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过程性评价,促进个性化发展

2022-05-23 01:13李维明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个性化模块人工智能

主持人

李维明,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正高级教师(教授)

主持人语:自2019年9月采用新课标新教材开展教学以来,北京、天津、山东、海南、辽宁等5个省(市)大多完成了必修模块的教学,部分省(市)还进行了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20年,教育部又组织专家对课标进行了修订,颁布了最新版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更加明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内容模块的结构,增强了教学应用的方向感。当下,新课标新教材的教学实践已经进入到选择性必修模块教学的新阶段,怎么选择、怎么教学是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为配合选择性必修课程的教学,本期继续“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施”之选择性必修模块的教学等系列专题的研讨,以飨读者。同时,也希望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教研人员积极参与,献计献策,共同促进学科新课标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健康发展。欢迎大家不吝赐稿。(358211798@qq.com)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简称《课标》)中“模块4:人工智能初步”的教学内容在完成之后,如何开展教学测评,值得探讨。

● 个性化发展课程测评的理解

《课标》指出,“‘人工智能初步’‘三维设计与创意’‘开源硬件项目设计’三个模块是为学生个性化发展而设计的课程”,且要求“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进行选学”。这里至少明确了两点:一是这三个模块是为学生个性化发展而设计的课程,也是为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创造提供条件的课程,因而在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中不作要求;二是这三个模块是“选择性学习内容”,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修习,但选修后其“修习情况应列为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

因此,对于这部分涉及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课程的测评,应该更加“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这种导向,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有利于“激励”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创造”,这是评价的原则,是必须坚持的大方向;同时,“个性化发展”的课程的测评还应该具有“诊断”作用,以帮助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上的不足并及时跟进指导,“促进”其学习的深入与发展。

● 個性化发展课程测评的实施

个性化发展课程测评的实施须坚持其评价的原则,采用适当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价,以发挥其导向作用。“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改善教师的教学,完善教学方案的设计。评价方式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教学开展。评价内容要从单纯关注知识与技能向关注学生学业成就转变,同时还要关注现实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等多种能力的提升”。

在具体测评时,“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实际的技术操作过程及活动过程,分析学生典型的信息技术作品,全面考察学生信息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测评的手段上“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学科优势,采用电子作品档案袋、学习平台记录表等技术手段记录学生的学习状况,客观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态度”。

● “人工智能初步”模块的教学测评

对个性化发展课程的第一个模块“人工智能初步”的过程性评价,就可以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进行。

《课标》要求:“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及概念,能描述典型人工智能算法的实现过程,通过搭建简单的人工智能应用模块,亲历设计与实现简单智能系统的基本过程与方法,增强利用智能技术服务人类发展的责任感。”要达到此要求,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项目学习等方式组织教学,充分利用丰富的开源硬件和人工智能应用框架等资源,搭建面向实际生活的应用场景,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大胆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这里提到的“项目学习”的方式是新课程推行过程中常用的教学组织方式,学生通过项目活动,驱动人工智能知识、技能的学习,经过“亲历”“体验”的过程,达到“了解”“应用”及“增强”的目的。

此时的评价,必须深入项目活动的各个环节,“观察学生实际的技术操作过程及活动过程”,考察其对人工智能发展历程及概念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人工智能简单模块搭建的熟练程度,以判断学生是否具有应用人工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的班级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做到“观察学生实际的技术操作过程及活动过程”是不容易的,这是因为学生众多,教师只有一个。教师对多个项目活动实施过程的观察也只能是走马观花,一瞥而过。其解决的办法是,可以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各组录像,把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教师根据实录加以观察、判断,从而进行评价。但这样的话,学生活动记录是否真实、教师观察时间是否够用等问题就出来了。

其实,对于项目活动,可以分步分层进行评价,即把项目分为“选题”“规划”“活动探究”“项目实施”“成果交流评价”等步骤,且在每一步骤中都按素养目标达成的要求设置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等具体评价项。这样的操作,既可以使学生在开展项目活动时方向明确、明白该做什么事情,也可以让教师对其评价除了在现场即时“观察”,还能通过分解后的评价指标及其记录表对主要步骤进行操作。在每一步骤分解评价后,累加起来就得到“综合评价”的成绩或等级了。具体的“项目活动评价表”可以参阅粤教版教材《人工智能初步》附录2。

总的说来,“人工智能初步”的教学测评,可以采用灵活的手段、项目测评的方法进行评价,而这样的评价必须融入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无论是过程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都可以采用项目测评的方法。只要项目设计得当,就可以反映出学生学习过程的情况,也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整个模块学习的成果。

猜你喜欢
个性化模块人工智能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Module 2 Highlights of My Senior Year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必修模块相关知识过关训练
同桌宝贝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