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沿黄八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策略

2022-05-20 07:20徐艳红
人民黄河 2022年5期
关键词:郑州河南省协同

徐艳红,石 玉

(郑州师范学院 国家中心城市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44)

黄河流域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质量是衡量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促进两者协调发展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1]。黄河河南段位于黄河的中下游,在全国居于承东启西的战略位置,是中原地区最为重要的生态廊道。《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加快建设生态强省”的目标。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的新发展阶段,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已成为河南“生态强省”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沿黄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近几年,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已成为环境学与区域经济学聚焦的研究热点之一[2-5]。学者们通过构建侧重点不同的指标体系,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协调发展水平不断优化,但协调度较低[6]。河南省沿黄各市的协调发展趋势与流域整体保持一致,但与青岛、济南等城市相比整体协调性存在一定差距[7-8]。许多研究关注的对象是黄河流域的多个省区,而对河南省沿黄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程度,以及其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的带动作用等的研究较少。笔者从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视角,以河南省沿黄城市为分析单元,对比全国和河南省平均发展水平,通过测算其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程度,探讨城市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绿色、协同的高质量发展对策,以期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区域概况

黄河自西向东,先后流经河南省三门峡、济源、洛阳、焦作、郑州、新乡、开封、濮阳等八市。2019年八市的GDP总量为28 380亿元,占河南省GDP的52.31%,但各市间经济发展不均衡。2019年八市的常住人口为3 788万人,约占河南省总人口的40%。2017—2019年,八市的人口增长量在全省人口增长量中的占比分别为91.5%、80.2%、83.4%,人口净流入优势明显。根据河南省生态环境公报,在大气环境方面,八市的空气质量状况逐步提升,污染天数大幅减少,2016年八市有7个中污染城市,到2019年均为轻污染;在水环境方面,2016—2019年八市Ⅰ~Ⅲ类水体占比逐年提高,Ⅴ类、劣Ⅴ类水体占比不断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八市普遍存在经济发展程度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水资源严重短缺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区域高质量发展。

2 研究方法

2.1 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指标选择的系统性、科学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对比样本与研究样本的规模差异,研究采用了人均量或占有率等具有可比性的指标,未涉及总量性指标。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2.2 评价方法

(1)权重计算。针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中数据单位不统一问题,选择max-min标准化方法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的标准化处理,并利用能够客观反映指标变化程度的变异系数法计算指标权重,各指标权重计算结果见表1。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综合指数采用指标加权法计算。

表1 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2)协同度测度。本研究采用协调度模型测度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度,计算公式为

式中:C为协调度,通常在0~1之间,值越大协调度越高(C=0,表明系统走向无序发展;0<C≤0.3,表明协调度极低,生态破坏小,还可以承受社会经济发展;0.3<C≤0.5,表明处于拮抗时期,生态正逐渐被破坏,城市承载力变小;0.5<C≤0.8,表明处于磨合时期,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生态逐步修复,城市进入良性协调发展阶段;0.8<C≤1,表明协调度极高,城市走向有序发展);k为协调系数,通常k≥2,本研究中选取k=2;f(X)、g(Y)分别为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和生态保护综合指数。

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重要性相当,只有两者均处于较高水平时,两个系统发展才呈现较高协同度。因此,为更加客观全面地反映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水平,进一步采用协同度模型进行测度[9]:

式中:D为协同度;T为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综合指数;α、β为特定权值,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同等重要,α、β值均取0.5。

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度分类标准见表2。

表2 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度分类标准

3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度评价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分别对八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性进行评估,同时以全国和河南省整体协调情况为对比样本。研究区域各城市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均处于不断优化状态,各城市协同度变动趋势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均呈现出增长优化态势,共同拉动区域协调发展综合水平的提高(见图1)。

图1 2016—2019年沿黄八市协同度对比

3.1 空间维度分析

空间维度演变中,八市的经济发展综合指数、生态保护综合指数,以及两者的协同度空间分布差异明显(见图2)。

图2 2016—2019年八市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度演化情况

与全国平均协同度变化情况类似,2016—2019年八市协调发展水平均在不断提高,2019年全国平均协同度水平已成长为良好协调,但八市中协调度最高的郑州仍为中级协调,而三门峡、焦作、洛阳、新乡、济源等市为初级协调,濮阳和开封两市为勉强协调,可见沿黄八市总体协调发展水平尚有较大提升空间。郑州及其周边的洛阳、焦作等市的协同度明显高于开封、濮阳等市,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郑州对周边城市发展有较大的辐射带动力。郑州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和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其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图3),但由于生态保护综合指数优势不明显(见图4),因此其协同度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图3 2016—2019年八市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对比

图4 2016—2019年八市生态保护综合指数对比

从河南省内对比来看,2019年八市中的新乡、开封、濮阳的协同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郑州、济源、洛阳、焦作、三门峡的协同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区域内郑州的协同度相对最高,但也是唯一出现生态滞后的城市,其他7个城市均处于初级协调阶段,表明郑州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更应重视生态保护工作,需要加强各类生产过程的生态管理。

3.2 时间维度分析

在时间维度演变中,除新乡因2018年经济发展综合指数下滑而导致协同度降低外,其他市2016—2019年间的协同度与全国和河南省的发展趋势一致(见图1)。其中,协同度提升较快的是濮阳,增长率超过25%,协调类型也从中度失调逐步发展为勉强协调;其次是三门峡和开封,平均协同度增长率分别为12.5%、10.9%,分别从濒临失调演化为初步协调和勉强协调;郑州和洛阳作为省内中心城市和副中心城市,其协同度处于稳定发展中,变化趋势一致。

