使命担当及发展路径

2022-05-14 16:22郑庆全
职业教育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发展路径职业教育新时期

摘要:新时期职业教育已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职业教育直接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面临着新的重要使命,表现为服务于产业升级和教育扶贫的国家战略目标、助力“双高计划”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达成和关照职业院校学生成长的内在需要。为了更好地担当使命,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要以职业教育的文化符号重塑来进一步提升战略地位,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和提升职业教育现代治理能力并行,并以多元治理思维构建多方协同的育人体系。

关键词:新时期;职业教育;使命担当;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2)04-0059-06

2021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做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这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新境界。在全球经济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发展重点,对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等提出了新要求。聚焦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使命担当,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是当下职业教育增值赋能的重要前提。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教育作为与国民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一种教育类型,在服务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社会竞争力等方面同样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但职业教育还未形成完全成熟的教育体系,职业院校数量、发展定位、培养质量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变革提升,职业教育应有的价值属性也未完全释放出来。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调整,行业产业转型升级,中国由制造大国正在向制造强国的目标迈进,激发职业教育呈现新的发展活力。新时代产业升级的国家目标是形成更高端的“产业链、技术链、转化链、岗位链、价值链”,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必然依靠教育培养相应人才。这就对教育提出要形成更高水平“教学链、科研链、人才链、课程链、教材链、实习链”与之呼应,以策应国家对各类高端人才的时代要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和关键所在,是国家行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助推器,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行业转型升级所需各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但在供需市场上,依然存在着“两张皮”现象,在学科定势的思维影响下,人才供需矛盾仍长期存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跟不上行业企业转型升级需要。中国解决就业结构型矛盾必须依靠教育改革,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成为国家方略,也成为时代使命。

职业教育的发展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汪燕、李慧玲在分析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和矛盾的基础上,建议职业教育从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支撑功能、全面实现信息化、构建现代治理体系等多方面发力,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和特色的现代化建设之路;刘晓从历史视角研究得出,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不断扩大,办学体制将进一步改善;李玉静、房巍指出职业教育必须通过自身的全面现代化为我国经济社会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上述学者从不同视角对职业教育的研究,为新时期探讨职业教育新的发展定位与路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新时期职业教育究竟沿着一个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有什么新的使命担当?完成新使命的路径是什么?这是当今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新时期职业教育使命担当的重塑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国家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举措。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我国将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构建专、本、研一体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至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正式在国家文件中出现,进一步促进了高职本科概念形成的科学化、实践化、规范化,使职业教育类型在层次上进一步细分,使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职业学校地位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进一步彰显。

站在两个百年历史的交汇点,在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经济问题,亦是民生问题。无论是国家大政方针的外部推动,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都指明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特殊使命。对于职业教育的使命,不能只拘泥于职业教育本身谈其发展,更要从关涉其发展的多方面、多维度去解读其使命的达成,只有与职业教育相关的各个要素各自完成使命,方能全方位的服务于国家层面目标的达成。

(一)服务于产业升级和教育扶贫的国家战略目标

进入新发展阶段,无论是科技强国、还是教育强国目标都需要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使命”,这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鲁昕在“职教达沃斯论坛”上对当下职业教育使命的回答。这使得现代职业教育的使命更加明晰,目标更加明确,责任也更加重大。高等教育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会发生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职业教育要完成国家使命,支撑工业发展,只有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才能與经济社会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相适应。中国要成为世界强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要有大量“顶天立地”的人才。重点大学承担了“顶天”的任务,“立地”任务则需要地方高校和大量职业院校来承担。社会发展需要大量基础从业人员,需要职业院校为他们提供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提供职业培训。职业教育不是“二流”教育,而是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并行发展的一种教育类型。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和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都表明,职业教育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路径。在国际上,德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成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此外,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根本之策,在國家精准扶贫大力推进的过程中,包括今后继续夯实脱贫发展的阶段性成果时,职业教育都是重要保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强调“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大力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职业教育是一项巨大的民生工程,贫困地区的孩子通过接受职业教育,也就有了更好的就业和发展机会。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小康社会,提升国民生活幸福感的重要途径。教育扶贫的精准通过职业教育得到了更好的体现,将职业教育与个人、家庭、社会的命运链接起来,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将“扶智”与“助技”相结合,将是职业教育要继续践行的时代使命。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为紧密的类型教育,能够对我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发挥帮扶与支持作用。职业教育是实施教育精准扶贫的“排头兵”,“乡村振兴的最终实现,离不开职业教育的功能支持与帮扶。职业教育在产业带动、人才训育、技术积累、社会服务、生产转化、生态重构、组织建设等方面全面振兴乡村的优势随着大量毕业生的涌入愈加凸显”。职业教育以其实用性、技术性、职业性、社会性著称,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占据特殊优势。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可以借助乡村振兴政策实现新的发展突破,而乡村振兴则可以通过职业教育实现真正的振兴,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下的精准扶贫的这种密切关系,使得职业教育在国家的扶贫战略中发挥重大作用,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二)助力“双高计划”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达成

