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普兰店区防汛信息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22-05-19 12:54
地下水 2022年2期
关键词:防汛水利预警

于 雷

(大连市普兰店区生态环境事务服务中心,辽宁 大连 116200)

2014年颁布实施的《关于深化水利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水利现代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强高新技术应用和实用技术推广,突出强调水生态文明建设以增强水利保障能力[1-2]。大连市水利发展规划指出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重点,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和资源整合服务。

防洪安保是一项事关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也是农村水利建设的根本要求。近年来,大连市不断加强防汛决策信息化建设,“十三五”期间在防汛应用系统、水利数据中心、通信网络、信息采集等信息化方面,普兰店区水务局积极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信息化综合门户不统一、应用系统难以满足业务需求、缺少信息资源交换共享机制、工程监控与信息采集点建设少、信息采集设施缺少统一标准、尚未形成统一水利专网等问题,极大地制约了水利信息化深化改革的推进[3]。因此,加强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对推动水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升防洪保安能力等极其重要。

1 研究区概况

大连市普兰店区位于辽宁省的南部,东靠碧流河与庄河交界,西至哈大铁路与瓦房店市接壤,南有丘陵漫岗与金州毗邻,北倚高山与盖州分峰,东南濒临黄海可眺望长海诸岛,西南有普兰店湾与渤海连波,地理状况可概括为“五山一水四分田”,基本上属于丘陵山区。海岸线长65 km,岛、砣、礁共10处,近海滩涂广布,盛产食盐,并有良好的渔场,生产鱼虾与贝类,主要河流有碧流河、清水河、大沙河、复州河等,已建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12座,水库具有城市供水、防洪抗旱、农田灌溉、水产养殖、水利发电等多种功能,如表1。

流域径流分布存在着明显的时间分布不均现象,碧流河流域、清水河流域、大沙河流域的年降雨量范围700~750 mm、650~700 mm、600~650 mm,年均径流深范围300~350 mm、240~270 mm、200~240 mm,复州河流域年均径流深范围为150~300 mm。因气候因素和自然地理条件影响,降雨量的年际变化和年内分配都极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汛期6-9月,主汛期7、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50%。洪水主要有由暴雨形成,河川基流、洪峰水量集中,洪峰流量大小取决于暴雨的大小,洪水与暴雨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略缓于暴雨。

2 洪涝灾害防御现状

根据普兰店区近年洪涝灾害防御工作实践,虽然采取了一系列非工程与工程防汛措施,但针对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尚未形成完善的防御体系。

2.1 易涝、易洪信息掌握不全

目前,普兰店区防洪灾害调查评价尚不系统,无法系统全面地掌握洪涝灾害防治区历史洪涝灾害、社会经济、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分布范围等基础数据,必须积极开展洪涝灾害调查准确掌握有关数据信息,通过预警指标的合理确定、危险区的准确划定等,为撤离转移及防汛预警提供可靠保障[4]。

2.2 视频监测站点较少

自动水雨工情监测站点覆盖区域范围少,覆盖密度低,河道水位情况和局地强降雨难以有效捕捉,相关成员单位尚未能实现站点监测数据共享,难以满足防汛实际要求。

水利工程设施升级改造不及时,大多存在一定程度的病险隐患,部分圩堤、塘坝未达到设计建设标准,难以满足防汛要求,加之水利设施老化失修、实时视频监视缺乏等,普兰店区面临着较大的防汛压力。对此,应在重要河道、重点水利工程、入江水道沿线等位置建设实时视频监视站点,以实现险工险段、圩口、行蓄洪区、泵站、水闸、护坡、河道、水库及重点场镇、人口密集城区、入江水道沿线易洪易涝区等重点防洪位置的全覆盖,对人员转移避险、工程运行和水情等情况实时监控。

2.3 监测预警平台与巡查设备缺乏

洪涝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滞后,尚未实现横向与公安、气象等部门,纵向与上级防汛部门的数据共享交换,未能实现现场险情的及时掌握,以及与乡镇、区县的防汛视频会商,调度指挥决策缺乏可靠依据。

基层预警发布设备缺乏,预警信息难以及时发布到人、到户、到村,应在家禽养殖以及入江水道船舶停靠等防汛任务较重的区域建设无线预警广播站点,将预警信息向公众及时的发布,结合普兰店区实际配备高频口哨、手持扩音器等人工预警设备。此外,现有应急监测巡查体系不能实现洪涝灾害的应急监测,对于重要水利工程日常巡检以及现场数据采集,应积极开发移动端业务应用系统不断完善信息化监测体系等[5]。

