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洼龙水电站短须裂腹鱼养殖密度试验

2022-05-17 11:14
四川水力发电 2022年2期
关键词:鱼苗鱼类水体

夏 勇

(华电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苏洼龙分公司,四川 成都 610041)

0 引 言

近年来,鱼类工厂化循环水系统养殖依靠其可密度高养殖、可有效控制养殖水体污染物、可循环利用养殖废水以及可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优势,在鱼类增殖放流站的建设和运营中更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1]。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是众多水产养殖模式中工业化、集约化程度最高的一种养殖模式,通过对养殖污水的处理可以实现节能减排、减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2-3]。本文依托苏洼龙水电站鱼类增殖站循环水养殖系统以短须裂腹鱼为养殖对象,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研究循环水养殖系统在高密度养殖生产过程中的水质变化情况、鱼类生长情况及分析循环水系统的承载能力,为国内高寒高海拔地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技术的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点

苏洼龙鱼类增殖站地处金沙江上游干热河谷地区,气候炎热少雨,多年平均温度12.6 ℃,7月份平均温度19.6 ℃,12月份平均温度3.9 ℃。根据场地和功能要求,苏洼龙鱼类增殖放流站总体布置了综合楼、亲鱼驯养培育车间、催产孵化车间、鱼苗培育车间、鱼种培育车间、取水建筑物,占地面积51.62亩,场地平均高程2 500 m。苏洼龙水电站鱼类增殖站平面布置图见图1。

图1 苏洼龙水电站鱼类增殖站平面布置图

1.2 试验材料

1.2.1 试验设施

选取系统正常运转过程中的开口鱼苗培育缸(φ2.0 m×1.0 m)12个。IBF-CPPB-2.0循环水系统保证试验养殖水体日循环3次,车间内设罗茨风机及配套进气管为养殖水体曝气充氧,保持养殖水体溶氧在6.5 mg/L以上。

1.2.2 试验对象

根据环评要求放流鱼苗规格为4~6 cm的当龄鱼苗及1冬龄鱼种,本试验主要是针对当龄鱼苗养殖密度进行探索,对养殖设施需求鱼苗全长为25~60 mm阶段进行密度试验。试验鱼苗主要通过苏洼龙增殖站养殖亲鱼自行繁殖培育所得,选取20~25 mm短须裂腹鱼鱼苗 9万尾。

1.3 试验方法

1.3.1 密度设置

试验采用自行繁殖鱼苗并培育到20~25 mm左右时为试验起点,至鱼苗生长到50~60 mm左右时为终点,实际选取的时间为2019年6月~2020年12月。养殖试验密度设置依据:苏洼龙鱼类增殖站设计报告中苗种培育密度取值0.1~0.20万尾/ m3;4~6 cm鱼种培育密度取250~500尾/ m3。为进一步探究在苏洼龙增殖站现有养殖设施条件下,增加苏洼龙增殖站裂腹鱼苗养殖量的可行性,同时防范养殖风险,对短须裂腹鱼均设置 A(低密度组)1 000 ind./m3、B(中密度组)2 000 ind./m3、C(中高密度组)3 000 ind./m3、D(高密度组)4 000 ind./m3四个密度进行试验,即直径2 m养殖缸(水深1 m)分别投放约3 000尾、6 000尾、9 000尾和12 000尾,每个密度设三个重复对照组。

1.3.2 饲料及投喂

每日以4%~5% BW/d投喂3次饵料,时间为 8:00,16:00,23:00,所用饲料为海大饲料公司生产的膨化颗粒料,根据试验过程中鱼的体长变化选择直径0.5、1.0和1.5 mm三种饲料,蛋白质含量≥38%。

1.3.3 水质测定

试验期间,每天用仪器(多功能水质监测仪 HACH, HQ40d)测定两次水温,溶解氧酸碱度、氨氮与亚硝酸盐(8:30 am,4:30 pm),并观察鱼苗的活动情况。

1.3.4 样品的采集

每隔10天,每个试验组养殖缸中随机选择30尾测量体重、体长、全长,均重复2次计算平均值,称量前一天下午停止投食,称量时,用200~300 mg/L 的MS-222药剂进行短暂麻醉,称量完后立即将鱼放入养殖水体中恢复呼吸。每天记录投料、剩料量,并观察摄食情况。

1.3.5 计算公式

生长指标的相关计算公式:

特定生长率:SGR=100(lnW2-lnW1)/(t2-t1);

日增重:DWG= (W2-W1)/(t2-t1);

摄食率:FR= 200F/[(W2+W1)n(t2-t1)];

饲料系数:K=F/[n(W2-W1)] ;

式中W1、W2为时间t1、t2时的体重(g),n为鱼尾数,F为总投饵量( g )。

1.3.6 数据处理

通过SPSS17.0 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处理,P<0.05为显著性差异,所得数据均用平均值±标准差(Mean士SD)表示,最终结果使用Excel2019整理数据和制作图表。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养殖试验水质变化情况

