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精、陈洪畴谋划开办制茶工厂档案文献

2022-05-24 03:09陈静波
云南档案 2022年2期
关键词:制茶朱文茶业

■ 陈静波

朱文精、陈洪畴拟具的《开办制茶工厂计画书》(节选)

开办制茶工厂计画书①

茶为我国特产,为非酒精性之嗜好饮料,每年输出额约在三亿万磅以上,如武彝、六安诸茶,久为中外所嘉许。惟制造不精,装潢不美,工作不洁,近年来一落千丈,遂为印度、锡兰、日本、爪哇压迫矣(中国茶业始于汉时,唐时传于日本,清时流于印度、爪哇)!云南之茶,如思普、景谷缅宁等处,其品质之佳,不惟可以与武彝、六安并驾,且可以与印锡、爪哇诸茶比肩。亦唯株守旧法,不知改良,且未开办制茶工厂发展茶业,遂使云南之茶坐失利益,可谓有其物无其人耳!今幸欧战告终,和平恢复,我国茶业已有转机,亟图振兴。此其时矣,若能开办一制茶工厂,利用机械,因世界之趋势改良制造,讲求包装,销售各地,则每年不难收绝大之利益,且可以提倡全滇之茶业。今将开办工厂之地点、经费列后。

甲 地点

建设工厂,其地点与原料、交通、关税、人口、市价甚有关系,兹略述于下。

(一)原料 工厂成立以后,原料为制造时必要之品,自不待言。云南产茶最盛之地,以思普为最,如猛海、易武、漫乃、漫撒、猛腊、优落、倚邦、猛遮,名为八大茶山,每年出产制茶八千余担(每担百斤)。犹有人烟稀少之地,所产生叶未经制造者。其中猛海产茶最多,约占三千余担,因其区域甚广,纵横三百余里。其次如景谷之草皮、下北区、清凉山、道荡山,产茶亦多,每年亦可出产四千余担。其次如缅宁之猛库、班凤山、功弄、冰倒寨、博尚街,每年亦可出产四千余担。其次如元江之猪街、小羊街、大羊街、浪铁,每年亦可出产七千余担,但品质不甚佳良,恐难投各地之嗜好。至缅宁、景谷产茶较少,惟普属之猛海等处产茶最多,品质亦佳。

(二)交通 云南运输货物,除滇越铁道而外,遍皆山路,殊无坦途,且必赖人挑马驮,工厂不拘设于何地,同告艰难。即或异日由蒙自至广西之土路修成以后,工厂设于思普,由思普运至蒙自,由蒙自运至广西,与工厂设于景谷、缅宁相差不多。

(三)关税 云南货物出口皆由滇越铁路,务必经过安南,茶税甚重。工厂设于思普与设于景谷缅宁同受困苦。如由广西出口,或行销本国,则工厂设于思普与设于景谷、缅宁亦相差不多。

(四)人口 景谷、缅宁人烟稀少,产茶区域中之村庄市廛有千户者殆少,兼有瘴气。而普属之猛海等处,村落碁布,而猛海市约有千户以上之人烟,人口虽多且无瘴气。

(五)市价 猛海之生活程度甚低,因而工厂中所用之茶叶、薪炭亦甚低廉。

综合以上之原料、交通、关税、人口以及生活程度,则此制茶工厂设于普属之猛海似为合宜。

乙 经费②

设立工厂必须建筑房屋,购买机械,装置器具,聘用人工,四者缺一则不能进行。今将所需之经费列后。

(一)购买机械

项目名称价值凋萎机须母布凋萎机约100 元旋风式凋萎机约100 元蒸热机蒸笼约10 元热风炉约40 元鹡鸽釜桥本式打叶机茶叶釜炒机约60 元打叶机约120 元约60 元揉捻机查克式揉捻机约1000 元桥本式粗揉机约120 元望月式再揉机约120 元白井氏精揉机约300 元解块机查克式解块机约500 元干燥机白鲁氏干燥机约1500 元筛整机打布式截断机约550 元查克式碎块机约550 元查克式筛别机约550 元装箱机打布式装箱机约550 元压榨机砖茶铜模型约50 元砖茶压榨机约300 元砖茶铜蒸笼约20 元原动机约10000 元

购买以上各种机械约需一万六午四百三十元。

(二)建筑房屋

项 目名称面积(平方尺)制造厂机械室800images/BZ_44_1453_900_1641_1063.png业室5000装室500贮藏所料贮藏所700制品贮藏所5000器具贮藏所300办事室管理室200技师室200庶务室200会计室200职工室700厨房300厕房200

建筑以上各种房屋,共用土地一万八千八百平方尺,约需五百元左右;建筑时每百平方尺约需一百五十元,约需二万元左右。如用公房、庙宇修改变通,每百平方尺约十五元,约需二千元左右。后之总数系以二万元计算。

(三)装置器

项目价值土器约50 元约100 元约150 元约40 元竹器约50 元约30 元约20 元约30 元约20 元约10 元约50 元木器约200 元约400 元名称数量蒸茶灶10 口再制灶制茶炉焙茶炉10 口30 座20 个四方笼50 个长方笼30 个焙茶笼30 个蒸茶笼30 个簸茶笼30 个筛茶箕20 个装茶箕50 个干燥箱20 个贮藏箱200 个

项目价值约400 元约20 元约30 元约20 元约60 元铁器约30 元约5 元约100 元约100 元约100 元约20 元约10 元名称数量贮藏箱200 个冷却台10 个制茶床30 个发酵桶100 个置茶架20 个洋铁桶30 个洋铁罐50 个方铁条150 股方铁板30 张方铁网30 张提火桶10 个燃火桶15 个银器瓷器蒸茶锅制茶锅量茶秤洋铁盘品茶勺品茶盅10 口10 口5 架20 个10 把20 把约100 元约100 元约100 元约5 元约20 元约2 元