表1 水库工程建设情况

图1 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流程

2.4 群测群防工作仍需完善

对于洪涝灾害的危险性,基层群众缺乏深刻认识,加之缺少防灾避灾知识其互救、自救能力较低。对此,应加强基层群众演练、培训、宣传等群防群测工作,进一步建立完善防汛责任体系和群防群测体系,编制完善洪涝灾害村级、乡镇和市区级防御预案,配备必要的防汛应急物质增强基层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广大群众自救互救和主动避险防灾意识等。

3 防汛信息化对策建议

普兰店区应加快建立群防群测体系、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结合区域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水雨情监测系统,兼顾大连市智慧水利项目建设要求实现防汛预报预警体系的全覆盖,预报预警体系技术路线如图1。

3.1 洪涝灾害调查评价

根据普兰店区水利特征及地形地貌,合理划分低洼易涝区和外洪威胁区,通过调查评价不同类型区洪涝灾害分析洪涝和暴雨特征,充分调查洪涝灾害防治现状、预警指标、危险区等级划分、涉水工程、历史洪涝灾害、社会经济、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分布范围等基础信息,不断完善调查成果数据库,为编制防汛预案以及洪涝灾害预警提供详细、全面、科学的信息支持。

3.2 通讯网络与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信息传输网络建设时要充分考虑与普兰店区政务网、大连市防汛专网的接入以及原有网络的兼容,建立乡镇、市县、省级水利专网,为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利用网闸设备接入系统市县逻辑隔离。一般地,水利通信网络信息安全包括应用、数据、主机、网络、物理等方面的安全,以智慧普兰店数据中心建设为依托建立水利信息安全体系,保证三级以上水利信息化安全目标的实现,如图2。

图2 智慧云数据中心整体架构

建立普兰店区村级、乡镇、区县三级责任体系,明确普兰店区人员设置、组织机构及其职责,进一步完善各级防御预案。建设群防群测责任制体系保证村、镇、区防汛抗旱信息的上传下达通畅,积极开展避险演练、培训和宣传工作[6,7]。

3.3 云数据资源共享中心

为实现水利数据的统一管理、统一存储和资源共享成立水利云数据资源共享中心,常用的技术手段有云技术、云存储、数据库等。根据水利业务需求建设水利数据交换共享、汇集存储的系统工程,建立覆盖全区水利信息共享服务与交换、管理与存储、资源汇集中心,可为综合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提供支持。根据大连市水利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结合水利信息化实际需求、现状和市水利数据中心标准进行项目设计。

3.4 工程预警、监控及数据采集

对各监测站点的监测数据进行批量、定时、实时的接收,在此基础上搭建实时数据库,CRC检验和合理性检查处理已接收的信息,实现系统内数据的批量下载及测站参数的远程读取,充分发挥系统预警信息、超限警告、工况报告的发布功能。采用数据库维护管理及信息网络查询功能,实现与市局、省厅数据的交换共享。

3.5 视频会商、决策支持系统

标准化改造配套设施和信息化用房,配置远程视频会商系统并建设乡镇会商中心和区县防汛指挥中心,发挥河网调水指挥、决策会商、防汛形势分析等功能。采用专用会议桌椅、数字会议系统、视频会议设备、拼接屏及计算机等组成防汛指挥中心,加强防汛责任单位的科学决策能力实现防汛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换,切实提升全区防汛协同能力[8]。

采用分级全县管理、登录门户的方式建立基层预报预警平台,整合全区水利业务提升行业管理水平、业务协同和系统资源共享能力。决策支持系统主要包括视频监控集中管理系统、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系统、河长制信息化管理系统、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水利地理信息支撑系统、综合门户系统等[9]。

3.6 应急救援保障

加快建立应急救援保障系统确保洪涝灾害防御体系的正常运行,在各乡镇防汛部门和普兰店区防办配备应急救援设备,最大程度的满足洪涝灾害应对需求。

4 结语

通过完善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切实掌握全区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影响程度、区域分布等状况,合理选择预警指标划定危险区,加快建设符合区域防汛特点、功能全面的防汛信息化系统,为领导防汛指挥决策以及工作人员日常办公提供支持,逐步完善符合基层实际的汛情、水情、雨情群防群测体系和预警预报体系,切实提升区域救灾预警水平和防汛抢险救灾能力。在发生洪涝灾害之前,通过科学预报预警及时有效地组织群众避险转移,能够有效减少人员伤亡,显著提升经济社会效益,对促进自然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防汛水利预警
扬州江都区三个强化 做好防汛应急准备
夏季防洪防汛
预警型智能包装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和设计
低碳经济下水利行业的发展
超级秀场 大风预警
水利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分析
水患变水利 保护安阳“母亲河”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预警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