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监测体系构建与实务

2022-05-18 03:18王刚杨朝梅申谋罗梅
中国民商 2022年4期
关键词:批发市场监测

王刚 杨朝梅 申谋 罗梅

摘 要:农产品价格是农产品市场的核心要素,是市场变动的“风向标”和“温度计”,农产品价格稳定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稳定,准确监测和及时调控农产品价格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内容,也是促进社会稳定和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的必要举措。本文概述了贵州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监测项目建设背景,分析项目建设意义及必要性,介绍了项目建设主要做法、项目建设实践情况。

关键词:批发市场;农产品价格;监测;主要做法

一、项目建设背景

批发市场作为城市的“菜篮子”产品集散地,是政府实施“菜篮子工程”的重要载体,是事关千家万户之生存,国家民生之大计。农产品是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也是城镇居民必须的生活消费品,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的变动关系到农业的稳定发展和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关系到农民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批发市场农产品价格数据的有效分析,对市场进行的动态监测和预期预警工作,是政府把握价格形势、审时度势进行经济决策的工具。了解和分析研究农产品价格变化问题,对农产品价格的稳定、农业长效发展机制的建立,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影响重大。

二、项目建设意义及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意义

贵州省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农民收入低,农村耕地面积少且地域分散,农业的季节性、区域性和差异性强,农产品生产量与市场规模小。要解决贵州“三农”目前面临的问题,需要发挥信息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用信息化助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信息孤岛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已成为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中的主要瓶颈之一,因此,研究建立一套完整的农业价格信息体系,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涉农企事业单位、市民和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价格信息服务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

1.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

随着大数据在各个领域的拓展应用,数据资源积累显得尤为重要。在发展中探索运营策略、市场规律以及管理手段,形成行之有效的价格数据采集模式,必须依靠强大的信息采集体系以及信息化手段支撑。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价格信息采集体系,是以市场经营主体为切入点,建成覆盖贵州省较大规模的批发市场农产品价格采集队伍,以为采集真实、有效的农产品价格数据,实现构建贵州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价格信息采集机制,丰富农产品价格数据基础,提升服务三农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提高。

2.满足各类群体需求的服务要求

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为其提供精准有效服务,要做好了解群众的“急、难、盼、愿”,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工作路线贯彻到服务人民群众的全过程,本项目聚焦农产品销售中的信息共享环节,分析市场价格的堵点痛点,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把农产品价格信息采集好分析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一地方的物价水平,能为消费去群体消费提供参考,能为农户及农产品经营户提供市场行情,能为政府部门引导农业结构调整,让各类群体成为农产品价格数据采集、分析、应用的受益者。

3.指導农业生产和产品销售的有效手段

当前,在我省农业生产领域,种植农产品的农户众多,种类繁杂,而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农户盲目生产而遭受损失的情况非常普遍,加上面向农户的信息采集和服务不足。碎片化的信息对于农业生产的引导作用没有发挥。因此,建立相对完善的农产品批发、零售价格监测体系迫在眉急。通过项目建设,采集农产品批发市场中农产品价格并及时发布,能充分发挥信息要素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通过对价格信息的分析及未来价格信息走势,指导农业产业生产销售活动,从而避免生产、销售的盲目性和趋向性,能够有效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4.做好农产品价格市场走势预判的有效方法

在农业市场经营活动中,生产价格的走势是市场异常的前兆,农户缺少对农产品价格信息的了解,使滞销难卖问题时常发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建立农产品价格监测体系,进一步强化农产品价格信息采集,并对采集数据加以分析报送,及时提供全面、权威的政府信息服务,能够提前预判市场走势,及时发现市场异动,降低农户生产者、商家的损失,提高农户的市场竞争力和在农产品价格决定上的“话语权”。

5.促进农产品产销的重要手段

目前,贵州省大部分批发市场规模大但组织程度底,交易手段以及法规不健全等问题突出,价格由买卖双方协议达成的交易方式十分普遍。这种缺乏公正性、透明性和竞争力的价格很难具有代表性,对农产品的产销价格参考有限。因此一套公开的、透明的价格信息对规范市场交易有着重要作用,在农产品产销问题上发挥指导作用,农产品产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得以缓解。

三、项目建设主要做法

(一)坚持原则

1.统筹协同原则

按照贵州省一盘棋框架工作思路。涉农部门牵头,集聚有关部门、行业、领域的资源和力量多方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形成农产品价格采集的强大合力。

2.市场主体原则

坚持农产品价格采集方式及机制创新,以政府部门作为主导,以市场主体为中心,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形成“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参与”的良性农产品采集机制。

3.科学性客观性原则

建立科学的合理的价格采集点,一切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有效的方式采集真实有效的价格数据,科学地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真实准确地反映情况。

(二)具体做法

1.遴选农产品价格采集点

聚焦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产品价格采集服务体系,在贵州省范围内,遴选具有一定规模的批发市场作为农产品价格采集点,作为农产品价格采集点批发市场应具备四个特点,一是贵州省九个市州中心城市所在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二是贵州省界周边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三是贵州省国家级重点农业产业示范区基地或500亩大坝;四是贵州省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2020年贵州省建立了60个以上的农产品价格信息采集点,批发市场价格信息采集点涵盖了贵州省9个市(州)全部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粮油、茶叶、辣椒、中药材、水产、水果等专业型批发市场,价格信息采集点具体为市州级农产品交易市场 14个,县级市场31个,专业型市场14个,白条猪、白条鸡、白条鸭畜肉专业批发采集点10个。

