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新品种黄广太占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2-05-19 13:18苏彬峰巫志坚吴亚辉叶菊华郭樱花黄愉光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分蘖力黄华基本苗

苏彬峰 巫志坚 吴亚辉 叶菊华 郭樱花 黄愉光

(梅州市农林科学院粮油研究所,广东梅州 514071)

黄广太占是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早晚兼用型优质常规稻新品种,丰产性突出,区域试验产量较对照品种粤晶丝苗2号平均增产11.44%,生产试验产量较对照增产14.33%。该品种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植株较矮,抗倒伏力强,2020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粤审稻20200056)[1]。据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公告,黄广太占米质鉴定为部标优质1级,糙米率为81.3%~82.4%,整精米率61.8%~64.1%,垩白度为0.3%~0.8%,透明度1级,碱消值7级,胶稠度66~70 mm,直链淀粉16.7%~17.5%,长宽比3.0~3.1。

从黄广太占的衍生系谱来看,黄广太占为十一级核心种质,是六级核心种质黄华占的改良品种。黄华占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累计推广面积333.33万hm2以上。黄广太占与黄华占相比,稻瘟病抗性基本保持不变;黄广太占的稻米品质更优,达部标优质1级。黄华占的穗数多,是穗数型品种;黄广太占穗大粒多,是大穗型品种;黄广太占的千粒重较黄华占重10%左右。黄广太占是在黄华占基础上,经过充分利用有利基因群的累加、重组和交换创造出来的新品种,产量较黄华占更高,并且创广东省常规优质稻产量的新高。

黄广太占于2021年早造在梅州市梅江区梅州市农林科学院粮油基地种植,各方面表现良好,丰产性突出,生育期适中,适合在梅州市推广种植。现将黄广太占在梅州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种植表现

黄广太占在梅州市的种植试验设为3个处理,具体各处理设计见表1。其中处理T1和T2移栽方式采用插秧,插秧规格均为20 cm×20 cm,相当于插秧25万穴/hm2。处理T1插三粒谷,基本苗充足;处理T2插单粒谷,基本苗较少。处理T3移栽方式采用抛秧,抛秧27万穴/hm2。插秧田块3月7日播种,3月30日移栽,种植面积均为5.04 m2;抛秧田块3月8日播种,3月25日移栽,种植面积为266.7 m2(表1)。3个处理统一施肥、统一管水、统一防治病虫害。移栽前1 d(处理T1和处理T2是3月29日,处理T3是3月24日)施基肥,施尿素130.5 kg/hm2、过磷酸钙375 kg/hm2、氯化钾112.5 kg/hm2。4月16日施保蘖肥,一般施尿素64.5 kg/hm2。5月8日施穗肥,通常施尿素 130.5 kg/hm2、氯化钾 112.5 kg/hm2。

表1 各处理设计

移栽前全田灌满水,施基肥,应用拖拉机耕田。移栽后灌5~10 cm深水层促进秧苗回青,此后保持浅水促进分蘖。4月21日开始晒田,5月8日上水,此后保持湿润灌溉,干湿交替。6月28日后断水,晒干田后收割。

全生育期喷药3次,3月18日喷施送嫁药,4月25日和5月30日各喷1次药,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按说明书用量施用。

每个处理记录播种期、移栽期,调查抽穗期、成熟期,计算全生育期。同时,调查基本苗数、最高苗数、有效穗数,计算成穗率,每个处理调查株高、穗长,每个处理取样5株考查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处理T1和T2全收称重;处理T3取2个样点,每个点实割5 m2,打谷后称湿产,晒干后再称干产,并折算成单位面积产量。

1.1 生育期

黄广太占在梅州市早造种植表现为中早熟。3月7日左右播种,6月3日左右抽穗,7月5日左右成熟,全生育期119 d左右(表2)。熟期与象牙香占相当,分别较美香占2号、黄华占早熟3、5 d左右。

表2 不同处理黄广太占的生育期

梅州市地处粤东北地区,受寒露风的影响,对水稻的生育期有比较严格的要求,黄广太占全生育期较黄华占早3~5 d,更适合在梅州市作为双季稻种植,能更好地避开寒露风的影响,从而获得高产稳产。

1.2 主要农艺性状

黄广太占田间表现为株型集中,分蘖力中等,有效穗数多。处理T1的基本苗数为100.5万株/hm2,最高苗数为510万株/hm2,分蘖力为407.46%,有效穗数357万穗/hm2,成穗率为70.0%;处理T2的基本苗数为75.0万株/hm2,最高苗数为408万穗/hm2,分蘖力为444.00%,有效穗数为288万穗/hm2,成穗率为70.6%;处理T3的基本苗数为109.5万株/hm2,最高苗数为534万穗/hm2,分蘖力为387.67%,有效穗数340 万穗/hm2,成穗率为 63.7%(表3)。

