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生自愿辍学的原因分析

2022-05-18 01:47钟云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24期
关键词:中学生农村

钟云

摘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生自愿性辍学率的升高已成为边疆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初中教育出现的一个新问题。经分析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种因素。因而,需要我们用新的思维和方法去削减这些影响力量,以达到提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生受教育普及率的目的,实现国家提出的“两基”目标。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辍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义务教育的普及,我国农村中学教育状况得到了不断进步和完善,突出表现在农村初中适龄少年毛入学率的提高,更多的农村少年有机会接受初中教育。然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部分农村经济有所发展之后,乡镇中学辍学现象仍存在,昔日许多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儿童因贫困而辍学,是被迫辍学,而在当今社会整体经济条件和教育条件都已经得到明显改善,逐步富裕起来的农村家庭从经济条件方面看,完全可以供得起自己的子女上完初中,更何况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学生国家实行“三免一补”政策。为什么还会出现初中生辍学率如此之高的现象呢?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就这个问题我走访了几个自然村,找几个已经辍学或转学的部分学生交谈。

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大趋势下,目前农村地区初中辍学生中,因家庭贫困、劳力不足和父母对子女教育不重视等原因引起的辍学生所占比例相对较小;这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导致初中生辍学的主要因素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已由过去的以外部强迫被动性为主的辍学,转化为以学生主动性弃学为主的辍学。我将这种在外部强迫被动性原因相对减少情况下学生主动弃学的现象称为自愿性辍学。对我县农村初中生自愿性辍学原因的分析,是进一步提出解决这一问题方案的基础,将对进一步完善我县农村中学教育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新形势下的经济、教育、学校管理、父母观念和学生个人心理等诸方面,综合性地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从“经济所迫”到“经济所惑”

目前有关农村初中生辍学问题的研究,大多强调地方经济落后以及家庭经济困难等经济负担原因。而在这次调查中,农村中学生辍学正是因为家庭经济较好,父母满足了他们孩子的各个方面的需求,使学生迷茫在花花绿绿的現代化世界,使之逐渐对学习产生厌倦,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有部分学生已经拥有了摩托车(已辍学)、自行车、手机等,这对于城市里学生是算不了什么的,可在边疆少数民族这样的农村,这已算是高档次消费品,学生拥有这些东西以后,几乎不去学校上课,而是骑着摩托车游荡,有的甚至干脆就辍学回家呆着,有部分辍学的学生跑到广东等沿海地区打工。

另外,在家长看来,以前子女辍学在家“没事可做”,如今只要他们辍学后能够找到相应的工作,给家庭带来一定收益,他们对子女辍学的反对也就不那么强烈了,而是具有更高的容忍度。

二、从“读书无用论”到“读书无望论”

在部分我县的农村很流行这样一句话“读十年书,不如走一趟远门”,他们认为读书不如打工,现在又不实行包分配,如果找不到工作,那不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打工还可以挣钱;农民很会算帐,由于他们的文化程度不高,他们算不到长远的利益,只看到眼前的利益。

在某个村02年时有3名中专毕业生,但是由于各种因素,他们都找不到工作,农村只好成了他们的归属,其命运跟其他没有读书的农民一样,他们成了这个村“读书无用论”的反面教材,上到父母下到孩子,人们对读书已没有了信心,“读书无用论”导致了农村初中高辍学率的产生。“读书无用论”认为,上学读书没有给受教育者带来足够的利益价值(1),如今教育费用高(指高中和高校费用),农民投入到教育的费用比教育给他们所产生的效益要高(我指的是眼前效益),所以,农村中学生的读书欲望逐渐处于下降趋势,对于孩子的选择父母也不反对,有的父母还支持。在当今的社会形式,“走后门,拉关系”是找工作的一种渠道,我们的农民朋友虽然知识面不广但是他们了解社会的潜规则,由于这个潜规则使他们更加了解到农村孩子要找工作就更无望了。

因此,我认为,与其说是“读书无用论”,还不如说是“读书无望论”促成了我县农村中学今天居高不下的辍学率;“读书无用论”不过是在“读书无望论”基础之上产生的,后者才是辍学产生的根本原因。实际上,在目前,即使在富裕起来的家庭,初中生在继续求学的道路上也看不到多大的前途和希望,在调查中,有一名学生六年级毕业后,本应该到中学完成他九年义务教育的义务,可是呢,他选择了到广东省东莞市打工,当年他14岁还不到,在辍学的时候他对他的父母说:“我知道我们家有钱,但是我不想读书,读书没用,我想打工帮你们挣钱。”是啊!多孝顺的孩子,可是他却辜负了自己的未来。对于我县农村初中生而言,如果想继续求学,他们的最终目标很少是仅仅为了上高中,而无非都是为了上大学,因为具有高中学历和具有初中学历两者在社会上就业的相对优势并不明显,他们不会只是为了上高中拿个高中毕业证,而且现在读高中的费用的数目不小,更何况由于知识基础差的问题,将有一大部分乡镇中学的初中生上不了我县唯一的高中,就更别说其他县的高中了。

所以,对于农村初中生,除非初中学习优异、有希望上高中,而上不了高中就没有必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经济投入来读完初中和参加中考,就上个一两年,学会几个英语单词以及一些数理化等基本常识就够了。因此,只有那些很看重初中学历的学生才会坚持读完初中并参加中考,而那些不看重初中毕业证的学生则更多地想到了中途弃学,早早进入社会,准备参加社会工作。

