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平海湾沿海沙滩沙生植被资源现状研究

2022-05-14 03:14黄煜李海生伍凯瀚刘阳聂兰珍岑沛怡陈颖仪关月芳潘海容肖永豪
生态科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木麻黄覆盖度海湾

黄煜, 李海生, 伍凯瀚, 刘阳, 聂兰珍, 岑沛怡, 陈颖仪, 关月芳, 潘海容, 肖永豪

惠州平海湾沿海沙滩沙生植被资源现状研究

黄煜, 李海生*, 伍凯瀚, 刘阳, 聂兰珍, 岑沛怡, 陈颖仪, 关月芳, 潘海容, 肖永豪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广东 广州 510303

2019年7月, 采用路线法和样方法对惠州平海湾沿海沙滩沙生植被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 平海湾沿海沙滩共有沙生植物131种, 隶属于43科113属; 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 占种数的66.41%。科和属的地理成分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群落类型有厚藤群落、单叶蔓荆群落、厚藤+单叶蔓荆群落、木麻黄群落、海边月见草群落、鬼针草群落、粗根茎莎草群落、香附子群落、苦郎树群落、狗牙根群落、铺地黍群落、匐枝栓果菊群落、盐地鼠尾粟群落、草海桐群落等。为保护好平海湾沿海沙滩沙生植被资源, 建议将沙生植被纳入海岸带植被保护对象, 加强环境管理, 积极开展生态旅游等。

平海湾; 沙生植被; 地理成分; 群落类型; 惠州

0 前言

海岸沙生植被是指生长在砂质海岸上的植物群落, 主要分布于海湾内有较大腹地、附近山地基岩为花岗岩的砂质海岸地带。海岸沙生植被具有耐旱、耐盐和耐贫瘠的特性, 在海岸带上形成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 同时也是海岸带上一道天然屏障, 具有防风固沙、阻挡海风海雾以及保持水土、固堤护滩等重要作用[1-2]。

随着全球变化以及长期以来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过去的一百年里, 沿海沙滩的地貌和生态质量急剧下降[3]。在不受保护约束的情况下, 城市化使得海岸上的沙丘和植被面积明显减少, 沙生植被受到严重破坏, 生物多样性锐减, 物种灭绝风险加剧[4–6]。20世纪80—90年代, 我国学者对沿海省份的海岸沙生植被开展了一些研究, 内容主要涉及海岸沙生植被的植物种类、植被特点、区系成分、群落类型、分布和演替等方面[7-19]。21世纪初期, 对海岸沙生植被的研究工作较少[20-23]。由于近年来我国海岸沙生植被退化严重, 对海岸沙生植被的研究和保护工作逐渐受到重视[24-26]。

惠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东岸, 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处于核心区轴线上, 海岸线长达281.4 km, 拥有丰富的海岸沙生植被资源。随着海岸带的开发建设, 惠州海岸沙生植被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然而目前对惠州海岸沙生植被的研究鲜有报道[1]。本文对惠州平海湾沿海沙滩沙生植被进行了研究, 旨在为海岸沙生植被资源的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地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地概况

惠州平海湾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南部, 海岸线长约42 km, 沿海湾分布有多个沙滩, 介于东经114°46′08.21″—114°53′39.41″, 北纬22°33′20.80″—22°35′36.61″之间, 沙滩的具体地理位置见图1。气候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阳光充足。年平均气温为22.7 ℃, 年平均降雨量在1800—2200 mm之间。土壤属于滨海沙土, 土壤基质由疏松无结构的沙粒组成, 沙粒凝聚力小, 透水性强, 土壤贫瘠。因受到潮汐、海雾等影响, 还有一定程度的盐渍化。

