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美育:提升高校思政工作实效性的新方向

2022-05-17 14:41张继艳陈超宁
大学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美育思政美的

张继艳 陈超宁

(1.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2.岑溪市第二中学,广西 梧州 543200)

网络美育是适应当今数字时代发展的新要求而提出的教育教学方式,是数字技术和网络审美的有机结合。网络美育与高校思政工作有着相同的目标,两者都是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二者的有机结合是提升高校思政工作的有效途径。立足于当今数字时代,各高校都应重视网络媒介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作用,探索思政工作的新形式,以提高高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一、网络美育

美育,又叫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指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爱好美、欣赏美、体验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他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和美的素养,促进他们的均衡、全面发展。美育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美育,专门指“艺术教育”;从其一般的定义来看,美育指“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等。广义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指出美育是人从自然人走向理性人的桥梁,是人在现代文明中异化的解药,是恢复“破坏了的我们天性中的完整性”的有效途径。

网络美育是指从网络媒介的视角,去研究美学教育的问题,是运用网络传播在美学教育中的作用,从而促进美育的进步与发展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是以立人成才为核心宗旨,走向美育“新境界”的新方向。它包括网络感美、网络审美和网络立美三个层次,容纳了美的唤醒、美的目标、美的追求、美的学习和美的感悟等多重意蕴。网络美育是网络媒介与美学教育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在网络传媒迅速发展背景下对美育教学形式的新探究,目的是使网络传播为美育工作服务,为教育和培养学生素养而服务,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创新性教育。美育侧重于对大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等能力的培养,侧重于对大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培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校加强网络美育的必要性

网络美育对高校思政工作影响巨大,在促进学生发展、激发思政工作者学习热情、创新思政工作方式等方面都有实施网络美育的必要。

(一)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网络美育激发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当今的网络数字时代,网络传媒已经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高校需要通过网络手段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网络美育能让大学生懂得合理使用网络平台,并在感受美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教育内容。在高校思政工作中,运用“网络+思政”的模式,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给大学生赋予美的感受,将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积极性。

网络美育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网络美育可通过网络平台、审美手段,向大学生传播正确的价值观,让大学生对美的内涵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形成积极的审美观念,养成良好的审美情感,最终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趣味和辨别能力。网络美育的合理使用,能够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素养,让他们不再沉溺于网络,从而培育大学生良好的品行和完美人格,最终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激发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学习热情

网络美育可以极大地激发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高校教育工作者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化素养,而且有着强烈的教育科研精神,他们保持着“终身学习”的态度,在教育教学的工作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方法。网络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是适应当前“互联网+”发展的新形式而提出的新教育教学方式,这既是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挑战,又是提升他们教育教学能力的一大机遇。在机遇与挑战面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来都是迎难而上的,为了更好地实现网络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创新思政工作方式,他们会以更高的工作热情投身于教育科研工作中。这种教育形式会使高校思政工作者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渗透美育的内容。而为了有效地运用网络媒介,他们会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尝试新的教学实践,这也是高校思政工作者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过程。

(三)创新高校思政工作方式

过去的思政工作方式简单,在课堂上多是教师单向的灌输式讲授,学生感觉教师所讲内容枯燥乏味,上思政课的积极性不高,这样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学生思政工作中,学生把自己跟辅导员教师对立起来,觉得教师是站在学校的角度管理他们,跟教师有距离感,导致教师很多工作无法开展,管多过于教与引。如果把美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合理发挥美育在思政工作中的作用,让大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学习文化知识,就能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思政工作与互联网相结合,可以使教师近距离地感受学生,学生近距离地感受教师,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拉近了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如此一来,教师的工作就好做了,最终提高思政工作实效性的目的也可达到。

三、网络思政工作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为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方便,它既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内容,又提供了更多思政工作的途径。但网络信息的爆炸式传播也给新时代的思政工作带来了挑战。

