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强电网“最后一公里”
——国网江西电力推进配电网高质量发展侧记

2022-05-17 08:16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彭海燕刘轶群陆丽超
江西电力 2022年3期
关键词:低电压最后一公里国网

文_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 彭海燕 范 宽 刘轶群 陆丽超 罗 贤

配电网连接千家万户,是电网企业履行好社会责任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系统各单位在管理体系的激励和引导下,统筹目标网架发展和解决频繁停电、低电压等运行问题,统筹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协同建设,统筹典型设计执行和差异化设计落地,持续推动配电网发展升级,配电网建设改造的成效显著,人民群众的用电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增强。

坚持规划引领和问题导向

阳春三月,浔阳江畔生机盎然,国网九江供电公司新一轮“十四五”乡镇配电网规划修编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自2021年3月以来,九江公司坚持规划引领,以供电所和城区网格化为单元,开展“一所一规划”和“网格化规划”工作,编制“工业型、城镇型、乡村型”典型乡镇规划模板,完成了169个乡镇规划成果编制和发布,固化目标网架,以点串线、多点成面,打造“市县一张图”,提升全市乡镇规划深度和成果质量。

规划编制过程中,九江公司将网架目标与配网运行问题相结合,统筹考虑,有序解决。组建项目柔性团队,组织规划、供用电专业与乡镇供电所多轮联动办公,开展基础台账收资及数据校验工作,采用“集中+现场”评审方式,确保目标网架规划和运行问题解决的科学性、粘合度和精准性。同时,主动对接地方政府职能部门,掌握地方经济发展负荷需求,提高规划深度,确保规划项目落得下、见成效。

瑞昌市码头镇被称为长江入赣第一镇,其中码头工业园是九江市奋力打造万亿临港产业带的核心区域。码头工业园供电所所长余炳芳介绍:“我们结合园区目标网架规划提前预留电力廊道,开启企业送电直通车,其中规划的瑞昌天启新材料公司220千伏码头变10千伏下湖线,由于准备工作做得早、做得准,实现了与企业同年入园、落地、投产。”

南昌公司坚持主配网“一盘棋”,推进“一所一册”规划成果落地,优化投资方向、重点和时序,确保“十四五”规划刚性执行。截至2021年底,南昌公司市县线路联络率、N-1通过率分别为85.3%和76.1%。该公司提出力争今年实现城区网架“两率”100%、下半年实现城区“零计划”停电。

坚持规划引领的同时,公司系统各单位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根据轻重缓急,精准施策解决频繁停电、过载、低电压等运行问题,推动配电网持续补强。

赣州信丰县崇仙乡芜坑村地理位置偏远,人口分散,原有芜坑公变30千伏安,供电半径5公里,由于台区低压线路老旧、供电能力受制,导致用电高峰时期末端用户出现动态低电压,用户用电受到影响。

国网赣州信丰县供电公司去年12月初将其纳入改造项目,新建高压线路5公里,新增两台100千伏安变压器,在2022年1月前完成治理,村民用电更满意。信丰县委县政府对低电压“动态清零”予以通报表扬。

顺应客户由“用上电”向“用好电、好用电”转变,赣州公司大力开展农村低电压治理工作,不断提升客户“用电满意度”和“电力获得感”。在全面解决辖区内长期“低电压”问题的基础上,2021年起赣州公司建立了常态化低电压“1311”专项治理机制:即1天内确定治理方案,3天内完成客户走访及治理计划告知,运维手段1周内解决,项目措施1个月内解决,80%以上通过运维措施解决。2021年赣州公司实现4.3万户增量低电压动态清零,低电压投诉由2018年的384件下降至2021年的3件,下降了99%。

针对配网暴露的突出运行问题,既重视日常主动运维,又整合资源组织集中攻坚。国网吉安供电公司去年9月初部署开展了配网治理“百日攻坚”专项行动,重点解决低电压、频繁停电、重过载等配网突出问题3245项。故障停运次数同比下降32.01%,台区平均停电时长同比下降48.06%。

公司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建设改造成效评估报告(2018年-2021年)显示,全省户均配变容量达到2.94千伏安/户,提高0.72千伏安/户;台区平均停电时长降至11.33小时,比上年降低55.13%……一个个关键数据的显著提升,体现出公司配电网建设改造的显著成效。

推动差异化设计落地应用

江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且山区水系偏多,部分区域易受水、风、雷、冰等自然灾害影响。对此,公司始终贯彻“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安全可靠、坚固耐用”原则开展配电网工程建设,在大力推行典型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推进差异化设计落地落实,提升配电网建设质效和防灾抗灾能力。

早在2020年,公司首次在国网公司系统内将微气象信息延伸至县级应用,编印《江西电网县域气象环境风险分布图册》,从水、风、雷、污四种高风险气象环境角度,源端明确差异化设计区域及设计要点,同时开发应用配电网差异化设计评审工具,指导500余条配电线路开展防雷差异化改造,进一步助推配网工程差异化设计。

2021年,公司深刻汲取郑州特大暴雨灾害事件经验教训,积极对接省住建厅,推动政府出台新建住宅供配电设施建设标准,增强配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保障居民可靠用电。