1.2 研究方法

2019年7月, 采用路线法和样方法对惠州平海湾沿海沙滩沙生植被资源进行了研究, 调查了沙生植被的物种组成、分布、群落类型、植物生长情况及环境状况等。乔木样方面积为10 m×10 m, 灌木样方面积为5 m×5 m, 草本植物样方面积为2 m×2 m。在乔木样方中, 主要记录物种名、高度、胸径、基径、郁闭度等; 在灌木和草本植物样方中, 主要记录植物的物种名、高度、覆盖度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平海湾沿海沙滩沙生植被的组成种类

平海湾沿海沙滩共有沙生植物131种, 隶属于43科113属。43个科中, 含属种数较多的科有禾本科(Gramineae, 17属19种)、菊科(Compositae, 17属17种)、大戟科(Euphorbiaceae, 7属9种)、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 7属9种)、苋科(Amaranthaceae, 4属7种)和莎草科(Cyperaceae, 4属7种)。含单种的科有23科, 占总科数的53.49%。113个属中, 大戟属()、苋属() 、莎草属()、番薯属()各含3个种, 含2个种的属有10个, 其余99属均为单种属, 占总属数的87.61%。按照植物生活型划分, 草本植物共87种, 占种数的66.41%; 灌木23种, 占种数的17.56%; 乔木13种, 占种数的9.92%; 藤本8种, 占种数的6.11%。

图1 惠州平海湾沿海沙滩地理位置

Figure 1 Location of coastal beaches of Pinghai Bay, Huizhou

表1 惠州平海湾沿海沙滩沙生植物科、属、种的组成

续表

续表

2.2 平海湾沿海沙滩沙生植被地理成分

2.2.1 科的分布类型

根据吴征镒等[28]对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的划分, 平海湾沿海沙滩沙生植被科的分布类型共有6种(表2)。其中泛热带分布最多, 共有21科, 占总科数的48.84%, 包括棕榈科(Palmae)、西番莲科(Passifloraceae)、楝科(Meliaceae)、苦木科(Simaroubaceae)、锦葵科(Malvaceae)、凤仙花科(Balsaminaceae)、大戟科、含羞草科(Mimosaceae)、石蒜科(Amaryllidaceae)、番杏科(Aizoaceae)、椴树科(Tiliaceae)、夹竹桃科(Apocynaceae)、使君子科(Combretaceae)、鸭跖草科(Commelinaceae)、草海桐科(Goodeniaceae)、樟科(Lauraceae)、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防己科(Menispermaceae)、菝葜科(Smilacaceae)、梧桐科(Sterculiaceae)和苏木科(Caesalpiniaceae)。其次为世界广布, 含17科, 占总科数的39.53%, 包括酢浆草科(Oxalidaceae)、旋花科(Convolvulaceae)、苋科、鼠李科(Rhamnaceae)、十字花科(Cruciferae)、莎草科、茄科(Solanaceae)、茜草科(Rubiaceae)、马齿苋科(Portulacaceae)、柳叶菜科(Onagraceae)、藜科(Chenopodiaceae)、菊科、禾本科、白花丹科(Plumbaginaceae)、蝶形花科、鼠李科(Rhamnaceae)和榆科(Ulmaceae)。东亚及热带南美间断分布有2科, 包括仙人掌科(Cactaceae)和马鞭草科(Verbenaceae)。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旧世界热带分布和北温带分布各有1科, 分别为木麻黄科(Casuarinaceae)、露兜树科(Pandanaceae)和百合科(Liliaceae)。