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下称“双高计划”)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具体措施。“双高计划”提出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到 2035 年,一批高职学校和专业群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引领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双高计划”的实施,立足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时代背景,基于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实际与现实诉求,扎根中国大地,形成中国职业教育自身发展模式。“双高计划”要求我国的职业教育追求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以满足政府的“以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助推实体产业发展、以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开发和交流促进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以服务社会多元化生源为己任促进社会充分就业”的利益诉求,这将有利于挖掘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潜力,实现高等教育的弯道超车,有利于创新高等职业院校发展思路,构建产教融合的高端平台。从职业教育自身来说,“双高计划”也有利于描绘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前景,促进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双高计划”高效实施的关键要素与推进,需要协调重点建设与均衡发展的辩证关系,提高资源配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社会功能与教育功能具有“钟摆效应”,“双高计划”在实施中要予以平衡,彰显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多维价值追寻。要推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改革创新,优化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对接路径,坚持国际视野与本土特质的发展趋势,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国道路。“双高计划”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反映了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服务于我国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的时代需要。

尽管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平分天下,但相对于整个国家而言,职业院校整体还属于体量大但缺少高水平职业教育,与世界先进一流职业教育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职业教育课程是职业教育的“细胞”,是学校教育的最重要的基石,是影响和决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建设一流职业教育更离不开一流的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离不开一流课程建设过程载体——课堂教学。职业教育的纵深发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必须依靠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变革。当下职业教育依然存在的课程教学的短板,实践应用能力的欠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不足,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现实壁垒,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和优势还显现不足,这些都是新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要通过不断探索和变革予以提升的方面。教学所呈现的问题与所期待的目标,最终通过职业教育教学自身的变革,不断完善、优化、提升,服务于一流职业教育使命的达成。无论是中职高职,还是本科层次或是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 ,在新发展阶段,还承担着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重要使命。

(三)关照职业教育学生成长的内在需要

不管是服务于产业升级和教育扶贫的国家战略目标,还是助力“双高计划”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达成,关注的都是职业教育的客体。但人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主体,关注职业教育学生成人成才的发展需要,是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应然取向。

大学教育如果过分强调各类学科知识的专业化,那么教育到最后就变得非常功利化,这应该不是教育的初衷。因为,教育的目标首要的在于培养人,而“何以成人”似乎是一个关于哲学的问题,是关于人本身的思考,是关于怎样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的命题。看似深奥,却又是每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必须面对和必须解答的问题。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突破一直受限,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包括学生在内对其认知和理解的偏差。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要在发展过程中完成“立德树人”的使命,让主客体都受到作为“普通劳动者”的光荣和自豪,要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还要关注其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的养成。同时,职业教育发挥的育人功能要重构人与职业的关系。职业是个人谋生的依托,人通过职业创造价值,人也在职业过程中成长。在这个意义上说,人与职业合为一体,人之于职业是主动的、创造的。因此,职业教育的动力是内生的,是在发现和培养人的职业志趣之后的主动选择,这是真正的人的教育活动。面对职业院校的学生,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引导他们去形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学校教给他们的不仅仅是普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应跳出专业技能学习之外,通过各类文化修养课的学习,教会他们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及时自如地解决工作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能正确地看待、分析问题,能正确批判和评价,能获得相应的综合修养,使他们在接受职业教育后也具有历史担当和何以成人的思考。职教学生的发展是职业教育成效和质量的直接显现,也是任何教育最终要回归的本真,服务于学生内在成人的需要,方能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各行各业的发展。在学生具有这样的能力素质完成这样的使命时,实际上也缓解和解决了作为民生的就业问题,使新时代“劳动”的价值意蕴更加凸显。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使命的达成,必须以职教学生的内生需要和内在需求的达成为前提。