(一)高校网络思政工作面临的困境

1.西方价值观入侵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负面影响

网络平台具有开放性和全球性的特征,网络中传播的信息具有知识上的多元化和意识形态上的多样性特点,这为西方文化在我国大范围传播提供了契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全球互联网信息技术中占据主动权,他们中的一些社会主义敌对势力利用自身在网络信息技术中的优势,在网络上肆意传播带有西方殖民主义思想的、诋毁社会主义的信息。这些文化的入侵,不仅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而且对我国青少年思想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如西方一些国家专门针对我国制作和推广带有军国主义色彩、个人英雄主义色彩浓厚的影视剧,大学生的思想比较单纯,社会经验不足,对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他们很容易受网络上的西方文化的吸引,甚至盲目崇拜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怀疑,这给大学生正确政治思想的形成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也让我们的思政工作开展起来困难重重。

2.垃圾信息泛滥对大学生行为产生误导

网络4.0 时代,网络信息具有高度的自由性和分散性的特点,人们可以在网络上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网络信息包罗万象,其中包括一些涉及色情、暴力、反动等内容的垃圾信息,这些信息不加筛选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使人无法分辨。网络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任何一个人都是传播源,这就导致垃圾信息爆炸式传播,使人们眼花缭乱,失去信息辨别的能力。大学生作为上网时间较长的群体之一,他们在上网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受这些垃圾信息的影响。这些不良信息也会严重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

3.沉迷于网络给大学生身心发展带来极大危害

首先,网络信息量大,内容丰富而新颖,极大地吸引着具有强烈好奇心、善于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而这种吸引往往会演变成大学生对网络的沉迷。其次,部分大学生整日沉迷于网络虚拟空间,极少在现实世界中与人打交道。他们往往通过网络平台来进行交友、恋爱,但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又导致一些大学生在网上交友、恋爱的过程中易受欺骗,致使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侵犯,给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脆弱的心灵造成严重的打击。最后,网络的便捷性给大学生“复制、粘贴”的行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易使部分大学生养成遇到问题不假思考,直接上网搜索的不良学习习惯,使弄虚作假成为常态,这将严重阻碍大学生诚实守信品德的养成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

4.虚拟网络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冷漠

在当今网络时代,很多青年大学生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虚拟的网络世界,忽视了协调和处理现实生活中与家人、朋友以及教师等的关系。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在遭受挫折时,宁可跟网上的陌生网友分享,也不愿意跟家人、朋友、身边亲近的人沟通,这种对网络虚拟世界的过度依赖,导致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不佳。此外,大学生由于没有时间与身边的人沟通、交流,久而久之,他们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下降,甚至出现语言交流障碍,最终很可能会出现一味逃避现实世界,不再理会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的情况,这给高校的思政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二)原因分析

形成以上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寻找合适的解决路径。

1.大学生的主观因素

一是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不足。首先是很多大学生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深,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优越性了解不够,从而缺乏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思想上对国家的发展理念半信半疑,难以树立明确的社会主义政治观念。其次,大学生涉世未深,社会经验不足,思想上还未完全成熟,容易盲目从众,这导致他们的思想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甚至听信西方国家“人权”的谎言。再次,很多大学生尚未充分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的企图,他们对西方文化缺乏理性的判断,盲目崇拜西方文化。

二是大学生的道德意志薄弱。大学生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的道德意志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仍旧较容易受外界不良环境的诱惑。部分大学生明知一些网站上含有大量的垃圾信息,但还是控制不住自己,思想意志极为薄弱。

三是大学生的自律能力较差。自律能力是人们自我约束力和自我控制力的总和。网络具有匿名性的特点,人们要在网络生活中养成较强的自律意识,自制地进行网络活动。但部分大学生不能规范自己在网络中的行为,表现为在网上随意发表不合事实的言论、公然谩骂他人,甚至捏造事实侮辱他人等,归根结底这是他们恣意、放纵自己行为的结果。

2.社会因素的客观影响

一是网络社会规范的缺失。人们在现实社会中的行为一直受各种规范的约束,如果违反了社会规范将受到相应的惩罚,大多数人在现实生活中会按照社会规范行事,一般不越轨。与现实的社会规范相比,我国的网络规范就不尽如人意了,一些钻网络规范空子的事对青少年思想和价值观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二是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今时代,大家都有现实人和网民的双重身份,需要在真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中不断切换角色,人们在网络上的不良行为必定会受现实不良生活环境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快节奏、严要求、高压力的社会环境让大学生喘不过气来,部分大学生为了缓解现实社会带来的紧张情绪,甚至逃避现实生活,一心沉醉在网络世界。