2.2.2 属的分布类型

根据吴征镒[29]对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划分, 平海湾沿海沙滩沙生植被属的分布类型共有11种(表3)。其中泛热带分布类型最多, 含60属, 占总属数的53.10%, 常见的属有番薯属、大戟属、狗牙根属()、龙爪茅属()、猪屎豆属()、刀豆属()、番杏属()、牛膝属()、飘拂草属()、文殊兰属()、叶下珠属() 、马缨丹属()等。其次为世界分布属和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属, 各有12属, 分别占总属数的10.62%。世界分布属包括苋属、鬼针草属()、藜属()、莎草属、补血草属()、马唐属()、独行菜属()、酸浆属()、黍属()、酢浆草属()、苍耳属()和茄属()。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属包括赛葵属()、仙人掌属()、藿香蓟属()、月见草属()、过江藤属()、羽芒菊属()、龙舌兰属()、水鬼蕉属()、木姜子属()、银胶菊属()、假马鞭属()和雀梅藤属()。旧世界热带分布有10属, 占总属数的8.85%, 包括链荚豆属()、鸦胆子属()、木麻黄属()、一点红属()、血桐属()、长春花属()、露兜树属()、血桐属()、木豆属()和千金藤属()。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有8属, 包括刺葵属()、蓖麻属()、野茼蒿属()、桐棉属()、土蜜树属()、画眉草属()、芒属()和红毛草属()。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有4属, 包括鬟刺属()、蜈蚣草属()、野牡丹属()和结缕草属()。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有2属, 为守宫木属()和苦荬菜属()。北温带分布有2属, 为苦苣菜属()和地榆属()。东亚分布、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和旧世界温带分布各有1属, 分别为山麦冬属()、勾儿茶属()和栓果菊属()。

表2 平海湾沿海沙滩沙生植物科的分布类型

2.3 平海湾沿海沙滩沙生植物分布状况

平海湾沿海沙滩潮间带内受到海水侵蚀, 盐分较高, 很少有植物出现。高潮线往上少数草本先锋植物开始出现。在沙滩前缘分布的先锋植物主要有厚藤()、海马齿()等, 它们呈小斑块状分布, 面积在0.1—1.5 m2之间。沙滩前缘出现的植物还有狭叶尖头叶藜()、蒺藜草()、番杏()、望江南()、假马鞭()、匐枝栓果菊()、粗根茎莎草()、盐地鼠尾粟()、狗牙根()等。随着地势逐渐增高, 植物种类和数量开始增加, 出现了单叶蔓荆(var.)、海边月见草()、牛筋草()、龙爪茅()、铺地黍()、海刀豆()、小刀豆()、链荚豆()、猪屎豆()、吊裙草()、老鼠艻()等植物, 以厚藤和单叶蔓荆为主要优势种, 呈片状大面积分布。在沙滩后缘以生长高大的乔灌木为主, 有木麻黄()、露兜树()、楝() 、鸦胆子() 、苦郎树()、马缨丹()等, 以木麻黄为优势种。

2.4 平海湾沿海沙滩沙生植被群落类型

根据群落优势种及其在沙滩上的分布情况, 平海湾沿海沙滩沙生植被分为以下群落类型:

表3 平海湾沿海沙滩沙生植物属的分布类型

2.4.1 厚藤群落

厚藤作为建群种形成的群落是平海湾沿海沙滩分布最广、最重要的草本群落类型。该群落主要分布于沙滩中后缘, 面积大, 厚藤优势性明显, 覆盖度在30%—85%之间。不同沙滩厚藤群落伴生植物有所不同, 出现的伴生植物种类有蓖麻()、木麻黄幼苗、鬼针草()、狗牙根、龙爪茅、单叶蔓荆、海刀豆、狭叶尖头叶藜、牛筋草、香附子()、土牛膝()、铺地黍、匐枝栓果菊、红毛草()、链荚豆等。

2.4.2 单叶蔓荆群落

除大澳沙滩外, 单叶蔓荆群落广泛分布于沙滩的中后缘, 呈大面积片状分布, 是平海湾沿海沙滩最具代表性的灌木群落类型。群落中, 单叶蔓荆覆盖度在35%—90%之间, 长势良好。不同地段群落中出现的伴生植物不同, 伴生植物有厚藤、龙爪茅、鬼针草、蓖麻、铺地黍、牛筋草、狭叶尖头叶藜、匐枝栓果菊、野茼蒿()、吊裙草、海刀豆、海边月见草、白茅()、草海桐()等。