表3 不同处理黄广太占的茎蘖动态

黄广太占后期转色顺调,谷色黄,熟相好,穗大粒多,抗倒伏力强。株高为104.2~109.8 cm,穗长为21.1~23.2 cm,穗总粒数为145~160粒,结实率为83.1%~91.4%,千粒重 23.64~24.44 g(表4)。

表4 不同处理黄广太占的农艺性状

1.3 产量

从表5可以看出,处理T1测产面积4.8 m2,干产4.75 kg,折合产量 9 895.8 kg/hm2;处理 T2测产面积4.8 m2,干产 4.10 kg,折合产量 8 541.7 kg/hm2;处理 T3测产面积 10.0 m2,干产 9.95 kg,折合产量为9 950.0 kg/hm2,丰产性突出。

表5 不同处理黄广太占的产量表现

处理T1与处理T3移栽方式不同,但产量无明显差异,说明插秧与抛秧不影响黄广太占的产量。处理T2基本苗偏少,导致有效穗数偏少,产量较处理T1、T3低,说明基本苗对黄广太占的产量有影响。

1.4 米质

黄广太占的米粒外观比较细长透明,米饭软硬适中,黏度适宜,食味好,饭味浓,品鉴食味得分为85~88分。

1.5 抗性

黄广太占株高较矮,茎秆较粗壮,抗倒伏力强。田间种植未发现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纹枯病发病轻。

1.6 其他

黄广太占再生能力差,缺株率(未再生株数)达38%~46%,不宜作为再生稻种植。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适时播种育苗

黄广太占在梅州市种植宜在3月上旬播种,用种量为22.5~30.0 kg/hm2,播种前晒种1~2 d,采用风选的方法去掉不饱满的种子,用强氯精450~500倍液浸种4~6 h。播种后做好秧苗管理,培育壮秧。

2.2 合理密植

移栽时叶龄控制为3.5~4.0叶[2]。抛秧需434孔秧盘 750~825个/hm2、561孔秧盘 600~675个/hm2,抛秧24万~30万穴/hm2,基本苗90万~120万株/hm2。黄广太占分蘖力中等,需要抛足基本苗,才能提高有效穗数,达到高产目标。

2.3 施肥

采用“三控”施肥技术,氮肥(纯 N)150 kg/hm2,磷肥(P2O5)45 kg/hm2,钾肥(K2O)135 kg/hm2。 氮肥基肥占40%、保蘖肥占20%、穗肥占40%,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基肥和穗肥各占50%[3]。

基肥施尿素130.5 kg/hm2、过磷酸钙375 kg/hm2、氯化钾112.5 kg/hm2;保蘖肥在移栽后15~17 d施用,施尿素64.5 kg/hm2;穗肥在移栽后35~40 d施用,施尿素 130.5 kg/hm2、氯化钾 112.5 kg/hm2。

2.4 水分管理

移栽后深水回青,浅水分蘖。够苗后晒田。移栽后20~25 d,在田间苗数达到目标穗数的80%时,开始晒田,晒到脚踩不陷泥、有脚印但不粘泥为度。倒二叶抽出时(移栽后40~45 d)上水,此后实行湿润灌溉,保持浅水至抽穗扬花期,后期干湿交替,以湿润为主,收割前7~10 d断水,不要断水过早。

2.5 病虫害防治

以防为主,及时防治病虫害。选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进行防治。水稻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和南方黑条矮缩病等,水稻虫害主要有三化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跗线螨等。在防治上,抛秧前喷施送嫁药,孕穗期防治纹枯病1次,破口抽穗期注意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等,后期注意防治稻飞虱。其他病虫害按照当地预报进行防治。采用“三控”施肥技术的稻田病虫害一般较少,可酌情减少施药次数。有福寿螺为害的田块,移栽前用茶枯150 kg/hm2全田均匀撒施,施后几天暂时停止进水[4]。

2.6 适时收获

黄广太占宜在90%以上籽粒黄熟时进行收割,有利于获得优质、高产,切忌过早收割。

猜你喜欢
分蘖力黄华基本苗
覆膜穴播条件下种植密度对不同分蘖力糜子品种产量的影响
巧用“微科技”元素促进“品质化”教学
不同保鲜袋包装对采后油桃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响水县不同粳(糯)稻品种(系)特征特性比较分析
2018年杂交水稻新品种展示总结
2015年太湖县杂交中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小麦新品种浚麦k8最佳播量研究
告诉你一个秘密
小麦播种密度对籽粒主要品质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