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故事化叙事技巧分析

2022-05-18 05:26许珍妮
新闻世界 2022年5期
关键词:故事化叙事新闻报道

许珍妮

【摘    要】新闻报道故事化是近年来新闻报道常用的一种叙事手法,以更好地为受众呈现新闻信息及相关细节。故事化的叙事手法在新闻报道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不但有助于提高新闻报道的文学性、趣味性、灵活性、可读性,同时能够为受众提供良好的体验感,进而有效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新闻从业人员准确掌握和运用故事化的叙事技巧,对于提高新闻报道水平、更好吸引受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闻报道;故事化;叙事;技巧

新闻报道故事化叙事是一种“讲故事”式的新闻叙述方法。随着受众阅读需求的变化以及媒介融合发展的迅速演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闻记者在采写过程中使用这一技巧,它能够提高新闻报道的文学性、趣味性、灵活性、可读性,深受广大受众青睐,进而有效提高新闻媒体的竞争力。以情动人、以小见大是故事化叙事的主要特征之一,通过挖掘新闻事件的背后故事、内涵价值和准确运用叙事技巧,能够充分彰显新闻媒体的人文关怀。对情感元素恰到好处的运用,则能有效提高新闻报道的贴近性,拉近与广大受众的距离。因此新媒体时代,要想充分满足广大受众不断变化的信息需求,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新闻报道必须转变传统单一、固化的报道形式,积极掌握故事化的叙事技巧,灵活运用故事化的叙述方式。

一、新闻报道故事化叙事发展概述

新闻报道故事化叙事在电视新闻行业的运用历史悠久,最早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新闻栏目《60分钟》,节目被划分为多个片段,每一部分均为一个独立的故事,记者进行串联讲述,在坚持新闻真实、客观原则的前提下使节目更具观赏性。该节目一经播出便引起强烈反响,深受观众青睐。新闻报道故事化叙事最早出现于我国是在上世纪90年代。现如今,故事化叙事已成为我国新闻报道的主要叙事方式之一,各级电视台均开设相关类型节目,甚至打造专门的故事化新闻节目,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幕后故事进行挖掘,呈现其价值和影响。故事化的报道方式成为新闻报道常用叙事手法,成为一种媒体现象。[1]

新闻报道故事化叙事得到广泛应用后,深受广大受众青睐,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故事性和真实性之间的矛盾。新闻报道故事化叙事,强调“讲故事”而不是“编故事”,需警惕为了追求故事化而导致报道失实等问题。其次,庸俗化和正确价值观之间的矛盾。新闻报道需注重对正确价值观的呈现。一些报道或节目为了吸引受众,对导向问题重视度不足,一味以“好看”迎合受众,忽略质量,甚至存在庸俗化倾向。最后,细节和时效之间的矛盾。故事化的表达需要深入调研,挖掘诸多细节信息,这可能会对报道时效造成一定影响。为缓解这一矛盾,很多媒体选择对时效性要求不高的新闻内容进行故事化叙事。

二、新闻报道故事化叙事倾向原因分析

首先,新闻本身具有叙事逻辑。新闻的类型划分十分丰富,从区域层面进行概括,主要包括国际新闻、国内新闻以及地方新闻,从内容方面又可以划分为时政、军事、财经、娱乐、体育等多种类型。从本质上说,新闻便是“说事”,为广大受众讲述新近发生的事实。新闻需要对事件的本源进行挖掘,对前因后果进行梳理,这样便使新闻事件具备了情节,具備了故事化叙事的基础。

其次,新闻情节具备故事情节的类似特点。偶然性和必然性是组成情节的关键元素,也是吸引受众的动力来源。诸多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好奇心是人类心理机能的一种重要体现,读者均十分关注和期待充满偶然性的故事情节。

最后,易于被受众理解、接受并引发受众情感共鸣。受众浏览一篇新闻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新闻信息,更注重在良好的体验过程中了解事件的起因、发展过程及结果,形成从感知到接受的全过程。受众的浏览、认知与感受,蕴含了诸多心理活动相关因素,如感觉、记忆、情感等。对新闻记者而言,为了能够准确传达新闻的关键内容,便于受众了解,需要积极借助故事化叙事方式将相关信息转化为易于受众理解、接受的信息,进而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通过更新报道手段对新闻素材进行故事化的重构整合,能更好满足受众需求。