2.4.3 厚藤+单叶蔓荆群落

厚藤+单叶蔓荆群落主要分布于牛湾沙滩、平海湾沙滩中后缘, 在冷水坑东部沙滩也有分布。群落以厚藤和单叶蔓荆为共优种, 厚藤覆盖度25%—55%, 单叶蔓荆覆盖度35%—50%。群落内混生的植物有蓖麻、铺地黍、鬼针草、少花龙葵()、吊裙草、木麻黄幼苗、龙爪茅、地桃花()、白茅、草海桐、鸦胆子等, 零星分布于群落中。

2.4.4 木麻黄群落

木麻黄群落主要分布于大澳沙滩中部和牛湾沙滩、冷水坑东部沙滩靠近后缘的地方。

大澳沙滩的木麻黄林郁闭度约为0.1, 株高9—21 m, 胸径21—53 cm, 基径24—65 cm, 林下零星分布有香附子、龙爪茅、鬼针草、长春花()、酢浆草()、叶下珠()、牛筋草、飞扬草()、凹头苋()、木麻黄幼苗等。

冷水坑东部沙滩的木麻黄林郁闭度为0.4—0.7, 株高6—18 m, 平均胸径为32 cm, 平均基径为36 cm。林下零星分布有狗牙根、铺地黍、鬼针草、厚藤、沙苦荬菜()等。

牛湾沙滩的木麻黄林郁闭度为0.1—0.6, 株高7—25 m, 胸径23—45 cm, 基径32—48 cm, 林下稀疏分布有一些草本植物, 常见的种类有厚藤、海刀豆、苍耳()、牛筋草、龙爪茅、番杏、蓖麻、洋金花()等。在沙滩中段有一长约800 m的木麻黄防护林带, 其中80%的木麻黄已经枯死甚至倒塌,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强台风破坏了植物的根系, 从而导致木麻黄发生“抽干效应”而死亡。

2.4.5 海边月见草群落

海边月见草群落主要见于牛湾沙滩中部靠近沙滩后缘的地方, 常呈斑块状分布, 面积在1—4 m2之间。海边月见草生长状况良好, 覆盖度在25%—80%之间, 平均高度约35 cm。群落中伴生植物不多, 出现的伴生植物有厚藤、龙爪茅、香附子、狭叶尖头叶藜、鬼针草、地桃花、吊裙草、匐枝栓果菊等, 覆盖度均在10%以下, 多分布于群落边缘。

2.4.6 鬼针草群落

鬼针草广泛分布于平海湾沿海沙滩, 作为优势种形成的群落主要分布于冷水坑沙滩和大澳沙滩。

冷水坑沙滩的鬼针草群落集中分布于西部沙滩东西两侧沙滩后缘, 鬼针草高45—60 cm, 覆盖度30%—75%。群落中混生的植物种类有红毛草、铺地黍、藿香蓟()、羽芒菊()、厚藤、沙苦荬菜等, 这些草本植物在群落内零星分布, 覆盖度均小于5%。

大澳沙滩的鬼针草群落主要分布于沙滩入口处。鬼针草高22—120 cm, 覆盖度50%—85%。群落中混生有牵牛()、两耳草()、地锦草()、叶下珠、牛筋草等植物。

2.4.7 粗根茎莎草群落

粗根茎莎草群落主要分布于牛湾沙滩中部, 群落呈小片状分布, 群落面积在1.5—9 m2之间, 覆盖度15%—40%, 平均高度约13 cm。该群落通常为单优种, 群落中有时混生有厚藤、香附子、龙爪茅、凹头苋、绢毛飘拂草()、蓖麻和木麻黄幼苗等。

2.4.8 香附子群落

香附子群落一般呈小片状分布于沙滩的中部, 在牛湾沙滩以单优种形成群落, 在大澳沙滩则与厚藤混生, 覆盖度在15%—30%之间。牛湾沙滩的香附子群落高9—20 cm, 大澳沙滩的香附子群落均高达55 cm。