2.确定农产品采集对象

以贵州省内较大规模农产品批发市场内的农产品交易量为参考,选取70个以上的农产品品种作为监测对象,遴选了市场上交易量最大也是最常见的农产品作为批发价格的监测品种,同时统筹监测贵州省十二大特色产业相关农产品价格信息。在项目工作实施过程中,加强与各产业专班对接,增加了鸡蛋、白条鸡、白条鸭,部分食用菌、蔬菜、水果、水产等品种,完成监测农产品目录的整合。监测的农产品涵盖了粮油、肉禽蛋、蔬菜、水果、水产、辣椒、食用菌7大类,监测品种达到81个。

3.选聘信息员

按照“有文化、懂信息、能服务”的标准选聘信息员,1个信息采集点选聘配置了1名信息员。部分大型批發市场配置2名信息员,如贵阳农产品物流园、贵阳市地利农产品批发市场、双龙农产品物流园有2名信息员。信息员每周按照监测品种对市场的三个商家采集价格信息4次以上。2020年共选聘了70名信息员,开展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价格信息采集和监测。

4.优化和创新信息采集方式

以聘用信息员或管理单位工作人员作为农产品价格采集信息员,依托现有平台信息采集方式,升级改造建设手机端、电脑端农产品价格采集系统支撑平台,信息员能以更方便、更快捷的方式采集上传农产品价格;在每个农产品采集点,信息员每周至少采集两次农产品价格信息,采集上传同一农产品3家农产品批发销售商的销售价格。

5.建立质量考核奖惩机制

价格信息质量考核机制:通过技术手段设置每个农产品价格范围,避免信息员上传非真实、有效的价格信息,以技术手段或数据巡查的方式,对信息员上传的价格数据进行真实、有效筛选。价格信息质量考核机制:每月对信息员所采集的价格信息进行质量考核,对数据采集工作表现优秀的信息员进行物质奖励或通报表扬,对不认真开展采集工作或连续考核不合格的信息员,给予通报或解除信息采集关系,并扣除相应的信息采集费。

6.建立农产品价格报告制作审核机制

一是加强报告制作的技术支撑力量建设。聘请贵州大学统计学院开展价格数据的专业性分析和研究,为价格监测报告制作提供技术支撑;报告以农产品的均值、环比、同比分析为基础,增加数据可视化展示;报告对价格动态数据进行概括总结,指出成因,并开展价格走势预判。二是加强价格报告制作业务管理。出台了价格报告制作管理办法,对周、月、季、半年度、年度报告制作出台的时间和流程进行了规范。建立了“三审三校”工作制度,按照“三审三校”的制度,分别由报告制作人员、科室负责人、贵州农经网省中心领导对报告进行审查。三是发挥专家团对报告质量的把关作用。建立了以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省政策研究室、省统计局、省科学院、贵州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等单位的相关专家为主要成员的报告咨询专家团;考虑到天气因素对农产品生产和运输的影响,进而较大影响蔬菜价格,特聘请了天气方面的专家成为专家团成员,专家团成员扩增至20余人。

7.制作形成农产品动态分析报告

通过数据清洗,对数据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和利用。通过科学的进行农产品价格数据同比(与上年同月比)和环比(与上月比)分析,制作农产品动态报告,组织质量内控专家进行评审和把关,形成周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2020年制作完成了72期价格报告,通过对采集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进行处理,开展农产品价格数据同比(与上年同月比)和环比(与上月比)分析,制作完成了72期价格报告,其中,53期周报,12期月报、2期半年报、4期季报,1期年报的制作。

四、项目建设实践情况和取得效益

(一)社会效益突出

一是项目的实施,在贵州省范围内建立 60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价格采集点,承担贵州省境内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中农产品价格的采集、监测、分析等工作,搭建贵州省批发市场农产品价格采集综合体系,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提高农产品市场调控能力,稳定农产品市场,引导农业生产经营,建立农业长效发展机制,促进经济稳定发展;二是项目的建设,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价格采集点聘用专职或兼职人员的上传价格信息,为社会增加60余个就业岗位,就业人数70余人;三是项目采集的农产品价格品种,兼顾居民消费较广泛的农产品品种,实现对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中相关农产品价格的精准监测,建立完善的一体化价格信息采集、监测、分析体系,及时发布农产品价格监测分析报告、农产品价格预测,强化农产品价格预警服务,为农户生产种植提供参考,帮助其规避生产风险。

(二)经济效益显著

当前贵州省农业稳定发展面临人民需求升级和生产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冲击的叠加,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稳定市场压力不断加大。项目建成为商家采购进货提供价格参考,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为农户种植提供参考,提高生产效率,拓宽农户信息渠道,有助于农户了解市场行情,进而为其生产种植提供参考,帮助其规避生产风险。

参考文献:

[1]陈旭,唐卫红,张向飞,潘家铭,杨娟.上海农产品价格监测与分析预测系统构建[J].上海农业学报,2018(34):1 15—120.

[2]钱婷婷,赵京音,杨娟,等.农产品价格监测体系建设及监测预警方法进展[J].上海农业学报,2017,33(4).146-151.

[3]佚名.2011年6月北京市农产品市场行情变化情况监测报告[J].北京农业(实用技术),2011(22):53-55.

[4] 赵晓翔.农产品产价格监测[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1(14):13.

[5] 韩琳,吴华瑞,顾静秋.基于K-Means聚类的农产品价格异常数据监测[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7(3):26.

猜你喜欢
批发市场监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水土保持监测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交通运输部对ETC运行情况进行监测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