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名好“园丁”?

2022-05-18 22:51西泠
家教世界·V家长 2022年4期
关键词:玻璃珠萱萱武力

西泠

园丁修剪枝杈,是为树木的茁壮成长。家长教育孩子,也要从爱出发,以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处事为基准,以养成孩子良好习惯为目标。希望家长们通过学习,都能成为好“园丁”,让家里的“小树”长成祖国的栋梁。

孩子就像春天的小树,在阳光雨露下自由成长,虽生机盎然,却不免长出一些旁枝斜杈。家长身为“园丁”,看到这些旁枝斜杈,自然要去修剪,可不是每个家长都是好“园丁”。

我们且看下面几个镜头——

镜头一:武力惩罚

5岁的萱萱弹琴时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老师讲过的指法、手型和要求在她脑子里没有留下丝毫印象。她弹起琴来毫无章法,就像没学过。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加示范。可萱萱根本不听,在琴凳上扭来扭去,没过十分钟就嚷嚷着累了要歇会儿。开始妈妈还耐心指导,可苦口婆心没有换来女儿的重视和认真。她心中的怒气越攒越多,最终怒气冲破忍耐的底线,一巴掌挥过去打在萱萱的手背上。萱萱看到手背红了,愣了一秒,然后“哇”地哭了。琴自然是练不成了。

【点评】说服教育升级成了武力惩罚。可武力惩罚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能激化矛盾,使原本有可能继续下去的学习中途搁浅。在家长的武力惩罚之下,孩子的自尊严重受挫,容易形成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甚至对所有批评,无论有无道理,一律不听不信不采纳。武力惩罚的另一个直接后果是:你以什么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就会以什么方式对待你和他周围的人——对暴力的模仿是轻而易举的。

【建议】将批评升级为“战争”,是家长的不对。此时,妈妈不如使用表扬式批评法,先褒后批:“你的左手手型比右手的漂亮,左手三指比二指好看,这一遍强弱感觉掌握得不错。”然后再提要求:“右手能不能也像左手那样,二指往回勾一点,速度再放慢一点。来,试一试,萱萱一定没问题!”先肯定孩子的成绩,再纠正她的错误。

镜头二:大喊大叫

因为疫情,陶陶没上幼儿园,每天就在家里玩。可了不得了,他把家里弄得一塌糊涂:玩具散落一地,画笔、画纸摊得桌子、床上都是,绘本被扔得东一本西一本,可等想看哪本时却找不到。妈妈多次提醒,陶陶也没任何改观。厨房里的烧水壶响了,妈妈赶紧过去,却一脚踩在玩具上差点摔倒。再看看家里的一片狼藉,她心中的怒火立刻被点燃:“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从哪儿拿的玩具玩完了还放回哪儿,你就是不长记性!你不收,看我把它们全扔掉!”紧接着,就是一阵疾风暴雨的叫喊。

【点评】不是嗓门越高,教育效果就越好。家长的大喊大叫,使孩子丝毫感觉不到尊严的存在,还会把家长的修养丢得一点不剩。发脾气的结果,很可能将批评升级为打骂,教育效果为零。你批评孩子时态度不好,孩子就难以心服。因为很多时候孩子拒绝批评,不是拒绝批评本身,而是拒绝你的态度。所以,家长要管住脾气,心平气和地教育孩子,这样既能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也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建议】妈妈对陶陶应该更耐心些,可以先和孩子一起收拾,孩子收拾好一次就表扬一次。孩子不断被表扬,慢慢地,他就能学会独立整理自己的物品了。

镜头三:喋喋不休

雯雯有一盒玻璃珠,各种颜色都有,且晶莹剔透。一天,她看到楼下的涵涵也有几个很漂亮的玻璃珠且比她的大,就跟涵涵要。涵涵不仅不给,还赶紧把盒子盖上不让雯雯看玻璃珠了。雯雯恼了,一把将涵涵装玻璃珠的盒子抢来扔到地上。雯雯的举动让妈妈颜面扫地:“你看你,真没出息!你不是有很多这样的玻璃珠吗?为什么还要别人的?自己的东西扔在家里不玩,看别人拿点什么就眼红……下次再这样,我绝不再给你买任何玩具!”

【点评】絮絮叨叨、缺乏新鲜感的批评,不能给孩子明显的刺激,家长说得越多,孩子越不当回事。孩子虽小,可对语言的领悟力不差,“没出息”这类不尊重人格的话极易引起孩子的反感,让她明里暗里和家长对着干,结果身上的毛病有增无减。

【建议】漂亮的东西,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诱惑,抵御诱惑并非易事。妈妈不妨告诉雯雯:喜欢别人的东西没错,但不能拿,更不能毁坏。因为那是别人的,你没有权利这么做。如果想要,可以问对方愿不愿意交换,比如用两颗小玻璃珠换对方一颗大玻璃珠。

从上面几个镜头可以看出,面对小树的旁枝斜杈,有些园丁不讲究方式、方法,暴力修剪,既显得家长生硬、粗暴,也容易造成孩子越来越调皮越逆反,最后家长筋疲力尽,却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

那么,成为好“园丁”,需要注意什么?

批评的态度:批评孩子不等于不尊重孩子

孩子做错了事,家长一方面要批评管教,一方面要照顾其自尊。有些家长覺得这好难啊!家长之所以感到难,是把“尊重孩子”和“管教孩子”这两件事给对立起来了,好像尊重孩子,就要放弃基本管教似的。其实,二者并不对立。如果家长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段对批评的接受程度,完全可以根据其承受能力,进行适当批评,而且孩子做错了事,有人明确告诉他“这件事你做得不对”是非常必要的。

批评的目的:公平教育

如果家长本着尊重孩子的出发点选择批评方式,没有以大欺小地指责、谩骂孩子,也没有因孩子年龄小就放任自流、撒手不管,批评便是公平的。最简单的做法,就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比如,小青用硬邦邦的玩具敲打妈妈的头,妈妈也可以用这个玩具敲打小青的头,让他感受一下疼不疼。这样的做法,不存在不尊重或伤害孩子的问题。真正对孩子造成伤害的,是妈妈一时气极说:“你竟敢打妈妈,真是个坏孩子!”因一件事就全盘否定孩子,把孩子贴上“坏”的标签,这是不可取的。

批评的方法:一事归一事

家长要明白,批评孩子是为了让他知道这件事的后果,而不是为了伤害或否定他。批评要针对具体事情,不要扩大化。孩子做错了事,家长可以用两个步骤完成一次批评——先把自己的感受告诉他,然后平静地说:“你是个好孩子,只是这次做错了。”

猜你喜欢
玻璃珠萱萱武力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玻璃珠去看海
我家的多肉
自卫权延伸视角下的跨境武力反恐问题
你的脸像水蜜桃
“基因型特定性”的模拟实验研究
三人行
我玩“老”游戏来健身
项羽“非战之罪”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