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某高校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

2022-05-16 09:57吴春雨杨倩蓉侯念妤
关键词:医学生阶段意识

吴春雨,杨倩蓉,侯念妤,卢 蓉

(昆明医科大学 护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随着计算机科学和网络技术的极速发展,信息技术普遍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信息爆炸时代,社会中每个成员需掌握信息素养这项基本生存能力.每个个体在信息社会中所具有的各种信息品质的总和就是信息素养,由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4个维度组成[1].信息素养作为当代大学生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高素质大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2].如何高效培养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特别是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也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献[3]研究表明,信息素养的培养对医学生课程和信息技能的掌握及临床工作中评判性思维的形成都有显著影响.医学生信息素养的高低显著影响着其对最前沿治疗手段的掌握水平,为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医护人员,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不可或缺.

昆明某高校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医院培养了大量医护职业人员,为研究当地医护人员的信息素养提升的途径,笔者以昆明某高校医学生为样本进行调研,分析其在高等教育阶段信息素养的特点,研究设计医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方案,以期有效提升医学生信息素养.

1 医学生信息素养现状

1.1 普遍信息意识不强.

文献[4]通过调查发现,以独立学院医学生为样本,大部分医学生可以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为满足自己的信息需求,会主动查找信息;同时反映出其信息意识较薄弱,具体表现为未受过信息素养的系统教育,不清楚信息素养概念.文献[5]调查发现, 只有极少数的医学生(调查样本的10.41%)不会被无关信息干扰而正确获取所需信息.Koch等[6]的研究发现,信息意识强的护生在参加重症监护病房(ICU)实习时,可以更快对病人的临床需求做出反应,明显缩短了任务用时,同时错误亦或不当操作也相对较少.Gezer等[7]的研究发现,在土耳其,大部分应届毕业医护生虽然知道在哪里和如何获得他们需要的信息, 但对不同教育目标下的信息素养技能不甚了解.文献[8]研究表明在循证护理实践中,信息素养有着显著的作用,高校特别是医学院校为了提高医学生的专业学业成绩,有必要培养他们信息素养的相关技能.大量相关研究表明,大多数医学生的信息意识不强,虽然可以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但容易受到无关信息干扰,不能高效获取正确信息,大量学生甚至不明白信息素养的概念.

1.2 专业信息知识相对匮乏

文献[9]的研究表明,超过半数的医学生不太了解图书馆的功能(60.6%);不太知道所学专业的核心期刊(58.4%);不太了解所学专业的免费资源网站和开源学术期刊(59.9%).徐世妍等[4]的研究表明,大部分医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和网络技术的相关原理,但如何有效地使用其获取专业信息却知之甚少,研究同时表明专业英语知识的能力显著影响着医学生获取国外相关医学专业的最新信息的有效性.Olive等[10]的调查研究也有类似的发现.大学生普遍都可以意识到信息对生活、学习的重要性,但由于大学生特别是医科学生课程繁重,普遍不能保证对最新专业信息知识的学习和汲取,导致医学生最新专业信息知识匮乏.

1.3 专业信息处理能力不容乐观

信息能力是人们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要素,决定了人们信息素养的水平[11].文献[1]的调查发现,近半的(45.6%)调查对象可以整合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所获取信息,绝大多数(91%)的调查对象没有独创的研究成果,研究发现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是学生信息处理能力薄弱,包括信息的搜索、信息的辨别评价、信息的分类储存、信息的交流共享、信息的整合再创造等方面,从而直接造成了学生创新能力不足.文献[12]对护理学院本科生信息获取途径及信息处理进行调研发现,大部分(79.39%)的护生不会获取专业信息;即使可以获取信息,也有72.58%的学生不懂如何加工利用信息;同时研究发现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为专业书籍或期刊、国内数据库或者网站.文献[13]通过对吉林大学医学生信息素养进行调研,学生在界定信息需求、有效检索与甄别信息、筛选与整合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偏低.文献[14-15]对国外医学生的信息能力调研也有类似的结果.大量研究表明,大部分医学生对于所需的专业信息是清楚的,可以通过专业书籍进行检索信息.但对于线上新的医学专业信息资源,不能有效甄别,也不能有效处理专业信息,更不能正确对专业信息进行再创造.