三是网络管理制度滞后。与现实生活完备的管理制度相比,网络虚拟社会的制度保障就显得捉襟见肘了。近年来我国已逐步加大对网络的监管力度,并逐渐完善网络信息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始终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有着一定的差距。此外,制度执行难度大是一大难题。基于网络虚拟性和隐蔽性,我们对网络犯罪行为的监控难度大、侦查难度大、执法难度大,对网络的管理在立法、司法和执法上都还有许多要解决的问题。网络管理制度上的不健全,也是导致上述问题的一大原因。

四、加强网络美育,提升高校思政工作实效性

“熏陶、纯化、培育、塑形全方位发展的新型人才,增进社会与人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网络美育的使命。”可见,加强网络美育,提升高校思政工作实效性非常关键。

(一)净化网络为美育提供清洁的网络环境

网络应当引导大学生追求美的境界,培养大学生对至真、至善、至美境界的认同和追求。首先,各高校应建立专业、专门的网络舆情监督机构,在该机构中组建由专业组织和人员构成的、有相关部门共同组成的舆情监督系统。安排专人监测网络中可能危害学生利益、引发校园危机的言论,发现隐患后及时汇报处理。其次,应重视对网站的监管以及对网站信息的掌握,及时了解大学生网民对事件的看法和评价,从而判断事件对校园管理的危害性。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要时刻关注事件的动态,做好应对舆情危机的充分准备。再次,应建立及时的、准确的网络舆情报告制度,把网络中反映的热点问题、社会事件和师生意见等迅速汇报给学校监督机构,由该机构提出一定的处理意见,为决策者采取措施提供必要的建议,从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二)形成机制为网络美育建设提供正确的引导

一是加强校园良性用网教育。首先,学校可以开设网络课程,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其次,在课程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传授关于使用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外,还应注重宣传、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促使大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网络。

二是积极开设网络美育课程。高校可以在大学生选修课中增设美育课程,让全体学生都能学习审美教育的理论知识,使他们明确美育在课程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大学生对美育的认识。高校还应以课程思政为契机,在相关课程的课堂中使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美的教育实践。此外,高校可以定期为思政工作者开设关于网络和美育的培训课程,以促进高校思政教师提高使用网络和更新美育知识结构的能力。

三是加强思政课堂网络美化建设。首先,应重视思政课堂教学形式、教学语言以及教学内容上的美化建设,发挥网络信息技术在思政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如把影像、动画等功能加入课堂教学之中,以增加思政课堂教学的美感。其次,应增加师生互动的环节,给学生提供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如翻转课堂、慕课、直播课等,激发他们学习思政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思政课程之美。再次,努力推进“网络+思政”的思政课堂模式,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美的教育,在网络美育实践活动中增强思政课堂的活力。

(三)提升高校思政工作者的能力以增强网络美育效果

要想增强美育效果,高校思政工作者的能力是关键,思政工作者对大学生能够通过数字技术的方式接受美的教育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所以应注重思政工作者能力的提升。首先,高校思政工作者应主动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并能合理利用网络进行思政教育,从而为思政教育增加更多美的内涵,通过网络技术让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美。其次,思政工作者应努力提升个体之美,具备美的品格、美的素养、美的形象以及美的语言等,使大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达到网络美育的效果。

(四)增强大学生的审美意识以提高网络美育水平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并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但美育更多的还是要靠大学生自身的努力,靠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志。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让大学生能明辨生活中的美与丑,懂得对网络中美的现象和行为进行赞赏和宣传,重视美对我们现实行为的引导作用。其次,应该通过学习美学理论和投身社会实践,不断更新美育知识结构,拓宽认识美的视野,并能够合理运用网络美育这个手段,从感受美中提升审美的趣味,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将网络美育贯彻到平时的生活、学习和活动中,能够将网络运用到认识美、体验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并最终做到正确使用数字技术为网络美育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网络美育的提出,既满足了当今网络新时代对美育方式提出的新要求,又对传统美育手段进行了极大的创新。将网络美育引入高校思政工作中,不仅可以创新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而且可以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高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具有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美育思政美的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打破平衡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美的校 美的人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