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民主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功能化研究

2022-05-15 12:16孙宁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协商民主政治协商国家治理

作者简介:孙宁(1996-),男,河南平顶山人,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摘 要:协商民主制度由于其强大的生命力,为我国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做出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新型政党制度带来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为国家治理高效性焕发了新的生机,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看,二者的高度一致性为我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和保障。

关键词:协商民主;国家治理;政治协商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2.048

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从“器物”现代化向“制度”现代化的转变过程。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在追求现代性过程中自觉选择的结果,内在包含着民主的要求。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中国现代文明秩序的建构。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对建构国家基本制度框架、助推行政体制改革、涵养公民精神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功能。

1 协商民主与国家治理的内在逻辑分析

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国家治理体系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从内涵上讲,二者在理论内涵的表达上有着根本的不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表达,而国家治理则是一个极其广泛的概念,具体到中国的政治逻辑下就是,在党的领导制度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国家和社会各领域的体制机制建设,它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实际运行中,国家治理的包罗万象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路径,二者的交织对我国寻求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探索是一种有益的实践。

首先,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一种政治协商制度,具体到中国的政治语境下,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通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全国各个政党和代表各阶级利益的党派人士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而国家治理的构建的首要条件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党的领导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从历史角度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初步探索,中国人民长期的革命实践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必然性,同时也并没有排斥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这恰恰是实现国家政治现代化的第一步,构建科学合理的政治制度,制度是国家治理的先导,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是我国构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条件,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证明了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是构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制度基础;最后,从实践角度来讲,新型政党制度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开创了良好的政治实践模式,协商民主的成功实践为解决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其他问题提供了现实的解决方式,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集中了各党派及无党派人士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多元化的政治参与既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也为国家治理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路径。

2 协商民主制下國家治理体系的优势分析

2.1 共同的思想基础提供了共同的政治方向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延续,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夯实了多党合作的共识基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国家治理与协商民主制共同的思想基础,国家治理必须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其生命力,即全国各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都要坚持一个共同的思想基础,在这个思想基础上,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才能够始终存在于正确的方向上。具体体现在:一是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进程中,全国各党派人士及无党派人士都能够紧紧地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周围;二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共同坚持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坚持学习党的理论;三是各党派人士都在共同的思想基础上,集思广益,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出谋划策。

2.2 协商民主特色促进了科学决策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带来的协商民主制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的决策科学提供了现实的模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效地避免了西方政党制度的相互倾轧,改变了各党派间的竞争关系,而变之为一种合作关系,合作协商既避免了一党执政存在的独裁制弊端,又极大地改善了我国的政治生态,使得中国的政治生活从钩心斗角转向了合作共赢。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进程中,协商民主使得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积极为国家治理建言献策,将人民政协充分发挥其协商民主的政治功能。聚焦国家治理的核心议题,积极建言献策,促进了党的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与此同时,人民代表大会对国家治理的聚焦讨论,又有效的集中了各党派、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国家治理的科学化,协商民主制度的优势代表了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成功实践。

2.3 协商民主促进了各党派间的相互监督

协商民主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保证党际间的相互监督和相互促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将各个民主党派的意见全都整合在一起,保证了党际交流的顺畅,同时也促进了各党派间的相互监督,这又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一大亮点,协商民主的一项重要作用就是各党派间的相互监督,也是中国共产党自觉接受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监督,这种各党派间的相互监督也是多党合作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各党派的相互监督既杜绝了一党专政,又保证了各民主党派相互促进、砥砺前行,为国家治理的可持续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它的优势主要在于将各党派间的相互监督融入了国家治理体系的各个方面,从一定程度上杜绝了腐败的滋生,又使各民主党派间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对党的领导决策形成一种有效的监督,同时又对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中工作成效进行有效监督,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的责任落实和工作落实;坚决落实民主监督制度,形成了一种在党的自身监督之外的一种监督制度,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3 国家治理进程中协商民主的发展路径