三、新闻报道故事化叙事原则

真实性是新闻报道故事化叙事的第一原则,也是新闻的本质要求。新闻的灵魂在于对事实的真实报道。首先,保证新闻各要素的真实性,包括人物、时间及地点等。其次,背景资料也是新闻事件的关键组成部分,对背景的叙述也需要做到客观真实。最后,在情节描述方面需要保证真实客观,人物的语言描写需要保持当事人的表达原意,不可用想象替代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所思所想。另外,新闻报道故事化需要避免以偏概全,对新闻的解读需要符合客观事实的本身逻辑,通过现象揭示事物本质。[2]

四、新闻报道故事化叙事技巧

(一)突出典型人物

宏大的主题需要微观的表达,要将新闻主题的深刻内涵与典型人物紧密联系起来。新闻报道故事化叙事中,典型人物的作用至关重要,突出典型人物也是实现故事化叙事的重要技巧。通过实现典型人物和宏大主题的深度融合,使新闻更具人情味,这样才能更加吸引受众,让新闻报道更容易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

近年来随着新闻环境的改变,主题报道的叙事视角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宏大叙事视角向微观叙事视角的转变,也就是新闻叙事中十分常见的平视视角。因为这一叙事视角更接地气,与受众的生活关系密切,注重对受众身边人和事的关注,因此更易引发受众的共鸣,进而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通过对典型人物生动故事、言行举止的描写叙述,能够进一步拉近宏大主题和广大受众之间的距离,进而使受众感受到主题的内涵、价值以及重要意义。[3]

红船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也是党的光辉历程的体现,蕴含极为丰富的内涵。2017年,《南湖晚报》报道了一户特殊的家庭——“红船家庭”,讲故事式的叙事手法使得受众在不知不觉中被深深吸引。报道中的人物具有典型性,故事生动感人,极易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通过故事化的报道方式,通俗易懂地展现了“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帮助受众充分体悟了“红船精神”的时代价值。

(二)突出关键细节

新闻报道故事化叙事要突出对关键细节的描述。一个故事能否引人入胜、激发共鸣,细节是关键。细节也是新闻报道故事化叙事的重要元素,细节的挖掘能够使人物、事件更加立体生动,帮助受众了解更多关键信息。在新闻报道过程中需要注重细节的刻画,这也对记者的洞察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浙江日报》曾报道了“感动中国”人物朱丽华的故事,这是一位在30年间捐款300多万元的盲人。在新闻故事敘述过程中,作者对细节进行了详细描述,例如“她脚下穿的鞋子只有18元”“她的住处仅有20平方米”,巨大的反差更能体现朱丽华的无私奉献精神。更加让人感动的细节是,朱丽华在母亲离世不久签下了器官捐献书,这个想法她藏在心底很久了,之前没签主要是不想让母亲替自己担心。细节描写使朱丽华这一典型人物变得更加生动,引发了受众强烈的反响,朱丽华也成为嘉兴首位“感动中国”人物。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精彩的细节描述能够带给受众巨大的心灵冲击,激发情感共鸣,所以在新闻报道故事化叙事中,需要提高观察能力,善于捕捉并展现具有时代特点、个性特征的细节内容。对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生动形象的细节进行描述,不但能够帮助受众感受人物命运,激发受众共鸣,同时能够提高新闻报道的感染力和影响力。[4]

(三)突出场景再现

合理的场景描绘能够创设良好的氛围,生动的场景描述需要注重受众的感官感受,如视觉感受等。为了使文字具有“视觉效果”,在新闻叙事过程中,多数情况下采用镜头式叙事手法效果较为理想,因为该方法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优势,能够有效再现真实场景,为受众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突出场景再现也是新闻报道故事化、可视化叙事的重要手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注重对感性化细节的描述,使文字具备更强的表现力,让受众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感官刺激,能够更好体会报道主题。例如美国陆军航空队飞行员William Lawrence Leverette在《长崎投弹记》中记录了自己亲身经历的投弹过程:“我自己已融化在这无边无涯的空间里了,融化在云海里,融化在沉思中。我能听到发动机在身后怒吼,但是与茫茫空间相比,这声音是多么微不足道,它很快被空间吞噬了。”这段文字充分融合了作者的情感,使事件有情有景。

