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青山之美共享生态红利

2022-05-20 05:04鲁妮娜
绿色天府 2022年4期
关键词:雅安观鸟全市

○文/ 袁 媛 鲁妮娜

雅安,地处四川盆地到青藏高原过渡地带,这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空气质量、地表水质量名列全国前茅,被称为“天然氧吧”。

翻开近年来全市林业发展台账,成绩跃然纸上:

森林面积达到1565万亩,比2016年增长129万亩,居全省第五;森林蓄积量10504万立方米,比2016年增加1098万立方米,居全省第四;森林覆盖率69.36%,比2016年提升5.9%,居全省第一。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94.27万亩,实施并管护新一轮退耕还林3.55万亩,每年完成公益林建设6.5万亩,实施国有中幼林抚育20.8万亩;

连续37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和无重大人员伤亡事件发生,2021年全市森林火灾“零发生;

雅安红豆、圆叶玉兰、光叶蕨等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

实施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综合治理3830亩,完成岩溶区治理45.8万亩,保育湿地26.97万亩;

成功建成“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和省级森林城市;

雨城区成为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和国家森林经营试点县(区),天全县率先在全省利用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组组数据,一项项工作,无不展示着这座城市崇尚自然的初心、热爱绿色的情怀,也是这座城市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文明统领经济社会发展,走“绿而美、绿变金”特色发展道路的成果体现。

筑牢生态屏障 绿美家底更厚实

2021年12月8日至10日,全省世界银行贷款长江流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恢复项目(简称“世行贷款项目”)年度推进会在雅安召开。雅安市共有雨城、名山、天全三县(区)纳入了世行贷款项目实施范围,经过3年的努力,该项工作走在了全省9个市(州)、35个县(区)的前列。依托“世行贷款项目”,全市共计完成9.037万亩实施任务,其中新造林0.967万亩,森林抚育+补植6.265万亩,低效林改造1.805万亩。

瓦屋山

自从1998年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启动以来,通过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的一步步展开,雅安森林面积逐年增长,全市森林覆盖率从1988年的42.8%上升至目前的69.36%。

近年来,全市持续开展“绿美雅安七大行动”,科学编制造林绿化、生态修复、水系绿化美化、城市周边绿化等实施方案,加快一般宜林荒山、荒坡、荒丘、荒滩等造林;对未成林地、稀疏林地补植补造和封禁封育,人工促进天然林更新,累计完成营造林227.71万亩,义务植树人数近400万人次,植树2127.36万株,生态屏障更加牢固,绿美家底更加厚实。

夯实安全底线 群防群治更高效

森林火灾猛于虎,林业工作中,森林防火一刻不可松懈。

全系统以高度的使命感,切实扛起森林防火责任,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的理念,圆满完成国务院森林防灭火专项整治工作。

强化“人防+物防+技防”,不断提升防火能力,筑牢防火屏障。持续加强火灾隐患风险排查整治,专项整治以来共排查整改森林火灾风险隐患900余个,实现100%整改销号。加强火源管控,聘用巡护人员884人开展巡山护林,全市森林防火卡点、防火码设置点246个全时段运行。完善预警机制,建立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化火情监测体系,全市各国有林场、各类自然保护地等安装视频监控841个。试点推进“天空地人一体化”监测系统建设,安装可视化装置416套,布控22套山火在线侦测装置,对58处山火易发区段实时监控,完成303台北斗巡护终端设备采购、分发、培训工作。强化队伍建设,全市组建各类扑火队伍740支12400余人,开展火灾救援培训及扑救演练605次,参加培训演练人员4000余人次。保障物资装备,配备到位防灭火物资装备共计4.3万件(个、套),其中防火车辆132辆,预防类设备1988个(架),扑救类设备21238台(支),通讯类设备1130部(套),安全防护类设备9256副(双、件),保障类设备9272台(个)。深化开展全民防火宣传教育,采取以赛促学、以讲促教、以宣促防新模式,深入推进森林防灭火“五进”和“开学第一课”,全市先后出动宣传人员43万余人次,发放宣传单100余万份、防火短信120余万条,制定防火标识标牌3036个,进一步筑牢“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的思想防线。

