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返乡创业困境调查与思考

2022-05-23 11:21陈世文钟惠珍张晓慧林建鸿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12期
关键词:返乡创业农村大学生

陈世文 钟惠珍 张晓慧 林建鸿

摘要:大学生响应国家号召返乡创业,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农村市场前景好,也吸引着大学生返乡创业,但是由于抗风险能力较弱、社会效益较差、组织引导和扶持力度有待加强等困难,使得创业道路崎岖坎坷。文章从政府的角度提出了几点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农村;返乡创业

在“双创”浪潮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不断增多,这既增加了就业机会和空间,同时也为农村发展带了新的机遇。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就业促进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各类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累计达780万人,其中,大学生是仅次于农民工的最主要返乡人群。当前返乡大学生农村创业情况如何?其发展过程中面临哪些实际困难或挑战?为此,笔者于2019年7月至11月间对闽中P市326位返乡大学生农村创业者进行了半结化访谈专项调查。

一、返乡大学生农村创业现状

(一)樣本特征

返乡大学生农村创业者以“90后”为主,年龄集中在25~29岁,占53.4%,25岁以下的仅占7.7%,二者合计超过60%。然而毕业就返乡创业的其实不多,仅占32.5%,大部分大学生在大学毕业后先是工作了1~3年,再由于某种原因才选择了返乡创业,这种原因受到诸多条件的影响,如家庭社会背景、个人经济实力、人生的抱负和梦想以及个人的恋爱婚姻情况等。刚毕业的大学生大部分没有结婚,没有巨大的家庭压力,同时,大学生也拥有更大的创业热情和勇气。毕业后的工作经历和人生阅历对自身创业有利,它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成长,使大学生们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确定自己的人生梦想和价值,也可以增加大学生们的人际交往、工作技能、创业运营等方面的积累,进而在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与此相对应的,创业年限不足1年的占11.1%,大多数返乡创业年限在5年内,占84.7%。上述数据反映出近年来返乡大学生农村创业浪潮初涌的事实。

(二)返乡大学生创业类型

从创业类型来看,返乡大学生农村创业大部分选择非农行业,占47.2%;选择农业的占39.9%,分别是种植业22.1%、养殖业8.0%、畜牧业5.5%和农家乐4.3%;剩余的12.9%则是选择了涉农服务业;从创业地点来看,创业地点真正在“农村”的仅占46.9%,在“市区/县区”的占39.3%、在“城镇”的占13.8%;从创业方式来看,首先,占33.7%的返乡大学生是依靠父母的社会经验和人脉资源创业或者跟随父母的脚步和父母一同创业;其次是独自创业或是和自己同龄的朋友一起创业,占比分别是31.0%和25.2%。

(三)返乡大学生创业初衷

关于返乡创业初衷,大多数受访者表示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自己一定也能够做出一番事业”;其次是出于个人兴趣爱好,例如:喜欢摄影的就开摄影工作室、喜欢体育的就去参加各种比赛和或者从事体育培训工作等等,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最后是认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的发展潜力大,与其在城市已经接近饱和的行业里竞争,不如回到农村谋求发展,成功的可能性还更大。当然还有其他诸如“为了爱情,为了家庭”而返乡的、由于“城市竞争压力大,找不着理想工作”而返乡、“家人尤其是父母要我回来的”等返乡理由。

(四)返乡大学生创业的特征

大学生创业初期的资金、业务资源主要来源于父母、亲戚、朋友等“关系”群体,或者是来源于自身先前工作的积累,很少有人会想到政府支持以及各种优惠政府,这导致了他们失去了一个重要的资源;到了创业的中后期,创业者的个人能力、从商理念、从事的行业对创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大学生创业摆脱了传统商人唯利是图的刻板印象,强调“真实”“诚信”是他们的根本,以此来发展客户,进而发展成客户介绍客户的良性循环,最终形成客户关系网络,客户关系网络的增长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潜在利益相关者,从而可以创造更多有价值的合作关系。