鄱阳滨湖区域,过去常常受到洪涝灾害侵袭。这几年,随着差异化设计的大力应用,配网运行成效正从一次次的实战中得到检验、看到变化。

2020年7月,鄱阳县遭受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配网设施正常运行受到冲击。洪水退后,国网鄱阳县供电公司系统分析配网抗灾情况,科学应变,推动电网防灾抗灾向“主动防御”转变。鄱阳县公司开展鄱阳滨湖区域电网防洪专项规划方案编制,提高电网规划技术标准,在滨湖地区、饶河、昌江、乐安河、西河沿线洪涝灾害、决堤高风险的地区,将差异化设计理念覆盖到线路路径选择、设备选型、杆型及杆高选择、杆塔基础选择和配电台区安装高度及安装方式等方方面面,提高电网设备选型标准,进一步提高电网防灾抗灾水平。

拿10千伏永平街线来说,这条线路过去就因洪水冲刷发生过倒塔及导线断裂事故。灾后恢复重建中,鄱阳县公司及时对线路路径进行优化,将跨昌江圩堤两侧杆塔后移40米,采取单回路角钢塔的杆塔,对杆塔基础进行防冲刷基础设计,另外考虑三级航道限高要求,把铁塔呼高由原来的21米提高至36米。改造后,该条线路规避了因洪水冲刷带来的倒杆危险。

景德镇浮梁区域地处雷暴多发区,加之线路绝缘子常易污闪,伴随低空雷增多,电网容易遭受雷电损害。国网浮梁县供电公司对症下药,加大资金投入,采取有重点、有选择、有针对性的差异化防雷策略。结合雷电流动情况、环境情况,对区域10千伏电网进行以杆塔、单个元件为单元的防雷改造工作,精准把握加装避雷器的合适地段和密度。10千伏西湖线进行差异化防雷改造后,雷击跳闸同比下降45%。

有序推进配网自动化建设

推进能源革命、实现“双碳”目标,带来电网发展格局和功能形态的深刻变革。建设统筹电源和负荷协调发展、友好互动的坚强智能配电网将是未来的努力方向。公司坚持推进一二次设备协同建设,有序推动配电网数字化转型,加速实现电网全环节可观可测、可调可控。

2022年1月18日下午16时35分33秒,红谷滩区10千伏前道线突发故障。配电自动化系统启动响应,立即搜索到故障位置,并启动远程遥控操作,自动进行故障隔离和负荷转供。全过程仅用95秒,完成了对故障区域的隔离和非故障区域负荷转供。演绎这场完美操作的“功臣”是全自动馈线自动化(FA)。

南昌公司聚焦打造全省示范配电网,逐线分析评估线路联络、分段、大分支布点、保护定值配置和FA策略,以故障段自动隔离、非故障段自动恢复为目标,针对性提出馈线自动化建设改造方案,形成市县一体配电自动化线路“一线一案”。在红谷滩区率先开展全省全自动化集中型馈线自动化试点应用。历时五个月累计完成8座变电站、55条10千伏线路全自动FA功能投运。截至2021年年底,南昌公司配电自动化有效覆盖率、FA正确动作率分别为92.1%和91.5%。

科技赋能让一线抢修人员享受到看得见的红利。“省去了查找故障和倒闸操作的时间,也最大程度减少了用户停电时间!”九龙湖供电所抢修班班长于鹏说道。

解决配网“盲调”问题和规模化邀约客户参与电力需求响应,提高配电网末端感知能力是关键。

2021年9月1日,公司依托HPLC智能电表覆盖面的有效提升,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广应用低压停电“主动抢修”。至2021年底,全省已推送低压主抢工单8.25万张,最高准确率达98.83%,95598低压故障抢修派单同比降低59.63%,低压频繁停电投诉件数同比降低73%。公司提出,力争2022年实现HPLC智能电表全覆盖。

随着新能源的发展和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公司系统各单位在自动化建设上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国网广昌县供电公司顺应整县屋顶光伏试点建设的发展趋势,全力推动光伏电站通过光纤和无线通讯接入公司调度数据网,基本实现光伏电站数据可观、可测,为挖掘数据潜在价值、提高电网综合接纳能力提供科技支撑。国网吉安供电公司试点在遂川县农村地区开展配电网光储一体化实验示范项目建设,助力解决台区末端间歇性“低电压”问题。国网新余供电公司创新开发“居民分钟级停电预警功能”项目,提高故障处理响应速度。

建强电网“最后一公里”,是一个长期性艰巨性的系统工作,急不得也慢不得。咬定目标不放松,综合施策“自己干”,公司配电网必定一年一个台阶,未来可期。

猜你喜欢
低电压最后一公里国网
给煤机低电压穿越改造后控制电源可靠性分析与优化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圆满完成春节长假保电任务
国网浙江电力 多措并举抓好电力保供和能耗双控“头等大事”
红袄漫画
国网今年投资27亿元 新建7.8万个充电桩
含不同机组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能力仿真研究
谈智能JP柜在农村配网治理“低电压”中的应用
高压电机低电压保护动作分析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