沿黄八市的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均得到不同程度增长,综合指数较低的城市相对增长更快(见图3)。其中,濮阳2016年经济发展综合指数为0.077 2,远低于其他城市,2016—2019年其综合指数增长最快,平均增长率达到49.44%,主要表现在表征经济总量的外贸依存度、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表征人均数量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表征发展质量的万人卫生机构床位数等指标的快速增长;三门峡从2016年的0.174 4增长到2019年的0.367 0,平均增长率28.19%,尤其是表征经济总量的外贸依存度和表征发展质量的R&D支出占GDP比重2个指标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新乡的经济发展综合指数除在2018年有小幅波动外,其人均GDP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大幅增长。

研究区域内生态保护综合指数与全国平均值相比较低(见图4),人均水资源量低、万元GDP能耗高是制约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在人均水资源量下降、全年PM2.5平均浓度上升等因素影响下,2019年洛阳、2018年三门峡和济源的生态保护综合指数均有不同程度下滑。从八市比较来看,2016—2019年开封市生态质量提升较快,其次是濮阳、郑州和焦作等市。2016年郑州被批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以来,生态质量也得到了较大提升,逐步跃居八市首位。但需要指出的是,郑州市虽然生态保护处于不断完善中,但与一直高速发展的经济相比,生态保护表现为滞后,表明郑州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仍需要加强对大气环境、水环境的持续治理。

4 对策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河南省沿黄八市逐步进入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磨合时期,协同度进入“初级—中级协调”状态,但经济发展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仍较大。现阶段,沿黄八市在河南省内的优势尚不明显,尤其是生态保护方面,距离引领“生态强省”建设还有较大差距。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八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仍旧偏低,不但表现在社会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整体协调发展上,而且表现在单个系统上,沿黄八市的协调发展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河南省沿黄八市中,三门峡、洛阳、济源、焦作等位于黄河中下游分界点桃花峪上游的多山区,而郑州、新乡、濮阳、开封等处于平原地区,同时也是粮食主产区。高质量发展不只是对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对所有地区的要求。针对研究区各市的地域特点,“十四五”期间应实施针对性、差异化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策。

(1)尚处于勉强协调状态的濮阳、开封两市,其协调发展水平尚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不仅经济发展水平低,生态保护水平也相对较低。两市的高质量发展应摒弃牺牲生态发展经济的思路,通过加强黄河河道工程和堤防建设,完善防灾减灾预案,减轻黄河洪灾风险。要注重依托黄河沿岸的文化资源和生态景观,打造黄河特色品牌旅游观光文化产业,以生态发展带动经济发展,实现绿色发展。同时,应积极统筹推进城市产业结构的深层次改革。两市是全省人均水资源量较低的城市,须严格限制高耗水和低效用水产业发展,并加强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逐步实现经济集约化发展。还应注重营商环境优化,积极引进优秀企业入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外贸融资的支持力度;鼓励外向型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城市对外开放水平。濮阳市是中原城市群北部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城市之一,具有河南省边界区位优势,应以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为依托,积极与京、津、冀、鲁的优势产业对接。开封市受郑州发展辐射影响明显,可积极对接长江中游、京津冀及粤港澳大湾区等主要城市群的优势产业,实现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同步发展。

(2)处于初级协调状态的三门峡、焦作、济源、洛阳、新乡五市,均呈现社会经济滞后特点。五市应把握后疫情背景下产业链重构的机遇,积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服务业与消费新热点、新形势相结合,加强科技创新对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的引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降低万元产值能耗。应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战略性新兴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打造行业龙头,铸造驰名品牌。加强战略统筹,紧密对接国家、省相关规划纲要,抢抓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将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郑新一体化建设,以及各城市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等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加快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积极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产业发展,优化创业者成长环境,实施积极的人才政策。副中心城市洛阳应扩大开放,洛阳2019年外贸依存度为3.1%,仅略高于新乡(2.9%),远低于济源(21.4%)、郑州(35.6%)。同时,五市应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产业。在生态保护方面,应加强沿黄生态廊道建设,推进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逐步构建布局合理、类型齐全、功能完善、规模适宜的湿地保护体系,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加强农业用水的节水改造,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做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强化黄河滩区综合治理,提高黄河行洪能力,将生态建设融入经济发展。

(3)处于中级协调的郑州,虽然协调发展水平领先全省,但尚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生态保护没能赶上经济发展的步伐。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河南省省会城市,处于辐射引领沿黄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地位,应充分发挥其枢纽、带动作用。经测算,郑州是研究区域内唯一生态保护综合指数远低于经济发展综合指数的生态滞后型城市,因而必须完善生态保护治理体系,将治河、惠民和黄河滩区生态保护相结合,将沿黄区域打造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区。郑州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省人均的1/3(2019年),应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坚持节水优先,科学分配生活、生态、生产用水。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应持续加强R&D投入强度,争取“十四五”末R&D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0%,强化科技创新引领,逐步释放发展活力,同时辐射带动其他城市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全产业链建设,实施更加积极的对外开放战略,持续统筹推进陆海空网“四路协同”,形成全方位高水平开放格局。

猜你喜欢
郑州河南省协同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送伞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京津冀协同发展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