除了森林防火,“无烟的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也会给森林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在有害生物防治上,全市林业部门一刻不曾松懈,建立健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与成都、凉山、甘孜等周边市州建立联防联治、协同执法、协同监督机制;完善监测预报、检疫御灾和防治减灾体系建设,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近五年来,全市完成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21410株,拔除了汉源县松疱锈病菌疫区县、名山区2个疫点乡镇。

植树造林、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围绕着守护绿水青山与森林生态安全,一项项措施的实施让森林更加充满活力,绿意在雅州大地舒展延伸。

强化资源保护 生物多样性更丰富

今年8月末,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胡光万研究员团队在我市石棉县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兰科植物资源专项调查时发现了一种独特的凤仙花,后经形态和分子研究确定其为新物种,将其命名为长芒凤仙花。

长芒凤仙花的发现,是雅安生物多样性的又一次明证。从大熊猫到“蜀山彩虹”绿尾虹雉,从珙桐到“二郎山神草”光叶蕨,作为“动植物基因库”的雅安,市境内分布陆生野生动物700余种,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73种;植物约185科869属3000多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8科48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0种,二级保护植物38种。

近年来,全市持续对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主要分布区、迁徙停歇地、通道等重要区域开展野外监测巡护和“清网、清套、清夹”专项行动,对各类因自然灾害或人为原因造成伤病、受困、迷途的野生动物开展收容救护,严厉打击非法猎捕、买卖、贩运、食用野生鸟类及其他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活动,野生动物得到有效保护。全面完成市域内1373株古树名木分级认定和统一挂牌,全市树龄1000年以上的古树共计58株,雨城区碧峰峡后盐村雅安红豆、荥经县云峰寺古桢楠被评为“四川十大树王”,名山区蒙顶山天盖寺12株古银杏被誉为“十二金钗”,以荥经县云峰寺“中国最美桢楠林”为代表的6个古树名木公园建设有序推进。

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在维护生态安全和维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居于首要地位,目前,全市共有各类自然保护地25个,总面积1042万亩。其中:国家公园1个,自然保护区9个,森林公园5个,风景名胜区6个,自然遗产地1个,湿地公园2个,地质公园1个。

今年10月12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向世界宣布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这是我国首次以“伞护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进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其中7成以上区域在四川,主要区域在雅安。

眼下,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片区建设如火如荼——全市5936平方公里、占全市39.45%的行政区划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占全国大熊猫国家公园总面积27%、接近全省大熊猫国家公园面积的三分之一,雅安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划入面积和市域占比最大的市(州)。

围绕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统筹推进全市各类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全面开展自然保护地摸底调查,科学设置、分区、划界并制定管控措施,加强自然保护地内人为活动监督检查,配合中央环保督查完成119个涉自然保护区环境问题整改,各类保护地的保护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如今,雅安已成为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是全球200个生态最好的地方之一。

每年候鸟迁徙季到来,无数鸟儿在江面翱翔已成为我市一道亮丽风景。位于全球候鸟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线和中亚迁徙线交汇重叠带的雅安,珍稀鸟类资源丰富,全市共记录鸟类519种,占四川鸟种的三分之二,全国鸟种的三分之一,是世界雉类和鹛类分化中心的一部分。

近年,全市在加强珍稀鸟类保护,构建鸟类栖居乐园时,也注重因势利导,依托丰富的鸟类资源,推动观鸟经济发展。2021年雅安观鸟生态旅游频频登上央视等中央媒体,雅安正从“候鸟迁徙栖息地”向“全国观鸟生态旅游目的地”迈进。目前,《雅安市观鸟生态旅游专项规划》已完成初稿,拟规划推出的3条精品观鸟线路(“南线——荥经、汉源、石棉森林观鸟”“中线——雨城、名山及沿青衣江研学观鸟”“北线——天全、芦山、宝兴雪域森林观鸟”)独具特色,青衣江沿岸拟打造成为全国首个以生物研学、观鸟摄影、大众观鸟、专业鸟赛为特色的“城市湿地观鸟体验区”,届时青山绿水间,随处可见人与鸟儿和谐共处的画面。

做强生态经济 加快实现“绿变金”