2.4.9 苦郎树群落

苦郎树群落主要分布于牛湾沙滩后缘和大澳沙滩后缘近河涌处。

牛湾沙滩的苦郎树高80—130 cm, 覆盖度60%—90%。群落内混生有蓖麻、鬼针草、单叶蔓荆、铺地黍、厚藤、匐枝栓果菊等。

大澳沙滩的苦郎树群落仅有一处, 苦郎树均高1.3 m, 覆盖度为70%。群落内混生有海马齿、鬼针草和少花龙葵等。

2.4.10 狗牙根群落

狗牙根群落在牛湾沙滩和平海湾沙滩前后缘的多个地段有出现, 但群落面积不大, 面积约4—6 m2, 狗牙根高7—20 cm, 覆盖度55%—80%, 出现的混生植物有海边月见草、鬼针草、假马鞭、厚藤、单叶蔓荆、粗根茎莎草、香附子、过江藤()、海刀豆、蓖麻、龙爪茅等。

2.4.11 铺地黍群落

铺地黍群落仅出现于牛湾沙滩中段靠近后缘的地方, 群落面积约为15 m2, 覆盖度为80%, 平均高度约为35 cm。该群落的伴生植物有厚藤、蓖麻、洋金花、鬼针草、番杏、龙爪茅、香附子、狭叶尖头叶藜等。

2.4.12 匐枝栓果菊群落

匐枝栓果菊一般零星分布于沙滩后缘, 以该种为优势种形成的群落位于平海湾沙滩万科双月湾度假区至海龟湾这一段沙滩上。匐枝栓果菊覆盖度30%—60%, 群落内混生的植物种类有厚藤、狗牙根、铺地黍、龙爪茅等。

2.4.13 盐地鼠尾粟群落

盐地鼠尾粟群落主要分布于牛湾沙滩的前缘和平海湾沙滩中段靠近后缘的地方。

牛湾沙滩的盐地鼠尾粟群落面积在9—16 m2之间, 盐地鼠尾粟高20—35 cm, 覆盖度50%—65%。群落内还混生有狭叶尖头叶藜、粗根茎莎草、龙爪茅、单叶蔓荆和鬼针草等。

平海湾沙滩的盐地鼠尾粟群落面积在8—20 m2之间, 盐地鼠尾粟高10—25 cm, 覆盖度60%—80%。群落内还混生有蒺藜草、鬼针草、厚藤、狗牙根、铺地黍和单叶蔓荆等。

2.4.14 草海桐群落

草海桐群落仅见于冷水坑东部沙滩后缘。草海桐成丛生长, 均高50 cm, 覆盖度45%—70%。群落灌木层中有少量单叶蔓荆和露兜树幼苗, 覆盖度约为5%。草本层中零星分布有牛筋草、红毛草、田菁()等, 覆盖度均小于5%。

3 讨论

3.1 平海湾沿海沙滩沙生植被特点

平海湾沿海沙滩沙生植被区系有明显的热带性质。扣除世界分布外, 热带分布科占总科数的96.15%, 热带分布属占总属数的95.05%, 这与平海湾所处的南亚热带地理位置的气候特征相符。

平海湾沿海沙滩沙生植被的分布受到水分、盐分和沙土质地等的影响, 在沙滩前缘出现的植物多为耐盐、耐贫瘠的匍匐状草本植物, 多呈小斑块分布, 虽然它们固沙能力强, 但抵挡海风的能力却极为有限[23]。往沙滩内缘, 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善, 多年生草本植物占据主导, 并逐渐出现以单叶蔓荆为优势种的灌木群落和以木麻黄为优势种的乔木群落。

群落类型中, 除木麻黄群落为乔木群落外, 其他多为草本植物群落和蔓生性小灌木群落。群落优势种明显, 多以单优种群落为主。群落结构简单, 常为单层结构。从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上看, 同一沙滩上有多个群落分布时往往呈镶嵌分布格局, 大片群落中形成多数小群聚, 显示出群落复合体的特点[19]。

