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历史逻辑、现实内涵和实践路径

2022-05-22 19:59张秋艳
关键词:实践路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摘 要: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先行先导的关键作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在探索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奋进,为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发挥了重要作用,积累了宝贵经验。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从强化政治引领、完善工作机制、优化内容供给、创新工作方法等方面持续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教师; 思想政治工作; 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G645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3/j.issn.1671-6477.2022.01.01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在这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人才,而培养人才的关键在学校、在教师。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要完成这一使命,就必须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地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2]因此,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深刻认识到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关键基础,关乎学生成长成才、关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必须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高度,切实做好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

一、 历史逻辑: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历程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教育、高度重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为传播革命理想、培养干部队伍,共产党人创建了自修大学、讲习所等各类学习机构,开启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篇章。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思想政治工作起源于革命斗争对启发民众、鼓舞民志、凝聚力量的迫切需要,发展于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创新实践,正是因为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党才能团结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从历史维度来看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发展时期(1949年—1978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国民政府留下来的高等学校采取了“先接管、后改造”的政策,在教师中开展一系列的思想改造工作,将提高高等学校教职员工的政治水平作为高校改革工作的目标,通过在高等学校中设立党组织来引领思想政治工作。

1950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暂行规程》,该规程明确指出,高等学校的具体任务之一就是,进行革命的思想政治教育,肃清封建、买办、法西斯主义的思想,树立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发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951年10月,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号召知识分子广泛地开展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的运动,要求通过政治理论学习、批评与自我批评、社会实践锻炼等改造知识分子的思想。1952年10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在高等学校有重点地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指示》,提出在全国高等学校中设立政治辅导处,负责指导全体教职员工的政治理论学习,充实政工部门,不断增强高校政治工作的力量,从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上保障高校教师政治工作的开展。1956年1月,周恩来指出:“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密切结合,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兄弟联盟。”[3]1957年2月,毛泽东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共青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4]1961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发布,细化了高校教师的根本任务,明确了考核要求。“文化大革命”十年间,“两个估计”的错误认识使高校教师受到冲击,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遭受严重挫折。1977年全国高考恢复招生,高校教师数量开始缓慢回升,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恢复开展。

(二)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稳定发展时期(1978年—2012年)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为全党的工作重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目标调整为服务经济建设、培育社会主義“四有”新人。1979年11月,《高等学校教师职责与考核的暂行规定》发布实施,同时,党和国家切实关心高校教师的工作与生活,持续改善和提升教师待遇,一系列涉及高校教师工作量、人员编制、工资改革的文件出台,高校教师的管理制度逐步完善。1984年,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确立了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

1990年4月,首次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召开。1990年7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通知》发布,从制度上确立了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即坚持党委的领导地位,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国高等学校治理体系的根本制度,也是高等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证。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相继发布实施,高校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得以制度化确立。1999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1999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建议》提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高等教育秉承教育为民的宗旨,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阶段性转变。以人为本,科学育人,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人才强国战略开始全面部署实施。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11年12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发布,要求高校教师加强自身修养,弘扬高尚师德,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

这一时期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引导高校教师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由初步的探索转为稳定、系统、整体的建设,更加趋于正常化、规范化、系统化。

(三)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时期(2012年—至今)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5]2013年5月,《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发布实施,强调要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要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着力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一系列措施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此次会议是高校党的建设历史上的具有开创性和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会后全国各高校陆续建立党委教师工作部,专职负责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强调“要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要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2018年9月,党中央召开了全国教育大会,指出教师所承载的时代重任,明确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9年11月,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指出,全面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从教育评价改革的角度指出,要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改革教师评价制度。2021年4月,在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際,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快构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针对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系列重要文件的出台,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内涵

纵观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脉络进程,其始终在探索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奋进,有效地凝聚起广大高校教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广泛共识和奋斗伟力,为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发挥了重要作用,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属性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团结奋进,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精神、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道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彰显出强大的生命活力。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事业,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中国共产党创办和发展高等教育的历史经验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高等教育始终与国家的历史进程、与人民的幸福追求、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相联系,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与国情决定了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和指导思想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质。新中国成立时,有高校205所,教师16059人[6]。2020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738所(含独立学院241所),普通本科院校1270所,高职(专科)院校1468所,成人高校265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183.3万人①。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高等教育走过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极不平凡历程,我国已经基本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

“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社会主义方向。这个方向由谁来决定呢?完全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7]。高等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能否坚持,社会主义教育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教师。必须引导高校教师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转化为投身教书育人岗位、潜心立德树人、推动实现教育强国的实际行动,确保高等教育始终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责使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教育强则国家强,我国是人口大国,要从人口大国迈向人才强国,只有依靠教育、依靠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队伍是中坚力量,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是核心中的核心,关键中的关键,必须始终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责使命。