另外,在写作过程中,对话的描写不但有助于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也能够实现情景再现。例如《盲人朱丽华用心照亮未来》中这样描述:手机振动,朱丽华赶紧将耳朵凑在听筒旁,大一学生包伟蓉说道:“朱阿姨,大学校园很美!”接完电话不长时间,一个叫钟新贵的学生又发来微信:“我会努力学习,谢谢您!” 每年9月,朱丽华总会被各种温暖包围。在她的爱心资助群里,今年又多了46个“儿女”。

同时,对新闻记者而言,典型人物的对话是故事化叙述的重要元素。进行对话描述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对人物神态动作、所处环境的叙述。相较于其他写作手法,人物表情、对话的描写能够更加突出情景再现,使受众沉浸在故事中。[5]例如《他用2亿多元书写“诚信答卷”》一文中,作者这样描述:罗春荣的亲朋好友闻讯后愤愤不平,为他“支招”:“温州也有这样的事情,有些老板比你还大,他们直接‘跑路了!”“你别犯傻了,趁着还没找到你,你转移一下资产,出去避一避吧!”一段生动的对话描写,充分呈现了故事中的戏剧化冲突,给受众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四)设置悬念

众所周知,多数文学作品能够吸引读者关注的主要原因之一便在于设置了巨大悬念,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新闻节目也注重悬念的设置,如《王刚讲故事》《人间》等节目均采用了这一方式。新闻报道故事化叙事过程中合理采用这一方式,能有效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多数情况下,故事性较强的新闻报道能够吸引更多受众,这类新闻事件中人物与人物关系相对复杂,事件的发生发展充满悬念,情节曲折,矛盾突出。情节是保证叙事平衡的基础,悬念的设置有助于维持叙事平衡。另外,新闻事件本身具有相应的时间线,人物与事件发展均具有对应的时间点,在打破原有时间顺序后,通过事件背后隐藏的对立和矛盾构成情节,可以在时间线上设置悬念。例如《解放军报》刊发的报道《天山深处的守望》,讲述了老兵陈俊贵为烈士守墓20余年的感人事迹,文章在大标题下设置了三个小标题,分别为“一个馒头,班长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一个承诺,守候班长24年”、“一座陵园,了却一生的心愿”,文章结构设置合理,充满悬念,具有极强的可读性,不但吸引了受众的关注,也能够更好地深化主题。

(五)具备情感

“讲好故事”是提高新闻报道可读性的重要途径,好故事的感染力与影响力主要来源于以情感引发受众共鸣。一篇优秀的新闻报道,需要积极运用情感元素,展现人文关怀理念,使报道具有温度。新闻报道的情感主要源于事件中人物的情感表达,也源于记者采写过程中对情感元素的挖掘。部分新闻素材虽然表面平淡,但是深入挖掘便会发现其隐藏的丰富情感。因此新闻报道故事化叙事需要注重情感的挖掘和呈现,这样才能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

结语

综上所述,新闻报道故事化叙事已经得到了新闻媒体的广泛应用,与传统新闻报道方式相比,故事化叙事方式无疑更加吸引读者,能够有效提高新闻报道的感染力和传播力,因此,新闻从业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准确熟练掌握新闻报道故事化叙事技巧,将其灵活应用于新闻报道中。

注释:

[1]王丽,常路杰.电视新闻主题报道“故事化”的策划与表达[J].中国记者,2020(06):64-68.

[2]赵欣,谭江.浅析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故事化的运用路径[J].人文之友,2021(17):107-109.

[3]袁梦.论电视新闻专题栏目故事化叙事的重要性[J].新闻研究导刊,2021(19):167-169.

[4]朱心卉.浅谈电视新闻故事化的特性与表现手法[J].记者摇篮,2021(03):122-123.

[5]王艳.新闻故事化表达的传播价值与优化路径[J].声屏世界,2020(06):71-72.

(作者单位:河南广播电视台)

责编:项贤勇

猜你喜欢
故事化叙事新闻报道
浅析利用新媒体技术改进企业工会新闻报道工作
AR技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探究
法制类电视节目的叙事模式研究
陕西老字号文化的对外传播策略
论晚清史词的“词史”特质
东方奇幻与眼球审美:对中国魔幻电影的解读
论新闻故事探析和艺术化风格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中的隐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