植根于中国大地的当代职业教育,其新时代的历史使命的内涵非常丰富,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从个体出发,职业教育类型属性的确立是其使命得以彰显的前定基础,将使职业教育的价值意涵更加凸显。

三、新时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

职业教育大发展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其高质量发展是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时代呼唤,是个人成长成才的需要,也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国之大计”。当下职业教育还面临着诸多困境,如现代职业教育文化还未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尚不健全,职教整体质量有待提升等。因此,关照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逻辑,多路径探索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当前重要任务。

(一)以文化符号重塑来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

新时期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和改革无疑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离不开教育的现代化,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在高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的培养和文化传承发展等方面能够发挥独特作用,对教育现代化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意义重大。职业教育文化自信是人们对职业教育文化的一种主观认同,是经过反思、比较、展望后形成的,既包含对职业教育自身文化和内在价值的充分肯定,也包含对其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职业教育的上层建筑,与职业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息息相关,而职业教育思想是其现代化的主导,因此,职业教育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应有之意。一方面,建立和提升职业教育的文化自信,对职业教育现代化问题进行文化研究,有利于发展和完善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另一方面,我国职业教育的现代化鼓励社会多方参与建设,只有职业教育文化的自信、创新与积淀提升了,才能得到社会更多的认可,吸引更多的企业及社会同仁给予职业教育更多的资金投入和资助。

因此,坚定职教文化自信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根基。职业教育要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转型的过程中孕育自己新的文化符号,这种文化符号亦是一种价值取向的表达。以文化人、立德树人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根本。在新发展阶段背景下,我们更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体味职业教育文化的根脉、根基、根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职业教育文化的根脉,职业教育文化就是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中去寻找根与魂,去阐释时代价值。我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社会本位和物化倾向导致了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困境,相对于普通教育的研究型、学术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未受到应有重视。在新时期要更加注重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人本化,更加关注学习者的素质素养养成、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社會对于职业教育的偏见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学而优则仕”的教育目的观仍有一定的市场。事实上,所有的职业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工作从没有三六九等之分,只不过是社会分工的不同。多年来,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这是职业教育不该被歧视的有力论据。完全改变这种认识,还需要漫长的过程。“大国工匠”“匠心文化”等就是在传统文化中发现、挖掘现代美,用卓越定义和评价匠心的价值。因此,职业教育要突出应用教育的比较优势,既要通过各种政策措施破除偏见,提高职业教育从业者的政治、经济、社会待遇,扭转社会的传统认知,又要在社会中传递和传播职业教育的文化价值及其不可或缺的地位,形成更为健康公平科学的职业教育文化生态。

(二)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和提升职业教育现代治理能力并行

没有现代的职教体系,也无从论及我国构建了科学的现代教育体系。国家为学术性人才培养建构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的学历资格框架,而对培养非学术性职业人才的教育,尚未给予与学术性人才相对等的学历通道。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是横向融通、纵向贯通、多层次应用型人才互相衔接的立交桥。当前我国实行的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双轨并行机制,在资源配置上,教育资源应给予职业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同等的待遇。首先要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继续推进普职相当政策的落地。继续实施“双高计划”,据此打造一批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群,确保其中坚力量。进一步试点探索中职教育与本科教育、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贯通培养,试点探索普职融通综合高中建设,促进普职融合发展。积极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加快独立学院转设的资源整合步伐。本科职业教育作为整个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重要突破口,要进一步加强系统规划,发挥其在整个职教体系中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同时,还要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使其成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主渠道。这是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是主动服务创新型国家的重要路径。专业学位研究生应主要依托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充分发挥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大学定位的功能,使之成为其参与为国家解决高精尖技术应用型人才问题的主要路径。在着力优化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国家在高水平、高素质、创新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更高的平台。我国现代职教体系已初步建立,但还未完全形成具有优势和竞争力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一目标的实现亦是需要整个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以多元治理理念构建多方协同的育人体系