习近平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8]“为谁培养人”事关高等教育的本质核心,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高等教育持续不断为之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培养什么样的人”事关高等教育的目标任务,中国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学生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国家大德,立遵纪守法、文明有礼的社会公德,立向上向善、敬业诚信的修身私德。“怎样培养人”事关高等教育的实践路径,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在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教师是受教育者,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教师是教育者,要充分发挥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桥梁作用,通过有效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教师积极适应角色转变,秉承强烈的使命意识、责任担当和育人情怀,全身心开展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

青年学子通过在高校的学习后进入社会施展才华,高校成为青年学子锤炼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最后环节和重要阵地。亲其师,信其道,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直接决定了高校育人的土壤和生态,决定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效。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培养教师、塑造教师、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工作中,全面提升教师的人才培养水平和能力。

(三)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原则是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也是马克思主义。正是因为有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引和指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才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和发展。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源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世界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前进方向。”[9]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最高学府,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通过各种方式持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帮助高校教师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能够自觉运用这一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人心、积聚力量,激励广大高校教师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书育人事业。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了解教师思想政治状况,遵循工作规律,突出问题导向,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坚持以人为本,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教师,需要在工作中始终围绕教师、关心教师,加强人文关怀,关注职业发展,为教师全面发展拓展空间、创造条件,不断激发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内驱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有效性。坚持辩证思维,用系统的观念来看待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各个要素、环节的整体协同,构建“大思政”的工作格局,使其内容供给更加丰富、体制机制更加健全。

(四)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导向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做好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发挥优秀文化在涵育德行、滋养心灵、培根铸魂中的作用。高校教师的特点决定了生硬的说教和灌输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用文化来熏陶、塑造、成就教师的发展更符合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充分利用文化的力量可以激发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砺人,增强文化自信,引导高校教师形成对教育事业和职业使命高度认同的价值观。厚植校园师道文化、树立师德先进榜样、组织文化实践活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情感共鸣、价值确立、行为修正的效果。

思想政治工作是政治性、系统性、科学性、文化性的高度统一,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紧密结合尊师重教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加強文化引领,注重文化感召,形成直抵人心的强大文化正能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人民教师、无上光荣”社会风尚的引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先进典型的宣传,入职宣誓仪式及荣休仪式等文化价值的表达,均是一种文化激励,可以激发教师为人师表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研究生导师行为准则》等系列制度的出台,是一种文化约束,可以警示高校教师严于律己,遵守师德规范,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三、 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的竞争及高科技人才的竞争。要实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幸福,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要将高等教育置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进行谋划,站在“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战略高度,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育人始于育师,教育者要先受教育,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紧紧围绕新时代赋予高校教师的职责使命,从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完善工作体制机制、遵循工作规律、优化内容供给、创新工作方法等方面持续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 始终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强化政治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蓬勃快速发展,核心就是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的政治保障,办好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必须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逻辑和实践发展轨迹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思想政治生命线的引领功能和守护功能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更好地服务和促进党的中心工作。

始终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第一,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等教育是教育的制高点、高校教师则是制高点的制高点,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高校教师头脑,着力引导高校教师在学懂弄通悟透上下功夫,引导高校教师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第二,要落实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发挥高校党委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的作用,做好顶层设计和全局谋划。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教师队伍的政治建设,对高校党的政治建设具有决定性作用,高校党委要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委重要工程抓紧抓实。第三,要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宣传引导凝聚教师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把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支部发挥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党员教师成为“四有”好老师的示范标杆。

(二) 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体现系统性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组织结构、内容分工、运行机制等要素对整个系统的运行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做好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有力的政策保障,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完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一是要构建“大教师”“大思政”工作格局。构建党委集中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师工作部门统筹协调,各部门履职尽责、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学校党委、院系党组织、教师党支部三级联动的教师思政工作机制。二是要持续推进“两个深度融合”。推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师业务能力建设工作的深度融合,在确保教师队伍“政治含量”“思想道德含量”的基础上,以业务能力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业务能力建设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的新格局。要推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融合。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相比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而言,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先行先导的关键作用,两者应统筹安排、协同发展,通过资源共享、师生互动促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三是要构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价体系。推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成效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软指标”转变为“硬约束”,将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指标纳入“双一流”建设、学科评估、人才评价等工作体系,将评价结果纳入各级党委政治巡视巡查的内容,纳入高校领导班子考核、各级领导干部述职评议的主要内容,促进各级责任主体聚焦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全面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