三、父母眼光短浅的思想观念

走访中笔者发现,在辍学的学生中多数父母的文化程度都低,有的是文盲、半文盲;这些家长几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在学习上对孩子也没有太多的要求和希望,只要孩子在学校不犯错就行,这也就怂恿了孩子的辍学思想。青少年的思想都还不成熟,他们还没能力设计自己的未来,这需要父母给予引导,虽然老师在这一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但如果父母还不支持,老师的工作也很难达到效果。

有些边疆山区的自然环境还比较好,农村里还没有达到那种因为自然环境的恶劣而被迫从其他渠道来改变生活的地步;因此,有些家长只把目光锁定在家里的那一亩三分地,孩子不认真读书也没关系,家里有土地供他们生活;没有从小让孩子建立吃“皇粮、财政饭”的思想;更何况教育投资所产生的效益见效慢,且费用又高,所以,家长对孩子辍学打工没有制止的意思,有的还鼓励自己孩子尽早“弃学从工”。

四、学校在管理上的力度不足

在调查中发现,在中学读书的学生辍学的又一原因,是因为学校管理力度不够,学生逃学老师和学校根本不管,学生来到学校学不到东西,所以对学习产生厌倦,导致他们辍学;由于学校管理不善,已有很多家长让自己的孩子转学了,就在笔者所调查的学生中就有9名从原来的学校转到另外的学校学习,据悉,这都是由于所在原来的学校对学生管理不善所致。

还有一个原因是,在学校经常发生“欺负”和“被欺负”的情况,“欺负”者来学校是为了欺负其他的同学,学校成了他们“欺负”同学的场所,而不是学习的场所;而“被欺负的学生”学校则成了他们受欺负的地方,就算他们想专心读书,可是环境不允许,由此产生了辍学的动机,有的会选择转学,有的干脆辍学不读。因此我认为学校的管理好坏,与学生是否能安心读书有很大的关系,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态度。

学校的管理方面,还涉及到管理机制、课程设置、校园活动安排等方面,从现在的形式来看应试教育还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所以很多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把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安排的满满的,课程设置上,只设置参加选拔考试科目的课程,或者在课时安排上有时倾斜,学生在学校參加课外文体艺术活动、参与兴趣社团的机会比较少,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比较单调、乏味、枯燥,在学校学生找不到少年时期、青春时期的快乐和自我价值,慢慢的学生产生厌学的思想甚至干脆辍学在家。

五、青春期心理需要

目前有关的研究大多数都集中强调了教育体制、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家庭等外部环境对学生辍学的影响,而往往忽视了学生本身关于辍学的心理需要。我认为,初中学生渴望独立、自由、成长的青春期心理本身,是自愿性辍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内部主观因素。

首先,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尤其是外出打工,它满足了农村青少年的渴望独立和长大成熟的青春期心理需要。在许多农村地区,中途退学后的初中生大多都选择外出打工。他们的主要目的不是经济收入,更多的是满足一种自由、独立和成熟的心理需要。一方面,打工使辍学学生挣脱了家长和老师的严格束缚,他们可以在外地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和行为活动,具有一定的经济收入满足自己特定的消费需要,因此从根本上获得了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另一方面,通过打工期间的社会锻炼,这些学生似乎一夜之间就进入了成人的角色,例如学会了抽烟、喝酒、谈恋爱等等,完成了一种从童年向青年的转变,他们从内心获得了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此外,以打工锻炼为辍学理由,不少父母也持默许和支持的态度。

其次,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心理断乳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对长辈具有反抗和叛逆心理,对摆脱长辈的约束有强烈的愿望,他们不愿意和长辈进行更多、更深入的交流,而更愿意和自己的伙伴、朋友相处和交流,因而群体归属感特别强。但在农村地区,因为村子一般都不大,加上计划生育后农村家庭人口的减少,一个村中各年龄段的同性同龄少年一般都比较少,加上村与村之间往往相隔比较远,一个山头一个寨,因此农村初中学生的非正式群体(伙伴、“哥们”等)主要局限于本村的同龄少年,其群体规模比较小,四五个左右(2)。这样,一旦群体中的个别成员不想读书或者被迫退学,其他的成员心理上就会受到影响:一个是对学习的影响,离校的学生在社会上的悠闲自由、“潇洒”,使其他还在校的学生产生对社会生活的向往,无心向学;一个是对群体归属感的影响,在校的学生会感到自己与离校学生的疏远,尤其在学生“拉帮结派”现象严重的初中校园,为了维持群体关系,不少学生选择退学以维持一种青春期的群体归属感。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自愿性辍学的农村初中生大多是“成群结队”的。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生的自愿性辍学是在大的社会背景外因以及学生主观内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青春期心理需要、厌学等内部因素成为学生离开学校的向外动力,而社会经济诱惑等外部因素则成为拉动学生离开学校的外部动力,家长对学生任意辍学的容忍和默许态度是学生辍学的“润滑剂”和“心理稳定器”。在这些内、外力量的共同推动下,导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生辍学率的升高,造成了部分农村青少年对知识追求的淡漠和绝望,因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需要用新的思维和新的眼光去研究和解决。

参考文献:

[1]蒋中一,戴洪生.降低农村初中辍学率和义务教育体制的改革[J].中国人口科学,2005(04).

[2]江丽云,孙利.从课程视角分析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J].教育探索,2003(12).

猜你喜欢
中学生农村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