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暗素描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探究

2022-05-25 15:36徐媛媛
名家名作 2022年4期
关键词:初学者素描光线

徐媛媛

在现代绘画艺术体系中,素描占据着基础性的地位,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更是一种艺术表现方式,通过科学高效的素描表现,更容易展现作者的多样化思维。著名艺术家达·芬奇说过:“素描中的每一根线,对画者来说都是有意识的。”明暗素描作为美术创作的主要途径,要更加注重绘画主体的结构和光影变化,通过素描展现绘画对象的质感,进而营造良好的三维艺术效果。明暗素描囊括了客观对象的主要元素。通过对明暗素描的理解认识,可以提升艺术认知能力和水平。但在运用明暗素描创作作品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现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旨在提升明暗素描综合运用能力及表现效果。通过分析明暗素描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进一步提升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对构建科学的绘画艺术体系,提升素描绘画综合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满足现代艺术发展的需求。

一、对黑、白、灰三大面辨别不清

在现代认知体系中,人们获取认知的方式主要包括视觉和听觉,其中视觉占据着更加核心的地位。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素描对认知外部世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明暗素描中,需要正确的认知引导,进而构建更加科学的素描表现体系。在利用明暗素描表现作品意义的过程中,首先要在意识上对“三大面”和“五调子”有清晰的认识,否则容易形成明暗素描认知障碍,导致运用错误,使作品体现不出创作者的意图。任何物体在阳光的照射下都会呈现出三维影像,进而产生光影,形成高光、灰面、明暗交界线,以及反光和投影,这也就是明暗素描中所称的“五调子”。在明暗素描运用过程中,“五调子”很容易呈现,但是对黑、白、灰三大面则往往缺乏足够的表现力,容易混淆,造成画面秩序混乱。黑、白、灰三大面需要考虑光线以及投影与物体之间的微妙变化,通过不同的层次感来体现明暗对比。明暗层次感是物体立体感和空间感的重要过渡阶段,因此要明确区分三大面,首先要了解明暗素描下物体的空间距离感,并观察素描物体的自身质感与光线的反射差异性,注重细微差别,这样才能让黑、白、灰三大面的呈现更具直观性,这也是明暗素描区别于结构素描的重要基点。其次,明暗素描对象与背景之间存在着协调和冲突的双重关系,因此,创作时要进行总体把握,即进行整体观察,从全局层面把握黑、白、灰的对比,进而呈现立体层次感,实现明暗素描效能的发挥。作为美术从业者,要对“三大面”有更深刻的认识,在艺术表现过程中探索多种艺术手法,以提升绘画的艺术综合效果。对素描的明暗进行优化,对提升素描作品的综合表现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作为艺术创作者,要提升对素描明暗的处理能力,提升素描表现综合效果。

二、对“明暗交界线”认识不足

在运用明暗素描表现作品的过程中,明暗交界线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很多初学者在进行绘画的过程中,往往将关注点都放在外部的线条轮廓上,并投入了较多的精力进行细致的刻画,这与初学者日常的经验和观察习惯有关。另外,他们对物体的观察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初学者对明暗素描中的“面”缺乏正确的认知,往往认为轮廓线是区别物体结构的重要标准,在这种观念的误导下,创作的作品也往往缺乏立体感和体积感。光线是物体的视觉延伸,从本质上来讲,光线并不能改变物体原来的物理形状,但是却能产生视觉差,因此,要注意光线照射所产生的阴暗面的柔和性,强调物体色调自身的关系。光线照射在任何物体上都会产生反射,而对一些具有透明性质的物体还会产生折射,也就是说运用明暗素描时还需考虑物体对光线的吸收以及折返现象,这也正是不同色调形成的主要原因。第一,物体在受到光照时,任何凸起或凹陷的部位都会产生明暗层次感,在受光面和背光面的交接处产生线条分隔,也就是明暗交界线。对这两个部位的绘画需要用本质不同的灰色衔接过渡部分,当光照较强时,其层次线较为接近,光照较弱时则会互相交融。明暗交界线是灰色素描的重要表现,既要与光线完全平行,同时也要体现出光线的折返率。第二,大部分素描物体表面并不是完全光滑的,越是复杂的素描物体其结构变化越大,因此,在物体灰色部分的素描上必须精准根据基本明暗层次分析交割线。初学者可以不必纠结于细节上的素描处理,而是要注重整体性的明暗变化,这样才能让整个画面看起来和谐统一,同时也可以呈现出明暗交界处的对比感,进一步提升素描作品的明暗层次,展现素描作品的魅力。在绘画实践中,明暗素描的主要任务就是利用光线,通过不同的明暗交界线展现立体三维图形,进而形成更加直观、强烈的视觉效果。