(三) 进一步遵循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提升科学性

做好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动态科学地掌握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和行为特点是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前提和基础。开展教师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拓宽调研范围,丰富调研内容,精准把握教师思想政治状况特点、师德师风状况、行为特征及发展需求。从整体上讲,高校教师大多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属于高知群体,学历层次高,文化水平高,思维活跃,信息来源广泛,认知和学习能力较强,自我修养和自我要求比较高。从个体上讲,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状况也因学科背景、学习经历、年龄层次、个性特征等不同呈现差异性。这就要求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调研分析,把握规律,因人施策、精准思政。

遵循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一是要做到因事而化。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就是要精准化解教师的思想困惑,思想的问题往往会与工作、学习、生活等实际问题密切相关,思想政治工作既要讲大道理,又要做小实事,在帮助教师积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效解决教师的思想问题,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教师的心坎上,引起教师的情感共鸣、思想共识、政治自觉。二是要做到因时而进。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大数据、新媒体、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高速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拓展工作平台,建立话语体系,利用新技术新媒体推进思想引领的主动意识,面对错误思潮主动发声、及时澄清,不断增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開放性、及时性、互动性,增强工作的亲和力。三是要做到因势而新。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跟上形势的变化和时代的进步,紧密结合教师实际,注重调查研究,分析教师的需求与期待,让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代发展同行、与社会发展同行,与教师需求同行,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预见性。

(四) 进一步优化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供给,强化针对性

思想政治工作从本质上讲是做人的工作,重点是人的思想转化的工作,工作过程是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化,工作目的是通过塑造教师正确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教师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正确思想的形成往往具有复杂性,尤其是人的思想转化工作。从个人的思想品格形成过程来看,人们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是一个学习、选择、认同、接受、实践的动态过程,必须始终围绕教师需求,不断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供给。第一,要发扬传统师道文化的涵养作用。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论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韩愈在《师说》中论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国传统文化对师者的道德要求均是当时人们对道德标准的最高要求,要引导教师从古代思想家关于师者的人格修养论述中汲取营养、涵养品格。第二,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的铸魂作用。理想信念是行动实践的前进灯塔和力量源泉,要通过理想信念教育,促使高校教师接受思想洗礼,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信心百倍地扛起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使命。第三,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立足于教育引导高校教师准确理解和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意义,增强高校教师的价值判断、选择、塑造的能力,进而内化为教师的精神追求,外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引导教师成为青年学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引领者和示范者。

(五) 进一步创新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突出有效性

第一,要落实教师理论学习制度。理论建构过程是增强价值认同的重要途径,理论学习制度是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持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训学习,创新学习方式、规范学习管理,实现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全生命周期的学习模式,推动教师把握精髓、抓住根本、掌握方法。第二,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是反映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主阵地”,教师通过挖掘思想政治元素,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在课堂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实现价值引领、人格塑造、能力培养,从真正意义上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更重要的是通过课程思政建设体现高校教师对政治理论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第三,强化教师社会实践锻炼。社会实践锻炼是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战线”,教师只有深入了解世情、党情、国情、社情、民情,才能更深切感受到教育强国、教育为民的历史使命,在开展志愿服务、科技服务、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担当。

注释:

① 数据来源于教育部网站“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详见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103/t20210301_516062.html.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2]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1).

[3] 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N].人民日报,1956-01-30(01).

[4]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6.

[5] 胡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01).

[6] 张润枝,高斐.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经验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J].人民论坛,2014,9(454):156.

[7] 列宁.列宁全集:第4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49.

[8]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9]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 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N].人民日报,2018-04-24(01).

(责任编辑 文 格)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University Teachers in the New Era:

Historical Logic,Realistic Connotation and Practical Path

ZHANG Qiu-yan

(Faculty Affairs Department of the Party Committee,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70,Hubei,China)

A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s the lifeline of all work in universities.Furthermor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university teachers plays a key role in leading and guiding othe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university teachers has been developing in exploration,innovating in inheritance,and forging ahead in reform.I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and boosting the prosperity of the Party and our country,which has accumulated valuable experience.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university teachers in the New Era should focus on the mission of educating people for the Party and our country,and the high-qual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should be promoted continuously from th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political guidance,improving working mechanisms,optimizing content supply,and innovating working methods.

Key words:the New Era; university teache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practical path

收稿日期:2021-12-06

作者简介:张秋艳(1979-),女,湖北松滋人,武汉理工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经济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19V1064)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需做到“六结合”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