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

2022-05-24 12:12黄旻雅
文理导航 2022年17期
关键词:结构化教学小学数学

黄旻雅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从整体性与系统性出发,设计结构化教学活动。在结构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认知结构,深入理解各知识逻辑层次与发展脉络,从而对学生结构化思维与整体思维进行有效培养,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数学知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整体思维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按照教材中知识点排列顺序进行分章教学,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教材中各知识点的联系,阻碍了小学生思维整体性发展,对教学效率造成了严重影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结构化教学模式被逐渐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皮亚杰认为结构指一个系统、一个整体、一个集合,这要求教师充分归纳总结教材中各个知识点,并进行分类,将点连成线,将线连成面,从整体性出发,展示结构化数学教学内容,并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构建完整的知识脉络和逻辑层次,促使学生建立有条理、完整性的数学知识体系。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出发,分析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期望能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

一、整合知识板块,调整认知序列

由于小学数学教材设计对学生个体关注度有限,知识点较为零碎且分散,缺少完整呈现结构,导致学生缺乏对教材知识点的整体化认知。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加强对教材知识点的研读,整合各知识板块间的逻辑顺序,重点关注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和个体差异,以学生认知规律与知识发展脉络为基础,对学生认知序列进行匹配,帮助学生找到数学学习的最优通道,令学生对知识点序列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首先应对教材知识点进行完全整合,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清晰的学习脉络,确保结构化教学模式的落实。比如,在“圆的认识”这一课程中,教师应基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则,将知识序列分为三个层面:(1)为学生建立整体感知序列,教师应在课堂开展前让学生充分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并在课堂上开展讨论,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圆的基本特性,促使学生从整体层面进行思考,之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学习圆的基本知识点后,教师还须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让学生对比其他平面图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与圆的差异,在有效温习旧知识的同时,理解圆形的特殊性质。(2)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圆各部分元素的认知,让学生在课堂上使用圆规等辅助工具自主画圆,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半径、直径、圆心等重要概念,进而加强学生对圆基本性质的理解深度。(3)教师需帮助学生再次进行整体感知序列,深化对圆各元素的理解,可通过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从生活实际出发,将之前的学习经验与认识聚集至圆的特征上,让学生感受圆的整体应用价值。此外,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相关问题讨论:为什么要将车轮设计为圆形?若举办套圈比赛,参赛者应该排列成一字形还是圆形?经过讨论,学生可充分联想,发散思维,进一步理解圆的本质。

通过上述教学环节可以发现,毕竟小学生大脑尚未完全发育,其对所学的知识可能会存在印象不深的情况,具体体现在学习新知识后便忘记了旧知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有机整合教材各个知识板块,鼓励学生时常进行知识联系与回顾,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全面性和整体性的认知,将学生认知序列与数学知识进行匹配,有利于学生消化新知识、整合旧知识,推动结构化教学。

二、把握知识关联,掌控内在本质

在以往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只有在进入期末复习阶段时才为学生进行知识整合与总结,其实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也应该进行关联教学。关联是指各知识间存在的联系与共通之处,教师应准确把握数学教材中知识点内在关联,将分散知识点连成片,对数学知识进行整合归类,把控数学知识变化归类及内在属性,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发展数学思维。

教师需要在备课阶段形成完整的教学系统,并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关注,因此教师需要在授课时将碎片化知识点制成思维导图,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章节内容,逐渐建构结构化数学思维。依旧以“圆的认知”这一课时为例,教师应通过三个层面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尝试:其一,由于圆不仅是单线条内容,而且与各个不同元素均有关联,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使用多种辅助工具画圆,在画圆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圆的大小对其半径、直径有何影响?应用不同方式画圆有什么地方相同?圆心的位置能决定圆的位置吗?动手画圆后学生可发现不论用何种方式画圆只要圆心、半径为定值,所得圆形均一致。其二,教师应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圆的知识元素间的关联情况,教师可要求学生对直尺进行改造,在其上方钻孔,把铅笔穿入孔中,固定其中一點,另一支铅笔旋转一周,进行画圆,通过对直尺的改造,学生发现直尺的长短决定了圆的大小,是圆的直径,若想画出不同大小的圆,需对直尺长短进行改造。对此,学生对圆的三元素(圆心、半径、曲线)有更为直观的认识,加强了学生对关联元素的体会。其三,教师应帮助学生领悟关联元素,教师应提前为学生准备圆形与正方形纸片各一张,让学生分别在两张纸上折出圆形,之后观察两张纸片折出圆形的不同之处。通过学生自主实践,可发现正方形只有四条对称轴,而圆存在无数条对称轴,这些对称轴均相等,且对称轴的交点正是圆心。