3.1 夯实共同认识基础,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国家治理体系建设

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一个共同的认识基础,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根本上说,首要是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其次,在新型政党制度下,各民主党派应当积极发挥其“智库”作用,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也应当是构建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的主体力量,人民政协不仅仅是团结各党派人士的重要机构,也是吸收社会各界人士参政议政的重要机构。因此,各民主党派应当把握好人民政协这个“传话筒”,在明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基础上,夯实共同认识基础,一是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应当积极学习,适应新时代的理论环境;二是通过政协组织共同发挥各界人士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守好“智囊团”的角色;三是中国共产党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共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必须要勇担当,敢拼搏,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模范作用。

3.2 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不断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建设

民主协商为国家治理提供了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在国家制度顶层设计层面,首先,要不断地推进现有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等作为协商民主的基本平台的作用,结合协商民主平台所发挥的作用,在国家层面形成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协商民主体系;其次,在中央与地方的形成一套上下联动的制度体系,从中央到地方都应当不断地贯彻协商民主的理念与价值观念,大力提升中央和地方的互动关系;最后,还应当在现有的平台的基础上,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尤其是在当前社会条件下,新的利益群体不断涌现,党和政府应当充分在基层发挥协商民主,将协商民主扎根于基层群众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真正做到协商民主为人民。同时,应当拓宽多种利益表达渠道,发挥网络力量让人民群众更多地参与到国家治理中来。

3.3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完善制度相关法律

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法制建设是我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深入依法治国,具体到协商民主层面,就是要加强相关民主法制建设,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必须依靠法治,加强相关的立法工作,将制度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其一是要将更加细化协商民主的类别和表达渠道;其二是要构建程序合理,结构完整的协商民主制度体系,着力将协商民主的稳定性作为关键点来切入,细化法律制定;其三是要将协商民主的协商过程作为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切实解决协商民主可操作性小,议题泛泛而谈的问题。同时,要加强法律对协商民主过程的监督,规范协商民主实践活动。

3.4 发挥人民政协的平台作用,加强协商民主活跃性

人民政协作为新型政党制度实施的平台,人民政协对于国家治理体系的促进作用无疑是巨大的。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人民政协的建设路径须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为目标,政治制度作为国家治理的根本内容,人民政协应当充分发挥其参政议政、团结一致的职能,同时细化其职能分类,尤其是在意见表达方面,人民政协应当重视社会各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从制度上更加的明确人民政协的地位和作用,而将人民政协建设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模范制度。在人民政协对国家治理体系的作用方面,政治协商应当更加关注意见表达渠道建设,当前,人民政协的总体制度性建设已经成熟,然而在对国家治理体系的作用上,群众意见表达仍然存在问题,而对于国家治理来讲,最重要的就是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因而人民政协的建设方向应该是尽可能地扩大其公众参与力度,同时重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做好“传话筒”的工作,为国家治理争取更多的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建议。

4 总结

协商民主制带来的参政议政的平台,将全国各党派人士及人民群众都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又给予了各党派人士共同参与国家治理的机会,有利于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科学执政的实现,从实践意义上赋予了民主新的生命力。协商民主作为国家治理中制度层面的设计,其所带来的巨大活力更需要在国家治理中不断地实践和应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是一个完整运行的系统,需要各协商主体多方联动、协同共治,提高专业素养,完善协商工作机制,推动协商民主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并不断地推动协商民主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晓文,孙欣.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协商民主功能及优化研究[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9,21(02).

[2]孙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功能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9.

[3]韩慧,臧秀玲.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国家治理的互动逻辑[J].社会主义研究,2020,(04).

[4]尹毅,張健.协商民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联性:逻辑、演进与路径选择[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03).

[5]王明辉,唐兴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协商民主:治理意蕴、独特优势与体系构建[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05).

[6]陈一超.论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协商民主的推进作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9(04).

[7]纪雨杉,徐冬先.论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协商民主发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03).

猜你喜欢
协商民主政治协商国家治理
《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是做好新时代政治协商工作的基本遵循
新时期乡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中的协商民主问题探究
协商民主与政治协商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协商民主制度的互动关系探析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
人民政协是否具有作为政治协商载体与主体的双重性——再谈政治协商的主体问题
政治协商各方良性互动机制探析
中国特色政治协商:从功能性的政治协商走向制度化的协商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