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才有“美和”未来

2022-05-24 06:15吴佳男
中国医院院长 2022年8期
关键词:美和眼科公立医院

文/本刊记者 吴佳男

有精准定位才更专注,有一技之长才能成就品牌,全员凝心聚力才可战胜疫情,更有能力面对未来。

北京,西直门,西环广场T1座19层,美和眼科。

诊区并不大,但人流量不小。前台处不时有家长带着孩子进进出出,大小口罩之外露出的神色,有焦急,也有从容。

和以往数次采访一样,本次采访仍然用时超过4个小时,跨越饭点儿。过程中,采访对象,美和眼科创始人于刚和联合创始人张丰多次停止采访,出去接诊。

“有温度的服务,有品质的手术;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变。”面对本刊记者,于刚一如既往,语速飞快,思维跳跃性强,气场十足。

和很多非公医疗机构一样,两年间,美和眼科也遭遇了“疫后危机”,但在不断的思维转变和场地腾挪之间,医院发现了作为民营眼科医疗机构,在特殊时期发展的更多可能。

精准定位

2016—2019年,是非公医疗快速发展的4年。综合、专科类民营医院如雨后春笋,“野蛮生长”。

不过,纵观国内,专注于儿童眼科疾病诊疗和手术的民营医院,并不多。因为面对这一人群,不注重诊疗过程的“温度”不行,没技术也是万万不能的。

从2017年2月试营业,到同年4月正式营业至今,美和眼科集团已走过自己的五年之期。

“做属于医生自己的医院,做有温度的医疗”,这是于刚在创业之初的新闻发布会宣布的核心办院理念。他当时的目标是做诊所、视光中心,以及成为医生集团的孵化平台。规划是集团下将设有1家旗舰医院、几间日间手术中心,几家连锁诊所和数十家视光门诊部。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加之能为医院带来什么。”2018年,曾有业内人士分析,于刚对儿童眼科集团的定位,是其公立医院院长或大主任“出身”的直觉。

行业“直觉”并非一日养成。

2018年夏,本刊《改革开放四十年医者说》主题采访中,于刚曾畅享了个人身份多年间的变化。其职业生涯,几乎与改革开放40年历程同步,从河北省张家口眼科医院的普通医生做到主任医师,到全省区域最年轻的公立医院院长,再到北京儿童医院的科室主任,及至民营医院创始人,曾有的经历,无论艰苦,抑或迷茫,均为其在每个“风口”带来不同体验和收获。

“永远出其不意,永远保持创新。”美和眼科最初的定位是中高端医疗,但“高端不等于高价”,更多指代的是有品质和人性化的医疗服务,这是于刚的办院战略:类似于白内障、近视眼手术等“利润丰厚”的项目,如果单纯从手术的角度讲,美和眼科的初创团队成员都没问题,但集团要先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

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包括儿童眼保健、上睑下垂、斜视和弱视等。美和希望以此类“公立医院大专家不愿意接触,小医生患者不信任”的诊疗为切入点,做到极致。

“精湛的医术、娴熟的手术技能、良好的专家口碑,以及厚实的学术影响力。同时,要医德高尚,能将情商和智商完美结合。”在张丰院长看来,美和眼科在2020年之前3年间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倚仗“于主任”的光环。

张丰坦承,于刚是自己的偶像。早在1998年,互联网风潮渐起,身为张家口眼科医院院长的于刚,敏感地发现了这一机遇,第一时间将网吧开进所在医院,目标在于强化员工学习,同时撰写科普知识,并在各大论坛上与患者互动、在线答疑。在此过程中,对互联网有着强烈兴趣的张丰,成为于刚的得力助手,写代码,做网站,成为“于刚眼科品牌”的第一推手。

时至2004年,在将张家口眼科医院打造成为拥有一家医院总部、11个验光配镜中心、8个美容中心、4个眼科分院、2个药房的庞大集团,已培养了一批做玻璃体切割、超声乳化、准分子激光手术等行业专家,医院被誉为“塞外小同仁”之时,诸多因素影响之下,于刚选择了进京再创业;张丰也选择了停薪留职,先后创办了主营互联网软件和医疗器械硬件的两家公司,逐渐风生水起。

2017年年初,一次回老家省亲,于刚找到张丰,“愿不愿意一起干,我们第三次创业?”