因此,在造型过程中,落实到具体的绘画技巧上,就是要用好“明暗交界线”。“明暗交界线”是物体结构中最为突出的地方,展现了物体的形体结构转折,同时在遇到光线时也会发生较强的形态变化。在运用明暗素描时,“明暗交界线”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它可以呈现强烈的体积感,这种造型手法对明暗素描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但却往往容易被初学绘画者忽视。因此,初学绘画者要提升对“明暗交界线”的认知,通过构建科学的明暗交界线体系,更好地利用明暗素描呈现明暗交界内容,实现明暗素描效能的全面提升,进而适应当前明暗素描艺术的发展趋势,提高绘画表现综合能力,让自己的作品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三、对“结构是本质”理解模糊

在进行素描绘画过程中,利用光影展现物体结构是明暗素描的最终目的。很多初学者学习、运用明暗素描的时候,对物体的呈现往往没有意识到从全局角度进行表现,而是机械地进行呈现,简单地根据物体的黑白划分进行绘画,这只能算一种单纯的临摹,说明其对绘画的理解仍然浮于表面,没有深入进去。如何通过明暗素描展现物体的结构,是明暗素描运用的核心所在。正如前文所述,很多初学者对绘画对象的结构和明暗缺乏足够的认知,对明暗关系理解不够,导致了这种问题很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从常识的角度出发,大家都知道物体的结构具有起伏性,因此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探寻明暗关系,决定着绘画者对物体结构的把握程度。绘画过程中,运用明暗素描方法,可以通过明暗变化展现物体的深层次结构,可以让观者明白物体的明暗会发生变化,理解创作者的意图。结构是决定整体的关键要素,创作者要通过观察物体的结构,结合绘画现场的光线,来提升明暗素描的综合表现力。

绘画中,在具体体现素描物体结构时,应充分考虑高光、反光以及中间色的反差绘画对比,要明确高光属于光照亮面范畴,但是高光在绘画表现上仅仅是一个较小的局部区域,既可以是一条线,也可以是若干个点,这主要取决于物体本身的材质与光源形成的反射区域。另外,很多物体由于体积关系对光照反射也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要考虑物体高光周围面的转折关系。相较高光面而言,反光面是由物体自身材质不透明所造成的,其光线反射度越大,所体现的亮度也就越强,但是如果绘画者进行大面积反光处理,则可能呈现较为模糊的状态,影响物体本身的暗部体积及整体空间感,所以在明暗素描中可以将反光进行弱化处理,这样能更加凸显作品的真实感。光线照射物体的角度不同,所产生的阴影也不同,中间色是物体受到光线侧射的地方,同时也是明亮对比度最大的地方,一般静态实物可以较好地观察到中间色。但是对人物肖像画而言,其中的中间色结构较为复杂且变化多端,需要规划、注重细节处理,尤其对转角处的系列变化要认真研究,否则会呈现出“脏”“乱”的印象,这也有待进行深入的探索。因此,结构是本质,明暗只是光线作用下的光学现象,明确这一认识对明暗素描的综合运用具有重要意义。明暗是为物体的结构服务的,只有通过多元化的艺术呈现,才能达到塑造物体结构的最终目标,这才是明暗素描的最终目的。要结合明暗素描的实际情况,提升综合观察与表现能力,进而提升运用明暗素描的综合能力。初学绘画者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明暗素描的核心要义,从内在结构出发,利用明暗素描来更好地展现作品的细节,提升作品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