2.1.1 水温、pH和水体溶解氧含量

在试验过程中,试验养殖水水温出现了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试验用水pH变化较小,均为弱碱性水体,且在短须裂腹鱼生长适宜的范围之内。水体溶解氧含量(DO)在试验期间均处于较高水平,均在6.0 mg/L以上。试验期间养殖水温变化、养殖水pH与DO变化分别见图2、3。

图2 试验期间养殖水温变化图

2.1.2 试验水体铵态氮与亚硝酸盐

试验过程中,各试验组养殖水体中铵态氮、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情况见表1,随着养殖试验的进行,铵态氮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增大,且随着密度增大铵态氮和亚硝酸盐含量也有增多的趋势,原因是随着试验对象鱼苗个体增长及摄食量增大,排泄物增多所致。

图3 试验期间养殖水pH与DO变化图

表1 各试验组养殖水体中铵态氮、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情况表

2.2 养殖密度对短须裂腹鱼幼鱼生长的影响

生长在不同养殖密度试验组中的鱼生长增量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表2为试验期间短须裂腹鱼幼鱼全长、体长、体重增长情况,从表中看出密度组2 000组三者增量最大,其中全长、体长、体重增量均显著高于密度组1 000组和3 000组,也高于密度组4 000组。

表2 试验期间短须裂腹鱼幼鱼全长、体长、体重增长情况

不同养殖试验过程中四个密度组的短须裂腹鱼的相关参数见表3,其中密度组2 000组的最终体重、最终体长、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密度组(P<0.05),饲料系数低于其他三个密度组,且四个密度组的幼鱼死亡率分别为11%、6%、8%、9%,2 000 ind./m3,组死亡率最低,所有密度组未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

表3 不同养殖试验过程中四个密度组的短须裂腹鱼的相关参数

3 分析研究

3.1 养殖密度对短须裂腹鱼幼鱼存活及生长的影响

养殖密度会影响鱼类生长,低密度养殖影的响主要表现在养殖个体之间行为的相互作用减少,高密度养殖的影响表现在养殖个体会加大对水域空间和饵料的竞争,两者均会影响养殖个体的生长及生理机能发育。国外有学者认为,不同鱼类的养殖密度都有一个阈值,在阈值密度内,对死亡率没有影响,超过阈值后,死亡率随着养殖密度升高而升高[4]。本项目在各年度及各密度试验组中,成活率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试验设计的养殖密度对短须裂腹鱼的存活没有影响,这可能与本试验采取循环水养殖对水质进行处理,净化了水质有关。同时试验设计的养殖密度在鱼苗从初始体长20~25 mm生长至最终体长50~60 mm(满足放流要求)过程中,2 000 ind./m3的养殖密度组生长最好,1 000 ind./m3组次之,3 000 ind./m3与4 000 ind./m3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在现有循环水处理能力的条件下,苏洼龙鱼类增殖站鱼苗养殖密度可达到2 000 ind./m3;同时通过不同养殖密度组的短须裂腹鱼仔生长表现出显著性差异,2 000 ind./m3的短须裂腹鱼在整个养殖期间一直保持较大的生长效率。

3.2 养殖密度对短须裂腹鱼幼鱼摄食的影响

本试验是在室内圆形养殖缸中进行的,虽然是循环水养殖,但由于昼夜交替及季节变化水温出现了一定的变化。该鱼为处于冷水性与温水性间的鱼类,生存水温一般为0~25 ℃,但最适生长水温为13~18 ℃[5],试验期间水温变动在短须裂腹鱼幼鱼适宜生长的温度的范围内。有研究表明养殖水体中低溶解氧会影响鱼类正常呼吸、代谢,导致鱼类摄食量下降、食物转化效率降低、生长缓慢[6]。因此,推测溶解氧是养殖短须裂腹鱼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本试验测得溶解氧在各密度间及整个试验周期变化较小,整个试验周期内溶氧都在6 mg/L以上。

4 结 论

短须裂腹鱼是金沙江上游的特有鱼类之一,通过采取人工增殖放流措施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本试验以金沙江上游苏洼龙水电站鱼类增殖站循环水系统为依托,对不同养殖密度模式下短须裂腹鱼鱼苗的行为、存活、生长、摄食、代谢生理机能影响等方面进行试验研究,通过苗种的成活率、成长率、投饵率、抗病率等指标得出,2 000尾/m3是最佳的养殖密度,为金沙江上游特种鱼类的人工增殖放流提供技术和苗种保障,同时,为集约化循环水系统健康养殖技术的完善提供参考,为国内高寒高海拔地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技术的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鱼苗鱼类水体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多源污染水体水环境质量提升技术应用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复合修复技术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中的应用评价
鱼类运动会
1斤鲫鱼能卖10元!现鱼苗紧缺,养殖面积和产量锐减!对这条鱼,养殖户是忍痛放弃还是继续坚持?
惨!海南再现死鱼事件,石斑鱼养户亏上百万,刚投放鱼苗几乎全军覆没
奇妙的古代动物 泥盆纪的鱼类
黑鱼苗价格将继续高位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