战“疫”攻坚

2017年,时年60岁的于刚服务公立医院期满,风口来临,可以做自己之前数十年想做而不能做,甚至不敢做的事情了。

“于主任仍然保持之前的激情,有过硬的技术和人格魅力,有圈子,有吸引资本的一切个人‘资本’。”“老领导”找过来,张丰很快就答应了。

“还因为目标一致,不盲从,不跟随,都想做更有价值的事情。”张丰强调,独立思考和践行“有温度”的医疗,是美和眼科创建和发展之本、创业之基,也是初创团队每名成员的品质和梦想。

自2017年至2020年年初近3年间,在团队“既宽松又严格”的文化和管理机制下,除了于刚和张丰,吴倩等人的诊疗口碑也逐渐发酵,美和业务量逐级攀升,集团业务发展正呈现向好局面蒸蒸日上,门诊量、手术量都快速增长着。

意想不到,3年后,新冠肺炎疫情来了。

“太多事情被改变了。”于刚表示,疫前,美和眼科最初预想中的麻醉团队和日间手术室等也已开始规划成形。尤其是日间手术室的规划,颇费思量。做成了,可实现“患者不动专家动”的集团诊疗新格局,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国内高品质医疗服务。

美和眼科创始人于刚(左)与联合创始人张丰。

但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2020年年初,武汉宣布“封城”之前,于刚就有了“战时”预感:在为所有员工进行了疫情防控演练过后,美和第一时间在微博、抖音、小红书、视频号、哔站、微博上开辟了科普和线上视频会诊平台,强化了微信公众号等融媒体的发布力度。

首先是维持患者黏性和诊疗链条,其次是强化线上问诊和已诊小患者的复诊。

但随着疫情反复和防控程度的不断升级,西直门诊所的反复关停,团队决定“易地而战”:自2020年年中至今,美和眼科先后择址,在北京老营房路和石景山区,又开办了包括眼科、口腔、整形、中医等多项业务在内的“美和门诊部”,以及四五间日间手术室;2021年年底,还收购了一家综合儿童医院,改名为“未来儿童医院美和未来”。

“中间太多跑审批、走流程的事儿已记不太清。”于刚早就对“走流程”的事相对麻木了:现在他能清晰记得的是,美和全员在这一动荡之下,每个深夜开会或运送大型设备时的精气神儿。除了西直门、老营房路和其后的石景山院区,疫情中间,医院还借用金融街某家医疗机构的手术室,干了小半年。

“2021年,是美和发展势头最好的一年。”除了找到了新阵地,于刚最为自豪的是,在数年攻坚过后,集团实现了在“小儿上睑下垂、小睑裂综合征、病理性近视”等诊疗技术的巨大突破。

“给我一双大眼睛——儿童上睑下垂的规范化治疗”。“五四”青年节这天,张丰进行了一场主题直播。自2002年开始,其从事眼科整形工作已20年;近五年间,先后在美和完成6000余例儿童上睑下垂、小睑裂综合征手术。

于刚打下基础,美和在这一技术上实现的突破,张丰功不可没。

“疫情之下,大家都有焦虑。但更多小患者家属不再迷信公立医院的大专家,主动找到我们,一是疫情期间紧急推出的互联网医疗战略显效,二是多年积淀的口碑。”在张丰看来,如果单凭个人资历或证书,除了于刚主任,美和团队的其他成员并没有优势,但拼技术、拼温度,全员在特殊时期的凝心聚力,让美和保住,甚至提升了品牌价值。

技术立身

“美和眼科在国内儿童眼科独树一帜,拥有自己的专家资源,有自己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术。”于刚介绍,2021年,美和眼科的新型儿童上睑下垂手术做了1500例,而与之相对的是,包括公立医院在内,全国这一相关手术量仅为数千例。这一数字,是美和团队在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地,10余个独立眼科诊所和儿童医院中共同完成的。