1.4 信息道德普遍规范不足

文献[16-21]研究表明,大部分医学生对信息相关的规范法律法规不甚了解,对知识产权维护意识不强、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也比较欠缺.目前,高校大多数信息素养课程开设主要还是偏向于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方面,较少内容涉及信息道德的培养.对于医学生来说,由于将要从事行业的特殊性,所涉及的信息道德还包括患者隐私信息的保护.在信息社会转型时期,信息道德作为医学生医学伦理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特别加强.

2 昆明某高校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调查研究

笔者对昆明某高校医学生进行调研,在取得调研对象知情同意下,共发放问卷297份,回收有效问卷281份.调查问卷设计采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张士靖课题组设计的测试题项[21],从信息意识(6项)、信息知识(11项)、信息能力(9项)、信息道德(2项)4个维度共计28个测试题项.问卷还包括生源地、民族、年级3个个人信息题项.

2.1 调查研究结果

信息素养评分的情况为:最大值是58.8,最小值是13.2,平均得分为(39.321±9.872),平均得分低于文献[21]的评分均值(43.976).文献[21]的样本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学生,可以看出学校教育水平高,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水平也相对较高.通过调研发现,该昆明高校医学生在4个信息素养维度上同样呈现出信息意识不强、信息知识相对匮乏、信息处理能力差及信息道德欠缺的共性特点.

笔者分析了样本学生个人信息项(民族、生源地及年级)和其信息素养得分的关系,通过单因素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信息素养得分单因素分析

由表1可知:民族对信息素养得分影响不显著(P>0.05);生源地对学生信息素养得分影响显著(P<0.05),得分表现为省外>昆明及周边>云南边境地州;年级对信息素养得分影响显著(P<0.05),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信息素养得分随之提升,呈正相关关系.

2.2 成因分析

生源地对信息素养得分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信息素养和信息知识2个维度上,省外和昆明及周边的学生在信息素养和信息知识题项的得分要显著高于生源地为边境地州的学生,由于不同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及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水平的不同,学生了解学习信息知识的时间和程度也明显不同.信息知识是获得性知识,生源地对信息素养得分的影响也主要体现在大一、大二阶段,在大三之后的阶段,随着边境地州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相关课程后,所有学生信息知识获取的趋同特点愈发明显,不同生源地信息知识题项的得分差异就不再明显了.

年级对信息素养得分的影响反映在全部4个维度上.(1)信息意识.学生信息意识与学生年级呈现正相关特点,是由于随之年级的提高,学生入学教育、图书馆入馆教育、专业讲座、专业实习等教学阶段的开展,学生信息意识的领域意识、前沿意识、线索意识、循证意识等方面不断加强.(2)信息知识.呈现两个“分水岭”,大二阶段开设计算机基础相关课程后,学生的信息知识明显提升;大五阶段学生开设写作毕业论文,开始了解生物医药学方面常用引文库、全文库、数据库,学生的医学专业信息知识得到提升.调查还发现学生在大五阶段才开始将信息知识应用于专业知识获取,才开始了解生物医药学方面常用引文库、全文库、数据库,在之前专业课学习阶段,对如何获取相关的前沿医学专业信息没有有意培养.(3)信息能力.灌入式的教育,直接导致学生普遍不能很好将学得的信息知识应用于实践.比如,本科医学生普遍不知道PubMed和CBM的加权检索.本科医学生信息能力普遍偏低,硕士阶段信息能力才开始提升,而博士阶段更是显著高于硕士和本科阶段.缺乏专业医学信息评价、利用、交流及创新等方面系统性地培养,直接导致学生在信息能力方面呈现3个“台阶式”特点.(4)信息道德.在大一到大三阶段的学生,学生对医学信息道德方面了解不够,平时关注更多的是医学伦理道德方面,对医学信息道德方面了解不多;在大四实习过程中才开始深入了解并注重对医患隐私信息保护,在大五毕业论文写作阶段,才开始了解论文写作规范要求,才学会正确标注引文,才知道要重视医学信息知识产权维护.可见年级对医学生信息道德题项得分的影响,主要是由于不同年级教学目标任务不同而造成的.