3.2 平海湾沿海沙滩沙生植被资源评价

平海湾沿海沙滩沙生植物种类丰富。这些生长于滨海沙滩的植物一般具有发达的地下根系, 能适应沙滩恶劣的生长环境, 具有良好的固沙、护岸、防风等生态功能。许多沙生植物具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 植物形态奇特, 花色艳丽, 在海岸带上形成美丽的自然景观, 在滨海地区园林绿化中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30-32]。大多数沙生植物具有药用价值: 如厚藤全株可入药, 主治风湿性腰腿痛、腰肌劳损、疮疖肿痛; 单叶蔓荆的果实主治风热头痛、目赤肿痛; 海边月见草籽实含油量高,海边月见草油具抗衰老、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 被广泛应用于美容保健品等[33]。对平海湾沙生植被资源的应用, 应首先发挥沙生植被的生态和景观功能, 在不破坏原有植被的前提下, 对资源蕴藏量较大的经济植物, 可适当开发利用, 发挥其经济效益。

3.3 平海湾沿海沙滩沙生植被的保护

平海湾沿海沙滩中, 除牛湾西部沙滩、冷水坑附近的3个沙滩未开发外, 大澳沙滩、平海湾沙滩、牛湾东部沙滩均已开发为旅游区。由于在沙滩附近建酒店、游乐设施等, 沙生植被遭到大面积的人为清理, 沙生植被破坏严重。沙滩上娱乐活动带来的践踏、生活垃圾等也给沙生植物的生长带来了不良影响。目前牛湾西部沙滩沙生植被还保留着原生植被的外貌, 植物种类丰富, 群落类型多样, 但随着沙滩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附近房地产的开发, 牛湾西部沙滩植被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急需引起当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由于海岸沙生植被自身的脆弱性与难恢复性, 一旦被破坏, 将难以恢复[25,34]。做好海岸沙生植被的保护工作, 对减轻滨海地区的自然灾害, 改善地区生态极为重要[35]。

在平海湾沿海沙滩旅游开发不可避免的情况下, 建议将沿海沙滩沙生植被如同红树林一样, 作为海岸带植被纳入保护对象。加强环境管理, 恢复沿海特色沙生植被带, 打造优美的海岸生态景观。开展生态旅游, 合理控制游客数量。设置沙生植被宣传牌, 大力宣传沙生植被保护的重要意义, 提升民众的保护意识, 共同守护好海岸沙生植被这一宝贵资源。

4 结论

(1)平海湾沿海沙滩沙生植被种类丰富, 共有131种, 隶属43科113属。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

(2)平海湾沿海沙滩沙生植被含单种的科、属占优势。单种科占总科数的53.49%, 单种属占总属数的87.61%。

(3)平海湾沿海沙滩沙生植被区系成分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扣除世界广布外, 热带分布科占总科数的96.15%, 热带分布属占总属数的95.05%。

(4)平海湾沿海沙滩沙生植被群落类型丰富。群落优势种明显, 结构简单, 群落分布具有显著的镶嵌性。群落类型主要有厚藤群落、单叶蔓荆群落、厚藤+单叶蔓荆群落、木麻黄群落等。

(5)平海湾沿海沙滩沙生植被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应加强对现有沙生植被的保护, 加大宣传力度, 合理开展生态旅游。

[1] 罗涛, 杨小波, 黄云峰, 等. 中国海岸沙生植被研究进展(综述)[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8, 37(1): 70–75.

[2] 何霄洁. 广西滨海植物发展现状及动态研究[J]. 绿色科技, 2018(16): 159–160.

[3] GARCIA-LOZANO C, PINTÓ J, DAUNIS-I-ESTADELLA P. Changes in coastal dune systems on the Catalan shoreline (Spain, NW Mediterranean Sea). Comparing dune landscapes between 1890 and 1960 with their current status[J]. 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 2018, 208: 235–247.