(五)返乡大学生对自身创业的评价

从表1可见,绝大多数返乡大学生对自己农村创业发展情况还是比较满意的,认为“不好、不满意”和“不好说”的不足10%;而且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如果可以重来,明确“不会”选择返乡创业的仅约占10%;有近60%的受访者认为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为农村创业带来重大利好,并对新时代大学生返乡农村创业持鼓励态度。

二、返乡大学生农村创业困境

相对来说,受访者基本上是返乡大学生农村创业者中的成功者,然而他们在讲述自身创业经历时不约而同地发出感慨:“农村创业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从调查情况来看,返乡大学生农村创业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内的占63.8%,注册资本超1000万元的仅占7.4%;用工人数大多数在10人以内,占80.1%(其中,无雇工的占8.3%),用工人数超50人的仅占4%。显然,作为小微企业,返乡大学生农村创业发展必然面临市场竞争、发展潜力及“何去何从”等问题困扰。

(一)抗风险能力较弱

突出表现在盈收能力方面。调查显示,上一年度盈利普遍在10万至50万元,占31.6%;而盈利在10万元以下的占30.7%,还有高达24.8%的返乡大学生农村创业者未盈利。那么,是什么影响了他们的盈收能力?换言之,返乡大学生农村创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挑战是什么?对此,受访者的“排序”是:资金方面(个案百分比为73.6%)、人力方面(个案百分比为46.3%)、场地方面(个案百分比为41.4%)、营销方面(个案百分比为36.5%)、能力方面(个案百分比为27.9%)、经验方面(个案百分比为24.5%)及其他挑战(个案百分比为9.5%)。可见,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是返乡大学生农村创业发展的第一位困扰。受访者普遍感叹,“像我们这样小小的(企业),银行贷款很难的”,“做农业的,不好(难)贷款”,“专项扶持资金太少”。第二位困扰的“人力”问题,则表现为招聘难度大,很难招聘到满意的员工。场地方面表现为租金压力较大。营销方面表现为销售难、市场信息不了解等难题,经验方面和能力方面则迫切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指导来促进提升。最终,在这些因素的干扰下,返乡大学生农村创业不易,发展更不易。

(二)社会效益较差

近年来国家大力激励和支持创业创新的一个重要逻辑,即强调以创业带动就业。然而,从目前返乡大学生农村创业实际情况来看,与理想的“以创业带动就业”预期效果是有差距的。重要的一个体现指标是,带动周边农户就业数量,其辐射圈在40户以内,由内向外辐射能力递减,1~10户环占37.1%,10~20户环占19.3%,20~30户环占11.3%,30~40户环占3.4%;此外,还有28.8%的没有带动。这样的现实,显然与其规模体量较小、盈收能力较弱等息息相关,但也反映出当前返乡大学生农村创业社会效益较差,社会影响力较弱。再者,如前所述,返乡创业项目并没有与“农村”和“农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导致了大学生返乡创业“下乡助农”效果不强,进而影响了其“品牌”效应的形成,而且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原因主要是上文所述的三种:家庭“关系”、响应国家号召,看好农村发展的前景、个人喜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发挥特长。对于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来说,只有少部分人有可以依靠的家庭“关系”或可利用的社会背景,绝大部分的人只能依靠自己,这就造成在同一个地区中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内容大致相同,无形间就增加了创业的竞争,相对也就缺乏创新,这就降低了大学生创业的品牌溢价能力。

