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渗透王阳明致良知思想的探究

2022-05-18 21:29李成文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24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

李成文

摘要: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师课堂教学关注的核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内容、途径、方法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自主意识和个人素养逐渐更新,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个人的“致良知思想”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课堂教学;致良知;教材渗透

“致良知”是阳明文化的重要概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致良知”在多个方面都有所体现。如对语文知识的丰富、学生的文学鉴赏、文学理解能力、个性化的文学偏好等。中学生的“致良知思想”更多建立在其自己个性化的文学感知、文化传承、德育知识基础上,能对语文教材的教学目标达成,建立起学生个性化的认知框架。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保持情感教育“致良知”为主线,对学生的德育素养进行深化拓展,使学生建立“良知良能”的德育人格素养,发展学生语文素养。

一、坚持模式化的阅读教学路径

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补充语文教学中的阳明文化经典文章,使学生在“自主阅读+课堂教学”、“学教翻转”等教学方式中强化对教材文章内容的揣摩和分析,完善学生可能因为教材理解不丰等原因出现的知识短板。例如在教學中对《教条示龙场诸生》的分析,对“立志”“勤学”“改过”“责善”表述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讲解,使学生在学习中对语文语言做到多样化的了解和思考。以此使学生的学习自信不断提升,对语文阅读产生更大的兴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咬文嚼字”的纠错意识进行有效培养,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表达中对文字保持较高的敏感心理,促使学生在文字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了解正确语言表达的意义。如日常生活中的语意不明、搭配不当、结构重复、逻辑混乱等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在语言表达中经常出现,但学生要具备高明的鉴别意识,以此使学生对语言的表达做到更深刻的思考,提升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如对“良知四句教”的含义分析,能锤炼学生保持更理性的思维方式。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降低自己的教学随意性,以更公式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完成对每篇课文的阅读理解,使学生在学习中总结更科学地阅读方法论,避免传统教学中将学生“逼入”毫无主见的境地。如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先鼓励学生对阳明文化精华“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即理”进行资料调查和分析。再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谨慎“渗透”,对文章融合阳明文化相关篇目进行概括总结和划分。最后再对文章中的细节部分结合生活进行分析。以此使学生逐步总结出阅读经验,对文章产生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二、保持“不教而教”的教学思路

在初中教学阶段,随着学生心理和生理素质的不断发展,学生对客观存在的权威逐渐产生逆反情绪和挑战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地扮演自身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进行合理引导。既避免对学生的“不管不顾”,同也要避免对学生的“过度关注”,使师生关系维系在合理范围内,促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指导作出更积极的回应,对语文课堂学习保持更多样的兴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陈述自己的见解,使课堂教学保持活跃氛围,促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多样化思考,避免课堂教学以固定的形式不断重复,达到“不教而教”的目标。例如教师可以举例说明“语文教材中充斥着大师的作品,是否对学生的学习形成了负担,对生活的认知造成了‘理性上的悲观认识”,以此使学生对文学内容多几个角度进行思考,避免学生阅读学习陷入到“万马齐喑”的境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王阳明的创作思路、写作背景分析,将致良知思想对自己的启示进行合作解析。以此使学生的多样化阅读教学中有效表达,促使全体同学以更多视角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对《书正宪扇》的正反评价。

三、鼓励学生阅读阳明文化经典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阳明文化,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如使用阳明文化的礼仪对学生的基本文明礼貌意识进行目标训练,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做倾听者和践行者。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习惯进行修正练习,使学生的生活更加“优雅得体”。中学生基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仍需树立,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基本的德育思维、人文关怀、科学理念等基础价值观进行引导,同时鼓励学生对阅读的内容做出个性化的解释,使学生保持基本正向的价值取向,能够对更多的文学作品、社会行为作出理性的判断。如对“良知”做出理性的反馈和评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多的课外阅读对提升学生的“致良知”德育有着重要价值。对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实际的阳明文化阅读资源。如给学生提供阳明文化经典阅读书单,对本地区的阳明文化馆、文化园进行介绍,强化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生活感悟。学生通过课内课外结合的方式完成对文学世界、客观社会的多元认识,使学生在更多样的文学学习和创作中培养“良知”的意识。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渗透“阳明文化致良知思想”对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文学素养、“审美鉴赏”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价值和作用。教师需要科学运用阳明文化“致良知”思想,给予学生更科学、合理的学习指导,使学生更全面,更充分地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邵安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王阳明“致良知”道德修养论为例[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01):103-105+109.

本文系2020年贵州省科研课题“阳明文化渗透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Z2020023)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文化自信视野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英文歌曲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例谈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导入策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中数学新型课堂教学探析
对高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