教师通过教材知识点间的关联,让学生对圆的各元素有更深入体会与了解,并将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对数学知识内在结构的构建有重要作用。

三、重视知识循环,构建认知结构

数学这门学科具有全面性和整体性,小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是最基础、最简单的,随着学生年级的不断升高,其所需要学习的知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简而言之,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呈现螺旋上升的循环状态,对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注重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循环,并通过循环规律充分归纳总结各知识点,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内化数学知识,构建完整的认知结构,促使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在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再次认知。在“圆的认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两方面对学生进行循环引导:其一,先让学生自主研读教材,并进行思考,比较圆形与其他所学图形的异同之处。因为在之前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已经带领学生充分掌握了圆的基本属性,所以在这一阶段应着重于利用所学知识对圆展开再次分析。教师可提问:“长方形有什么特征?是使用什么方法证明出来的?能使用折纸、画图、测量的方式将圆的特征表现出来吗?”这个问题能让学生回顾旧知识,并循环应用所学解决新知识的疑惑,促进学生思维认知发展,令其学习方法得到循环上升。其二,将实际应用的循环加以强化,由于数学教学最终需要回归日常生活,教师需帮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与意义。比如,教师可让学生感受自然界与生活中常见的圆形,并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与圆形相关的动画,说明圆对生活的意义,让学生将目光聚焦于圆本质,应用数学知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让学生体验圆与其他各种图形、与自然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圆的魅力。

在以上教学工作中,教师重视数学知识的循环,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应用关联化、系统化、结构化思维,将无序化、碎片化的教材知识点进行结构化分析,利用循环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对学生结构思维的发展有积极促进意义。

四、加强数学实践,深化知识理解

数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比较强的自然学科,在以前的教学中,教师很少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实践,故而导致小学生对很多数学知识处于浅层理解的状态,不懂得如何对知识进行优化运用,更不懂得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在当前的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不仅重视学生的成绩水平,还重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开始适当加强数学方面的实践,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感受数学知识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以此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实现学以致用。

当然,数学实践不一定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或学校,教师在课堂上便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数学实践,比如学习到“加法”这个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先抛出一个问题来进行情境创设:“同学们,如果熊大和熊二同时向两个10 mL的量杯中倒了一杯水,其中熊大往1号量杯中倒入9 mL的水,熊二往2號量杯中倒入

5 mL的水,那么他们一共倒入多少毫升的水?”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动漫视频或图片的方式来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能够全身心融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来进行探究学习,并将两个10 mL的量杯放在讲台上,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有的学生便将2号杯中的水倒1 mL到1号杯中,1号杯中的水变成了10 mL,2号杯中的水则变成了4 mL,两个杯子中的水一共为14 mL。通过简单的实践,学生对“凑十法”有了更为具体和深入的了解,并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懂得运用此种算法来快速进行计算,保证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对小学生而言,数学教材中部分知识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单纯的语言讲解并不能增进学生对这类知识点的理解,即便理解了也不知道如何进行运用。为了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在课堂上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最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为其数学素养的形成奠定坚实的思维基础。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对成人而言较为简单,但对小学生而言并不容易。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保证教学的整体质量,可对学生结构化思维与整体思维进行有效的培养,这对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应以新课程改革作为指导,注重对各知识点的总结与整合分析,通过对教学过程实施结构化创建,把握各教学阶段单元知识点,对学生进行结构化教学以及加强数学实践,在优化和丰富教学模式的同时,还能实现教学的整体化、实践化以及结构化,帮助学生搭建完善而详细的数学框架和结构,从根本上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颜春红.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课堂过程评价解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2):49-53,57.

[2]刘莉.见木又见林——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数学之友,2018(3):26-29.

(基金项目:本文系泉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一批)立项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立项编号:QG1451-060)

猜你喜欢
结构化教学小学数学
引导探究,开展结构化数学教学
高中数学结构化教学探讨
结构化教学,彰显数学整体系统的教学力量
让语文教学从“碎片化”走向“结构化”
善用关联思维 促进主动思考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