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薄壁”入手,引导学生解读《峨日朵雪峰之侧》

2022-05-21 05:00邱麟淳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2年3期
关键词:昌耀薄壁岩壁

邱麟淳

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被收录于高中教材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本单元的任务是引导学生结合意象理解诗歌。探究《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意象,学生会惊诧于诗人笔下雄浑壮美的高原图景:延绵的雪峰山海、猛然坠落的夕阳、余晖下的山崩与喧嚣。他们会被攀爬者的坚韧顽强所打动,会窥见平凡人蓬勃的生命力。诗中的意象绮丽壮观,内涵丰厚,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但是,诗中还有一个意象。它并不起眼,却耐人寻味。教师需引导学生从它入手,更加深入地解读诗歌。这个意象,就是“薄壁”。

“薄壁”是这首诗歌中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意象。它将诗歌所建构的审美空间分割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薄壁那边”的奇景,另一部分是“我”在“薄壁”这边艰难攀爬的情形。“薄壁”意味着有限性,也意味着无法跨越的鸿沟。“我”和壮美的奇观,被“薄壁”分隔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空间。“我”能窥见那边的无上美景,“我”能听见那边令人心颤的声音,却永远到不了“薄壁那边”的世界。

为了到达“薄壁那边”,“我”备尝艰辛:“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我”精疲力竭,痛苦茫然,已经撑到了极限,清楚自己再也无法前进一步,“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薄壁”分出了此岸与彼岸。彼岸的世界壮美绮丽,隐隐透着神秘。延绵的山海不光宏伟,还充满了未知的诱惑;天上的太阳彷徨许久之后,毅然决然投入幽暗的山海;地面上有一道棕色的深渊,隐秘而危险;山体在滑坡,石块在滚落,深渊中的嚣鸣类似军旅中的喊杀声……

“薄壁那边”是“我”历尽艰辛、耗尽心力也到达不了的彼岸。但“我”能“小心地探出前额”,一窥那边风景的奇谲壮丽。"岩壁”就是立在“我”与彼岸之间的鸿沟,是“我”此生此世都跨越不了的障碍。

对于“薄壁”和“薄壁那边”,学生有不同的解读。有的学生认为“薄壁”象征着人生道路上的障碍,“薄壁那边”象征着理想和目标。对此,教师需让他们明白:“薄壁”具有“无法跨越”的特点,“薄壁那边”具有“壮丽”“未知”等特点。当合当的R胶边”理解为昌耀的个人经历,学生会发现将“薄壁那边”理解为“乌托邦”更为贴切。类似的意象,在昌耀的诗歌中也非常常见。

昌耀是一个理想王义的找1有。机剑成场身受重昌耀成为志愿军文艺兵,1953年在朝鲜战场身受重伤,落下残疾。1955年甲销P-回国后本可以从地上的努力与圣者》中提到:“尤其是回国后本可以从家越走越远的人生旅程,都清晰地显现他潜意识中、也同样是来自其家族血缘中一种固执的自我放逐情节。”

昌耀的父辈们大都是投身革命的英雄人物。自我放逐本身就是理想主义的另一种说法。1957年,昌耀被划为右派,吃了很多的苦。平反后,他写下了许多诗歌。这些诗歌依然体现了他对乌托邦理想的坚守与热爱。1993年,他在《一天》中写道:“有人碰杯,痛感导师把资本判归西方,/惟将‘论的部分留在东土……但在我的心际仍留有彼得堡飞雪的大街,/耶稣和十二门徒随着诗人勃洛克的红旗前进。”

1957年,昌耀写下了《群山》:“我懷疑:这高原的群山莫不是被石化了的太古庞然巨兽,/当我穿越大山峡谷总希冀它们猝然复苏,/抬头啸然一声,随我对我们的红色生活,/做一次惊愕的眺视。”昌耀因诗歌获罪,被下放到农场劳改。他在诗歌中对自身的境遇作了深刻的体察和反思。他知道自己在流血,知道岩壁是“锈蚀”的,有崩塌的危险,也接受了自己无力再攀登、无法去“薄壁那边”的命运。1962年,在创作《峨日朵雪峰之侧》的同一年,他在《良宵》中写道:“放逐的诗人啊/这良宵是属于你的吗?/这新嫁娘的柔情蜜意的夜/是属于你的吗?/这在山岳、涛声和午夜钟楼流动的夜/是属于你的吗?”他意识到自己是渺小的,但他依然有着坚定的信念。只是,他不再固执地想要做雄鹰或雪豹:“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l在锈蚀的岩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出自《峨日朵雪峰之侧》)“小蜘蛛"就是诗人的自我投影,渺小的个体安居在岩壁这头,默然观看彼岸世界的壮美与危险。

相似的意象也出现在1985年的《斯人》中:“静极——谁的叹嘘?/密西西比河此刻风雨,在那边攀缘而走,/地球这壁,一人无语独坐。”在这首诗歌中,“壁”同样割裂了空间,将空间分为“这边”和“那边”。主人公在岩壁这头,孤独地看着那边的风景。

昌耀在《我的诗学观》里写道:“认识的局限性永远如寓言《盲人摸象》所谕示的那种情形,有着各执一端者难于沟通的壁障。”“岩壁”是昌耀诗中非常常见的意象,展现的是他对个体命运、境遇的思考。在《峨日朵雪峰之侧》中,他意识到“岩壁那边”是绮丽壮美的,却不得不接受自己无法继续攀登这一事实。虽然孤独的诗人以苦行僧的姿态行走在崎岖的人生之路上,但是一切的外力都无法消磨他的坚强意志。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薄壁”这一意象,让他们感受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学习诗人身上那种勇于攀登、坚韧不拔的精神。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八中学校)3610BDA4-4749-4391-8FCA-E93DBF8EEA91

猜你喜欢
昌耀薄壁岩壁
航天箭体用薄壁结构机械加工噪声分析及防治
蜂窝夹芯薄壁梁碰撞性能仿真
一只鼠兔
我写作履历中的“昌耀时间”
刘湛秋鼎力相助昌耀的故事
岩壁野餐会
卷首语
途遇大蟒蛇
一种薄壁螺纹偏心套工艺设计
大墙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