除此之外,集团完成的小睑裂综合征、下颌瞬目矫正术等儿童全麻手术量亦超过5000台;于刚和张丰的手术约期,排满3个月成为常态。截至2022年年初,美和眼科医疗集团的医护、视光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将已超过200余人。

“患者不用跑,专家流动是美和疫情期间,甚至疫情发展进入缓和平稳期后的常态化战略。”从多年前的眼科手术精英,到商界行家里手,再到回归眼科医疗,张丰认为自己这5年间的转变并不突然,因为在服务患者,尤其是在面对一个个因眼科疾病困扰、显露出自卑或畏缩神色的孩子时,他觉得身上有着很重的责任担当,工作更有价值。

1-3 做有温度的医疗是美和眼科的重要发展理念。

4 北京未来儿童医院将成为美和眼科集团的新阵地之一。

“美和的小儿上睑下垂手术,是将传统的方案改为微创、可调节的方案,损伤和副作用更小。”张丰举例,以往的小儿上睑下垂手术,按传统方案操作,不易调节,甚至需要做上多次,每一次的“修正”,也都将比上一次更难。但在美和眼科数年的实践和优化后,此技术在进行隧道化操控,TPCP等技术应用后,为患儿带来的损伤将更小。同时,将之前折线技术转变为弧线技术,将原来的不同线固定转为线本身固定后,患儿复发率和排异率明显降低。

张丰介绍,2019年,美和推出了“无忧A计划”:如果患儿出现术后排异,美和将免除二次退回手术费用,并重新手术。面向患者家属的这一计划,代表了美和的勇气和底气,更代表了美和以人为本的创业初衷:以往此类手术,所用材料几乎百分之百会排异,在多数公立医院或同类民营医院中,只能再做一次,再次收费。

2021年,美和眼科推出了“无忧B计划”。张丰解释,业界公认,小儿上睑下垂手术存在的另一大隐患是“术后回落”,即按做完手术数月、数年为期,患儿可能再次出现“上睑下垂”。对此进行二次手术,在医患双方共同约定下,早为3个月,晚为数年之期内如果复发,美和可为患者免费“调整”。

“A计划和B计划实施的背后,是美和的信心,更是美和的情怀。”张丰介绍,“B计划”推出至今,在美和诊疗的数千患儿中,进行术后再调整的,孩子都非常满意不足10例。目前,美和眼科的这一术式,已申请了专利。

“接下来,计划将再次升级。”张丰表示,美和眼科接下来正在规划新一轮计划,即“C计划”:如果患儿和家属对手术结果有任何疑问,可直接提出,医院不进行任何反驳,直接按对方需求,免费进行再次手术或调整。

“这一自我要求,在公立医院中绝无可能做到。”张丰强调。

美和未来

2018年,非公医疗发展方兴未艾,于刚曾向本刊记者表示,民营医院创业之初,应着重考量自身及团队的创新力,即“为患者输出有效医疗知识”的能力;同时,也要有应对政策变化和资本驱动的耐力和韧性;加之,要有“出头鸟”必备的、独有的诊疗技术和项目,说白了,就是要有“绝活儿”;此外,还要有敢于“吃亏”的心态,因为创业之初必然是艰难的。

即便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和2021年,面临一定的困境之时,美和眼科也没有选择多数民营眼科医院一贯追逐的角膜塑形镜、验光配镜等效益较高的产品和项目。于刚和美和选择的是一条较难的路。

“视光是三甲公立医院不做,民营医院可以做好的事。”当下,于刚的关注点之一,是将集团的部分视光师培养成为新生力量。他介绍,美和眼科已拥有一整套、自身专属的人才培养计划。给予视光师和所有人“无限的发展空间,无限的进步土壤,无限的发展前景”。

“更好地满足患者医疗福祉,是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共同的担当。”于刚最后表示,即便未来仍有疫情影响,但美和做有温度、有品质的医疗这一宗旨永远不变。

猜你喜欢
美和眼科公立医院
本刊征稿启事
北京某公立医院合同管理与控制的实践探索
北京市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调查与分析
公立医院出纳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探究
这一刻
Teacher dedicates herself to educating kids in mountainous town 90后“孩子王”用美和青春谱写出大山的回音
刚做完眼科手术别坐飞机
美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