多元治理思维是一种突破传统思维定势的新的思维方式,对职业教育而言,借助这样的思维可以构建更为科学和谐的发展生态。从外部来说,倡导多元办学格局,将使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内涵更加丰富,既有传统的学校育人,也有更多的参与者为社会、为企业提供的职业培训。单靠学校一方无法完成职业教育的现代功能,必须依靠多方力量,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成为社会、政府、企业、学校共同的责任和目标。以“多元治理”理念统领不同主体的思想,从而形成共生、共存、共管、共享的“人才培养利益共同体”,共同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及职业教育的发展。 从内部来说,就是将职业教育的服务链条拉长、扩容,提升职业教育为社会进行职业培训的能力,比如下岗职工的培训、再就业人员培训、退伍军人培训等等,使职业教育的非学历教育也能为社会发挥更好的作用。随着国家进入新发展阶段,职业教育必须肩负起新的历史担当,把握好正确的改革方向,政府定政策,校企育人才,社会用人才,按照“管好两端、规范中间、书证融通、办学多元”的原则,把好教学标准和毕业学生质量标准两个关口。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多元力量的参与,最终为服务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发展和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与人才支持。

综上所述,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亟待高质量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支撑,职教人要深刻思考新时期职业教育的新使命,要跟得上、服务好、支撑好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培养多层次的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进一步形成国家重视职业教育、社会崇尚和企业爱护技术技能人才的大氛围。职业教育自身要提高内部治理能力,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思维开门办学。如此,才能肩负起新时期赋予职业教育的新使命,以高质量的发展为国家迈向制造强国提供强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汪燕,李慧玲.“面向2035”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挑战、矛盾与战略图景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9(16):18-24.

[2]刘晓.新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国家战略:话语演变与时代特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6):20-24.

[3]李玉静,房巍.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  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J].职业技术教育,2018(30):16-17.

[4]新华社客户端官方帐号.“职教达沃斯”走进进博会  鲁昕用“三个三”点题作结[EB/OL].(2019-11-13)[2021-05-0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0072490625860716&wfr=spider&for=pc.

[5]林克松,曹渡帆,吴永强.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职业教育扶贫的回顾与展望[J].职教论坛,2021(3):6-13.

[6] 李俊衡,颜汉军.乡村振兴战略下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机理、目标逻辑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9(20):12-18.

[7]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Z].2019-04-01.

[8]胡英芹.“双高计划”视域下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诉求、特征与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0(14):11-14.

[9]庄西真.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双高计划”:怎么看、如何干[J].职业技术教育,2019(24):8-11.

[10]刘晶晶,和震.“双高计划”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预期与推进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20(1):115-122.

[11]刘林涛.文化自信的概念、本质特征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6(4):21-24.

[12]袁利平.中国共产党教育现代化的理论演进与实践逻辑[J].重庆高教研究,2018(2):3-15.

[13]张艳芳.困境与重构:高等职业教育文化自塑之路[J].职教论坛,2017(8):40-44.

[14]文婷,贺东梅.现代化视域下我国职业教育文化自信的提升[J].职业技术教育,2018(5):67-70.

[15]张玉红,成军,徐一超.论新时代工匠精神引领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必要性[J].传播力研究,2019(28):217-218.

[16]李海燕,李三福.我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人本化意蕴与建构[J].职教论坛,2019(10):143-148.

[17]王乃国.对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J].江苏教育,2012(3):61-62.

[18]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的通知[EB/OL].(2020-09-30).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26/202009/t20200930_492590.html.

(责任编辑:刘东菊)

Mission Responsibility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ZHENG Qing-quan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Huaian Jiangsu 2233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become a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ushered in a golden period of developm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directly serves the country'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socialism modernization country, facing the new important mission in the Chinese Dream of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t is manifested in the national strategic goal of serving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education, assisting the achiev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goal of the "Double High Pla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aking care of the internal needs of the growth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 order to fulfill the mission bette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should further enhance its strategic position by reshaping the cultural symbo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nd enhance the modern governance abi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construct a multi-party cooperative education system by means of multiple governance thinking.

Key words: in the new era; vocational education; mission responsibility; development path

作者簡介:郑庆全(1972—),男,博士,淮阴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学科教育(数学)和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发展路径职业教育新时期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