[4] ŠILC U, STEŠEVIĆ D, LUKOVIĆ M, et al. Changes of a sand dune system and vegetation between 1950 and 2015 on Velika plaža (Montenegro, E Mediterranean) [J]. Regional Studies in Marine Science, 2020, 35: 101139.

[5] KELLY J F. Effects of human activities (raking, scraping, off-road vehicles) and natural resource protections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beach vegetation and related shoreline features in New Jersey [J]. Journal of Coastal Conservation, 2014, 18(4): 383–398.

[6] 黄培祐. 海南岛滨海砂岸植被[J]. 生态科学, 1983(2): 1–6.

[7] 刘昉勋, 蔡守坤, 黄致远. 江苏海岸带植被的特征、分布及利用[J]. 植物生态学报, 1983, 7(2): 100–112.

[8] 刘昉勋, 蔡守坤, 黄致远. 江苏海岸沙生植被的研究[J].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1986, 10(2): 115–123.

[9] 邓义, 陈树培, 梁志贤. 广东滨海沙滩沙生植被的改造利用[J]. 热带地理, 1988, 8 (4): 309–314.

[10] 刘昉勋, 宗世贤, 黄致远. 江苏省海滩植被演替的研究[J]. 植物资源与环境, 1992, 1 (1): 13–17.

[11] 徐德成. 胶东海岸的沙生植被[J]. 生态学杂志, 1991, 10(4): 58–61.

[12] 徐德成. 山东海岸沙生植被特点及开发利用设想[J]. 华东森林经理, 1991, 5(1): 30–33.

[13] 徐德成. 山东海岸沙生植被的特点和生态评价[J]. 资源开发与保护, 1992, 8(1): 25–28.

[14] 徐德成. 山东海岸沙生植被的初步研究[J]. 海岸工程, 1992, 11(4): 59–65.

[15] 郑坚端. 海南岛文昌县滨海沙土草地植被的研究[J].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1992, 16(2): 174–186.

[16] 邓义, 陈树培, 梁志贤. 广东省海岸带沙生植被的改造利用[J]. 生态科学, 1994(1): 147–150.

[17] 陈征海, 唐正良, 张晓华, 等. 浙江海岛沙生植被研究:(I)植被的基本特征[J]. 浙江林学院学报, 1995, 12(4): 388–398.

[18] 张晓华, 应松康, 刘雪康, 等. 浙江海岛砂生植被研究: (Ⅱ)天然植被类型及开发利用[J]. 浙江林学院学报, 1997, 14(1): 50–57.

[19] 徐德成, 倪玉乐, 毕可阳. 山东半岛砂质海岸的特点和生态评价[J]. 防护林科技, 1998(1): 11–13, 30.

[20] 张治国, 王仁卿, 陆健健. 胶东沿海沙生植被基本特征及主要建群种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J].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2, 37(4): 364–368.

[21] 李信贤. 广西海岸沙生植被的类型及其分布和演潜[J].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05, 21(1): 27–36.

[22] 单家林, 余琳. 海南滨海沙地种子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J]. 广东林业科技, 2008, 24(6): 37–40.

[23] 单家林. 海南岛西海岸植物群落的初探[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21): 110–115.

[24] 黄雅琴, 王建军, 张娆挺, 等. 厦门观音山海岸沙生植被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3, 42(1): 73–76.

[25] 胡君, 刘启新, 吴宝成, 等. 江苏海州湾沿海沙滩植被的种类组成与群落变化[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3, 22(2): 98–107.

[26] 王蕙, 张沁媛, 崔可宁, 等. 山东省海岸砂生植被基本特征及现状分析[J]. 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 2021, 51(3): 300–313.

[27] 关月芳, 黄煜, 李海生, 等. 惠州高洋尾沙滩沙生植被资源研究[J]. 绿色科技, 2020(10): 148–152.