装置以上各种器具约二千元左右。

(四)聘用人工

名称人数(人)管理1技术1庶务1会计1助手1职工若干杂役3项目薪工办公约40 元约80 元约20 元约10 元约15 元劳动约15 元

聘用以上各务人工每月约需一百九十元,全年约需银二千二百八十元左右。

综合以上各项经费,约需四万一千三百五十元,外加一切杂费,约需四万二千元左右。

附:生产费

项目生叶制造包装运输关税损耗合计每 斤约1 角约5 仙约4 仙约1 角2 仙约3 仙约1 仙约3 角5 仙

此工厂成立后若用职工三十人,与机械同时并作,一日可出一千五百斤。以云南气候而论,可制半年,以半年计算,可出产三十万斤,每斤平均可卖六角,约得十八万元。除去资本金十万零五千元,约得七万五千元之利益。

普属之猛海等处生叶甚多,扩张人工、机械,充其量每年可制八十万斤,可得四十八万元。除去资本金二十八万元,可得二十万元之利益。

缅宁、景谷两地亦可产茶八十万斤,如能扩充至缅宁、景谷,亦可得二十万元之利益。

陈洪畴 朱文精

民国九年十月二十日

(1920年10月20日)

朱文精,号映楼,云南会泽人;陈洪畴,号秉彝,云南陆良人。民国二年(1913年),云南选派40 名学生赴日本留学,朱文精、陈洪畴即为其中二人。朱、陈在日本农商务省农事试验场专事学习茶科多年,从日本回来后,在云南省长公署的支持下,致力发展茶产业。民国八年(1919年)12月,朱文精被任命为茶业实习所所长,陈洪畴被任命为茶业实习所技术员兼宜良茶业试验场场长,拟通过开办茶业实习所和试验茶场,改进云南茶叶种植技术,提高茶叶制作水平和茶叶质量,培养茶业专门人才,推动全省茶业发展,振兴云南茶业。

在开展茶业实习所及宜良茶业试验场工作的同时,1920年10月,朱文精、陈洪畴拟写了《开办制茶工厂计画书》,对在云南开办机械制茶厂作了详细的规划。在这份计画书(以下称“计划书”)中,他们综合原料、交通、关税、人口以及生活成本五个方面的因素,认为在猛(勐)海开办茶厂最为合适。同时对建设茶厂所需的设施设备,如房屋、机械、装置器具,及人工聘用各项经费作了估算;最后分析了茶厂建成运行后可能获得的经济效益。

《开办制茶工厂计画书》(节选)

笔者注意到,这份档案文献对制茶过程中不同阶段所需要购买的不同机器列得极为具体,如茶叶揉捻机就有查克式揉捻机、桥本式粗揉机、望月式再揉机、白井氏精揉机四种,茶叶筛整机又分打布式截断机、查克式碎块机、查克式筛别机三种。除机械外,该计划书还按土器、竹器、木器、铁器、银器、瓷器六大类,估算了配备制茶所需30 余种装置器具所需经费,包括蒸茶灶、焙茶炉,以及品茶的银茶勺、瓷茶盅等等。以上种种,既可见二人专业程度之深,又可以推测其所列各类机械器具,应当是他们在日本学习时亲见或者耳闻,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日本制茶业机械化和规范化程度。

还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该计划书中“原料”一节的论述,反映了当时云南茶叶产地及产出情况,其中述及猛(勐)海、易武、漫乃、漫撒、猛(勐)腊、优落、倚邦、猛(勐)遮为八大茶山,似为当时流行的说法;文献中还提到了缅宁(今临翔区)的产茶地,有猛库、班凤山、功弄、冰倒寨、博尚街,其中“冰倒寨”就是近年来与版纳班章齐名的著名茶产地——冰岛。这份档案可能是冰岛茶较早见之于文献的记录,对于研究云南茶业历史有一定助益。

朱文精、陈洪畴开办制茶厂的计划最终并没有得到实现。但从这份档案文献里,我们可以看到一百年前朱文精、陈洪畴这两位云南茶业先驱的梦想。这个梦想就是:在盛产茶叶的地方,建设现代化的制茶工厂;在这样现代化的工厂里,茶叶的萎凋、揉捻、解块、干燥、筛整、装箱都是机械化的;在这样现代化的工厂里,茶叶“因世界之趋势改良制造,讲求包装”;在这样现代化的工厂里,制造出品质精良的茶叶,彻底改变国际上普遍存在的认为中国茶叶“制造不精,装潢不美,工作不洁”的偏见;在这样现代化的工厂里,茶叶产量得到大幅提高,从事茶叶生产的各方,都从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当然,我们更能从这份档案文献中,清晰地看到朱文精、陈洪畴在认识到中国茶业和日本茶业发展差距后,想要奋起直追,以图自强的拳拳之心。

注释:

①该档案文献原文无标点,全文由编选者整理标点。

②为便于读者使用,“经费”一项各表,为编选者依据原文整理绘制,表头为编选者所加,数字采用阿拉伯数字。

猜你喜欢
制茶朱文茶业
举办镇巴手工制茶比赛刍议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基于ADAMS的制茶三自由度振动筛设计
热闹的大山
Teacher:Teacher—dominant or Student—centered
谈谈茶树引种与适制茶
发现木耳
闪电结婚
海峡两岸茶博会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