3 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方案设计

在当前信息大爆炸环境下,培养提升医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遵循阶段性和全过程相结合的原则,兼顾整体性和专业特殊性,来设计医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方案(见图1).结合医学生学科专业特点,通过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4个维度培养医学生信息素养.

在课程设计时,通过合理提前干预,一方面提前开设信息专业课程或相关知识讲座,另一方面在前期专业基础课教学时就指导学生获取相关专业信息,从而更早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使其更早掌握信息知识,以便在专业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中,同步提升信息能力,尤其是学生获取专业前沿信息的能力和利用信息实践、再创新的能力.

3.1 多途径筑牢学生信息意识

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医学生养成正规途径有效获取信息的意识至关重要.在新生入学大一阶段,通过入学教育和图书馆入馆教育以及计算机基础教育树立医学生信息意识;通过增加相关学科或专业讲座,强化医学生领域意识和前沿意识;在专业基础课和实践课的学习过程中,有意强化医学生信息关联发现的线索意识和专业知识作用实践的循证意识.通过多途径介入筑牢医学生信息意识.鉴于不同生源地呈现出的差异性,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同伴教学的方式,生源地是省外或昆明及昆明周边的,和云南边境地区的学生“一对一”结伴学习,可以有效提升云南边境地区学生的信息意识.

3.2 全方位夯实学生信息知识基础

学生信息知识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其是否可以有效获取信息,在大一、大二阶段,通过开设“医学信息学概论”“医学科研方法导论”课程并结合其他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让医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相关专业知识、学会运用综合及医学专业数据库检索所需医学信息.专业的信息检索知识属于典型的获得性知识,医学生通过学习,短期内即可掌握,通过长期实践可以熟练应用,文献[21]的研究也表明,通过教学干预可以显著提高信息知识水平.同样,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同伴教育,显著提升生源地为云南边境地州学生的信息知识.

图1 医学生信息素养整体培养方案

3.3 全过程提升信息能力水平

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维度,其培养贯穿在信息素养教育的全过程,针对目前信息素养教育方式单一的情况,需打破教育壁垒,通过学业导师、实习导师及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协作,实现课程教育、实习教育及毕业论文指导间的交叉干预,全过程螺旋式提升医学生信息能力水平.在大一、大二、大三阶段,医学信息素养课程以及医学专业课的教学设计中,就需要关注学生的循证实践、信息获取、信息评价及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从而正向影响医学生大四、大五实习阶段信息传播、交流及利用的能力,毕业论文写作阶段,利用信息创新的能力.而医学生实习阶段和毕业论文写作阶段的信息能力也会正反馈他们的信息获取、评价及组织管理能力.

3.4 多手段提高信息道德修养

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信息管理、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信息道德的底线红线逐步清晰.学生信息道德的提升同样贯穿于教育培养的全过程,辅导员对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业导师对医学生专业培养、实习老师对医学生实践教育等都会对医学生的医学伦理观产生积极影响.

4 结语

信息化时代,信息素养是一种基本素养,越来越直接影响人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而医学生将来从事的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的特点,也决定了医护工作者是终身提升学习的工作者,同时,意味着医护工作者的信息素养也需要终身提升.当然,高等教育阶段是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关键期,也是其信息素养培养的关键期.信息化不断革新的时代,针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方案也必须随之不断更新.

猜你喜欢
医学生阶段意识
当代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Open science:The science paradigm of the new era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转化医学理念结合CBL教学法在口腔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医学生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