四、对“线条作用”表现不够

在运用明暗素描表现作品的过程中,要特别对不同结构、质地的物体形象进行科学展现,这是初学者需要重点训练的内容。在明暗素描的运用中,如何通过线条进行科学呈现,提升明暗素描的综合感染力,达到写实的效果,都考验着绘画者的综合能力。在明暗素描运用过程中,线条是最富有生命力的元素。不管是结构变化还是明暗变化,都要依托线条来表现。线条作为艺术绘画的基本元素,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明暗素描中的光影表现需要依靠线条的多样化呈现,进而达到自身想要达到的艺术效果。很多初学者在运用明暗素描表现作品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线条运用单一的问题,笔法也较为乏味、单一,很多情况下只是进行了线条的堆积,导致作品的画面缺乏立体感和冲击力,进而使画作整体缺乏感染力。因此,线条表现力不够也成为制约初学绘画者素描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这种情况,初学绘画者在学习绘画技巧的同时,可积极学习绘画理论来充实自己。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理论体系中已经提出了要注重事物的本质特征,针对不同事物的特殊肌理选择科学的线条呈现方式,进而给人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在对具体事物进行刻画的过程中,比如玻璃的晶莹、棉花的松软,对明暗素描而言,由于无法利用色彩进行呈现,只好借助线条,通过线条呈现的方式展现优秀的明暗素描作品形象。对明暗素描来说,线条的运用和把握是基础,同时也是明暗素描中的难点,而且没有捷径,需要大量的观察和练习,结合自身绘画特点,进行深入刻画,以提升明暗素描的综合表现力。

明暗交界线是线条处理中的重点环节,例如,在光线照射下物体自然而然地会形成阴影,但是单独的物体,其明暗交界线互相交融、难以确定,如果物体的阴影出现叠加,就更难把握其自身的细微变化,投影叠加层数越多,颜色就应该越重,但是轮廓边缘要表现得分明,很多初学者在表现投影的黑时往往将其过度“开采”,但是这种黑并非一种完全不透光的黑,光线具有折射和漫反射的特点,所以要注重线条的模糊化处理,确保线条也会受到光感影响。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物体的刚性转折面具有一定的透视作用,因此在处理物体这类边线时,要注重与其背景的关系,物体边线要采用虚实结合的处理方法,不能简单地用线条进行“概括”,要有明显的明暗变化,既要表现形体的透视转折关系,同时这个边线的转折还要有透视面的因素融合,在明暗素描中充分表现出虚实变化,同时也要充分考虑背景的光反射以及颜色影响。

从明暗素描实际教学来看,虽然线条训练没有捷径,但是也有一般性的规律可循,比如说轻快流畅的长线条往往用于展现顺滑的材质,而柔和的短线条则常用于刻画柔软细腻的材质,刚硬的粗线条则往往用于刻画主体骨干,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在绘画实践中,初学者如果把握了这些绘画的基本原则,再配合科学的练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将明暗素描和生活有机结合,就能锻炼自身的线条运用能力,提升明暗素描的综合水平。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绘画艺术实践中,明暗素描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提升综合艺术造诣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绘画艺术研究者,要深刻探寻明暗素描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科学的绘画路径,以进一步提升综合艺术表现力,适应当前绘画艺术发展趋势,切实提升明暗素描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初学者素描光线
武汉素描
素描
跟踪导练(一)4
光线
深水浮具法在少年儿童初学蛙泳中的应用
羽毛球初学者高远球技术常见错误及应对方法
凡·高的早期素描
用“四步叩问法”突破共点力平衡中的支架问题
初学者
《泰囧》被告 光线市值蒸发1亿