[28] 吴征镒, 周浙坤, 李德铢, 等. 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J]. 云南植物研究, 2003, 25(3): 245–257.

[29] 吴征镒.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 云南植物研究, 1991(增刊IV): 1–139.

[30] 贠建全, 唐小清, 王强, 等. 广东珠海荷包岛海岸沙生植物综合评价与应用[J]. 中国园林, 2018, 34(2): 122–127.

[31] 黄建荣, 李子华, 郭淑红, 等. 广东海陵岛滨海植物资源调查与造景应用研究[J]. 广东园林, 2015, 37(3): 10–13.

[32] 唐春艳, 张奎汉, 白晶晶, 等. 广东省滨海乡土耐盐植物资源及园林应用研究[J]. 广东园林, 2016, 38(2): 43–47.

[33] 王文卿, 陈琼. 南方滨海耐盐植物资源(一)[M]. 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3.

[34] 赵艳云, 陆兆华, 刘京涛, 等. 海岸沙丘植物群落分布、适应性和演替研究进展[J]. 湿地科学, 2014, 12(3): 401–408.

[35] 王文卿, 陈洋芳, 李芊芊, 等. 南方滨海沙生植物资源及沙地植被修复[M]. 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6.

Study on the resources status of psammophilous vegetation on coastal beaches of Pinghai Bay, Huizhou

HUANG Yu, LI Haisheng*, WU Kaihan, LIU Yang, NIE Lanzhen, CEN Peiyi, CHEN Yingyi, GUAN Yuefang, PAN Hairong, XIAO Yonghao

Biology and Food Engineering Institut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Guangzhou 510303, China

In July 2019, the psammophilous vegetation resources on coastal beaches of Pinghai Bay, Huizhou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method of route survey and quadrat sampling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131 psammophytes belonging to 113 genera and 43 families on coastal beaches of Pinghai Bay. The life-form was dominated by herbaceous plants, accounting for 66.41% of the whole species. The geographical elements of the families and genera had obvious tropical nature. The community types werecommunity,var.community,+var.community,community,community,community,community,community,community,community,community,community,community,community,. In order to protect psammophilous vegetation resources on coastal beaches of Pinghai Bay, it is suggested that psammophilous vegetation be listed as protection object of coastal vegetatio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be strengthened and ecotourism be actively carried out.

Pinghai Bay; psammophilous vegetation; geographicalelements; community type; Huizhou

黄煜, 李海生, 伍凯瀚, 等. 惠州平海湾沿海沙滩沙生植被资源现状研究[J]. 生态科学, 2022, 41(3): 72–81.

HUANG Yu, LI Haisheng, WU Kaihan, et al. Study on the resources status of psammophilous vegetation on coastal beaches of Pinghai Bay, Huizhou[J]. Ecological Science, 2022, 41(3): 72–81.

10.14108/j.cnki.1008-8873.2022.03.008

Q948.15

A

1008-8873(2022)03-072-10

2020-05-17;

2020-08-08

广东省“冲补强”提升计划生态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编号: 粤教科函[2018]181号); 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植物学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编号: 粤教高函[2018]179号); 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2019KTSCX121); 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014278034)

黄煜(1999—), 男, 主要从事海岸沙生植被研究, E-mail: 786015382@qq.com

李海生(1971—), 男, 博士, 教授, 研究方向为植物生态学, E-mail: lhs11@gdei.edu.cn

猜你喜欢
木麻黄覆盖度海湾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植被覆盖度变化遥感监测
八步沙林场防沙治沙区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变分析
基于NDVI的晋州市植被覆盖信息提取
传奇木麻黄
辽宁省地表蒸散发及其受植被覆盖度影响研究
木麻黄记
闽南沿海木麻黄基干林带下潺槁造林初步研究
人鱼海湾
春天的木麻黄
初识海湾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