(三)组织引导和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近年来各地纷纷响应国家号召,出台了许多支持返乡创业政策。对此,受访者总体上是认可的、满意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分别有约10%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对政策内容和政策执行“不满意”,如果加上持“不好说”态度者,则该比例接近25%。以创业补贴为例,目前返乡大学生农村创业可享受的大致有培训类补贴、资助性补贴、奖励性补贴、优待性补贴、创业项目补贴、创新创业平台补贴及其他补贴等,其中自住型补贴和创业项目补贴较多分别占49.7%和39.7%。问题在于,受访者表示,“补贴名目虽多,但金额太少了”、“有的只是一次性的”、“补贴的时间太短了”、“申请麻烦”、“有些补贴,今天没说(提及)都不知道”、“希望政府能够对比较偏远山村的大学生创业更多支持”、“希望政策扶持与资金能及时执行落实到位,去年的场地补(租金补贴),到现在还没声音(还没发放)”。再者,目前的大学生返乡创业基本上都是出于自身原因的选择,并没有结合地方产业优势和发展规划,这就导致了这些项目较难获得政府支持和社会支持,而这些恰恰对返乡创业的成功来说是举足轻重的条件(详见表2)。因此,各地对返乡大学生创业的组织引导及扶持力度仍需加强。

三、返乡大学生农村创业促进

人才资源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有学者指出,“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关乎现代化成败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民问题。”大学生返乡创业带来的不仅是创业项目,更重要的是难得的人才回流。事实上,聚才方能聚财,蓄“才”之水方能养发展之“乡”。为此,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回应当前返乡大学生农村创业实践困境,调整优化支持政策举措,精准施策,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让乡村成为广大返乡大学生干事创业的广阔天地。

(一)项目扶持引领发展方向

返乡大学生农村创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其市场竞争力较弱、发展定位不明晰、社会效益不明显等等,是最需要引导和扶持的阶段。对此,各地要立足地方发展(阶段)和任务,以项目扶持引领返乡大学生农村创业定位。建议对返乡大学生农村创业项目进行分类扶持,可划分为适合地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以及暂不适合地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由于各地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大学生返乡创业项目的扶持数量,并合理延长扶持时长,提高扶持资金。

(二)重视农創人才建设

将返乡大学生农村创业者全部培养成新型职业农民,充分发挥高学识优势,强化农业职业教育,造就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农民、职业经理人、经纪人、文化能人等,为乡村振兴培养必要的专业化人才。要建立健全农村创业者“传、帮、带”机制,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和新时代乡村建设。要选树典型,通过表彰返乡大学生农村创业优秀者,示范引领,培育青年农创文化,扩大社会影响力。

(三)整合资源完善服务

资金缺乏是当前返乡大学生农村创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对此,一方面要整合现有创业补贴资源,减少均黏性补贴支出,重点考虑农业项目或者涉农项目周期长、见效慢等特点,强化优待政策支持,比如税费减免至少五年、银行可针对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提供政策性的贷款等;另一方面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返乡大学生农村创业项目。同时要完善对返乡大学生农村创业项目的风险评估第三方服务,对于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风险评估等级较低的优秀项目,可以在资金补助和担保贷款的额度上适当放大,促其快速成长。要注意优待政策举措的差异化对待,强调所有优待政策举措向落后边远乡村倾斜。此外,要加强返乡创业支持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政策信息投放的及时性、精准度;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和各类创业协会、商会、创客空间等优势和力量,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积极作用,全方位支持大学生返乡农村创业,使其“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四、结语

农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尤其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国家大力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给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是大学生由于社会经历、个人成长、个人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创业之路依旧是困难重重,因此,高校应该积极帮助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让他们真正地“走”到企业中,鼓励更多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提升创业知识储备,当地政府也要关注返乡创业大学生的成长,多鼓励多肯定,帮助他们的创业项目走上正轨,返乡大学生们自身也要刻苦钻研,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春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实施情况的报告[EB/OL].[2019-06-26]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1907/5a3c866a7b7d43e98-5e3668542fd8f60.shtml.

[2]温铁军,杨帅.“三农”与“三治”[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3]张亦琦,杨丽.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支持路径研究——基于山东济南市X区返乡创业大学生的访谈[J].社会治理,2021(01):59-65.

[4]许婷婷,樊信用,樊俊娥.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28(04):118-120.

[5]冯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能力提升路径及策略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9,32(02):9-11.

*本文系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创新专项基金项目(编号:CXZX201738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林建鸿为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返乡创业农村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困境及对策研究
农民工返乡创业金融支持体系研究综述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返乡创业障碍性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返乡创业”,北京迈出扎实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