绿色“长城”筑起牢固的生态屏障,如何实现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红利?如何让生活在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上的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就成为林业人所要思考的问题。

今年10月,名山区联香油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评定为四川省第十三批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

2015年起,名山区联香油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针对油茶品种选育、种苗繁育、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等开展合作攻关,截至目前获省级良种2个,省级专利技术1项。2019年以来,在该合作社带动下,合作社成员培育油茶种苗,实现成员人均增收1万元。2019年名山区发展油茶基地2.2万亩,2020年发展 4.6万亩。这就是全市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积极谋划推进一系列利长远的重要工作,为雅安林业产业长期发展、持续发展打牢基础,积蓄后劲的一个实例。

《雅安市林业局关于大力推进林草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通知》《雅安市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25年)》《雅安市推进林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实施办法(试行)》《雅安市观鸟生态旅游专项规划》 ……

藏酋猴

依托生态优势,雅安立足于建设长江上游生态高地,努力发展生态经济,积极探索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转换路径:

全市核桃种植面积近20万亩,年产干核桃4000余吨;发展“三木”药材30万亩,林下中药材种植超过6.5万亩,宝兴川牛膝产量占全省产量的60%以上,荥经成为全省四大天麻基地之一;建成6个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竹材加工、竹笋开发、竹编、竹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年产鲜竹笋10万余吨,竹材加工17万余吨,竹产业年产值达31亿元。2021年现代林业产业基地204万余亩,林业总产值预计达231亿元;成功培育省级以上示范合作社8个(国家级1个),省级以上龙头企业8家(国家级1家);成功创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和省级森林城市,荥经县成功创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创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1个,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7个,省级以上森林康养基地19处,省级森林乡镇12个。建成名山清漪湖、荥经龙苍沟叠翠溪、天全慈郎湖观鸟体验点。王岗坪森林旅游项目正式建成投运,雨城区海子山、荥经县桌山森林康养项目顺利推进。海子山获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称号。全年生态旅游人数超14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76亿元。

同时,全市抢抓碳达峰碳排放机遇,积极探索森林碳汇开发模式,宝兴县在VCS上公示的碳减排量为每年15.70万吨,拟于2022年3月开展碳汇交易;荥经县与广州市广碳碳排放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协议,项目规模24.24万亩;天全县已通过项目设计文件(PDD)评审,初步预估碳汇量56.42万吨。

雅安手握着“绿色牌”,拥抱着大自然的馈赠与善意。

展望未来五年 谱写林业新篇章

中华秋沙鸭

“十四五”开局之年,为贯彻落实市委四届历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三区”同城化和雅州新区建设决策部署,结合省、市相关规划及雅安实际,市林业局提出了“11358”全市林业“十四五”工作思路。

紧盯一大目标——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0%左右。

构建一大布局——构建全市林业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雨城区、名山区)、北部联动发展示范片(天全县、芦山县、宝兴县、荥经县)和南部联动发展示范片(汉源县、石棉县)的“一核两片”空间布局。

筑牢三条防线:

——森林安全防线。持续筑牢防火屏障,着力构筑森林火灾隐患排查、预警预防、队伍建设三大体系,全面提升林火综合防控能力。

——林草有害生物危害防线。建立完善检疫御灾体系,严格检疫执法,科学除治有害生物,努力提升全市林草有害生物防控综合能力。

——疫源疫病监测预警防线。进一步加强林草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做好松材线虫病、林业鼠害、红火蚁等主要林草有害生物的预警和综合治理。

实施生态建设五大行动——国土科学绿化行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行动,重点区域生态系统修复行动,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

培育八大产业——做强做大现代竹产业,培育“互联网+”林草产业,协同推进林板家具装饰产业,加快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引领促进森林旅游和康养产业,培育发展观鸟产业,巩固提升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壮大林麝养殖产业。

按照这一思路,全市林业系统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努力拼搏,敢于担当,主动作为,以务实求实的作风,奋力谱写雅安林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生态保护并非一朝一夕,善待生态所释放出的红利也将绵延不绝。与生态互利互惠,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猜你喜欢
雅安观鸟全市
湿地观鸟
观鸟记
观鸟须知礼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雅安砥砺前行金融助力灾后重建
祝福雅安
观鸟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